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弟子
刘浩然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来到兴汉军也已经三年了。当年他因为和妹妹刘伊人在松江向鲁若麟乞讨,被鲁若麟带到了白翎岛,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刘浩然小时候进过学,在幼军营里独树一帜,学习成绩进步飞快,排名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刚来兴汉军的时候,刘浩然和刘伊人都是瘦不拉几的,浑身上下没有几两肉,其实幼军营的孩子大多都是如此。他们的出身不是乞丐就是孤儿,没有饿死都算命大了,那能指望有啥营养。
兴汉军对于吃是非常讲究的,得益于不差钱和粮食的鲁老爷,麾下的百姓就没有因为没饭吃饿死的。幼军营是鲁若麟重点打造的项目,伙食就更加不可能差了,鲁老爷根本就不差那几个钱。
幼军营一日三餐,有鱼有肉,完全不限量,敞开肚皮吃就行。今年随着农村养殖业开始发展,鸡鸭鹅蛋也开始大量上市,幼军营每人每天都定量有一个煮蛋吃,为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营养。除了这些,偶尔还会有水果供应,这样的待遇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不差了。如果跟大明那边比,起码是富豪人家的公子哥才能这样享受。
得益于充足的营养,刘浩然个子已经蹿高了一大截,身上也开始长肉,皮肤也变的白皙。俊俏的相貌,穿上得体的衣服,妥妥一个温文尔雅的名门贵公子。
因为刘浩然是鲁若麟亲自招进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他才诞生出了幼军营,所以刘浩然在幼军营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每次鲁若麟来幼军营的时候都会召见他,逢年过节还会把他和刘伊人召到府邸一起过,更加体现了他的不同。
鲁若麟很是喜欢刘浩然,不仅是因为他聪明伶俐,敏而好学,更因为他处事得体,心有静气。几年的乞讨生涯让刘浩然尝遍了人间冷暖,使他格外早熟。本性善良又使得他没有被苦难折磨出一身戾气,反而犹如璞玉被打磨过一般,更加明事明理,懂得感恩这个世界,这真的很可贵。
在鲁若麟的府邸刘浩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刘浩然经常去都督府拜访鲁若麟,大多数时候是去借书看。鲁若麟家里收藏有很多的书籍,有很多的杂书,关于历史、地理、科技、人文、军事等都是鲁若麟喜欢的。还有很多西方的科学、哲学、地理等实用类书籍,这些书籍都是鲁若麟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带过来的,还特意请人翻译成汉语方便阅读。
即使是汉语类的相关书籍,鲁若麟也让人统统转换为白话文并加上标点符号,方便知识的传播。当然诗词文章之类的不在此列,最多是有附加的释义。而且鲁若麟家里关于诗词文章类的书籍都是李雪晴收集的,她比较好这一口。
刘浩然阅读的兴趣非常广泛,只要是新奇的书籍都喜欢看,碰到鲁若麟有空的时候还会向鲁若麟请教。对于现在的书籍,有很多知识其实是有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对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是知道的。或者有些理论已经在后世证明是不可行的,鲁若麟都会抽空给刘浩然指出来,免得他走了弯路或者歧途。
越是与鲁若麟接触的时间长了越是觉得他知识的渊博,当然这个渊博肯定与那些大儒们完全不一样。经史子集鲁若麟最多算是略知皮毛,但是其他的各类知识就丰富得不像话了,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其他人。
这也是因为后世与现在在信息传播度上有着巨大的鸿沟,很多知识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人们接受的很多知识都是全世界千锤百炼了好些年的成果。那像现在,普通人最多知晓十里八乡的新鲜事,再远一点就一片茫然了。
读书人除了知识外,信息上相对普通人也有巨大的优势。普通人出远门要路引,读书人则可以自由游学,只要钱财跟的上,可以随便去哪浪,各种因素相加,信息的广博度自然不在一个级别。
而且读书人还喜欢与同窗好友等写信,相互交流信息,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想当年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犹自可以与来访的刘皇叔侃侃而谈,辩论天下局势。真以为在家里种地就能知晓天下事,怎么可能啊,还不是通过他的那些好友和亲朋了解到的。所以刘大耳朵几次去找他碰不到人就很正常了,人家要随时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不出去多交流怎么行呢。
