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吐谷浑来找死
金城,也就是后世的兰州。
这座城赫赫有名,有黄河第一城之称,汉代的金城城池就修建在黄河岸边,其东面临水,有水埠可停靠船只直通对岸。
有了这一条退路,金城守军根本不担心长期围城。成语固若金汤之名,说的就是兰州城易守难攻。
从金城向西,至郭煌、玉门,顺着祁连山的走向,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名为河西走廊。
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其狭长的地形就像是汉王朝伸向西域的臂膀,金城就是这一条长臂上的手肘处。
游牧民族要想安稳的在河西发展,金城不打下来,有祁连山脉和黄河阻挡,他们就被这一山一水切割了南北两部分,发展壮大只是一句空话。
从秃发树机能开始,到秃发乌丸,再到慕容吐谷浑,发动对金城的进攻目的,都是为了统一西部边陲,进而从地形上对关中的汉国形成包围圈。
后来大唐盛世时,突厥、回鹘、吐蕃这些游牧民族与唐王朝争夺河西走廊,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南北的统一。
历史上的西晋,待司马炎执政晚期时,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张轨依靠汉人士族、豪帅的支持,勉强的建立起了前凉政权,算是保住了汉人在河西的一隅之地,但张轨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开拓西海、拓边西域、威加漠北,这些盛世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司马炎的晋国一样也没有实现过,而这也是后世将其称之为弱晋的原因之一。
赵广之所以迟迟不对司马炎动手,担心的就是西线的安危,从蜀汉末年开始,邓艾等晋国边将引鲜卑、氐、羌入关中、陇西,凉州,看上去壮大了晋军的实力,但实际的危害更大。
烧当羌、秃发鲜卑、乞伏鲜卑,氐人、羌人,慕容鲜卑,一个个胡族在河西崛起又覆灭,给人一种杀之不尽的感觉,这让赵广心里很不踏实。
借着震慑慕容吐谷浑叛乱的有利时机,一举扫平西陲诸胡势力,是赵广与杜预在长安商议西线战事的策略。
慕容吐谷浑这一回碰到杜预,凭他的军事才能,又哪里是连灭了两个皇帝的杜预的对手,按吐谷浑以后建国来算的话,要是杜预再胜慕容吐谷浑的话,那就是连杀三个皇帝了。
杜三杀!
不得不说,牛逼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赵广的手底下,杜预就像一颗煜煜生辉的明珠,闪烁着令人炫目的光芒。
慕容吐谷浑看到了金城的重要性,却低估了金城的难打程度,在这一点上,当年秃发乌丸犯的错误,慕容吐谷浑又犯了一遍。
慕容鲜卑虽然声势很大,但攻城器械却是不足,面对高大坚固的石城,以慕容吐谷浑的头脑,还想不出应对的策略来。
烧当羌的姚弋伯曾攻打过一次金城,当时他还是秃发乌丸手下的一支生力军,面对牵弘、郭统二员汉将,烧当羌打得倒是不差,但猪对友秃发鲜卑的表现拖了整个联军的后腿。
这次慕容吐谷浑执意要打金城,姚弋伯不想再在金城城下折损兵力,遂请令以偏师一支阻挡沓中方向的杜预援军。
就在郭统守金城之际,杜预突然从沓中出兵,汉军沿着湟水直杀向慕容吐谷浑位于西海一带的老巢。
烧当羌部这一回再没有幸运之神眷顾,在湟水谷地,姚弋伯的部众被凉州大马围住,突围过程中被杀,烧当羌大半投降,仅有零星余部向西南方向的高原逃窜而去。
取得一场胜利之后,汉军继续向西攻占西海,慕容鲜卑在西海牧场的牛羊被汉军一扫而空。
杜预来的这么快,是慕容吐谷浑没有想到的,沓中至关中这一路上,都是秦岭山道,很不好走,按慕容吐谷浑的估计,汉军主力部队要想到达西海一带,最快也要到秋季。
汉军这次行动迅速,其实还是水泥路的铺设使然,为了能顺利的解决慕容吐谷浑部对汉国西线的威胁,赵广与羊祜等人一番商议之后,采取的对策是金城方向的平原地带以守御为主,沓中方向的山地区域以进攻为主。
