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伍乔
。。。。。。
李昱坐在大殿里看着手中这张纸有点发愣。纸上是揭榜来王府时登记的人名,李昱看着的是下一个要进来面试的,名字栏上写着“伍乔”。
为什么看到这个名字发愣?因为李昱的历史记忆中有这么一个名字。伍乔,史上南唐有记载的一个,而且仅此一个的状元郎。当然,这个时候伍乔还没高中进士,更未在金鸾殿上写下《八卦赋》而金榜题名得了状元。
“该不会真是他吧?”疑惑中的李昱,看向了大殿门口,见仆童们带着一个清瘦的年轻士子走了进来。
待那年轻士子被带至几案前,李昱开口问道:“下面来者可是伍乔?”
“回殿下,在下不才正是伍乔,表字卢阳。”
“你也是同杜立和钱倬一样是国子监的?并和他们一起过来的?”
“回殿下,在下并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在下幼时便求学于庐山,年中方回淮地。此番揭榜而来,到王府后方才相识杜立和钱倬他们。”
闻言,李昱暗道:“那应该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了。”
历史上伍乔少时得名,后来又远去庐山求学。话说这庐山学院还是李昱的爷爷李昪开设的。
“未来的状元郎啊。”李昱不由感慨,但,也得一视同仁。
于是说道:“想必你也知情了,需再解一题方可过关。”
“在下知晓。”
“那你欲解何题?”
“数算。”
“好,送上题目给他。”
伍乔接过仆童递给他的题目,放于几案上,然后自己坐下,仔细端详了起来,片刻之后也是紧皱着眉头。确实是很难的数算题目,又看了和思虑了一会儿,似有点门道可寻摸。于是他就拿起笔来,一边思索一边开始写画起来。
李昱看着伍乔专心的做着题目,四下无声,殿中一片静谧。
时间无声的慢慢流逝。
最终,伍乔停下了笔,面带苦笑的道:“回禀殿下,此题堪称绝题,在下虽有些眉目,但奈何能为有限,还是解不出答案。”
“解不出答案也无妨,先把你写于纸上的解题详情拿给我看一下。”
闻言,仆童取了伍乔解题写的纸呈给了李昱。
李昱拿到后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虽然没有解出结果,但思路是正确的,解到一半的过程,虽然及不上陈氏,但也难能可贵了。
然后抬头看向望着他的伍乔说道:“这题,你解成这般,也算是可以过关了。”
“啊?”伍乔显然有点意外。
“但,还有些问题要问问你。”
“殿下请问。”
“你学这数算一道学了多久了?”
“在下八岁学习数算一道,经年三载有余。”
“。。。。。。学霸啊。”
李昱不由如是想道。同样只学了三年,相比前面的钱倬,明显伍乔学的更深,钻研的更透彻。
可是,“为何不继续钻研学习?若是继续研习,说不定此题你能解个八九不离十。”
对于李昱的问题,伍乔思量了一下,然后回道:“回殿下,君子自古而立,德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有所用,确实不可偏废也。
但。。。。。。
日有阴晴,月亦有圆缺,万物皆有迁异,世道更是无形多变,我辈文人君子若要立于当世亦要求变。
当今世道虎狼之辈猖狂,我辈文人君子当以知书识礼为先,闻达朝中可为我唐社稷固江山,牧守方野可为我唐百姓保平安。我辈文人君子亦当以善御强射为重,跃马山河可为我唐戍边疆,弯弓满月可为我唐退虎狼。
唯独乐,数二道。。。。。。或是待天下安定后彼时可兴,但却不急于此时求成也。”
。。。。。。
伍乔的回答听上去很不错,条理思路清晰,话说的漂亮。看似有理有据,但。。。最终表达的意思其实和前边的钱倬没有不同,都认为数算只是小道,当下不值得投入太多时间呢。
其实,伍学霸的思想已经很灵活了,知道不能固守成规,君子当因时而变。可再怎么变,也还是没办法跳出这个历史时代的背景框架。
李昱有点头疼,这样的人自己到底要还是不要呢?
