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褒功不易
大明京畿还是狼烟四起,赵烈却是等不及了,度过了无所事事的两个多月,期间破虏军数百受伤将士都已痊愈,只是在涿州整训。
入京赵烈不想去,别被朝中的大臣们一拍脑袋派往东部前线,如今大明已经把各地的援兵都调往东部四城围猎阿敏去了,此时激战正酣,破虏军如果进京也是当炮灰的命。
破虏军经过这几番激战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赵烈如今全无战心,只想回师休整,此番征战他自认为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崇祯三年四月初,告别了不断挽留的李恒、安永德,赵烈统率剩余的三千余破虏军将士踏上归程。
沿途的官道两侧已经有大明百姓出来春耕了,建奴毕竟已经被围在蓟镇东部,京畿南部已经没有建奴的踪迹了,经历数月苦难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出来耕种,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这让孤寂了一个冬天的京南有了一些生气。
当然,有的田亩今年只有撂荒了,只因主人不在,也许逃避建奴没有返家,也许已经死在逃亡途中了,也许被建奴掳走了,只有经年之后才能晓得了,至于他们留下的田亩又会是好一番的争夺,当然都会落入士绅手中,其他的升斗小民想都不要想。
看到官道上行进的破虏军,百姓大多如鸟兽散,数月来,各处援军可是把老百姓祸害苦了,缺粮少饷的各地援兵所过之处造成的损失不比建奴少多少,也许只是丁口损失的少,其他的钱粮牲畜一样的被劫掠一空,经此战乱,大明军的凶名传遍京畿,连天子都晓得了自家兵丁的面目。
赵烈无奈的看到大明百姓疾速退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苦笑不已,国中百姓视军兵如贼寇。还有何同仇敌忾可言。
不一日,破虏军经固安,回返天津卫,抵达港口。在此赵烈惊讶的发现赵海明赵大人率威海舰队驻波外海。
赵烈吩咐黄汉、李禄等在此统领军兵登船,他则是在余大宝、赵达等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一艘沙船前往福山号。
几年来,福山号只是简单的整修,没有大修过,船体有些老迈。船身的涂漆剥落,不复当年的威武。
赵海明站在船头眺望百步外的沙船,隐隐看到甲板上众人簇拥的赵烈,心情激荡。
“恭喜大人了,公子此番京畿大败建奴,名扬天下,大人后继有人了。”一旁的幕僚王哲笑呵呵的拱手道。
“唉,王先生过誉了,此番征战烈儿锋芒太过,我恐是祸非福啊。”赵海明摇了摇头。苦笑道。
赵烈早已派人将战事经过一一禀报了他,各处分润功劳也一一详述了。
只是归附赵烈名下的建奴首级也有近千,还有数百北虏首级,尤其是阵斩努尔哈赤之子这般大功,可谓功勋卓著,功劳是大,可也太突兀了。
明金交战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胜,那么你一个小小千户如何立下如此殊功的,好么家里蓄养两三千的全甲家丁,即使立下泼天大功。御史清流们以及嫉妒如狂的武臣们定是弹劾不断,天子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日后必是麻烦不断。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王哲说的很隐晦。
“但愿如王先生所言。”赵海明长叹一声。
赵海明当然晓得王哲的话。如今大明可说是内有外患不绝,对各地武将的掌控已经有些失控,甚至有些隐忍,从毛文龙到前些时日带兵折返辽东的祖大寿,都有些军阀的样子了。
而朝廷如今只能忍让,甚至为了让祖大寿入关驰援。朝廷派出孙承宗这位帝师出关劝诫,可谓屈尊了,有明以来大明朝廷和天子从来没有在武将面前如此憋屈过。
想当年太祖杀蓝玉,诛功臣,就连有大明武圣之称的戚继光也被天子文臣忌惮而去职,郁郁而终。
如今呢,朝廷却是步步退让,可谓天壤之别。
