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岳飞再世,武穆称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开阔眼界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亥时正三刻,现代时下午十点五十七分。

    岳飞看到神农的两个感叹,心中也是充满期盼:别说你那个时候向往天民,我宋时人都盼!

    作为宋时人的一员,小飞我最希望的就是能驯服辽寇!这个任务似乎比驯服四兽难一些。

    我小飞不才,也就目前的辽寇和将来的金寇以及再往后的元寇还值得加以重视。

    其他人,哪怕那个最不会当皇帝的徽宗再胡闹的厉害一倍,我也不在乎。

    比如,他再搞出一个五百人元佑党籍名单。

    可是,那个殷受就不一样了,他的想法完全和神农相反。

    不过,他还是比较讲究文风文德,没有篡改神农的观点或者有关描述,只是在大人国的后面加上自己的一些评论。

    他说,如果本王有大人这样的属下而且可以降伏他们让他们为本王效力,本王一定会善加利用,扩展大殷的疆界,直到四极。

    也不知道殷受的四极概念是从伏羲和神农那里趸来的,还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可惜无论是从何而来,都是白日作梦了。

    还有那个天民,殷受表示出来的情绪则是无限羡慕。

    他直接就说了,如果没有大人那种能力,就干脆都给我当天民,大家都老老实实找些五谷杂粮吃吃就每天高兴,使唤着驯服的牲畜,干活效率一个顶俩,那样本王就可以专心花月。

    岳飞不理殷受的异想天开,接着往下看。

    接着就是羽民国。羽民国也是传言海外国之一,其实不然。羽民国人的脑袋和脸颊狭长、白头发红眼睛,嘴头子和尖头的鸟喙一样,和鸟一样,也是卵生。羽民国人遍身长满短短的羽毛,和土鸡一样,只有后背上长着一对翅膀,虽然可以飞行却不能飞远,和土鸡的飞行水平差不多,平常都是在地上行走,只有逼急了才能飞起来,那也需要在一个高处借势起飞。

    羽民国的实际位置在一个出产灭蒙鸟那块地方的东南方,和海外没有关系。或者是另一种说法,即使在很遥远的海外有这种人,也只是和神农发现的羽民同时存在林格不同的地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羽民国人因为在不同时期都受到其它更强大的种族压迫,他们的居住地不断迁移,所以

    不同的人看到他们有可能是不同地方,或者是不同的时间,非止一处,有这种羽民。

    在神农眼里,这种羽民国人是严重后退了,人本来已经进步到了一种程度,全身都没有了羽毛皮毛等皮毛畜生的象征,这种羽民国人又返祖了,而这在他看来,就是一种病,很严重,得治。

    神农也是出于好心,不能让他们落后,要跟上其他人类种族的文明程度,于是他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来硬的快速方法,另一种是慢慢来,研制出一种草药给他们使用,外敷内服配合使用。

    来硬的方法,就是将他们的浑身羽毛全部拔掉!恰好神农一族攻打羽民国,抓到十几个俘虏,就用他们作拔毛试验。

    结果十个实验材料全部用完,一个成功的都没有。

    十个人全都死了!

    后来,神农才知道,他们都是疼死的。

    原来这些羽民国的人有一个习惯,疼死都不能开口叫唤!

    可是神农还在那里傻乎乎等着,因为他们一旦特别疼痛,一定会大喊大叫。

    既然没有叫唤,自然是还能顶得住,不是那么太疼。

    眼看做实验作一个死一个,显然来硬的不行,神农只好停止了拔毛试验。

    于是,神农研制了一种草药合剂,给羽民国人服用,让他们浑身羽毛自己脱掉。

    可是,这种方法安全是安全了,却没有多大效果,吃个一年半载,那些羽毛还在那里好好长着。

    后来神农只好想到一个权宜之计,用一把锋利的刀子,将那人浑身的羽毛刮掉,和后世的剃头一样,从那个时候开始,羽民国的时髦就是剃光鸡,只有高层或者特别富有的人才能享受。

    原因是找一个很锋利的刀子非常不容易,价值不菲;还有剃光鸡即使是后世也是一门手艺,何况在那个时候?羽民国全国也没有几个,大家都趋之若鹜,极度供不应求,价格不贵才怪。

    神农本意是让他们身体健康,没有想到却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大大背离了神农的初衷。

    等他想改变这个趋势的时候,才知道他根本就无能为力了,以剃光鸡为美的标准已经形成,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扳不回来了。

    不过这事也让神农学了乖,什么方法也不如建立一个大家自动当标准的标准最有效率!

    这也让读者岳飞学了一个乖,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古人也不例外,因为古人也是人,不对!因为古人更是人!

    这事在后世商家推广自己的商品利用特别多,价格贼贵的奢侈品却让那些没有多少钱的追风族不顾一切去买,就跟不要钱一样。

    这事给岳飞的教训是,不要动不动就抡拳头比比谁的胳膊粗脚丫子大!要多动脑筋,方式要文明,同样达到目的,越文明的方式费用越低。

    不开窍的还是殷受!

    他依然崇尚大兵压境,对那羽民国人,那的建议就是派出他的六十万大军,两个武士捉住一个羽民人,将他们的羽毛全部拔掉,彻底解决问题。

    至于死人怎么办,殷受毫不在意,即使都是了,不也是解决问题了吗?