正当李昱犹豫不决的时候,伍乔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恭谨呈递着道:“殿下,这篇诗书是在下近日偶得,若能得殿下斧正一二,是在下万幸也。”
接过仆童呈递给自己的纸张,李昱也是明白的,古时就是这样的,好的诗文也是面试的加分点呢,而且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不怪伍乔会拿给自己看了。
李昱展开纸张,默默看了一遍。
诗文如下:
束书辞我下重巅,相送同临楚岸边。
归思几随千里水,离情空寄一枝蝉。
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
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
(搬抄于南唐,伍乔,《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
。。。。。。
诗写的不错,用词干练,思路清晰,小处着手,自然寄情。可对自己而言,表错了情。自己可不是古代的传统考官,会因为一首好诗词而就马上认定作者有大才。
相反,李昱认为诗人反而不适合当官从政呢。越是能写好诗词的诗人,越是不适合做官从政。诗人都是情感丰富,满腔热血的,越好的诗人越是感性。
而感性就意味着不理智和不约束。若是理智了,若是被约束了,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如此奔放不羁的词句。
无论哪个时期,哪个朝代,即便如后世李昱22世纪的世界,当官就意味着从政。而政治是冰冷无情的。政治充斥着与诗人感性格格不入的绝对理智,无情抉择,和各种牵扯规则。
因而历史很多从政的著名大诗人和大词人,在他们政治生涯中困苦了一辈子,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适合从政,或许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做个好的父母官,但在朝堂上,在高位上,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在黑暗的政治土壤中扎根生存。
可惜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未曾明白过来,醉酒当歌,挥毫而就,才是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从政只会带给他们痛苦。
。。。。。。
回到吴王府前庭大殿中。
看了伍乔呈给自己的诗文,沉吟了一会儿后,李昱问道:“世人多庸碌,你见好友埋没乡野而不愿自我蹉跎,年少豪情,欲享春风得意,酬志当年也是常情。既然你诗中言志,那我问你,你志在何方啊?”
李昱坐在大殿里看着手中这张纸有点发愣。纸上是揭榜来王府时登记的人名,李昱看着的是下一个要进来面试的,名字栏上写着“伍乔”。
为什么看到这个名字发愣?因为李昱的历史记忆中有这么一个名字。伍乔,史上南唐有记载的一个,而且仅此一个的状元郎。当然,这个时候伍乔还没高中进士,更未在金鸾殿上写下《八卦赋》而金榜题名得了状元。
“该不会真是他吧?”疑惑中的李昱,看向了大殿门口,见仆童们带着一个清瘦的年轻士子走了进来。
待那年轻士子被带至几案前,李昱开口问道:“下面来者可是伍乔?”
“回殿下,在下不才正是伍乔,表字卢阳。”
“你也是同杜立和钱倬一样是国子监的?并和他们一起过来的?”
“回殿下,在下并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在下幼时便求学于庐山,年中方回淮地。此番揭榜而来,到王府后方才相识杜立和钱倬他们。”
闻言,李昱暗道:“那应该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了。”
历史上伍乔少时得名,后来又远去庐山求学。话说这庐山学院还是李昱的爷爷李昪开设的。
“未来的状元郎啊。”李昱不由感慨,但,也得一视同仁。
于是说道:“想必你也知情了,需再解一题方可过关。”
“在下知晓。”
“那你欲解何题?”
“数算。”
“好,送上题目给他。”
伍乔接过仆童递给他的题目,放于几案上,然后自己坐下,仔细端详了起来,片刻之后也是紧皱着眉头。确实是很难的数算题目,又看了和思虑了一会儿,似有点门道可寻摸。于是他就拿起笔来,一边思索一边开始写画起来。
李昱看着伍乔专心的做着题目,四下无声,殿中一片静谧。
时间无声的慢慢流逝。
最终,伍乔停下了笔,面带苦笑的道:“回禀殿下,此题堪称绝题,在下虽有些眉目,但奈何能为有限,还是解不出答案。”
“解不出答案也无妨,先把你写于纸上的解题详情拿给我看一下。”
闻言,仆童取了伍乔解题写的纸呈给了李昱。
李昱拿到后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虽然没有解出结果,但思路是正确的,解到一半的过程,虽然及不上陈氏,但也难能可贵了。
然后抬头看向望着他的伍乔说道:“这题,你解成这般,也算是可以过关了。”
“啊?”伍乔显然有点意外。
“但,还有些问题要问问你。”
“殿下请问。”
“你学这数算一道学了多久了?”