赵海明担心的不是当下,无论如何赵家作为勤王的功臣天子只能嘉奖表忠,只不过,蓄养家丁而又战力剽悍,这会让天子心中疑惧,后面恐怕有更多的手段。
当然,赵家自有后路在海外,赵海明也是心下安稳不少。
赵烈登上福海号甲板,在赵海明面前跪下,“孩儿赵烈入京勤王,今不负圣恩,斩将夺旗得胜而还,叩见父亲大人。”
余大宝、赵达等人随同叩拜。
“我儿亲历战阵,为国血战,为父与荣乃焉,真乃我大明虎将,国之栋梁。起来。”赵海明满脸笑容,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端详。其他众人也是相续起身。
“见过王先生。”赵烈拱手施礼。
“公子不必多礼。”王哲恭敬还礼,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为国征战大败建奴的功勋了。
“见过二哥。”赵峰上前见过赵烈,态度恭敬,当年的二哥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在海外开辟出好大的局面,如今竟然能野战大败建奴,阵斩敌酋,这让他这个三弟仰慕的很。
“三弟又长高了。”赵烈细细端详了一下赵锋,只见这个弟弟如今的身高只是比他低上一拳,身材粗壮,常年行走海上面色黝黑,不复当年青涩模样。
几人进入舱内。
“父亲此来是为了接应总镇大人。”赵烈问道。
“一是王巡抚命为父押解辎重供应登莱镇兵丁,再者也是为了接应张总镇,有些病弱兵丁要折返登莱。”赵海明答道。
大明水师干的都是如此的繁琐,有时又是危险的活计,上不得台面,一不小心还有性命之忧,表功无望,弄不好还被攻讦,大明的武将本来就低文臣一等,水师更是不堪。
“烈儿,此番折返石岛好生修养,亚丽怀孕待产,多陪陪他。此时。我赵家须得谨慎小心了。”赵海明言道。
赵烈点头应是,他晓得老爹的意思,如今赵家风头太劲,过犹不及。还是收敛为上,只等朝廷的旨意吧。
赵锋则是央求赵烈让他到盖伦战舰上一观,他可是对西夷战舰眼馋的紧,赵烈当然是答应下来。
亥时中,大明皇城乾清宫中。天子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王承恩一旁伺候。
如今建奴主力出关,只余二贝勒阿敏留守东部迁安等四城,如今十万大军围困攻击,收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虽说京畿形势略略安定,不过大明就像是四处漏水的大船,各省各府告急的折子不断。
近几日来,内阁就转来了固原兵乱、福建民乱,山陕乱匪合流,东江刘兴治叛乱等诸多坏消息。让崇祯帝一时手忙脚乱,大部分是求兵求饷的折子,可是钱财呢,户部如今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先顾眼前为上了。
今日,崇祯帝面前又摆上了登莱巡抚王廷式关于东江叛乱日甚,刘兴治与建奴勾结的折子。
看到这份恼人的折子,崇祯再也忍受不住,手扶额头,疲倦至极。整整一天的批阅,让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体力也出现了问题。
“万岁今日已批阅整日的奏折,还请万岁保重龙体,安歇为上。”王承恩劝解道。
“大伴。这几日来内阁转来的奏折都是干系重大,不可轻忽,朕怎敢倦怠。”想到大明如今的局面,崇祯长叹一声。
“大伴,明日传内阁成阁老、周延儒、温体仁,兵部梁成栋等到乾清宫合议登莱事宜。”崇祯深感登莱事宜的棘手。须得同各位阁老重臣会商。
“遵旨。”
崇祯拿起下一封奏折,乃是登莱总兵张可大的奏折。
崇祯心下一松,对于张可大崇祯心中颇为赞赏,此人敢于任事,也算是一方能臣,此时正在京中值守,向来没有大的祸事了吧,他是听得坏消息太多,实在是有些怕了。
崇祯帝拿起张可大奏折细细观看,张可大在奏陈中先是请战,所言各路援军正在东路激战,登莱军数千精兵愿为君上分忧,自请前往助战。
崇祯帝自然不能同意,朝廷可是被建奴的神出鬼没吓坏了,建奴的骑兵几次突袭京师左近,烧毁运河船只渡口,打劫运送辎重的军兵,关键是建奴入寇时,置辽东、保定、蓟镇等处援兵堵截不顾,大股骑兵绕过通州直驱京师,崇祯至今还记得当时京师纷乱人心惶惶的末日景象。
