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风波起
一首引燃中秋诗词会。
而随着宋老的一番品评,让堂内士子们彻底放下了心中芥蒂,跟着,便都兴奋了起来。在座的都是扬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士人,再不济也是有些文化底蕴的富商,识的清好赖,知道此“仙词”一出,梅长青之名必将随之名扬天下,万花楼中秋诗词会也将随之成为一段佳话,而作为与会者,众人岂不与有荣焉?
何以解兴?唯酒尔。
满堂人推杯换盏,酒至酣时,有人高呼梅长青的名字,欲与他碰杯。倏而,不少人也跟着起哄、附和。梅长青正与狄仁杰在阁内闲聊,听见堂下呼喝,苦笑一声,只得走至窗口,凭栏与众人拱手答谢,遥碰一杯,又得鱼幼薇相助,解释说他在招待贵客,这才安抚住了故意“撒酒疯”的众人。
月至中天,已是三更半夜,堂内依旧热闹。
狄仁杰带着曾开二人起身告辞,说明早还有公务,梅长青便没挽留,起身欲将三人送出门外,被狄仁杰劝住,只得站在阁门口,目送三人下楼离开。
临行前,狄仁杰叮嘱梅长青,莫要忘记二人的约定。
送走了狄仁杰三人,沈临舒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桌前,揽着妓子吸了口她身上的香气,感叹道,“狄大人一走,小侄总算是解脱了。”
接着又想起狄仁杰走时的话,问道,“小叔父,狄大人临走前让您莫忘了与他的约定,您与他有何约定啊?”
梅长青便跟他说了二人此前商议之事,并询问道,“你是打算回钱塘?还是与我一道留下?”
沈临思索片刻,便苦笑道,“想想若是整日与狄大人共处一堂,小侄便觉着浑身的不自在,还是回钱塘吧。”
“嗯。”
——
没一会儿,大抵是知道狄仁杰走了,鱼幼薇便过来陪梅长青饮酒,直至凌晨时分,众人才渐渐散去。已经微醉的梅长青,被柱子二人扶上马车回了客栈。
鱼幼薇目送马车走远,失落的叹了口气,转身回了万花楼。
这场热闹的中秋诗词会算是落下了帷幕。
梅长青知道会引发轰动,但他低估了扬州人的传播速度。
一觉睡至中午,梅长青下楼用饭时,听着周边不少桌上都在讨论昨夜诗词会,口中不时念叨几句,有赞美,有感叹。倍感诧异,自凌晨至此,不过才大半天的时间,这就传至如此了?
沈临兴奋道,“小叔父,怕是用不了多久,您的大名便要在大周家喻户晓了。”
对于沈临适时送上的这记马匹,梅长青嘴上谦虚了句,“没那么夸张,”其实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
八月十七,秋闱放榜。
有人欢喜有人愁,历经几次看榜,梅长青也习惯了,便没再因此再感慨什么。
燕小乙激动的跑回来,告诉梅长青,他又考了第一,沈临第四十九,遗憾的是,沈富落榜了。
如此结果,虽然有些难以让人接受,但也在梅长青的预料之中。自沈父入狱,沈富便整日奔波,没一天能静得下心读书,再加上考试时,他心有牵挂,难以安心答卷,落榜是必然的。只不过,沈富似乎没他想的那般难过,他低头沉默了会儿,便笑着向二人道喜,大抵是早有心理准备了。
中了秋闱,便是举人,有了入仕的资格,比之童试的影响要大的多,梅长青甚至都见到了传说中的“榜下捉婿”,因为三人衣着华贵,身边围有马车仆从,倒也没人敢靠过来。对此,沈临遗憾道,“咱也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了,为何却没人来捉?”
燕小乙嬉笑道,“若您被捉了回去,发现那家小娘子貌似猪头,腰似水桶,到时候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您该咋整?”
