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志廖化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24、取粮方法

    廖化以汉军刚刚夺取沅南城,需要用粮食安抚百姓为由,询问众将获得粮食的办法。

    不管是受到了胜利刺激的汉军将领,还是急需在廖化面前表现自己的降将们,都开始踊跃发言。

    取粮的方法各式各样,获得粮食的途径,一共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继续进兵,攻下另一座城市,获取城里的粮食。

    第二种方法,对沅南城辖区的村庄、城镇进行大肆征粮,从百姓手里获得粮食。

    第三种方法,继续对沅南城附近的豪强下手,毕竟,不少豪强留在城外,他们手里必然存了不少粮食。

    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为了夺取沅南城,汉军前后伤亡了数百,沅南城还仅仅是一座小城。

    如果汉军继续进攻其他城池,必然会损失更多部队。

    夺下城池之后,还需要留下部队驻防,兵力也会进一步减少。

    汉军夺取了沅南和临沅两城,进攻目标的选择上,受到了极大局限。

    汉军要么进攻临沅东南的汉寿县,要么顺流而上,夺取沅陵。

    比起处于沅水下游的汉寿县,廖化更倾向于上游的沅陵。

    沅陵虽然距离汉军远,但是,距离江东军更远,夺下城池之后,距离习宏的零陵兵也更近了一步。

    攻城不仅需要足够的粮食,还需要足以完成运兵运粮任务的船只。

    备战沅陵,是一件重要军务,却不紧急。

    汉军想要获得粮食,终究需要从另外两种方法着手。

    从豪强处夺粮食,是一个最快的手段。

    武陵郡虽然比较穷困,但是,受到战乱波及的程度较少。

    财富大量集中在豪强和酋长的手中,不少人已经完成了几代人的资本积累。

    汉军重兵集结沅南城,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实力,足够在短时间内横扫附近的豪强和蛮夷。

    但是,这里又有个问题,廖化不能完全杀鸡取卵。

    确实存在一些豪强和酋长,与江东军将领走的很近,这种人却只是少数。

    除了旗帜鲜明,辅助两方作战的豪强武装之外,大多数人两头下注,或者,保持中立。

    如果为了快速获取粮食,得罪了中间的大多数豪族,汉军在武陵郡的行为将很快传到荆州全郡。

    那时候,刘备带兵复夺荆州,将会付出更大的战争成本。

    当然,廖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败军之将们总得吐点什么出来,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将士们。

    这些投降的豪族倒是很会来事,不仅愿意主动帮助汉军给其他豪族做说服工作,还‘自愿’捐出一批财物,作为军费和物资。

    豪族们是这个态度,廖化倒也不好逼的太过分。

    从平民处取粮,是个大问题。

    百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份也很复杂,他们也往往更穷。

    尤其是那些流民,大都挣扎在死亡线上,没有糊口的手段,很难给汉军提供粮食。

    有些时候,几百上千家普通百姓,积累的财富甚至比不上一两个豪强。

    如果汉军从民众处征集太多粮食,让民众出现生存危机,不单单容易引发暴动,廖化也同样于心不忍。

    但是,汉军想要积累粮食,必须从百姓那里征集。

    百姓的人均财富少,但是,他们人数多。

    哪怕一人提供一粒米,那也是一笔巨大财富,足以为汉军提供一段时间的支撑。

    综合了将士们的意见之后,廖化立即展开部署。

    沅南城开始进行大肆建造,制造船只,为汉军的西进做准备。

    鼓励降将和投诚的豪族们捐钱捐粮的同时,软硬兼施,向其他豪强征粮。

    最后,组织兵力去附近的村庄和城镇,从百姓手里征集粮食。

    权衡了各方面的考虑,廖化严厉禁止蛮夷首领们采用武力,强行从百姓手里掠夺救命粮。

    索取粮食的同时,一定要支付足够的金银,实在不行也得合理借粮。

    而且,务必让百姓们手中的存粮可以坚持到秋收。

    为了掩盖汉军缺粮的事实,研究完粮食问题,廖化又与众将商讨了沅南城的防守难点,以及,面对江东军反扑时的应对方法。

    军议结束之后,不少部将试图和廖化进行细谈。

    廖化却拽着沙摩柯,两人快速离开了现场。

    除了筹集粮食,廖化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练兵。

    这一次攻打沅南城的行动中,五溪蛮族立下了大功,但是,这些蛮族勇士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廖化的期望。

