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骨文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05章 岁入

    。。。。。。

    李昱望着眼前众人,微微笑着说道:“勿用多礼。倒是本王耽搁了时间,让诸位久等了,该说声抱歉啊。”

    李昱的语气和说辞温和近人,让王潼和一众族老乡绅们受宠若惊,齐齐回道:“岂敢,岂敢。”

    李昱望着打头的王潼问道:“你便是王贵的族兄王潼?”

    “回殿下,小民正是王潼。”

    “嗯,”李昱点了点后说道:“过往几年里,你把这庄子管的很好,本王该谢谢你,有劳你帮本王管护这田庄。”

    “殿下言重了,本是小民沾了族兄的光,得了这份差事是小民的福分。更别说是为了王府和为殿下做事,小民效死尽力该是本分,当不得殿下如此相谢之语。”

    王潼直起身后,稍稍打量了李昱和洪福两人两眼,疑惑的问道:“怎的仅就殿下和洪管事二人?车驾随从呢?”

    “我等两人步行而来,未曾套车马和让人随行。”

    “哎哟,怎可如此,早知这般,我便谴人前去相迎殿下了。”

    “不妨事,是我自己想在田间乡道上走走的。”

    “哦,”王潼点了点头后说道:“既然殿下到了,那且先随我等到回庄上去吧,殿下,这边请。”

    。。。。。。

    这个庄子名叫下湖庄,李昱走在下湖庄子里,早间清晨的薄雾缭绕,四下静逸。庄子上不见其他人,应是王潼和乡绅们事先交代过,并清过场的。

    走在庄上唯一的一条石子路上,李昱能感受到那边上一户户农家紧掩的门窗里有一道道好奇的目光透出,望向自己。

    见李昱不时望向两旁紧闭的农家门户,王潼解释道:“这田间农户大多粗陋,不懂礼仪,小民如此安排,也是怕他们万一冲撞了殿下你。”

    闻言,李昱点了点头。确实,当两个相差太多层级的人事物,有交汇时,为了彼此的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是避免意外和麻烦的有效手段。

    来到庄子中央,有一座大宅,王潼和一众族老乡绅们在门口停下,恭迎李昱和洪福进入这座大宅。边走,李昱边听洪福说,这宅子也是王府的产业,就是给王府来的贵人们住的,平日里就由王潼修缮维护着。

    待来到正堂,一众人等进入堂屋后。王潼看了看李昱和洪福,然后轻声探问道:“殿下,您要不要先去后面沐浴更衣?”

    李昱闻言,低头看了看自己早已不成样的衣袍和靴子,再看了看洪福更是浑身狼狈,点了点后说道:“好吧,这一身泥水的确实失礼和不雅,那我和洪福先去后面沐浴更衣,你等在此稍后片刻。”

    “是,殿下。”

    。。。。。。

    片刻之后,李昱经过沐浴和换了干净衣袍后,神清气爽的回到了正堂。却看见王潼和一众宿老乡绅依然齐齐恭立在堂下,李昱不由一拍脑袋,暗道疏忽了,开口说道:“给诸位族老乡绅看座。”

    “谢殿下~!”

    得了李昱的话后,这些宿老和乡绅方才一个个落座到厅堂两侧的圆凳上。李昱则是在上首坐下,洪福侍立在旁,王潼则是恭立在李昱下手,随时候命。

    李昱视线在堂下众人脸上扫过一圈,一个个神色肃穆恭敬,略略带着些紧张。

    看着一帮上了年纪的老人,战战兢兢,恭顺无比的仰视着自己,李昱心中其实不会有什么优越和愉悦,反而很是别扭,没办法,实在有违自己的三观。

    但这会儿李昱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只能在尴尬中“咳咳”清了清嗓子,开始问道:“王潼,你是这庄上的管事,庄上事务你自是娴熟。本王初入王府,于这王府庄子可谓是一无所知,你且跟我细说一下这王府田庄的详情可好?”

    “是,殿下。”

    王潼躬身行礼后直起身子对李昱说道:“殿下,王府的食邑现共有三千六百一十二户。”

    “哦?不是说三千户吗?这六百一十二户又是从何而来?”李昱不禁问道。

    “回殿下,当初分封时造册确是三千户。但六七年前,北地难民南奔,来我唐境内求生。当时朝廷官府为了安置难民,许了户籍并给了荒地,待荒地开出后那些难民都可落籍造册成为我朝良民。

    当时王府封地也有安置难民,所以后来便添了五百七十八户人家。还有多出的那三十四户则是这么多年来各乡大族分门立户后累增共三十四户。”

    听了后李昱点了点头,心中明白了。安置难民多出来的户数人家估计就和常乐家一般的情况,属于来南唐较早的北地难民,能分到田地,并入籍做了良民。还有那三十四户,李昱也能理解,子孙繁衍,这南地目前还算富庶安逸,这人口必然上涨。一般人家还好一点,但一些乡间大族本来人口就多,基数大,每过十几年就会因人口太多而分庭开立新门户。

    李昱示意王潼继续说下去。

    “回殿下,这三千六百一十二户,分了二十二个乡,分散各地坐落在殿下的封地上。堂下在座的皆是这二十二乡的乡老或族长。小民给殿下介绍一二,可好?”