山地战,一贯是汉军的强项。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杜预在军事层面的造诣,不是慕容吐谷浑这样的草莽所能比的。
在杜预的统一指挥下,慕容吐谷浑、烧当羌两部在陇西一带的反叛,被汉国大军二路围剿一举荡平。
整个过程顺利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慕容吐谷浑三万大军进攻金城,却不想碰上了郭统这个异类。
三万胡虏又如何?不会攻城的胡虏,就算再多,在郭统的眼里,也只是一群围在护拦外打圈圈的牛羊,汉军守在金城里面,完全不用担心安全会出问题。
在西海方向,高海拔虽然让汉军士卒呼吸吃力,但他们大半年的时间都是沓中,也就是后世的甘南一带翻山越岭的训练,已经渐渐的适应了高原气候。
杜预等人对征讨胡虏的热情也非常高涨,众汉军将校斗志昂扬,一战即破吐谷浑部万余众。
拿下西海之后,慕容吐谷浑困守在金城城外,老巢没了,金城又打不下来,吐谷浑部接下来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向慕容鲜卑的祖居之地辽东一带迁移。
慕容吐谷浑要跑,赵广哪里肯让。
胡渊、李流、李痒从武威一带出兵,绕过灵州沿黄河杀将过来,正好堵住了慕容吐谷浑逃亡的去路。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慕容吐谷浑在绝望之下,倾力朝胡渊所在的方向扑了过去。
汉军将领中间,杜预、郭统都是猛人,慕容吐谷浑已经领教了这两位的本领和能力,自然不敢再去硬碰硬,想了想去,还是从胡渊这里找突破口最为适当。
胡渊这几年性情已经沉稳了不少,按他年轻时的脾气,这时已经冲杀在慕容鲜卑部落的阵中了,这时见慕容吐谷浑朝着自己的将旗杀来,心中不由得大喜。
这座城赫赫有名,有黄河第一城之称,汉代的金城城池就修建在黄河岸边,其东面临水,有水埠可停靠船只直通对岸。
有了这一条退路,金城守军根本不担心长期围城。成语固若金汤之名,说的就是兰州城易守难攻。
从金城向西,至郭煌、玉门,顺着祁连山的走向,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名为河西走廊。
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其狭长的地形就像是汉王朝伸向西域的臂膀,金城就是这一条长臂上的手肘处。
游牧民族要想安稳的在河西发展,金城不打下来,有祁连山脉和黄河阻挡,他们就被这一山一水切割了南北两部分,发展壮大只是一句空话。
从秃发树机能开始,到秃发乌丸,再到慕容吐谷浑,发动对金城的进攻目的,都是为了统一西部边陲,进而从地形上对关中的汉国形成包围圈。
后来大唐盛世时,突厥、回鹘、吐蕃这些游牧民族与唐王朝争夺河西走廊,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南北的统一。
历史上的西晋,待司马炎执政晚期时,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张轨依靠汉人士族、豪帅的支持,勉强的建立起了前凉政权,算是保住了汉人在河西的一隅之地,但张轨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开拓西海、拓边西域、威加漠北,这些盛世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司马炎的晋国一样也没有实现过,而这也是后世将其称之为弱晋的原因之一。
赵广之所以迟迟不对司马炎动手,担心的就是西线的安危,从蜀汉末年开始,邓艾等晋国边将引鲜卑、氐、羌入关中、陇西,凉州,看上去壮大了晋军的实力,但实际的危害更大。
烧当羌、秃发鲜卑、乞伏鲜卑,氐人、羌人,慕容鲜卑,一个个胡族在河西崛起又覆灭,给人一种杀之不尽的感觉,这让赵广心里很不踏实。
借着震慑慕容吐谷浑叛乱的有利时机,一举扫平西陲诸胡势力,是赵广与杜预在长安商议西线战事的策略。
慕容吐谷浑这一回碰到杜预,凭他的军事才能,又哪里是连灭了两个皇帝的杜预的对手,按吐谷浑以后建国来算的话,要是杜预再胜慕容吐谷浑的话,那就是连杀三个皇帝了。
杜三杀!
