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志廖化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0、谁是统帅

    找到詹晏的时候,詹晏正站在邓凯身边,指挥士兵劈砍邓凯腿上的锁链。

    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廖化向詹晏提出疑问。

    詹晏倒也没有保留,给出了回答。

    詹晏是关羽的部将,和陈凤两人一起防守秭归,麾下有近千士兵。

    收到廖化伪造的命令,詹晏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增强了秭归的防御力度。

    尽管如此,吕蒙军的进攻依然势不可挡,最终秭归失守,詹晏败走,陈凤被俘。

    兵败之后,留在詹晏身边的部队最多不超过一百人。

    陆逊刚刚进入西荆州,有更重要的军务需要处置,也就没有对詹晏穷追猛打。

    虽说陆逊是为了集中兵力,封锁关羽撤军的后路,弹压反抗吕蒙军的地方武装。

    詹晏却获得了喘息之机,兵力也有所补充。

    刘备毕竟统治荆州多年,在民间的威信很高。

    打出关羽军的旗号,除了秭归大族文布和邓凯,还有大批汉夷兵将响应了詹晏。

    詹晏麾下的兵力迅速增加,一度达到了五千。

    几名将领意气风发,制定了收复秭归的计划。

    但是,雄心壮志破灭在坚城之下。

    不仅攻城受阻,他们还被陆逊的精兵袭击了后路,将士们军心动摇。

    在这个关键时刻,文布投降了,而且,投降之前还突袭了邓凯。

    詹晏收拢残兵败将,退回熊山,然而,将士们失去了战意,残余兵力不到两千,这些人中,包括了大批家眷。

    西荆州的局势,同样糟的不能再糟了。

    治理荆州的时候,陆逊采用了宽严相济的手段。

    配合并协助吕蒙军的降兵和百姓,受到了优待。

    为了获取本地民众的支持,陆逊甚至公开承诺减免税赋。

    陈凤被俘之后,投降了陆逊,这名降将被保举成巴东太守。

    除了巴东的军政实权,陈凤的麾下还补充了几千名关羽军降兵。

    投降之后的陈凤,账面上的兵力,已经超过了詹晏。

    恪守忠义,得忍饥挨饿;背信弃义,却可以荣华富贵。

    并不是所有将士都愿意为了复兴汉室忍受饥寒交迫,更别说,看着家人和自己一起受苦。

    几乎每天都有人从熊山失踪,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吕蒙军的新成员。

    除了怀柔措施,陆逊更会使用雷霆手段。

    对于那些支持或同情关羽军将士的百姓,这位右都督采取了强硬态度,进行坚决打击。

    不少豪族,因为各项罪名受牵连。

    少部分被灭族,大部分人选择屈服。

    这些投降者虽然没有家破人亡,财产充公,但也遭到了损失。

    一些家大业大的豪族被举家迁徙,迁到了荆州腹地,彻底远离了西荆州。

    面对陆逊的手段,詹晏毫无招架之力,詹晏的兵源正在枯竭。

    詹晏对战局依旧持有乐观态度,但他已经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刘备的东征上。

    唯恐廖化低估陆逊的能力,詹晏反复叮嘱廖化小心这位对手。

    和詹晏不一样,早在吕蒙偷袭荆州之前,廖化就已经对陆逊表现出极高重视。

    有前一世的记忆,廖化从来没有小看陆逊。

    廖化甚至觉得,陆逊比吕蒙更可怕。

    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的部队和陆逊的军力大致相当,甚至略强,但是,那一仗却以刘备的惨败告终。

    陆逊的用兵更稳健,也更少犯错误。

    在这种敌人面前,哪怕是拥有优势,都不一定能占便宜。

    更何况,现在的关羽军,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廖化只能希望自己更少犯错。

    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廖化询问起詹晏对战局的进一步看法。

    作为关羽军留守西荆州的两名主将,二人在战略意见上达成共识,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詹晏的回答与他的目标一致,那就是拖,他觉得,将士们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立功,而是怎么活下去。

    攻打秭归失败后,詹晏一直利用熊山的山势保护自己,同时,采用游击战法,不定时带兵下山,对吕蒙军进行袭扰。

    今天夺取一座村庄,明天就会攻打一个城镇。

    总而言之,抓住吕蒙军的漏洞进攻,同时,在吕蒙军反应之前撤回山里。

    为了保护实力,詹晏设置了大批或明或暗的斥候。

    一旦敌人发起大规模围剿,将士们便向深山退走,这也是吕蒙军几次围剿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收到消息,知道邓凯即将被转移到秭归,詹晏也不愿意冒险动用主力下山救人。