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学者,但是受到了后世信息轰炸那么长的时间,知识的广度绝对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所以给刘浩然释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使有些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也会告诉他一个方向。这令刘浩然对鲁若麟非常敬佩,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能够难倒鲁若麟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还非常初级,涉及的难度较小,加上刘浩然年纪小,看问题的深度也不够,鲁若麟可以毫无压力的应对。换个思想成熟的学者,鲁若麟绝对没有这么轻松。
鲁若麟愿意花时间来培养刘浩然,除了刘浩然本人资质优异外,鲁若麟也希望重构华夏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任务太过浩大了,绝对不是鲁若麟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运气不好可能需要几代人才有可能。所以鲁若麟必须有一群追随者为其冲锋陷阵,开疆拓土,刘浩然就是这样的尝试。
这还涉及到兴汉军的传承问题,当然现在包括鲁若麟在内的兴汉军高层正值壮年,有他们在,兴汉军的发展壮大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培养好下一代,以便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幼军营是兴汉军未来的骨干力量,刘浩然更是幼军营的旗帜人物,如果刘浩然可堪造就,鲁若麟并不介意把他当做未来的领导层来培养。这就需要从小就为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在未来引领兴汉军继续前行。
正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大家一般都把刘浩然视为鲁若麟的弟子,刘浩然也对鲁若麟执弟子礼,鲁若麟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也令刘浩然在兴汉军体系里地位非常超然。
幼军营里的思想建设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忠君爱国在这里同样适用,当然这个君只能是鲁若麟了。爱国就是爱兴汉军,这个也不能含糊。同时还会给他们灌输民族观念,民族自豪感,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培养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人才。
不要小瞧这些思想上的建设,这才是兴汉军以后能否长久强大的基础之一。
虽然鲁若麟也很忙,但是经常会抽时间来幼军营视察和讲话,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想象中的一个图腾。虽然鲁若麟反对盲目的个人崇拜,但是对于加强自己的领袖权威还是很在意的。
对于这个赋予自己新生的鲁都督,幼军营的孩子们本身就非常感激和崇拜。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若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活下来,更不用说吃饱穿暖有书读了。如果在大明,幼军营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鲁若麟的部曲,还是死忠的那种。何况镇抚司的洗脑式教育,让幼军营对鲁若麟奉若神明,是以后鲁若麟绝对可以倚重的力量。
幼军营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儒家书院是有很大不同的,更接近后世的教育方式,以实用为主。也有传统文化做调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比大明的单纯应对科举要先进的多。
幼军营还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天赋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光军事教育就分为指挥、后勤、作战、参谋、情报等许多类别,兵种也有划分,有火枪科、火炮科、水军科、骑兵科等很多细分科目。将以前更多以经验进行的传承理论化、系统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军事人才。
幼军营已经有了从以前单纯的孤儿院,慢慢的向专业院校转变的趋势。今年就有一批适龄儿童专门进了幼军营进行学习,他们可不是什么孤儿,都是家庭殷实之辈。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乏聪明人,明眼人都能看出鲁若麟对幼军营的重视,从幼军营出来人前途必定可期。最主要的是幼军营的教育确实不错,很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人才都有在幼军营兼职讲课,甚至是鲁若麟闲暇时也会到幼军营上个课,做个演讲什么的。想要自家子弟有个好前程,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吗?