不得不说,牛逼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赵广的手底下,杜预就像一颗煜煜生辉的明珠,闪烁着令人炫目的光芒。
慕容吐谷浑看到了金城的重要性,却低估了金城的难打程度,在这一点上,当年秃发乌丸犯的错误,慕容吐谷浑又犯了一遍。
慕容鲜卑虽然声势很大,但攻城器械却是不足,面对高大坚固的石城,以慕容吐谷浑的头脑,还想不出应对的策略来。
烧当羌的姚弋伯曾攻打过一次金城,当时他还是秃发乌丸手下的一支生力军,面对牵弘、郭统二员汉将,烧当羌打得倒是不差,但猪对友秃发鲜卑的表现拖了整个联军的后腿。
这次慕容吐谷浑执意要打金城,姚弋伯不想再在金城城下折损兵力,遂请令以偏师一支阻挡沓中方向的杜预援军。
就在郭统守金城之际,杜预突然从沓中出兵,汉军沿着湟水直杀向慕容吐谷浑位于西海一带的老巢。
烧当羌部这一回再没有幸运之神眷顾,在湟水谷地,姚弋伯的部众被凉州大马围住,突围过程中被杀,烧当羌大半投降,仅有零星余部向西南方向的高原逃窜而去。
取得一场胜利之后,汉军继续向西攻占西海,慕容鲜卑在西海牧场的牛羊被汉军一扫而空。
杜预来的这么快,是慕容吐谷浑没有想到的,沓中至关中这一路上,都是秦岭山道,很不好走,按慕容吐谷浑的估计,汉军主力部队要想到达西海一带,最快也要到秋季。
汉军这次行动迅速,其实还是水泥路的铺设使然,为了能顺利的解决慕容吐谷浑部对汉国西线的威胁,赵广与羊祜等人一番商议之后,采取的对策是金城方向的平原地带以守御为主,沓中方向的山地区域以进攻为主。
山地战,一贯是汉军的强项。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杜预在军事层面的造诣,不是慕容吐谷浑这样的草莽所能比的。
在杜预的统一指挥下,慕容吐谷浑、烧当羌两部在陇西一带的反叛,被汉国大军二路围剿一举荡平。
整个过程顺利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慕容吐谷浑三万大军进攻金城,却不想碰上了郭统这个异类。
三万胡虏又如何?不会攻城的胡虏,就算再多,在郭统的眼里,也只是一群围在护拦外打圈圈的牛羊,汉军守在金城里面,完全不用担心安全会出问题。
在西海方向,高海拔虽然让汉军士卒呼吸吃力,但他们大半年的时间都是沓中,也就是后世的甘南一带翻山越岭的训练,已经渐渐的适应了高原气候。
杜预等人对征讨胡虏的热情也非常高涨,众汉军将校斗志昂扬,一战即破吐谷浑部万余众。
拿下西海之后,慕容吐谷浑困守在金城城外,老巢没了,金城又打不下来,吐谷浑部接下来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向慕容鲜卑的祖居之地辽东一带迁移。
慕容吐谷浑要跑,赵广哪里肯让。
胡渊、李流、李痒从武威一带出兵,绕过灵州沿黄河杀将过来,正好堵住了慕容吐谷浑逃亡的去路。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慕容吐谷浑在绝望之下,倾力朝胡渊所在的方向扑了过去。
汉军将领中间,杜预、郭统都是猛人,慕容吐谷浑已经领教了这两位的本领和能力,自然不敢再去硬碰硬,想了想去,还是从胡渊这里找突破口最为适当。
胡渊这几年性情已经沉稳了不少,按他年轻时的脾气,这时已经冲杀在慕容鲜卑部落的阵中了,这时见慕容吐谷浑朝着自己的将旗杀来,心中不由得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