返回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14、路费能报销

    把时间往回拨一个时辰,午楼的鼓声响起时,早就埋伏待机的御营军士冲进了南京京营。

    也没动大手脚,就是将营中的校官像掐小鸡一样全都擒住了。

    有神机营老兵的带领,这一招他们玩得贼熟,侦察好了,按人头盯梢,一抓一个准。

    也不打,每个营校塞一封银子,二百两呢。

    还拿出了圣旨当场宣读,让营校带领军士往三山门集结,登船开拔进京。

    圣旨是真的,不怕验,银子也是真的,用牙咬对嘴吹都没问题。

    大头兵们也有福利,每人五两银子的开拔费,登船时才能领。

    新鲜了,还没干活就有好处,还报销路费,没见过这么大方的皇帝。

    营校们想了想,皇命难违,干吧。

    不干别人抵在胸前脖子上的钢刀也亮得刺眼,一闭上就睁不开了。

    在营校的指挥下,中军府、左军府两路十万大军整齐有序地出了城。

    这件事本来会闹得很大,可将领们都忙着早朝,哪有空管麾下营校和军士。

    身为中下层军官,营校们跟上司也不是一条心,平时都得猫在军营里跟大头兵挤一块,本就有怨言,恨不得上司走夜路摔死了他们好顶替。

    所以他们将提拔恩主忘到了脑后,南京京营的主力被御营礼送出境。

    王守仁是办好了这件事才来复命,难怪他笑得这么爽朗。

    六千人驱赶十万人像赶鸭子一样,中间不但没鸡飞狗跳,还顺道将马路泼水打扫了一下。

    为了把动静压下,京营的军士在御营的组织下做了回义务劳动。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守规矩的京营了,百姓们喜闻乐见。

    主要是御营的弟兄们说了,中途搞出事来就扣开拔费,还得上司连累。

    一手训练出六千御营导演这出大戏的王守仁成就感满格,朱厚照看着化身大反派的大弟子也挺欣慰。

    历史上这会王守仁被贬往贵州龙场驿当无品的驿丞,按邮政的某个乡镇快递站点负责人来衡量就差不多了。

    即便是这样刘瑾还不放过,命人追杀,像过街老鼠一样奔逃,还不得不跳进了钱塘江,假死脱身。

    两厢对比,乾坤转换,今天是王守仁赶别人。

    朱厚照的成就感也满满,南京城从今天开始彻底由他说了算。

    徐俌和朱辅就只剩下失落,什么都准备好了,无法推辞。

    朱厚照还要给他们再钉上一根棺材钉:“魏国公,不必担心钱粮的问题,朕给你们一份旨意,任何一个漕河标段如果额外承担了北援大军的钱粮,朕就给他们等额的人气丹补偿。”

    棺材板推上了,合严了,钉死。

    【叮,乱命军令,昏庸度+10】

    徐俌和朱辅只能乖乖上路,钱粮不可能缺,漕运招标两家都有份,不可能把人气丹往外推。

    他们推了别人排队接,估计堆在码头的粮食能把二人气眼堵上。

    朱厚照从各地蕃王那里掏出了那么多存粮,眼下有一多半都已经陆续运送到位,他才不会给两个老狐狸借口。

    为此哪怕贴上几百多万两银子朱厚照也在所不惜,相比起银子,南京城的归属更有价值。

    徐俌和朱辅抱拳应命,硬顶的话估计连棺材都备好了,吹个唢呐就可以抬出去。

    也没说什么,领了圣旨二人就萧索地迈步出宫,那远去的背景被朝阳拉得老长。

    陆陆续续还有二十多名将领被点名,也跟上了成国公和魏国公的步伐,他们一旦离开了南京,能不能回来都是未知数。

    报销了一把跑腿钱,腾笼换鸟,值了。

    还有一重长远的好处,北京的京营废了,将同样废了的南京京营再丢过去,二三十万人吃马嚼,单单这个负担就能要了北京朝堂的命。

    他们不得不求着朱厚照,因为漕运和钱粮全抓在朱厚照手里,连产出钱粮的土地也丢了,还被朱厚照堵了路。

    这样一来北京的那伙人会消停了吧?

    不见得,南京这边都不消停。

    北京的军情紧急,没人敢置喙,可那些武将一走,被踢到南京翰林院来的刘春、费宏以及朱希周三人联手给朱厚照来了个狠狠的见面礼。

    一上来就是直拳打眼眶,翰林学士刘春先动的手。

    苏进刚喊出“有事早奏”,刘春就出列了,义正辞严,胡子都喷吐得飘飞。

    “陛下,臣察南京大朝不合礼制,望陛下改弦更张。”

    当然不合理制啦,朱厚照都跟王鏊形成了默契,只做不说。

    刘春一发言,费宏和朱希周也跟着掺和了进来。

    费宏来了招黑虎掏心:“陛下开洪武门响景云钟,于礼制而言等于迁都南就,却未与内阁朝会询议,也未张榜安民,是为乱政,臣请陛下辍之。”

    朱厚照心里那点小九九被费宏直挺挺戳了出来,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脸往哪搁?

    没来得及反击,朱希周的靠山贴撞了过来:“陛下不守祖宗之训,擅自更易先皇成命,是为不孝,请陛下登紫金山陵请罪。”

    不对啊,朱希周不是自己人吗?

    是了,他是的靠山是便宜老爹孝宗,一切以孝宗为准绳。

    爹的就是儿子的,这么想朱希周也可以原谅。

    再看看费宏和刘春,这三人都是理学大家,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老古板,坚持礼制也还说得过去。

    朱厚照心里打了个鼓,最近这段时间忙着在后宫灭火,把这几个家伙给忘了,没来得及发安家费和报销路费,别不是他们心里有怨念?

    于是朱厚照给缩了缩:“刘学士、费少卿、朱修撰,你们初到南京,尚不了解实情,还应观察一段再作计议,须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是留足了余地,打算拖过散朝之后再行收买之。

    刘春不领情:“陛下,即使臣风闻奏事,也是身为翰林之职责,况臣亲眼所见,未曾悖言。”

    不对啊,这是故意找茬?

    朱厚照已经很没久被贱(谏)到了,好不容易有个好收成心情靓,怎么感觉刘春要添堵?

    盘他!

    很容易就找了出来,刘春的老爹是麻城知县,而且是刚刚被刘瑾又贬职为麻城知县,属于二进宫。

    就是那个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的麻城知县。

    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