留下登莱镇就是为了防止这个最坏局面再生,虽说阿敏统领不足万人建奴,但是所部都是骑队,还是可以突袭京师,虽不足以攻陷京师,不过让京师一日三惊还是绰绰有余。
大明虽说脸面剩余不多,还是不能让建奴如此猖狂,登莱军已是京师中唯一的能野战的精锐了,其他援军都已赶赴东路,因此登莱军只能留守京师。
崇祯接着往下看,张可大接着举荐此番入卫的功臣赵烈为登莱镇靖海卫卫指挥使,言道,赵烈不愿远离家乡登莱,只愿整顿卫所军屯,为国分忧。
崇祯心中一动,其实,登莱镇的议功已经商议数次了,只是在赵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有的大臣主张理应重赏,破格擢拔为参将为上,以此表明为国杀敌朝廷不吝赏赐,有的则是攻讦虽立下殊攻,但其蓄养数千家丁,野心勃勃,绝不能让他职掌战兵,防其乘势做大。
内阁成基命最后合议升赏赵烈登莱镇守参将之职,崇祯将成基命的折子留中不发,表明了自己不悦的态度。
接着几日前,内阁合议命赵烈为登莱镇游击,职掌文登营战兵,其实斩获近千真奴首级以及大金王族这份战功升任一个游击将军,掌管一个千人的战兵营已经是薄待功臣了。
只是天子对于赵烈的不悦让内阁只能将封赏一降再降,谁想崇祯帝还是留中不发,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赵烈职掌战兵。
此番,张可大的折子被转入宫中,表明了这是内阁一个试探,难道说,天子不想让这个蓄养数千家丁偏偏立下殊功的小子掌控大明战兵。
崇祯终于满意的在张可大的折子上书写了准,这就对了嘛,可以让其升职担任三品武将,但是介于蓄养大量私兵的劣迹决不能让其染指战兵,同时让王承恩明日转送内阁。
不过,对于拥兵自重的军将,天子并没有放弃警惕,他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明日陛见。(未完待续。)
ps: 看着上月二百大元的订阅,说实话夜半真是不想写下去了,但是既然简介中已经说了完本,那就是完本。
本书的订阅说明还得科举宫斗加上无厘头啊
感谢默默订阅打赏推荐支持的朋友们,祝各位好运
入京赵烈不想去,别被朝中的大臣们一拍脑袋派往东部前线,如今大明已经把各地的援兵都调往东部四城围猎阿敏去了,此时激战正酣,破虏军如果进京也是当炮灰的命。
破虏军经过这几番激战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赵烈如今全无战心,只想回师休整,此番征战他自认为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崇祯三年四月初,告别了不断挽留的李恒、安永德,赵烈统率剩余的三千余破虏军将士踏上归程。
沿途的官道两侧已经有大明百姓出来春耕了,建奴毕竟已经被围在蓟镇东部,京畿南部已经没有建奴的踪迹了,经历数月苦难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出来耕种,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这让孤寂了一个冬天的京南有了一些生气。
当然,有的田亩今年只有撂荒了,只因主人不在,也许逃避建奴没有返家,也许已经死在逃亡途中了,也许被建奴掳走了,只有经年之后才能晓得了,至于他们留下的田亩又会是好一番的争夺,当然都会落入士绅手中,其他的升斗小民想都不要想。
看到官道上行进的破虏军,百姓大多如鸟兽散,数月来,各处援军可是把老百姓祸害苦了,缺粮少饷的各地援兵所过之处造成的损失不比建奴少多少,也许只是丁口损失的少,其他的钱粮牲畜一样的被劫掠一空,经此战乱,大明军的凶名传遍京畿,连天子都晓得了自家兵丁的面目。
赵烈无奈的看到大明百姓疾速退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苦笑不已,国中百姓视军兵如贼寇。还有何同仇敌忾可言。
不一日,破虏军经固安,回返天津卫,抵达港口。在此赵烈惊讶的发现赵海明赵大人率威海舰队驻波外海。