“这——”
沈临脑补一番画面,身子一震恶寒,连忙道,“那还是算了。”
瞧着他那惊恐的模样,几人哈哈大笑,因为沈富落榜的而引发的伤感,一时间也随之淡了些。
三人回客栈不久,就有衙役上门送喜报,沈临出手阔绰,直接掏了锭银子将人打发。
才兴起,梅长青又考了解元,一下子轰动了扬州城,听说他住在贡院附近的客栈,不少人蜂拥而来,可惜,等他们到了客栈,却发现人去方空,问及掌柜,才知道人已经走了,只得悻悻离开。
知道梅长青要在扬州呆些日子,沈富很开心,一是因为二人情谊,二是因为有梅长青在狄仁杰身边,他也能少些担惊受怕。本来,沈富是想将沈临也留住的,奈何他去意已决,只得将他送去码头。
临别前,梅长青给他捎了两封信回去,一封是写给晚娘众人的,李庆之识字,让他读给大家听便好;另一封是写个文成先生的,向他解释了下暂时留在扬州的缘由。
一番离别后,二人送走了沈临。
随后,梅长青让沈富将自己送去了府衙。
衙役进门儿禀报时,狄仁杰正与曾开议事,听说梅长青来了,喜不自禁,笑道,“咱家的解元来了。”
随后,让曾开去门外接人,并叮嘱衙役,往后他在州府时,梅长青主仆可以随意出入府衙。
——
翌日一早,梅长青便恢复了规律的生活,一早起来练了会儿剑,待狄仁杰出门儿,便跟着去学习理政。
燕小乙二人被他托付给了李元庆,让二人跟他学些功夫。
勤学好问,是梅长青一大优点,也是他除了本身的天资外,最招几位长辈喜欢的地方。狄仁杰与曾开自然也不列外,对他是有问必答,每每当他遇到疑问之处,必定会细心解释,如此不过三五日,梅长青便有些得心应手,让二人感慨的同时,也轻松了些许,索性便将一些琐碎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处理。
很快,府衙的人也逐渐熟悉了这位新来的少年“书吏”。
八月二十五一大早,狄仁杰正与曾开与几位府衙官吏议事,梅长青也坐在他身后聆听学习,突然有衙役满头大汗、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衙役进门时不慎被门槛绊了脚,一下子跌跪在地。曾开见状,怒斥道,“钦差在此,尔身为州府衙役,却如此失礼,成何体统?——”
见衙役惊恐,狄仁杰便道,“好了曾开,让衙役说事。”
“是,恩师,”曾开领命,扭头道,“说吧,出什么事儿了?”
衙役这才又回想起来意,慌忙道,“大人,大事不好了,府牢出事儿了,裴刺史死在牢里了。”
而随着宋老的一番品评,让堂内士子们彻底放下了心中芥蒂,跟着,便都兴奋了起来。在座的都是扬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士人,再不济也是有些文化底蕴的富商,识的清好赖,知道此“仙词”一出,梅长青之名必将随之名扬天下,万花楼中秋诗词会也将随之成为一段佳话,而作为与会者,众人岂不与有荣焉?
何以解兴?唯酒尔。
满堂人推杯换盏,酒至酣时,有人高呼梅长青的名字,欲与他碰杯。倏而,不少人也跟着起哄、附和。梅长青正与狄仁杰在阁内闲聊,听见堂下呼喝,苦笑一声,只得走至窗口,凭栏与众人拱手答谢,遥碰一杯,又得鱼幼薇相助,解释说他在招待贵客,这才安抚住了故意“撒酒疯”的众人。
月至中天,已是三更半夜,堂内依旧热闹。
狄仁杰带着曾开二人起身告辞,说明早还有公务,梅长青便没挽留,起身欲将三人送出门外,被狄仁杰劝住,只得站在阁门口,目送三人下楼离开。
临行前,狄仁杰叮嘱梅长青,莫要忘记二人的约定。
送走了狄仁杰三人,沈临舒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桌前,揽着妓子吸了口她身上的香气,感叹道,“狄大人一走,小侄总算是解脱了。”
接着又想起狄仁杰走时的话,问道,“小叔父,狄大人临走前让您莫忘了与他的约定,您与他有何约定啊?”
梅长青便跟他说了二人此前商议之事,并询问道,“你是打算回钱塘?还是与我一道留下?”
沈临思索片刻,便苦笑道,“想想若是整日与狄大人共处一堂,小侄便觉着浑身的不自在,还是回钱塘吧。”
“嗯。”
——
没一会儿,大抵是知道狄仁杰走了,鱼幼薇便过来陪梅长青饮酒,直至凌晨时分,众人才渐渐散去。已经微醉的梅长青,被柱子二人扶上马车回了客栈。
鱼幼薇目送马车走远,失落的叹了口气,转身回了万花楼。
这场热闹的中秋诗词会算是落下了帷幕。
梅长青知道会引发轰动,但他低估了扬州人的传播速度。
一觉睡至中午,梅长青下楼用饭时,听着周边不少桌上都在讨论昨夜诗词会,口中不时念叨几句,有赞美,有感叹。倍感诧异,自凌晨至此,不过才大半天的时间,这就传至如此了?