“在下八岁学习数算一道,经年三载有余。”
“。。。。。。学霸啊。”
李昱不由如是想道。同样只学了三年,相比前面的钱倬,明显伍乔学的更深,钻研的更透彻。
可是,“为何不继续钻研学习?若是继续研习,说不定此题你能解个八九不离十。”
对于李昱的问题,伍乔思量了一下,然后回道:“回殿下,君子自古而立,德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有所用,确实不可偏废也。
但。。。。。。
日有阴晴,月亦有圆缺,万物皆有迁异,世道更是无形多变,我辈文人君子若要立于当世亦要求变。
当今世道虎狼之辈猖狂,我辈文人君子当以知书识礼为先,闻达朝中可为我唐社稷固江山,牧守方野可为我唐百姓保平安。我辈文人君子亦当以善御强射为重,跃马山河可为我唐戍边疆,弯弓满月可为我唐退虎狼。
唯独乐,数二道。。。。。。或是待天下安定后彼时可兴,但却不急于此时求成也。”
。。。。。。
伍乔的回答听上去很不错,条理思路清晰,话说的漂亮。看似有理有据,但。。。最终表达的意思其实和前边的钱倬没有不同,都认为数算只是小道,当下不值得投入太多时间呢。
其实,伍学霸的思想已经很灵活了,知道不能固守成规,君子当因时而变。可再怎么变,也还是没办法跳出这个历史时代的背景框架。
李昱有点头疼,这样的人自己到底要还是不要呢?
正当李昱犹豫不决的时候,伍乔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恭谨呈递着道:“殿下,这篇诗书是在下近日偶得,若能得殿下斧正一二,是在下万幸也。”
接过仆童呈递给自己的纸张,李昱也是明白的,古时就是这样的,好的诗文也是面试的加分点呢,而且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不怪伍乔会拿给自己看了。
李昱展开纸张,默默看了一遍。
诗文如下:
束书辞我下重巅,相送同临楚岸边。
归思几随千里水,离情空寄一枝蝉。
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
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
(搬抄于南唐,伍乔,《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
。。。。。。
诗写的不错,用词干练,思路清晰,小处着手,自然寄情。可对自己而言,表错了情。自己可不是古代的传统考官,会因为一首好诗词而就马上认定作者有大才。
相反,李昱认为诗人反而不适合当官从政呢。越是能写好诗词的诗人,越是不适合做官从政。诗人都是情感丰富,满腔热血的,越好的诗人越是感性。
而感性就意味着不理智和不约束。若是理智了,若是被约束了,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如此奔放不羁的词句。
无论哪个时期,哪个朝代,即便如后世李昱22世纪的世界,当官就意味着从政。而政治是冰冷无情的。政治充斥着与诗人感性格格不入的绝对理智,无情抉择,和各种牵扯规则。
因而历史很多从政的著名大诗人和大词人,在他们政治生涯中困苦了一辈子,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适合从政,或许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做个好的父母官,但在朝堂上,在高位上,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在黑暗的政治土壤中扎根生存。
可惜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未曾明白过来,醉酒当歌,挥毫而就,才是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从政只会带给他们痛苦。
。。。。。。
回到吴王府前庭大殿中。
看了伍乔呈给自己的诗文,沉吟了一会儿后,李昱问道:“世人多庸碌,你见好友埋没乡野而不愿自我蹉跎,年少豪情,欲享春风得意,酬志当年也是常情。既然你诗中言志,那我问你,你志在何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