赵烈吩咐黄汉、李禄等在此统领军兵登船,他则是在余大宝、赵达等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一艘沙船前往福山号。
几年来,福山号只是简单的整修,没有大修过,船体有些老迈。船身的涂漆剥落,不复当年的威武。
赵海明站在船头眺望百步外的沙船,隐隐看到甲板上众人簇拥的赵烈,心情激荡。
“恭喜大人了,公子此番京畿大败建奴,名扬天下,大人后继有人了。”一旁的幕僚王哲笑呵呵的拱手道。
“唉,王先生过誉了,此番征战烈儿锋芒太过,我恐是祸非福啊。”赵海明摇了摇头。苦笑道。
赵烈早已派人将战事经过一一禀报了他,各处分润功劳也一一详述了。
只是归附赵烈名下的建奴首级也有近千,还有数百北虏首级,尤其是阵斩努尔哈赤之子这般大功,可谓功勋卓著,功劳是大,可也太突兀了。
明金交战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胜,那么你一个小小千户如何立下如此殊功的,好么家里蓄养两三千的全甲家丁,即使立下泼天大功。御史清流们以及嫉妒如狂的武臣们定是弹劾不断,天子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日后必是麻烦不断。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王哲说的很隐晦。
“但愿如王先生所言。”赵海明长叹一声。
赵海明当然晓得王哲的话。如今大明可说是内有外患不绝,对各地武将的掌控已经有些失控,甚至有些隐忍,从毛文龙到前些时日带兵折返辽东的祖大寿,都有些军阀的样子了。
而朝廷如今只能忍让,甚至为了让祖大寿入关驰援。朝廷派出孙承宗这位帝师出关劝诫,可谓屈尊了,有明以来大明朝廷和天子从来没有在武将面前如此憋屈过。
想当年太祖杀蓝玉,诛功臣,就连有大明武圣之称的戚继光也被天子文臣忌惮而去职,郁郁而终。
如今呢,朝廷却是步步退让,可谓天壤之别。
赵海明担心的不是当下,无论如何赵家作为勤王的功臣天子只能嘉奖表忠,只不过,蓄养家丁而又战力剽悍,这会让天子心中疑惧,后面恐怕有更多的手段。
当然,赵家自有后路在海外,赵海明也是心下安稳不少。
赵烈登上福海号甲板,在赵海明面前跪下,“孩儿赵烈入京勤王,今不负圣恩,斩将夺旗得胜而还,叩见父亲大人。”
余大宝、赵达等人随同叩拜。
“我儿亲历战阵,为国血战,为父与荣乃焉,真乃我大明虎将,国之栋梁。起来。”赵海明满脸笑容,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端详。其他众人也是相续起身。
“见过王先生。”赵烈拱手施礼。
“公子不必多礼。”王哲恭敬还礼,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为国征战大败建奴的功勋了。
“见过二哥。”赵峰上前见过赵烈,态度恭敬,当年的二哥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在海外开辟出好大的局面,如今竟然能野战大败建奴,阵斩敌酋,这让他这个三弟仰慕的很。
“三弟又长高了。”赵烈细细端详了一下赵锋,只见这个弟弟如今的身高只是比他低上一拳,身材粗壮,常年行走海上面色黝黑,不复当年青涩模样。
几人进入舱内。
“父亲此来是为了接应总镇大人。”赵烈问道。
“一是王巡抚命为父押解辎重供应登莱镇兵丁,再者也是为了接应张总镇,有些病弱兵丁要折返登莱。”赵海明答道。
大明水师干的都是如此的繁琐,有时又是危险的活计,上不得台面,一不小心还有性命之忧,表功无望,弄不好还被攻讦,大明的武将本来就低文臣一等,水师更是不堪。
“烈儿,此番折返石岛好生修养,亚丽怀孕待产,多陪陪他。此时。我赵家须得谨慎小心了。”赵海明言道。
赵烈点头应是,他晓得老爹的意思,如今赵家风头太劲,过犹不及。还是收敛为上,只等朝廷的旨意吧。
赵锋则是央求赵烈让他到盖伦战舰上一观,他可是对西夷战舰眼馋的紧,赵烈当然是答应下来。
亥时中,大明皇城乾清宫中。天子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王承恩一旁伺候。
