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兴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8.身披东江镇马甲进京

    有了四十多万人口的济州岛终于初步解决了用工荒,大量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粮食收获在土豆、玉米的推广下获得了大丰收。如果只吃土豆和玉米,大家已经可以不愁粮食了。可惜无论是大明人还是朝鲜人,对小麦和稻谷的依赖与生俱来,光吃土豆和玉米始终不得劲。

    经过几轮的种植,鲁若麟一直担心的种子退化问题并没有出现。鲁若麟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由,也许是穿越时产生了变异,或者其他的原因,不过总归是好事情。

    现在土豆和玉米已经成为了外销商品,用来和大明与朝鲜交换粮食。土豆和玉米的产量早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么高的产量在哪里都是热门作物。以前是济州岛自身都不够使用所有没有外销,现在终于可以拿到土豆和玉米了。想到自家田地里种下土豆和玉米,收获的粮食堆积如山的场景,这些商人们牙都要乐掉了。

    土豆和玉米的推广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明和朝鲜的粮荒,但是大明的矛盾不光是粮食问题,土地兼并、社会贫富悬殊、资源分配不合理才是根本的原因。那些战乱地区即使有土豆玉米这样的神器也无力恢复了,因为社会秩序已经崩溃,没有了和平的环境,安心生产只是笑话罢了。

    随着济州岛的开发走上正轨,鲁若麟的心思又飘到了大明的北方。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崇祯九年发生了几件大事情,后金皇太极称帝,鞑子会再次入寇京师,大肆破坏抢劫,掠夺人口,使得京畿地区愈发衰败。

    鲁若麟这次准备来个黑吃黑,把后金鞑子抢掠的物资、金银和人口抢下来,充实济州岛。这个大行动将是今年鲁若麟的重点计划,只要执行的到位,济州岛的发展起码可以快上几年。

    离这场后金的入侵还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鲁若麟还有许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做。船只需要大量补充,军队也需要继续扩张,情报也要进行收集,后勤组织也需要跟上,一旦抢劫成功,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白翎岛那里也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生活物资以作应对。总之各种准备工作非常多,绝不是鲁若麟一句话就可以随时行动的。

    燧发枪已经在开足马力生产了,好消息是荷兰人运来了很多硝石,是从印度那边的葡萄牙人手里买进的。有了硝石和日本来的硫磺,火药总算暂时不缺了。从欧洲那边发来的火炮和枪管也即将到达,自从收到鲁若麟的订单,荷兰那边的工厂就在加紧制作,很快就会有一船的枪管运来,可以大大加快燧发枪的成军速度。

    借助钢铁厂的技术进步,济州岛设计出了一款新式的弩弓,与传统的弩弓相比,加了弹性钢铁的弓臂弹力更大,射程更远,威力自然也就更强了。而且弩箭采用了三棱重箭头,非常适合覆盖射击,比当初大谷与一在济州岛打败朝鲜军队时装备的英格兰长弓更加强大。

    而且脚蹬式的上弦方式更加省力,弓弩手的可持续战斗力更强。有了这些弓弩手和火枪手的配合,济州岛的远程攻击能力堪称丧心病狂,只要有足够的子弹和弩箭,抱团的济州岛军队就很难被突破。

    为了保证此次的抢劫计划成功,鲁若麟又征召了一万名士兵,这些士兵都是步兵,装备以长枪、大刀为主,为火枪兵和弓弩手提供保护。如今济州岛士兵的武器装备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一般只装备给将领的铠甲全员配备给了骑兵和步兵。

    依托于济州岛发达的钢铁产业,冲压式盔甲开始大量生产。因为钢铁质量很好,这些盔甲的重量并不大,但是防护性能却非常不错,很受士兵们欢迎。这种铠甲的生产工艺也非常简单,前后两片冲压铠甲片用牛皮带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护住躯干的甲衣了。铠甲的上面还故意增加了一些花纹,可以有效的防备箭矢、劈砍、撞击等伤害,穿戴方便、简单实用,又非常容易生产。

    至于火枪兵和弓弩手为了行动方便都没有穿戴铠甲,但是每人都有一顶冲压的钢盔和可以插钢片的防护背心。这种脱胎于后世的钢盔济州岛的士兵人手一顶,比起后世的钢盔,这种钢盔的帽檐要宽大一些,主要是防备从天上下来的箭矢。这种钢盔在必要的时候也是行军锅,可以盛水和煮饭,非常受士兵们喜爱。

