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志廖化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2、尽在掌控

    由于夜里没有休息好,所以,第二天出兵的时候,孙权感觉到格外疲惫。

    战场天气如同孙权的心情,灰蒙蒙的,非常阴暗。

    江东军比武陵兵晚了一步到达战场,此时,敌军已经完成了列阵。

    孙权一声令下,将士们面朝敌军列阵,进行决战前的准备。

    武陵兵排成了矩形阵,不但可攻可守,而且能够随时变阵。

    确认武陵兵人数不多,孙权下令调整阵型,江东军变更成进攻型的锋矢阵。

    担任箭头位置的,就是孙权的解烦兵,这支精锐步兵,将会承担起破阵责任。

    诸葛瑾骑在马上,位于孙权身边。

    这位孙权亦臣亦友的左膀右臂,此时无精打采。

    诸葛瑾强打精神,“主公,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请允许属下再走一趟,打听清楚武陵兵的虚实。”

    看到诸葛瑾的疲惫神色,孙权摇了摇头,“不用了,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已经足够了。”

    “大战在即,刀枪无眼,我宁可打输这一仗,也不愿意让你陷入危险。”

    诸葛瑾的声音有些哽咽,“主公……”

    孙权扬起马鞭,指点面前的武陵兵军阵,“此处视野开阔,武陵兵即使想要做手脚,也没有机会。”

    孙权话音刚落,汉寿县的城门打开了,一支勉强可以称之为部队的武陵兵冲出城外,面朝江东军军阵,开始布阵。

    孙权笑了笑,“这些流民都被武陵兵驱使,走上了战场,武陵兵确实已经没有余力了。”

    倒也不怪孙权小瞧汉寿的武陵兵,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一部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人数太少。

    多数武陵兵将士都是平民装束,手舞棍棒类的寻常武器。

    孙权冷笑一声,“为了跟我作对,倒也为难这伙叛军了。”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反抗都是徒劳的。”

    汉寿县的守军似乎也对自己战力有自知之明,出城之后,武陵兵在城门外布阵。

    汉寿武陵兵既可以摆出一副策应主力部队的态势,形势不妙的时候,还可以立即回撤。

    “徐盛!”

    “末将在。”

    孙权:“带你的人,面朝汉寿县列阵,防备这支乌合之众冲击咱们的侧翼。”

    徐盛点点头,带兵离开了。

    孙权紧接着接见了一众部将,既有韩当、周泰这种江东老将,又有士仁这样的荆州降将。

    看着麾下的大军,孙权升起一股豪气。

    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稳定了江东基业,论才能,他孙仲谋自问并不弱于旁人。

    然而,孙权在军事上却迟迟没有取得辉煌战功。

    江东军打了不少胜仗,都与孙权无关。

    火烧赤壁,依靠的是周瑜;湘水划界,立功者为鲁肃;白衣渡江,又全凭吕蒙的本事。

    孙权并不觉得自己缺乏军事才能,他认为,自己缺少的,不过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如果早些年没有北上合肥,与张辽对战,直接西进夺取荆州,也许孙权早就立下战功了。

    那时候,孙权可以借助胜利带来的威望,彻底推动江东军权改革。

    廖化与武陵兵,将会成为孙权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由于对胜利势在必得,孙权给每一位将领都下达了详细命令。

    包括何时出兵,进攻方向,甚至于,当汉军做出反应,部将们该如何应对,孙权都一一进行了安排。

    兴致勃勃的下完命令,孙权的疲惫感略有减少。

    两军的斥候在军前往返,双方主力默契的没有对斥候出手。

    对峙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了午时。

    意识到武陵兵没有进攻的意图,江东军兵力处于优势后,孙权下达了出战命令。

    胡综率领解烦兵右部,率先出击,其他将领纷纷回到自己部队,整军备战,等待接下来的命令。

    诸葛瑾不住的赞叹,“胡都督带兵可是一把好手,这解烦兵不仅斗志高昂,而且武器精良。”

    “那廖化昨天不来偷袭,真是躲过了一劫。”

    听到诸葛瑾的话,孙权暗自得意,没有他的支持,胡综是不可能练出这支精锐部队。

    诸葛瑾指了指面前的武陵兵军阵,“直面我军兵锋的,会不会是五溪蛮,那个壮汉,似乎是蛮王沙摩柯。”

    孙权有些愤愤不平,“这些五溪蛮,简直就跟那些山越一样,冥顽不灵,廖化究竟给了他什么好处,值得他们这么卖命。”