沈临兴奋道,“小叔父,怕是用不了多久,您的大名便要在大周家喻户晓了。”
对于沈临适时送上的这记马匹,梅长青嘴上谦虚了句,“没那么夸张,”其实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
八月十七,秋闱放榜。
有人欢喜有人愁,历经几次看榜,梅长青也习惯了,便没再因此再感慨什么。
燕小乙激动的跑回来,告诉梅长青,他又考了第一,沈临第四十九,遗憾的是,沈富落榜了。
如此结果,虽然有些难以让人接受,但也在梅长青的预料之中。自沈父入狱,沈富便整日奔波,没一天能静得下心读书,再加上考试时,他心有牵挂,难以安心答卷,落榜是必然的。只不过,沈富似乎没他想的那般难过,他低头沉默了会儿,便笑着向二人道喜,大抵是早有心理准备了。
中了秋闱,便是举人,有了入仕的资格,比之童试的影响要大的多,梅长青甚至都见到了传说中的“榜下捉婿”,因为三人衣着华贵,身边围有马车仆从,倒也没人敢靠过来。对此,沈临遗憾道,“咱也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了,为何却没人来捉?”
燕小乙嬉笑道,“若您被捉了回去,发现那家小娘子貌似猪头,腰似水桶,到时候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您该咋整?”
“这——”
沈临脑补一番画面,身子一震恶寒,连忙道,“那还是算了。”
瞧着他那惊恐的模样,几人哈哈大笑,因为沈富落榜的而引发的伤感,一时间也随之淡了些。
三人回客栈不久,就有衙役上门送喜报,沈临出手阔绰,直接掏了锭银子将人打发。
才兴起,梅长青又考了解元,一下子轰动了扬州城,听说他住在贡院附近的客栈,不少人蜂拥而来,可惜,等他们到了客栈,却发现人去方空,问及掌柜,才知道人已经走了,只得悻悻离开。
知道梅长青要在扬州呆些日子,沈富很开心,一是因为二人情谊,二是因为有梅长青在狄仁杰身边,他也能少些担惊受怕。本来,沈富是想将沈临也留住的,奈何他去意已决,只得将他送去码头。
临别前,梅长青给他捎了两封信回去,一封是写给晚娘众人的,李庆之识字,让他读给大家听便好;另一封是写个文成先生的,向他解释了下暂时留在扬州的缘由。
一番离别后,二人送走了沈临。
随后,梅长青让沈富将自己送去了府衙。
衙役进门儿禀报时,狄仁杰正与曾开议事,听说梅长青来了,喜不自禁,笑道,“咱家的解元来了。”
随后,让曾开去门外接人,并叮嘱衙役,往后他在州府时,梅长青主仆可以随意出入府衙。
——
翌日一早,梅长青便恢复了规律的生活,一早起来练了会儿剑,待狄仁杰出门儿,便跟着去学习理政。
燕小乙二人被他托付给了李元庆,让二人跟他学些功夫。
勤学好问,是梅长青一大优点,也是他除了本身的天资外,最招几位长辈喜欢的地方。狄仁杰与曾开自然也不列外,对他是有问必答,每每当他遇到疑问之处,必定会细心解释,如此不过三五日,梅长青便有些得心应手,让二人感慨的同时,也轻松了些许,索性便将一些琐碎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处理。
很快,府衙的人也逐渐熟悉了这位新来的少年“书吏”。
八月二十五一大早,狄仁杰正与曾开与几位府衙官吏议事,梅长青也坐在他身后聆听学习,突然有衙役满头大汗、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衙役进门时不慎被门槛绊了脚,一下子跌跪在地。曾开见状,怒斥道,“钦差在此,尔身为州府衙役,却如此失礼,成何体统?——”
见衙役惊恐,狄仁杰便道,“好了曾开,让衙役说事。”
“是,恩师,”曾开领命,扭头道,“说吧,出什么事儿了?”
衙役这才又回想起来意,慌忙道,“大人,大事不好了,府牢出事儿了,裴刺史死在牢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