现在幼军营对愿意入学的孩子是来者不拒,稍加考核筛选就可以入学。以后随着学员扩大,肯定就没有这种好事了,这种事情向来是手快有手慢无。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相关教材编写难度太大。对于这项工作鲁若麟是亲自来抓的,按照他的思想和要求来组织编写。但是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编写工作非常缓慢,只能慢慢推进,总不能鲁若麟自己亲自编写吧。一来没有那个时间,二来很多专业的事情鲁若麟并不熟悉,还是需要专业人才操刀才行。
目前兴汉军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方面,高等教育体系才刚刚起步,困难和问题很多,只能一步步来,说穿了还是缺人才。
幼军营的女子部相对简单一点,因为女孩子本来就相对少一些,也不需要她们以后亲自上战场,更多的是培养医护方面的能力,为军队和社会补充医疗人才。
年纪小的女孩子主要还是学习基础知识,稍大一些后才会开始医护等专业方面的学习。女子部的学习内容也比较贴合社会实际,偏文科一些。除了医护,财务会计也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对律法有兴趣也可以学习律法,律法部门也有人才缺口,专业性也比较强,在张凤仪的强烈要求下开办了律法班,为律法部门培养人才。
律法部门的做法似乎点醒了其他部门,纷纷要求开设与本部门相关的人才培训班,虽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利的。鲁若麟也支持这种做法,专业人做专业事,不光管理部门,技术部门也同样如此,医学院就是集中培训行业人才的良好例子。
传统的师徒制度虽然可以培养优秀人才,但是数量少,见效慢,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人才,明显这样的传承制度已经不适合需求了。很多工厂出于实际需要已经在开设自己的短期培训班了,现在只是要将这种制度正规化、长期化,批量培养基础性人才,与师徒制形成良好的互补。
刘浩然的妹妹刘伊人快八岁了,在幼军营上基础班,小丫头如今长得白白嫩嫩的很是可爱。因为当初刘浩然对刘伊人保护的很好,加上刘伊人那时候还小,对于那段苦难的经历印象不深,所以性子颇为天真烂漫,很是惹人喜爱。
幼军营男女两部是单独隔开的,教学和生活基本没有交集,只有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会一起参加。不过像刘浩然这样有妹妹在女子部的还是可以偶尔过来的,这方面限制的也不是太过严格。
刘浩然对她很是宠溺,每次在鲁若麟那里得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带回来给她,令其他的小伙伴非常羡慕。刘浩然也比较会做人,对女子部这边的老师和教员时不时会送点鲁若麟那里拿来的水果、吃食什么的,关系打理的很好。所以刘伊人在女子部那边的日子过的颇为愉快,除了学业上被严格对待,生活上还是很受照顾的。
对于这样的人情往来鲁若麟是不反对的,反而比较支持,经常会给刘浩然一些府里的吃食或者小玩意。
人都是社会动物,都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远近亲疏,想要做到完全的大公无私是绝对不可能的。能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对你有好感,愿意帮助你,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尝过人间苦楚的刘浩然自然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哪怕没有鲁若麟弟子的身份,依然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鲁若麟的认可只是给他插上了一双翅膀。
刘浩然在幼军营是作为统帅之才培养的,各种功课比其他人多的多,鲁若麟对他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对此刘浩然非但不觉得是负担,反而甘之若饴,乐在其中。这也是鲁若麟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刘浩然小时候进过学,在幼军营里独树一帜,学习成绩进步飞快,排名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刚来兴汉军的时候,刘浩然和刘伊人都是瘦不拉几的,浑身上下没有几两肉,其实幼军营的孩子大多都是如此。他们的出身不是乞丐就是孤儿,没有饿死都算命大了,那能指望有啥营养。
兴汉军对于吃是非常讲究的,得益于不差钱和粮食的鲁老爷,麾下的百姓就没有因为没饭吃饿死的。幼军营是鲁若麟重点打造的项目,伙食就更加不可能差了,鲁老爷根本就不差那几个钱。
幼军营一日三餐,有鱼有肉,完全不限量,敞开肚皮吃就行。今年随着农村养殖业开始发展,鸡鸭鹅蛋也开始大量上市,幼军营每人每天都定量有一个煮蛋吃,为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营养。除了这些,偶尔还会有水果供应,这样的待遇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不差了。如果跟大明那边比,起码是富豪人家的公子哥才能这样享受。
得益于充足的营养,刘浩然个子已经蹿高了一大截,身上也开始长肉,皮肤也变的白皙。俊俏的相貌,穿上得体的衣服,妥妥一个温文尔雅的名门贵公子。
因为刘浩然是鲁若麟亲自招进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他才诞生出了幼军营,所以刘浩然在幼军营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每次鲁若麟来幼军营的时候都会召见他,逢年过节还会把他和刘伊人召到府邸一起过,更加体现了他的不同。