    诸葛瑾跟着孙权抱怨了几句。

    随后,孙权派出传令兵,通知第二阵的韩当统兵出击。

    此时,解烦兵已经进入了武陵兵的射程。

    武陵兵战阵中飞起一阵箭雨,矢箭落在解烦兵的军阵里,不少士兵中箭倒地。

    解烦兵不为所动,步伐依旧沉稳,朝着武陵兵军阵前进。

    诸葛瑾的声音再度响起,“恭喜主公,有了解烦兵这一支无双强军,我军必将虎踞江南,与曹氏划江而治。”

    “武陵兵已经举起了兵器。”

    “解烦兵与敌军交手了,将士们正不断突击,敌军防线开始后撤。”

    诸葛瑾似乎很兴奋,一直在描述战情。

    骑在马上,战情尽收眼底的孙权,并没有出言制

    一切尽在掌握中,武陵兵似乎比孙权预料中的状况更差。

    突然,解烦兵的攻势停止了,战线陷入胶着。

    诸葛瑾:“糟了,武陵兵太卑鄙了,竟然准备了一些木栅,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防守。”

    仔细打量起战场,孙权认可诸葛瑾的判断,这位长年担任使节的重臣观察力比自己强。

    武陵兵在正面有了防备,挡住了江东军的攻势,此时,两翼的部队也开始袭击解烦兵侧翼,胡综部有败退的迹象。

    局势似乎有些不妙。

    韩当的部队正在接近战场,得到援军,解烦兵将守住战线,但是,速胜就变得很难了。

    孙权仔细分析战局,“命令周泰和士仁两路出兵,进攻汉兵的侧翼。”

    传令兵离开之后没多久,江东军再度展开行动。

    诸葛瑾在一旁继续说道,“如果咱们能把武陵兵的兵力全部逼上战场,咱们就赢了。”

    孙权点了点头,认可诸葛瑾的判断。

    江东军已经连续派出了三波兵力进攻,但是,武陵兵挡在一线厮杀的队伍,依旧还是沙摩柯的部队。

    左右两翼的江东军发起进攻,武陵兵终于开始增兵。

    敌人并没有增援中部,而是分兵两翼,阻挡江东军生力军。

    孙权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江东军重新建立起优势,武陵兵的阵型变得混乱,防线不断后撤。

    一切尽在掌控中,江东军正在缓慢赢得胜利。

    但是,孙权对此不满意,他需要快速取胜。

    孙权决定下达一些命令,加快战斗的进程。

    转过头,孙权看了看身边的诸葛瑾,“叛军在武陵郡折腾了太久,咱们不能放任他们继续这么闹下去了。”

    “我现在担心的,并不是击败不了武陵兵,我更害怕,咱们没有办法一战平定叛乱。”

    “汉寿县的敌人迟迟没有加入战局,一旦战局明朗,敌人退回城里,咱们还得费力攻坚。”

    “我准备同时消灭廖化和汉寿守兵。”

    喊来了一群传令兵,孙权的命令迅速通过传令兵传达。

    不顾诸葛瑾的劝阻,孙权把众多兵将都派了出去,包括拱卫中军的解烦兵左都督徐详。

    孙权还给徐盛下命令,要求徐盛立即带兵脱离出发,佯攻武陵兵主力侧翼。

    孙权打算,通过削弱中军兵力,调走徐盛精兵的方式,引诱汉寿县武陵兵远离城池。

    领命之后,传令兵纷纷离开。

    诸葛瑾提出了反对意见,“主公三思,为了增加前线兵力,派出解烦兵余部,属下可以理解。”

    “但是,调走徐盛将军,主公的安危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下,尽管敌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还是希望主公能三思。”

    孙权笑着摆摆手,“不必多虑,我不是把骆统留下来了吗?”

    其实,孙权留下骆统,并不是对这名部将有多少信心。

    相反,正因为缺乏信心,才让骆统担当全军预备队。

    平心而论,骆统的军事才能虽然不是顶级,但也在正常水平。

    把骆统留下,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孙权信不过对方手下的那些兵。

    骆统统帅的将士,大都是潘濬余部。

    汉寿县战事发生,反叛了一部分,尽管经过整编和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却没有恢复。

    当然,诸葛瑾并不知道孙权的想法,他也不是统兵将才,大概是看到孙权信誓旦旦的样子,他不再劝阻。

    战况就跟孙权想象中一样,徐盛带兵进行佯攻之后没多久,汉寿的武陵兵朝着孙权中军冲了过来。

    面对进攻,孙权露出了大局在握的表情,喊来了传令兵,“你立即去找徐盛,告知对方带兵回撤,截断武陵兵退回汉寿的通道,并且发动合围。”

    环顾整个战场,一切都在孙权的掌握中,正面的汉军艰难维持防线,节节败退,似乎随时都会溃退。

    汉寿县的武陵兵即将遭受合围。

    孙权的心情非常愉悦,此时,天正在放晴,乌云正在散去,阳光开始穿透云层照耀在战场上。

    三国志廖化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