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之龙起荆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三十三章 尿素石膏

    乡里的大宗族为什么威望高?其实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是人丁兴旺,其次是乡亭的基础建设差,许多乡民不得不依赖这些大宗族。

    许多道路本就是乡里大宗族所有,其他人如果不能走的话,就要绕道,而且要绕很远,拿人手短,吃人最短,平时天天踩着别人家的路方便,自然要听这些宗族的。

    刘表父子推行的基础道路建设,为的就是降低这类情况,使得乡里的百姓无需过于依赖宗族,降低宗族的影响力,便于管理。

    而水泥其实一直都在刘琮的考虑范围,但是刘琮自己估计了目前的技术水准,要想造出和后世一样的水泥有极高的难度!人力,各种都需要太多,

    现在修的路先夯实地面,然后用火烧,防止长草,在用石灰石,黏土,糯米及河沙的混合物浇筑,铺上地砖,使其固定成形。

    “公子,这是江夏伊籍大人的信件!”

    刘琮打开看了看,江夏的铁矿很大,需要更多的人手,他和太守荀衍商量过,希望让吕岱的军队驻扎到鄂县。

    大冶铁矿确实很大,从三国时期就开始挖矿一直到了建国后,不过刘琮思虑一下,准备让吕岱调一营军事驻扎在鄂县协助,沙羡的情况很特殊。

    江夏郡的郡治所在西陵,但是刘琮建议将治所迁移到沙羡(武昌),原先的江夏北方四县已经全部被划入章陵,因此刘琮建议是将南郡的州陵(嘉鱼县和赤壁部分)划入江夏。

    随着南郡西边的开发,未来南郡依然是荆州最重要的中心地段,因此刘表也考虑这个事情。

    但是如果将沙羡作为江夏的郡所,刘琮给出的建议是重新修城,刘琮认为沙羡作为长江水道的重要城市,修新城是必要的。

    刘琮对长江水道的重视远远超过了荆州众人,刘琮很清楚长江水道的作用,沙羡作为汉水与长江的汇合点,不论是交通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值得修新城。

    但是江夏郡即便去年增加了数万民众,但是人口依然太少,长沙郡大兴土木是因为长沙郡本身有一百三十万的人口,经得起这么折腾,但是江夏郡只有区区三十万人口,这让刘表有许多顾忌。

    而且江夏郡又不像武陵郡,武陵郡修新城,修道路很大一部分是军队在修,而非民众,但是有部分民众也在参与,同时通过水路运送,将长沙郡以及零陵郡数万居民经长沙郡运送到武陵。

    目前武陵拥有三十七万人口,今年年底的统计完成,应该能达到四十五万人口,毕竟各郡对武陵的支援远远超过江夏。

    武陵郡,临沅,桃源等地得天独厚,发展农业是再合适不过,只要发展的好,武陵北部便能养活百万人口。

    大庸县等地则条件差了许多,(今年的热播剧江山如此多娇便是以大庸县为背景!)道路难,耕地少,各项条件差,不过刘琮的建议是养殖。

    已经派人去那边考察养蜂以及养猪等项目,同时要逐步改善那边交通,这些都是许多问题,刘琮也派了许多人去研究吊桥。

    刘琮的构想是通过弩车发射巨箭,射到对面,同时巨箭上绑上足够长的绳子,先铺设好绳索桥,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铁索。

    这个想法得到了韩暨的认同,认为是可行的,同时刘琮运用后世的桥梁经验,在旁边矗立两根巨大的树桩,将树桩当作水泥柱,将绳索绑在树桩之上。

    不过目前还是实验,包括水泥都还在实验阶段,毕竟确实有难处,先试验好,待人口以及劳动力足够的时候便可以运用了。

    随着脚踩式打谷机的出现,今年百姓在秋收的时候省力不少,襄阳地区预计收获比去年最少提高了两成。

    后世粮食产量的提升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钾肥,但是国内缺少钾肥的原料,建国后有一段时间受制于外国,后来在罗布泊发现钾肥的原料才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不过依然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

    其次是磷肥,磷肥原料倒是不缺,但是刘琮也一直让人在研究,粮食产量上去了,那才是生产力的根本提升。

    而且磷肥对许多经济作物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棉花,花生等,但是这些的效果是非常缓慢,技术的积累哪有一下就能立马提升上去。

    对于农业,除了总结各种种植经验,其次便是各种化肥的研究,刘琮也不懂,但是可以做的是引导他们往这方面去研究。

    “公子,刘毅请您过去!”