鲁若麟很是喜欢刘浩然,不仅是因为他聪明伶俐,敏而好学,更因为他处事得体,心有静气。几年的乞讨生涯让刘浩然尝遍了人间冷暖,使他格外早熟。本性善良又使得他没有被苦难折磨出一身戾气,反而犹如璞玉被打磨过一般,更加明事明理,懂得感恩这个世界,这真的很可贵。
在鲁若麟的府邸刘浩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刘浩然经常去都督府拜访鲁若麟,大多数时候是去借书看。鲁若麟家里收藏有很多的书籍,有很多的杂书,关于历史、地理、科技、人文、军事等都是鲁若麟喜欢的。还有很多西方的科学、哲学、地理等实用类书籍,这些书籍都是鲁若麟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带过来的,还特意请人翻译成汉语方便阅读。
即使是汉语类的相关书籍,鲁若麟也让人统统转换为白话文并加上标点符号,方便知识的传播。当然诗词文章之类的不在此列,最多是有附加的释义。而且鲁若麟家里关于诗词文章类的书籍都是李雪晴收集的,她比较好这一口。
刘浩然阅读的兴趣非常广泛,只要是新奇的书籍都喜欢看,碰到鲁若麟有空的时候还会向鲁若麟请教。对于现在的书籍,有很多知识其实是有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对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是知道的。或者有些理论已经在后世证明是不可行的,鲁若麟都会抽空给刘浩然指出来,免得他走了弯路或者歧途。
越是与鲁若麟接触的时间长了越是觉得他知识的渊博,当然这个渊博肯定与那些大儒们完全不一样。经史子集鲁若麟最多算是略知皮毛,但是其他的各类知识就丰富得不像话了,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其他人。
这也是因为后世与现在在信息传播度上有着巨大的鸿沟,很多知识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人们接受的很多知识都是全世界千锤百炼了好些年的成果。那像现在,普通人最多知晓十里八乡的新鲜事,再远一点就一片茫然了。
读书人除了知识外,信息上相对普通人也有巨大的优势。普通人出远门要路引,读书人则可以自由游学,只要钱财跟的上,可以随便去哪浪,各种因素相加,信息的广博度自然不在一个级别。
而且读书人还喜欢与同窗好友等写信,相互交流信息,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想当年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犹自可以与来访的刘皇叔侃侃而谈,辩论天下局势。真以为在家里种地就能知晓天下事,怎么可能啊,还不是通过他的那些好友和亲朋了解到的。所以刘大耳朵几次去找他碰不到人就很正常了,人家要随时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不出去多交流怎么行呢。
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学者,但是受到了后世信息轰炸那么长的时间,知识的广度绝对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所以给刘浩然释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使有些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也会告诉他一个方向。这令刘浩然对鲁若麟非常敬佩,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能够难倒鲁若麟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还非常初级,涉及的难度较小,加上刘浩然年纪小,看问题的深度也不够,鲁若麟可以毫无压力的应对。换个思想成熟的学者,鲁若麟绝对没有这么轻松。
鲁若麟愿意花时间来培养刘浩然,除了刘浩然本人资质优异外,鲁若麟也希望重构华夏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任务太过浩大了,绝对不是鲁若麟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运气不好可能需要几代人才有可能。所以鲁若麟必须有一群追随者为其冲锋陷阵,开疆拓土,刘浩然就是这样的尝试。
这还涉及到兴汉军的传承问题,当然现在包括鲁若麟在内的兴汉军高层正值壮年,有他们在,兴汉军的发展壮大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培养好下一代,以便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幼军营是兴汉军未来的骨干力量,刘浩然更是幼军营的旗帜人物,如果刘浩然可堪造就,鲁若麟并不介意把他当做未来的领导层来培养。这就需要从小就为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在未来引领兴汉军继续前行。
正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大家一般都把刘浩然视为鲁若麟的弟子,刘浩然也对鲁若麟执弟子礼,鲁若麟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也令刘浩然在兴汉军体系里地位非常超然。
幼军营里的思想建设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忠君爱国在这里同样适用,当然这个君只能是鲁若麟了。爱国就是爱兴汉军,这个也不能含糊。同时还会给他们灌输民族观念,民族自豪感,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培养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人才。
不要小瞧这些思想上的建设,这才是兴汉军以后能否长久强大的基础之一。