    为了让沅陵城的战斗更有把握,廖化准备对将士们进行一番训练。

    沙摩柯见识过廖化的统兵能力,得知廖化的想法之后,非常支持。

    就这样,以夺取沅陵城时使用的那些蛮兵为基础,廖化补齐了兵力。

    跟随廖化夜袭沅南城,并且立下战功将士,都得到了奖赏。

    因为各种原因掉队,或者,没能完成任务的蛮兵,同样没有受到处罚。

    沙摩柯确实很支持廖化的练兵工作,不仅给廖化指派了樊高这样的统兵将领,还把郑力交给廖化训练。

    刚开始,廖化比较犹豫。

    五溪蛮兵毕竟不是汉兵,现在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将来未必不会反目成仇。

    一旦让这些蛮兵学会了汉兵的纪律和战法。

    有朝一日,这些勇猛过人的五溪蛮兵,很可能成为汉军的大敌。

    一番思考之后,廖化停止了担忧,未来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解决问题。

    武陵汉军现在最大的任务是活着,这种时候,廖化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调集资源,增强实力。

    如果因为虚无缥缈的顾虑,放弃了增强实力,那么,廖化很可能在未来的武陵郡争夺战中战败。

    再说了,只有弱者才会时刻防备着盟友。

    真正的强者愿意增强友军的实力,只要汉兵的战力比蛮兵更强,兵员的素质远胜友军,即使武陵蛮成为了敌人,也不会动摇到大汉的根本。

    训练很快就开始了,廖化对于这部分军务,早已经是轻车熟路。

    蛮兵和汉兵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纪律与习惯,他们在武器的使用上,也和汉兵有极大的区别。

    这些蛮兵武器很杂乱,有长兵器,有短兵器,像郑力这样使用重武器的蛮兵,同样不在少数。

    由于蛮兵的纪律性较差,所以,廖化在训练的时候,采用了纪律要求更小的方阵。

    方阵的排列方式更简单,变化也更少。

    为了便于蛮兵记忆,廖化的要求也很简单,除了第一列的士兵排成纵队之外,其余的蛮兵只需要记准前后左右的战友,就可以迅速形成队形。

    将士们按照使用兵器进行分组,队列前两排,以及,两翼的队伍,都是手持刀盾的轻步兵,盾牌不足的士兵,也会使用木板。

    在方阵的中间,则是按照长兵器,打击武器,短兵器进行排列。

    方阵是一种可攻可守的阵型,但是,在廖化的训练中,将士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

    持盾的士兵负责抵挡敌人的弩箭,两翼部队需要掩护方阵的侧翼。

    接战的时候,前排的盾兵让开通道,长兵器部队发起突击。

    遇到敌军顽固的防线,郑力这种使用重武器的勇士会在局部进行突破。

    剩下的短兵器部队担任预备队。

    如果这些将士们真的按照廖化部署行动,在巷战中,可以轻易撕破守军的防御。

    这也是汉军没马,结合了蛮兵特点,廖化想到的最具有突击效果的作战方法。

    廖化亲自指挥蛮兵将士训练。

    那些没有参加练兵任务的将士,前往沅南城外的村庄里筹集粮食。

    刚开始,蛮兵不擅长队列训练,惹出了不少笑话。

    训练了两天之后,将士们已经基本能顺利完成队列训练。

    沅南城的粮食越来越多,为了减少运输损失,廖化已经派人阻止了临沅城的粮食输送。

    沅水畔的船只也开始开工建设,为了加快效率,不少渔船也被汉军收购,稍作改造,制成运输快艇。

    城里城外传回来的,都是好消息,一些夷兵征粮的手段过分,造成恶劣后果,廖化也即使进行处置。

    一切都在掌握中,廖化却明白,终究有一天,沅南城的战争潜力将会被压榨到极致。

    平民的存粮会越来越少,豪族的支持也会到达极限。

    所以,廖化准备训练将士们水战技巧,为进攻沅陵做最后准备。

    这一天,廖化刚刚集合了队伍,一名骑兵从北门入城。

    在守兵的带领下,骑兵找到了廖化。

    根据骑兵的报告,江东军似乎集结了重兵,潘濬重新带队,杀回临沅城。

    江东军旌旗蔽天,人数似乎得有数万。

    江东军的反击比廖化预料中更早,也更凌厉。

    糟糕的是,汉军的主力,此时正在沅南城外征粮。

    廖化可以指挥的,也只有这支500人的五溪蛮兵。

    找到了同样留在城里的沙摩柯后,二人命令樊高带领一百蛮兵留守府衙,看管粮食。

    派出大量传令兵,通知征粮的部将停止征粮,集合队伍北向救援临沅城之后,廖化和沙摩柯开始统兵出城。

    临沅城不容有失。

    三国志廖化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