    岳飞也是无语了,活该你在历史上留名暴君,果然秉性难移。

    下一个是君子国,君子国也是传言海外国之一,其民称作君子民,位在东口山附近,奢比尸的北方,爫爫的南方,距离琅邪三万里。其人穿衣戴帽,身上配戴着剑,食用野兽,身旁有两只花斑虎用于使役。此处的人喜谦让,不喜争斗,符合主流文化中的谦谦君子风。

    君子国地域辽阔,居民穿的衣服是野丝编制而成,土地千里,多薰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蕃息,也就是说,君子国的君子们一切都好,只是他们都患了一种病,连滋养生息都受到极大影响,长此以往,这个君子国就都成了死人国,彻底君子了。

    岳飞看了这个神农的记录,才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都是谦谦君子风了。

    这些都是他们都患了一种严重疾病造成的结果。

    这个病就是疾风气,也就是患了风气,这是一种广泛的病症,可以包括几种只要流行病、传染病、不治之症,比如麻风病、肺结核、各种症状为心虚气短、身体虚弱,即使后世也是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得这种病的人自然虚弱不堪,别说剧烈活动,说话都很难让声音足够大,自己的呼吸都不够,何来大声喊叫,这就是他们谦谦君子之风的由来。

    而且这也解释了他们不能繁衍生息的原因了,自顾不暇的人如何能生养和抚育后代?

    估计这个君子国后来灭绝了,因为那个时候得了这种风气病,就是不治之症,后世人缺乏君子也许这是一个先兆。

    可是神农并不能诊断这种病的实质,而且显然他对君子国的好感特别强烈,任谁见到谦谦君子都会心情愉悦,强过面对粗鲁之辈许多。

    可是面对这种病人,他的招术实在不多。首先他的软硬兼施不灵了,这个病不能开刀外科手术解决吧?也不能在什么地方砍掉一段是吧?

    没有什么好办法,神农只好食补药疗双管齐下。君子国的食物主要是动物肉,可是他们自己身体虚弱,也打不了多少,幸亏有两只老虎,它们多少可以帮忙。

    可是老虎主要是护身的,打猎不是太靠谱,因为老虎饿的时候打猎有动力,但是打了以后自己都给吃了。然后再打不饿了不用给自己吃掉了,可是它们又没有动力去捕获了。

    神农只好教导他们种庄稼,可是他们一方面身体羸弱不能干重活,二是既然是君子对干活这种事情本来就厌恶,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更讨厌了。

    神农也没有办法了,只好想办法给他们配制草药让他们服用,就这他们也是非常不愿意,致使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效的中草药,效果更差。

    对这种情况,神农再有本事,也毫无办法了。

    最后他沮丧地哀叹:唉,老夫技穷矣!君子绝嗣乎?

    殷受却加了一句感想,依然秉承良好学风,不篡改神农的原意,自己说自己的,一清二楚。

    殷受加的是:“哈哈!适者生存也!”

    一看这个东西,岳飞不由以手加额:“原来加尔文的老祖宗在这里!你就是殷尔文!”

    岳飞从这里联系到说文解字相关内容,它是这样说的:“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

    以岳飞的理解,仁者寿,例证是君子不死二国,不死国暂时放下不说,君子国马上就断绝了,何来仁者寿乎?可见许慎只是从理念出发,没有严格的事实支持。

    不过,岳飞也不否定许慎的主张,毕竟君子国被疾病夺命,也不是他们不仁就能改变的。

    接着就是处于海内西北的轩辕国,这个轩辕国虽然没有明确挑明,至少和皇帝有一定的关系,皇帝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从这个村子走出来,成了黄帝,统领各族。这个轩辕国在穷山之际,那里短命的人都能活八百岁。他们国内有一处地方名叫诸夭之野,那里有鸾鸟和凤鸟,轩辕国的人就在那里悠闲地歌唱、起舞,累了就随地躺下在那里休息,饿了以后就以凤鸟下的蛋为食,各种方法就可以操作起来,喝的东西则是自天而降的甘露,一句话,就是崇尚自然生活,也说明那里的自然资源丰富,不用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

    这是另一种让神农心慕的生活方式,而且那里的人寿命特别长,他还真的没有办法告知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生命更加长寿。

    于是,神农从轩辕国里取走了两个凤凰蛋,准备用来制造一种特殊的药丸,他暂时确定的名字就是长生不老丹。

    殷受的附加语说,不知道神农打造了多少这种药丸,到了本王手里只有两粒,被本王藏于最隐秘的地方,一直到本王决定最合适的时机,在一起服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肃慎国,在神农到大禹治水期间,肃慎国在九州所在的东北部位,身在远在东北海之外,周围是一片极大的荒野,大荒之中有山,名叫不咸山,在这个山区意待,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就是后来的盖马大山,也称之为徒太山,太白山,即后世的长白山。

    岳飞则对此也略知一二,知道肃慎就是挹娄,挹娄就是古肃愼之国也,在扶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及,神农估计也是到了这里就没有再向比走得更远。

    岳飞还知道更多一些,实际上,古肃慎地,汉为夫余地,唐为渤海地,辽为上京、东京道,金为上京、咸平路,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明为女真地,领于奴儿干都司,清初为吉林将军辖区,都是一时的重要驻军基地,甚至成了政治和文化中心。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那国有一种树木,远近闻名,被人们叫作雄常树,每当那些文明程度更高的中部地区的众人认为有明君继位的时候,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

    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也是后世泛称为通古斯诸族的祖先之一,亦作“息慎”“稷慎”。以畜牧和狩猎为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无农业,家畜有马,无牛羊,多猪。

    从舜、禹时代开始,已与中部文明古国政权建立朝贡关系,本王记得,直到西周反叛时期,他们依然按时过来朝贡,献的东西是楛失石砮,虽然质量一般,却是他们最好的东西,代表他们的恭顺,那东西属于他们族群最好的东西,其中的楛失,就是桦树制成的箭杆,石砮,则是石头制作的箭头,这二者的结合是肃慎族人最有威力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