    詹晏认为自己抓到了陆逊的痛点,他依然想采取老办法,进攻一两个村庄,获取军粮。

    知道了詹晏的想法,廖化立即意识到不行。

    攻打村庄夺取食物,确实可以让将士们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山下的村庄数量有限,每个村庄的储粮也不多,进攻村庄获取粮食,并不持久。

    等到山脚的所有村庄都被攻击过,关羽军想要筹粮,只能继续南下,深入吕蒙军腹地。

    这种情况下,将士们根本支撑不了两年,等不到刘备的东征。

    而且,大军攻打村庄,一定会与村民们发生纠纷,即使军纪再严明的队伍,也很难秋毫无犯。

    那时候,一点点坏事,就会变成大的罪恶,败坏关羽军的口碑。

    廖化的态度很坚决,“詹将军,一座村庄能有多少粮食,咱们劳师远征,只怕消耗量会比夺取的粮食更多。”

    “要我说,咱们要啃就啃硬骨头,就算打不了巴东,咱们也可以进攻巫县。”

    “巫县和巴东,任意一座城的仓库,都可以支持咱们部队用很久。”

    “后勤压力减轻了,咱们也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对敌军展开袭扰。”

    廖化虽然用着商量语气,但态度却非常坚定。

    詹晏明显没有被说服,但他还是带着商量的语气。

    “廖兄弟提到的问题,我也想过,所以,我才集合了精兵强将进攻秭归。”

    “但是,这个计划不可行,陆逊实力太强,巴东和巫县虽然比不上夷陵,但是,吕蒙军在这两座城都部署了部队。”

    “我军即使倾力攻击一座城池,其他城池的敌军也会进行支援。”

    “咱们现在的部队,是西荆州的最后抵抗武装,理想状态下,我军或许可以无功而返,一旦全军覆没,咱们可没机会东山再起。”

    廖化并不认同詹晏的判断,在他看来,现在恰恰是进攻城市的最好机会。

    虽然廖化带兵偷袭了巫县,救出了邓凯,但是,敌人此时大概率不知道廖化的存在。

    廖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他认为,陆逊一定也知道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陆逊意识到自己出现在西荆州,必然会加大围剿力度。

    受到陆逊的重视,战局发展到那一步,关羽军才真的没机会了。

    至于詹晏的兵败,其实不全是攻城失利引起的。

    詹晏也好,邓凯也罢,在选择战术目标上就有问题。

    进攻秭归,不仅给了陆逊迅速反应的时间和机会,还把后路暴露给了其他敌人。

    而且,秭归城防很坚固,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当然会无功而返。

    廖化和詹晏两个人的分歧太大,这并不仅仅是选择上的差异,而是战略路线上的不同。

    正当廖化准备再度开口说服的时候,等在旁边的邓凯开口了。

    邓凯似乎支持詹晏,“廖将军,你可别误会,不是我们这些人不愿意配合您攻城,进攻的难度确实太大了。”

    指了指脚上的脚镣,“你应该明白,即使被俘,我也没有投降,我们都忠于汉室。”

    忠不忠诚,那是品德问题,会不会带兵,是能力问题。

    品德上没有瑕疵,解决不了能力问题。

    如果发生争议的原因,仅仅是寻常小事,廖化愿意为了团结队伍作出让步。

    在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廖化只能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动摇。

    廖化寸步不让,詹晏也带了点火气。

    邓凯继续打圆场,看着詹晏,说道:“廖将军曾经是关将军的主簿,而且,曾经在战场上击退过吕蒙,要不,这一次咱们就听廖将军的?”

    詹晏气呼呼的,“我从来没有置疑过廖将军的能力,但是,关系到我军的生死存亡,这种事情不能儿戏。”

    看着邓凯,詹晏的语气很诚恳,“邓将军,你应该明白,荆州出事之后,是我一直带兵在这里和吕蒙军作战,我对这里的地形和敌情更了解。”

    邓凯依旧在和稀泥,“既然两位将军同样能征惯战,那么,为什么不能分开用兵,各打各的?”

    还没等到廖化反驳,詹晏先提出了反对。

    “分兵的结果,只能是各个击破,咱们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坚持到主公东征。”

    詹晏看向廖化,“咱们可以有两支部队,但只能有一个统帅,廖兄弟,我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这个统帅位置我不能让。”

    廖化点点头,“你说的很对,我同样不会让步。”

    邓凯再次开口,“既然如此,老夫倒是有个想法。”

    廖化和詹晏两个人同时转头。

    “为什么两位将军不比试一场,争夺统帅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