    因为有庞大的纺织业支撑,防护背心的生产一点难度都没有。这种仿制于后世防弹衣的防护背心上面有许多小口袋,每个口袋里面都插有钢片,在保证轻便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提供对敌方箭矢的防护。

    除了这些,每个士兵还配备有一把精良的匕首,可以用来自卫或者其他用途。脚上都是鹿皮做的作战靴,结实耐用,又非常美观。得益于大员岛上的大量鹿皮进口,济州岛现在非常流行鹿皮鞋,而且有向其他地方扩散的趋势。

    可以说鲁若麟为了减少伤亡、提高战斗力,不惜血本几乎把士兵们武装到了牙齿。主要是鲁若麟的练兵思想导致他麾下的士兵都是走的精兵路线,每个士兵的训练成本很高,要是轻易的伤亡了,是非常不划算的,所以他宁可多花些钱和精力也要做好士兵的保障。

    为了降低伤亡,鲁若麟甚至在每个班排都训练了一些救护兵,可以进行简单的战场急救和包扎,尽量挽救士兵们的生命。

    这些装备和制度可以说比同时代的军队超出了一大截,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战斗力都不比那些大明将军的家丁差多少了。现在他们唯一有欠缺的地方就是没有经历过实战,锐气盛而杀气弱,只要在战场多磨砺几回就是一等一的强军了。

    随着船厂的船只陆续下水,朝鲜和大明那里订购的船只完成,济州岛的船只也得到了大量的补充。而且这种势头一直没有停止,因为船厂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订单,一扩再扩的船厂仍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自然阴干木头已经完全不能跟上造船的速度了,人造烘干房自然应运而生,所以说生产力才是技术的最大推动力。

    相比起自然阴干,烘干房对木头的处理更快,而且可以对木头的形状进行一定的加工,大大的增加了造船的速度。这种工艺目前还只有济州岛独有,并且非常保密,使得济州岛的造船厂拥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几乎是别人造一条船的时间济州岛可以造出两艘来,而且价格更低。只是因为济州岛船厂的造船任务主要是为水师提供船只,没有进入造船市场,大家还感觉不到而已。

    大量的船只加入很快就提高了济州岛水师的战斗力和运输量,现在济州岛专门的战船还不多,更多情况下还要兼顾货运,毕竟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好似永远看不到尽头。济州岛的贸易繁荣已经间接的促进了大明和朝鲜的造船业,为了能够多拉货物,大家都在拼命的造船,即使是一艘二手船也有人愿意出高价,不过没有人愿意出手罢了。

    随着崇祯八年过去,济州岛的发展日新月异,粮食充足,兵甲齐备,鲁若麟已经做好了出战大明京师的准备。这次鲁若麟预备出动的兵员为一万五千人,其中有骑兵3000人,火枪兵3000人,步兵2000人,弓弩手2000人。另外还有船只50余艘,这些船上约有5000名水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和转运人口物资。

    这些兵员和船只已经先期抵达了白翎岛,白翎岛将会是这次出战的后勤基地。各种作战物资开始在白翎岛储备,大量人员的到来使得白翎岛更加热闹起来。白翎岛的商人们好奇这些大军的到来,也不知道鲁若麟是否有什么新的动作,好在鲁若麟麾下的大军纪律一向良好,否则绝对会引起恐慌。

    朝鲜方面更加敏感一些,驻岛人员立即前来询问大军的意图,被前锋官王大海以日常演练为由糊弄过去了。大军正在白翎岛上做训练调整,为出征做最后的准备。这次的作战目标和作战地点都是保密的,只有王大海等几个高级将领知道作战的大致方案。

    这么多的人马出现在京师附近肯定会引起大明方面的注意,特别是这支人马归属不明、意图不明的情况下,更是会引起他们的警惕。所以鲁若麟现在正在想办法找一个马甲,打着这个马甲的旗号来完成这次的作战任务。

    这个马甲真的不好找,毕竟这样一支大军来到京师腹地,一旦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马甲是要背黑锅的。朝鲜这个小受是不用想了,恨不得做个隐身人,主动招惹鞑子的事情是不用想了。选来选去,东江总兵沈世魁进入了鲁若麟的视野。

    沈世魁是在黄龙战死旅顺后接任的东江总兵,可惜到他接手的时候,东江镇已经日薄西山,大量官兵将领或战死、或叛乱、或投敌,别说出兵袭击鞑子的后路了,能够不被鞑子攻击就不错了。

