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被曹操通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章 议事(二)

    当裴潜询问谁有对付袁谭主力的办法,就听到身后的臧霸在跟人窃窃私语。

    “宣高是否想到了什么妙计?”

    “启禀主公,是鲁子敬,他有一策可以偷袭袁谭军的后方。”

    鲁肃今年二十五岁,长的儒雅大方,因为仗义被周瑜介绍给孙策认识。

    可惜在江东军中只待了很短的时间,便成了裴潜的俘虏。

    然而让鲁肃没想到的是,裴潜竟然如此的礼贤下士,才到徐州就让他参加了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

    今日到会之人都是徐州军政里的高层人物,这让鲁肃有些激动,也有点矜持,犹豫着自己该不该在这样的场合下主动发表个人看法。

    所以他就使了一个小把戏,故意跟臧霸交头接耳。

    “能进议事大厅的都是我裴潜最信任之人,而子敬之材堪比江东周瑜,你若有主意尽管开口,不用有什么顾忌。”

    裴潜的话不光是在鼓励,同时也抬高了众人对鲁肃的认识。

    “在下确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计策。”鲁肃谦虚的走到沙盘前,指了指泰山郡的东北一带,只见那里写着泰山诸贼四个字。

    然后郭嘉和诸葛亮的眼睛都露出了赞赏的光芒。

    鲁肃老家在东城县,此县位于广陵和九江两郡之间,所以他也算半个徐州人,对大名鼎鼎的泰山贼早就有所耳闻。

    “此地山势陡峭,地形复杂,且聚集着不少山贼和黄巾余孽,以至于成了三不管的地带,然而这里的东边却是临淄城的侧后方。”

    泰山郡的北边归兖州,南端由于距离潜山不远,所以早被徐州军蚕食,而东北那一带土地贫瘠,地形复杂,无人问津,因此成了泰山贼、黄巾贼的聚集地。

    之前裴潜就曾利用那里的泰山贼坏了甄家和袁绍的关系,所以不用细说,他便明白了鲁肃的想法。

    “宣高跟那里的泰山贼首可还熟悉?”

    “启禀主公,末将自信可以将他们收归徐州统管。”

    “好!就拨调一支人马交由你去统领,从此地出发悄悄渗透到临淄城下。”

    “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因为这个主意最先是鲁肃开口提到,于是裴潜封鲁肃为祭酒随臧霸同行,又令孙观、吴敦为副将。

    行军打仗需要奇正相辅,奇兵设置完毕,也该安排主力部队了。

    “赵云为先锋,甘宁为侧翼,起兵三万支援安东!”

    裴潜刚下达了命令,却听郭嘉开口说道:“主公且慢。”

    “奉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奇正相辅自然不错,然而有时候正奇相生才会出其不意!”

    郭嘉一脸微笑,还不停的缕着他那稀疏的胡须。

    裴潜知道他一定是想到了更绝妙的计策。

    …………

    众人相继离开,只剩诸葛亮和陆逊二人陪着裴潜继续站在沙盘前端详。

    三人不在盯着徐州跟青州的接壤处,而是一同看向了青州与冀州的边界,平原郡。

    沙盘上显示这里正是大河流经之地。

    “每次打仗你都会把水军放在最关键的地方使用,这次也不例外吧。”

    “那是自然,我手中有世间最为犀利的战船,肯定要发挥他的长处。”

    裴潜微笑着将两个小船模型放到平原郡上。

    平原郡里颜良正在休整,同时也是冀州向青州输送物资的必经之道。

    接着裴潜话音一转,装作很不高兴的说道:“怎么说我也是当朝辅国大将军,小诸葛不愿叫师傅,总得称呼我一声将军吧。”

    “算了吧,你都不知道,我在你和天子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有多纠结,师傅我是不打算认了,至于辅国大将军吗,我估计你也不喜欢我这么叫你。”

    “知我者,小诸葛也。”

    诸葛亮一脸的轻松,比之一个月前不知欢快了多少倍。

    裴潜也不恼,反而夸他精明,这让一旁的陆逊看的一脸懵逼。

    “有时候我真想回潜山,继续看书。”

    “你都快十七了,也该帮帮我了,怎么说咱们也算患难之交吧。”

    “我其实是真愿意天下变成你说的那样,可如今……唉,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劝你把天子迎入徐州。”

    一说到天子,诸葛亮的心情就变的不好起来。

    一边是当今天子,另一边是他最为景仰之人,这两个月来诸葛亮夹在中间,真的是难过极了。

    后来裴潜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天下尚未安定,此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平天下,至于以后如何就看百姓的选择了。

    只此一句,诸葛亮不再纠结,有如此心胸之人配得上人皇。

    相反,在裴潜南征之时,刘协也不问民生,只想着跟大臣秘议夺权。

    诸葛亮读过很多书,他知道大汉衰败就是从宫廷内部争夺权柄开始的,这让他对天子和朝廷大为失望。

    一开始诸葛亮还觉着刘协是被大臣逼的,几次事件后渐渐发现,刘协很不简单。

    刘协很能隐忍也很会演戏,很多时候他都表现的不愿意听从大臣的安排,其实是想通过诸葛亮给裴潜传递一些虚假的信息。

    然而怎能瞒过诸葛亮的眼睛。

    “你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诸葛亮指了指天,“我是真不想留在郯城了。”

    “正因为这件事不好处理,所以我才一开始就把你留在了天子身边啊。”

    “什么,你……”诸葛亮很是恼火,“这事儿你要全扔给我管吗?没门!”

    一旁的陆逊终于是看不下去了,好奇的靠了过来。

    “敢问老师,您和大师兄是在聊……如何平衡徐州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吗?”

    裴潜说:“差不多吧。”

    诸葛亮却很不爽的摇摇头,“没那么简单。”

    “哦,这样的话,陆逊就明白了,我还太小,这事就不参合了。”

    陆逊诡异的一笑,然后恭敬的立在裴潜身边,就好像在选择站队。

    诸葛亮看到后无奈的叹了口气,看来大汉真的不行了,至少从他们这一代人开始,已经没有多少人太重视所谓的汉统了。

    突然诸葛亮想起了一本古籍上的记载。

    大体意思就是,人世间每一百年都会出现一次天下大乱,或有君王力挽狂澜,或有新的明主开天辟地,此乃大道规律,非一人所能阻也!

    “你在哪找来的妖孽啊,我看小陆逊可不比皇宫里的那两位差多少。”

    “这说明老师的眼光好啊!”

    “既然如此,老师您就让小陆替我去郯城吧!”

    “都说了他还太小,你这个当师兄的还得多带带他,要不然肯定干不过皇宫里的那两个。”

    庞统和司马懿天天都在给刘协灌输着天下大计,并悄悄暗示裴潜的野心。

    而陆逊则从刚才的几句闲谈中便发现了裴潜的秘密想法。

    世间聪明之人不少,徐州今年格外多。

    刚巧殿外又来了一位大军师级别的人物求见裴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