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戏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09 秋末钱塘(求投资、求收藏)

    九爷?

    老先生皱起眉头,这名儿一股子江湖匪气,瞧他模样斯文,也不似那草莽之辈呐?

    也怨不得老先生会多想,燕小乙早年四处偷艺,身上自然有股子江湖气,自打当了“书童”,他就叫起“九爷”。

    倒也不是瞎叫,梅氏弟子奉过茶的九个,梅长青最小、入门最晚,排行老九,梅园里唤他小青、青儿、长青、小九的都有。

    当然,有些名只有少数人喊,就好比“九儿”,也好比“九爷”。

    梅长青受尽九年义务的熏陶,从未将燕小乙当什么仆人,让他随众人叫唤,他死活不肯,兜兜转转,他就叫起了九爷,梅长青无奈,也就随他去了。

    没多久,船舶靠岸,梅园一行人匆匆下船离去。

    老先生在码头上四处张望,半天没瞅着少年人的踪影,略有些失望,上了马车依旧发呆,旁人见他心事重重,误以为其他。

    “文成兄,何故发怔?莫不是依旧心有不甘?”

    老先生被问的丈二莫不着头脑,片刻后反应过来,知道是误会了。

    便道,“非也,怪不得皇帝,只怪老夫心急失了分寸。上品无寒士,千百年的老话了,历朝历代如此,何况今朝乎?科举改革非同小可,中间牵连甚广,世家大族在其中盘亘多年,早已是根深蒂固,他们就如那交织的蔓藤,盘根错节,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可谓门生族人遍地。尤其在如今这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时期,大周一时还离不了他们。陛下这两年励精图治,大肆整顿官吏,心中定然清楚其中厉害。此次她允我告老离朝,明着是安抚世家,背后里怕另有谋划,否则怎会前脚准了我的奏请,又秘密将我安置在钱塘养老,后脚就将你调任钱塘太守,皇帝深知你我二人交好,她乃何意,我岂不明白?再者说,这些年随陛下南征北战,又辅佐她登基,我累了,也正好借此休息两年,顺便旁观下这天下走势。如今朝野安稳,老夫也没什么可以惦念,方才之所以如此,盖因在船头遇了个有趣的少年,想起些儿时的光景罢了。”

    听他如此一说,旁人才松了口气,他这位文成兄乃天下少有的智者,早年助武氏起兵反隋,后又扶持女儿身的陛下登基,可谓是功苦劳高,若因此事与陛下心生间隙,那可谓是朝廷之失、陛下之失了。

    “想来是老夫多虑了,以文成兄之精明,又岂会想不开呢?”

    老先生苦笑道,“唉,精明个屁呀,若当真精明,又怎会落的眼下这般田地?”

    马车里一时尴尬无声。

    半晌后,老先生又想起那少年人,便问道“哦,对了,存中兄曾在吏部任职,想必了解天下名士,可曾有听闻过汴州梅长青?”

    “汴州梅长青?”

    旁人皱眉苦思,似乎没什么印象。

    便道,“不曾耳闻,文成兄何故问及此人?”

    老先生遂将船头之事简单叙说。

    旁人听了大笑。

    “哈哈哈,我的文成兄吆,枉你聪明一世,此刻怎么却犯了糊涂,汴州梅长青,此为何不能是那少年郎的托词?再者,钱塘虽大,但倘若那少年郎当真那般卓尔不群,来日必当再会,你又何必为此烦忧,不过这诗倒真是首好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妙哉!妙哉!”

    “这倒也是。”

    老先生点头,心底虽依旧有些无奈,却也只能作罢。

    ——

    钱塘号称“人间天堂”,自古就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美名。

    众人初识钱塘,自是免不了一番感叹,这里不同于汴州的雍容大气,更多的是一种委婉细腻,青石铺地,两侧碧瓦朱甍,街巷看似弯弯道道,却又暗含规律。

    街道上,行人往来悠闲,吆喝叫卖声不断,虽谈不上是‘比肩继踵、挥汗如雨’,但比起北面的朝不保夕、人心惶惶,这里称的上是‘人间天堂’。

    人生地不熟的,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寻到合适的园子,加之众人连日来舟马劳顿,早已是人困马乏,晚娘带众人先找了间客栈住下,打算休息一天再出去打听。

    翌日,众人待街道上有了人流,便三三两两的分散开四处打探。

    可惜的是,一连三两日,众人跑断了腿也寻着一处适合的栖身之地。

    租赁的园子倒也不是没有,只是有些不大合适,多数都地处繁华、租金过高,而且人口又过于密集,弟子们早起练习不方便。

    你想啊,大清早人们睡意正浓,隔壁却是一阵咿呀声,任谁也免不了会心中恼火,偶尔一两次还行,时间久了会出事。

    还有些是太过于偏远,不适合开戏园子。梅园班子新来,还没闯出什么名头,太偏远了谁来听戏?何况钱塘原本就有戏班子,人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晚娘整日愁眉苦脸,一行二十来口子,总待在客栈也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众人再省吃俭用,一天下来也不是个小数。

    梅长青看在眼里,烦在心上,却没有丝毫办法,只得带着燕小乙早出晚归,四处溜达,兴许在哪个犄角旮旯就找出个合适的园子。

    ——

    清晨,梅长青主仆在晚娘的叮嘱下离开客栈,妇人倚着门框,心疼的同时,又颇有些自责,怪自己这两天过于焦急,连累的孩子们也跟着遭罪。

    大清早的,街上没几个行人,大多铺子还没开门,两人一路打听,不知不觉的走到了钱塘江畔。

    已是初冬将至,便是江南也免不了些许迟暮,江畔的青石路上铺了一层落叶,当然,这并非是种黯然失色,而是在秀美中凭添了几分凄婉,就好比那西子——娇弱,却美丽。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梅长青此时就是这种感觉。

    听人说,再走远就到了江畔的风花雪月之地,他两便转路绕行,穿过一座石桥,见不远处有个凉亭,梅长青有些疲累,便打算过去休息一会儿。

    待走近,梅长青停了脚,微微皱眉,方才有林木挡着没看清,亭子周边竟有不少人守卫,亭里坐个两位老者似在对弈,一旁还有丫鬟妇人伺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两人当即转身离去。

    此时亭子里,一位老先生端着茶碗侧头,“呸”了一口茶叶子,无意中瞥了眼林里,恰好瞟见一张熟悉的侧脸,略微思付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嘴角掀起一抹喜意,见二转身离开,连忙唤来管家。

    “老刘,速去将林里的小哥请来。”

    “是,老爷。”

    (老先生道,“是个屁,那还不点个收藏,投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