    李昱点了点头。

    “殿下,这位便是望湖乡的乡老高业,高老;这位是桐乡的乡老卫大承,卫老;这位是二王乡的族老王参,王老;这位是。。。。。。”

    王潼依次指着堂下两侧坐着的族老乡绅一个个介绍着,被王潼介绍到的人则是起身躬腰对李昱唱礼。

    一圈介绍下来李昱自然把这些个人都记下在心里,李昱可不会小瞧这些族老乡绅的,自己名下这三千六百一十二户人家,近三万的人口,虽说是属于自己的子民,且都是由王府属下的王潼管着,但实际上真正管理的人却是这些族老乡绅。

    自古王权不下乡,可不是王权不愿下乡,而是王权没能力下乡。古代政权的政治能量是很弱的,不可能渗透到每一家每一户,更多的是依靠人民的自律和自治。别说古代了,即便后世那么发达的社会,政治形态上依然是依靠人民的自律和自治。

    介绍完这些宿老乡绅后,王潼继续说道:“这二十二乡从殿下王府直到东边句容县都有分布,整个封地共有良田二十八万亩。”

    “咦?洪福不是说就二十万不到吗?”李昱听到后不禁问道。

    王潼听了一愣,然后说道:“洪大管事没有说错,确是近二十万亩。”

    李昱听不明白了,刚想发问,王潼开口解释到:“殿下,分封时入册的确实是近二十万亩。”

    李昱这下明白了,不由问道:“那这未曾入册的八万亩地是从何而来啊?”

    “回殿下,当初安置难民时沿江开垦,填湖圩田,最终得了良田约两万亩。加上近几年来陆续购得数万良田,故而多出了这八万亩地。”

    听完,李昱点了点,心中恍然,然后有点哭笑不得。

    李昱心中其实挺讨厌不停吞并田地的权贵和地主的,没料想自己王府也在干这事,而且还都干了好几年,干的成绩居然还不错。当然李昱并不会去怪罪洪福和王贵,还有这个王潼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扩大李昱王府的产业。

    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连最不缺钱,最要体面的天家人都这般并购田地,可想而知这南唐国内的高官,权贵,富商,地主们定然更是大肆并购着田地。

    李昱心中不由暗忖道:“这南唐立国也没多少年,而且外面还都不太平,这国内土地兼并倒是厉害的很。”

    虽然知道这样大肆兼并田地,必然会让南唐出问题,但这会儿李昱是有心无力,做不了什么呢。摇了摇头后,李昱示意王潼继续讲下去。

    “殿下,这二十八万亩地里,二十二万亩皆是一等良田,余下的桑林三万亩,茶园两万亩。

    今年我唐境内风调雨顺,田间粮产颇丰。虽说秋日来多了些雨水,但好在庄上连日抢收,倒是没有折损多少谷粮。

    小民粗略估算了一下,大多乡里亩产谷粮约是三百五十斤左右,共计得粮约六十四万石左右,折钱约为六十五万贯。三万亩桑林养蚕缫丝共得丝约三十六万斤,折钱约十八万贯。两万亩茶园采茶共得约两百万斤,折钱约十二万贯。

    故而今年这庄子上的收成总计约在九十五万贯左右,按旧例,王府的抽税乃是八税一,因而今年殿下的王府可得税银近十二万贯。”

    李昱一边听着王潼的汇报,一边微微点着头,待王潼讲完后,心中思虑起来。

    “这王潼倒确实不错,别的不说,至少把这些详情都了解的很仔细,而不是一问三不知的糊涂人。”

    至于这些数据是否有假,李昱倒是不很在意,来之前也了解过往年的情况的,基本都是差不多。当然,说是没有什么手脚和猫腻,李昱也绝对是不信的。水至清则无鱼,这些粮食,蚕丝和茶叶从田间到最后进王府,还是经了好几道手续的,多多少少肯定会被贪墨一些。

    但只要不过分,偏差不超过个一万贯,李昱还是能接受的。

    “十二万贯啊。”李昱暗暗嘀咕了一声,本来李昱是看不起这种从田地刨出来的收入的,但李昱现在缺钱,苍蝇蚊子都是肉,也多少能暂缓这一时的窘况。

    如无其他渠道,那这十二万贯就是王府正常一年的封地收入了。十二万贯多吗?看上去很多,也确实是很大一笔钱。但真正是多还是少,却要和消费相比。

    拿这十二万贯去买饼,估计可以把元武湖给填了,但若是去趟青楼,按李昱的身份,一次不消费个千贯那是掉分。若是想买个绝色佳丽,这十二万贯都未必够。而且李昱那奢华巨大的王府,一年的维护修缮和用人的费用估计没个五六万贯都打不住。

    李昱不由暗想,难怪那些王孙公子,朝堂权贵,武勋将军们从来不会停下吞并土地的脚步,当下这时代以田产为主要收入的经济模式,这些人只能通过不断吞并土地的方法来赠收。

    收了心思,李昱转念一想,却是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转头问洪福道:“王府封地造册也有个七八年了,为何我却未曾见到往年的岁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