    刘琮一听大概知道什么情况,如今秋收刚开始,他那边的实验田应该是有结果了,

    “公子,实验田产量提升了两成,效果非常显著!”

    刘琮看了看稻谷,颗粒饱满,确实不错,刘琮这边种植依然是稻谷,小麦以及粟米三种都在种植,粟米虽然有口感不好,但是易保存。

    刘琮采用的是土办法,50斤人尿加热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并熟石膏2斤搅拌,晾干后粉碎,这是尿素石膏,是后世建国早期的土办法。

    “嗯,不错,这次的种植经验都有总结?可有整理成册?日后每一季的水稻都要进行总结,加强育种,培育出高产的种子!”

    “诺。”

    今年试验了尿素石膏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提升,占城稻的推广,预计亩产能达到10-12石,也就是300斤-360斤的样子,已经是大为提升了。(汉朝的大小亩不做折算,用的是现代的亩。)

    要知道建国初期的亩产才200斤左右,当然建国初期有许多特殊原因,但是这需要许多难度,刘琮也清楚尿素石膏虽然可以用,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还需要验证。

    目前采用的是早期施肥十公斤,后期追肥五公斤,也就是一季度下来需要用到15公斤,这需要改变目前的尿液收集方式,其中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刘琮只能是提前准备,这样以来尿液需要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如何收集,特别是动物尿液的收集都需要想办法,自然需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

    农业的提升说来说去就那么些办法,区田法的精耕细作,各种肥料的提升,种子的提升,机械的提升,水利的灌溉等。

    除了这些便是食品的多样化,吃的产品变多了,那么对粮食的需求就会相应的减少,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主流,但是如今在荆州的发展下,有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

    要说猪肉比牛羊美味?那肯定没有,但是比起牛羊他更廉价,而且他更适合圈养,这是其他物种不能比拟的。

    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蚕豆,芝麻,黄瓜开始大规模种植,特别是黄瓜适合南方种植,而且可以生吃,产量高而且美味,与白萝卜可以相互交替着吃,也算是换换口味。

    “赵俨,你记录好,回去之后与的别驾一同商量如何推广此法!”

    “诺。”

    主要还是商量如何收集尿液,办公总会有的,人倒是简单点,将大小便分开便可以做到,但是动物就麻烦点了。

    如果能普遍将稻谷的产量提高到12石,那意味着什么?此时整个王朝大概有七亿亩农田,亩产12石,年产能达到720斤,那么年产量能达到5000亿斤。

    当然实验田和实际肯定还是有差别的,水利,田地肥力等各种因素,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只要能达到300斤的亩产,那么养活一亿人是肯定没有任何问题的。

    目前荆州的平均在亩产6石左右,这是占城稻以及各种器械,水利的效果,东汉的平均产量在3石左右,也就亩产90斤左右,如今已经是整整提升了一倍。

    “二公子,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不过实验田与实际有一些出入的,不过刘毅挑选的田地本就不是肥沃之田,不过是中田,因此出入不会太大。”

    “二公子,还请带老夫一同前往查看!”

    刘琮一听也知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刘阖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刘琮只能在带着刘阖跑一趟了。

    刘阖在岘山下的一块中田看到了实际情况之后,这才心里大定,农业社会,农业是根本,容不得半点作假!

    “利国利民!看来是老天也眷顾我荆州!”

    天下大乱,诸侯群起的局面已经形成,至于皇帝,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说刘表父子能平定天下,大家都清楚不可能还政给天子,就算刘表父子原意,麾下可没有谁会原意!

    刘阖速速将这边的情况整理成文书派人送到武关的刘表手中,同时颁布命令,以后大小便要求分开!通过政策强行推广!

    刘琮也知道此事的重要,首先让赵俨在襄阳强制推广,同时命令木匠大量造马桶,减轻百姓的负担。

    “今年粮食本来就是大丰收,这两年在主公和二公子的倡导下,兴修水利,荆南这两年都没有遭受大的水灾,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荆州整体水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夷道,江陵,沙羡,鄂县,临湘,岳阳,罗县等地都在兴修水利,水库以及试图人工造湖,加强了长江水道的抗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