如今建奴主力出关,只余二贝勒阿敏留守东部迁安等四城,如今十万大军围困攻击,收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虽说京畿形势略略安定,不过大明就像是四处漏水的大船,各省各府告急的折子不断。
近几日来,内阁就转来了固原兵乱、福建民乱,山陕乱匪合流,东江刘兴治叛乱等诸多坏消息。让崇祯帝一时手忙脚乱,大部分是求兵求饷的折子,可是钱财呢,户部如今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先顾眼前为上了。
今日,崇祯帝面前又摆上了登莱巡抚王廷式关于东江叛乱日甚,刘兴治与建奴勾结的折子。
看到这份恼人的折子,崇祯再也忍受不住,手扶额头,疲倦至极。整整一天的批阅,让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体力也出现了问题。
“万岁今日已批阅整日的奏折,还请万岁保重龙体,安歇为上。”王承恩劝解道。
“大伴。这几日来内阁转来的奏折都是干系重大,不可轻忽,朕怎敢倦怠。”想到大明如今的局面,崇祯长叹一声。
“大伴,明日传内阁成阁老、周延儒、温体仁,兵部梁成栋等到乾清宫合议登莱事宜。”崇祯深感登莱事宜的棘手。须得同各位阁老重臣会商。
“遵旨。”
崇祯拿起下一封奏折,乃是登莱总兵张可大的奏折。
崇祯心下一松,对于张可大崇祯心中颇为赞赏,此人敢于任事,也算是一方能臣,此时正在京中值守,向来没有大的祸事了吧,他是听得坏消息太多,实在是有些怕了。
崇祯帝拿起张可大奏折细细观看,张可大在奏陈中先是请战,所言各路援军正在东路激战,登莱军数千精兵愿为君上分忧,自请前往助战。
崇祯帝自然不能同意,朝廷可是被建奴的神出鬼没吓坏了,建奴的骑兵几次突袭京师左近,烧毁运河船只渡口,打劫运送辎重的军兵,关键是建奴入寇时,置辽东、保定、蓟镇等处援兵堵截不顾,大股骑兵绕过通州直驱京师,崇祯至今还记得当时京师纷乱人心惶惶的末日景象。
留下登莱镇就是为了防止这个最坏局面再生,虽说阿敏统领不足万人建奴,但是所部都是骑队,还是可以突袭京师,虽不足以攻陷京师,不过让京师一日三惊还是绰绰有余。
大明虽说脸面剩余不多,还是不能让建奴如此猖狂,登莱军已是京师中唯一的能野战的精锐了,其他援军都已赶赴东路,因此登莱军只能留守京师。
崇祯接着往下看,张可大接着举荐此番入卫的功臣赵烈为登莱镇靖海卫卫指挥使,言道,赵烈不愿远离家乡登莱,只愿整顿卫所军屯,为国分忧。
崇祯心中一动,其实,登莱镇的议功已经商议数次了,只是在赵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有的大臣主张理应重赏,破格擢拔为参将为上,以此表明为国杀敌朝廷不吝赏赐,有的则是攻讦虽立下殊攻,但其蓄养数千家丁,野心勃勃,绝不能让他职掌战兵,防其乘势做大。
内阁成基命最后合议升赏赵烈登莱镇守参将之职,崇祯将成基命的折子留中不发,表明了自己不悦的态度。
接着几日前,内阁合议命赵烈为登莱镇游击,职掌文登营战兵,其实斩获近千真奴首级以及大金王族这份战功升任一个游击将军,掌管一个千人的战兵营已经是薄待功臣了。
只是天子对于赵烈的不悦让内阁只能将封赏一降再降,谁想崇祯帝还是留中不发,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赵烈职掌战兵。
此番,张可大的折子被转入宫中,表明了这是内阁一个试探,难道说,天子不想让这个蓄养数千家丁偏偏立下殊功的小子掌控大明战兵。
崇祯终于满意的在张可大的折子上书写了准,这就对了嘛,可以让其升职担任三品武将,但是介于蓄养大量私兵的劣迹决不能让其染指战兵,同时让王承恩明日转送内阁。
不过,对于拥兵自重的军将,天子并没有放弃警惕,他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明日陛见。(未完待续。)
ps: 看着上月二百大元的订阅,说实话夜半真是不想写下去了,但是既然简介中已经说了完本,那就是完本。
本书的订阅说明还得科举宫斗加上无厘头啊
感谢默默订阅打赏推荐支持的朋友们,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