    如今的东江镇只能困守皮岛,偶尔出兵骚扰一下鞑子显示自己的存在,但是战果寥寥。朝廷因为东江镇未能起到牵制后金的作用,对东江镇的待遇愈发减少,加上旅顺被后金攻占,山东对东江的支援少了一个重要节点,导致粮食物资大幅减少。所以岛上军心士气皆丧,前途一片迷茫。

    对于鲁若麟这个朝鲜新贵,沈世魁是知道的。曾经东江镇底下有很多人活不下去了被鲁若麟运往了白翎岛,沈世魁对此也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因为他现在确实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朝廷的给养日渐稀少,朝鲜对于东江镇也渐渐失望,提供的粮草同样不足。凭借小小的皮岛,没有外部支撑,确实活得非常艰难。

    所以大量的老弱妇孺和一些青壮通过私下的渠道被转运到了白翎岛,大大的减轻了沈世魁的负担。到了白翎岛的那些人偶尔也会有消息传回来,大家过得都很好,鲁若麟对他们非常不错,日子已经有了盼头。

    这些人与皮岛那边多少都有一些沾亲带故的,他们的遭遇使得皮岛对鲁若麟产生了很大的好感。后来白翎岛大力发展商业,皮岛也参与了进来,不过因为自身资源有限,交易的额度很小罢了。加上孔有德叛乱、黄龙战死、旅顺失守、尚可喜投金,各种变故接连不断,皮岛那边也没有什么精力顾及其他了,所以与白翎岛和鲁若麟的交往并没有加深。

    但是双方的合作基础还在,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甚至鲁若麟抢劫尚可喜的事情还很是让沈世魁有些感激。投金后的尚可喜已经是皮岛的敌人,鲁若麟抢劫尚可喜等于变相的减轻了沈世魁的压力。

    这次鲁若麟决定出兵京师抢劫入侵的鞑子,东江镇这个招牌就非常好用。第一是东江镇孤悬海外,大明本土对东江镇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使想要求证,也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第二是白翎岛与皮岛有一定的交情在,容易得到沈世魁的信任。第三是沈世魁目前处境艰难,大明对他的支持力度已经越来越低,急需一次亮眼的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第四是即使出现了什么问题,沈世魁也可以推的一干二净,朝廷对他基本无可奈何。因为东江镇只要不是想要造反,朝廷基本都只能忍了,那地方朝不保夕的,没谁愿意去。

    有了这些基础在,相信到时候鲁若麟提出以东江镇的名义进京勤王,沈世魁拒绝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且这是无本的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转眼时间来到了崇祯九年四月,后金国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五月,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6月,清军破独石口,到延庆,入居庸关,京师震动,崇祯下令各地进京勤王。

    早就准备好的鲁若麟立马去信沈世魁,信中明言大明京师受到鞑子入侵,自己生为明人甚以为耻。但是自己现在身负朝鲜官职,没有朝鲜的许可无法擅自出兵京师。现在自己希望能以东江镇麾下兵马的旗号进京勤王,抗击鞑奴,解京师之危,救大明百姓于屠刀之下。只求沈总兵能以大局为重,授予旗号。此战所得一切功绩皆归东江镇所有,缴获的物资也会分予部分给东江镇,解救的大明百姓则归鲁若麟安置。

    对于这种要求沈世魁真的是闻所未闻,对于进京勤王从来只有推脱不往的,这样上杆子要去的真的是非常罕见。而且鲁若麟并非明军体系内的人,再大的功劳也是毫无用处,简直就是损己利人,活菩萨。好在沈世魁知道鲁若麟在济州岛大肆开发,拼命的吸纳人口,大概觉得这次鲁若麟冒险进京可能就是为了人口物资,但是前提是能够在鞑子的屠刀下活下来才有资格谈收获,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这笔买卖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稳赚不赔,自己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个名义。况且鲁若麟为了表示诚意,附送了一批刀枪盔甲和大量的土豆,令沈世魁非常满意。思虑再三后,派自己的侄子,副将沈志祥带领少量人马与鲁若麟一起进京勤王,并告示沈志祥如果兵事凶险就立马撤退回岛。

    就这样,这支名义上由东江镇副将沈志祥带领的勤王军队浩浩荡荡的开向了天津,鲁若麟准备在那里沿北运河而上,出战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