虽然鲁若麟也很忙,但是经常会抽时间来幼军营视察和讲话,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想象中的一个图腾。虽然鲁若麟反对盲目的个人崇拜,但是对于加强自己的领袖权威还是很在意的。
对于这个赋予自己新生的鲁都督,幼军营的孩子们本身就非常感激和崇拜。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若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活下来,更不用说吃饱穿暖有书读了。如果在大明,幼军营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鲁若麟的部曲,还是死忠的那种。何况镇抚司的洗脑式教育,让幼军营对鲁若麟奉若神明,是以后鲁若麟绝对可以倚重的力量。
幼军营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儒家书院是有很大不同的,更接近后世的教育方式,以实用为主。也有传统文化做调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比大明的单纯应对科举要先进的多。
幼军营还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天赋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光军事教育就分为指挥、后勤、作战、参谋、情报等许多类别,兵种也有划分,有火枪科、火炮科、水军科、骑兵科等很多细分科目。将以前更多以经验进行的传承理论化、系统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军事人才。
幼军营已经有了从以前单纯的孤儿院,慢慢的向专业院校转变的趋势。今年就有一批适龄儿童专门进了幼军营进行学习,他们可不是什么孤儿,都是家庭殷实之辈。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乏聪明人,明眼人都能看出鲁若麟对幼军营的重视,从幼军营出来人前途必定可期。最主要的是幼军营的教育确实不错,很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人才都有在幼军营兼职讲课,甚至是鲁若麟闲暇时也会到幼军营上个课,做个演讲什么的。想要自家子弟有个好前程,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吗?
现在幼军营对愿意入学的孩子是来者不拒,稍加考核筛选就可以入学。以后随着学员扩大,肯定就没有这种好事了,这种事情向来是手快有手慢无。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相关教材编写难度太大。对于这项工作鲁若麟是亲自来抓的,按照他的思想和要求来组织编写。但是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编写工作非常缓慢,只能慢慢推进,总不能鲁若麟自己亲自编写吧。一来没有那个时间,二来很多专业的事情鲁若麟并不熟悉,还是需要专业人才操刀才行。
目前兴汉军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方面,高等教育体系才刚刚起步,困难和问题很多,只能一步步来,说穿了还是缺人才。
幼军营的女子部相对简单一点,因为女孩子本来就相对少一些,也不需要她们以后亲自上战场,更多的是培养医护方面的能力,为军队和社会补充医疗人才。
年纪小的女孩子主要还是学习基础知识,稍大一些后才会开始医护等专业方面的学习。女子部的学习内容也比较贴合社会实际,偏文科一些。除了医护,财务会计也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对律法有兴趣也可以学习律法,律法部门也有人才缺口,专业性也比较强,在张凤仪的强烈要求下开办了律法班,为律法部门培养人才。
律法部门的做法似乎点醒了其他部门,纷纷要求开设与本部门相关的人才培训班,虽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利的。鲁若麟也支持这种做法,专业人做专业事,不光管理部门,技术部门也同样如此,医学院就是集中培训行业人才的良好例子。
传统的师徒制度虽然可以培养优秀人才,但是数量少,见效慢,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人才,明显这样的传承制度已经不适合需求了。很多工厂出于实际需要已经在开设自己的短期培训班了,现在只是要将这种制度正规化、长期化,批量培养基础性人才,与师徒制形成良好的互补。
刘浩然的妹妹刘伊人快八岁了,在幼军营上基础班,小丫头如今长得白白嫩嫩的很是可爱。因为当初刘浩然对刘伊人保护的很好,加上刘伊人那时候还小,对于那段苦难的经历印象不深,所以性子颇为天真烂漫,很是惹人喜爱。
幼军营男女两部是单独隔开的,教学和生活基本没有交集,只有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会一起参加。不过像刘浩然这样有妹妹在女子部的还是可以偶尔过来的,这方面限制的也不是太过严格。
刘浩然对她很是宠溺,每次在鲁若麟那里得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带回来给她,令其他的小伙伴非常羡慕。刘浩然也比较会做人,对女子部这边的老师和教员时不时会送点鲁若麟那里拿来的水果、吃食什么的,关系打理的很好。所以刘伊人在女子部那边的日子过的颇为愉快,除了学业上被严格对待,生活上还是很受照顾的。
对于这样的人情往来鲁若麟是不反对的,反而比较支持,经常会给刘浩然一些府里的吃食或者小玩意。
人都是社会动物,都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远近亲疏,想要做到完全的大公无私是绝对不可能的。能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对你有好感,愿意帮助你,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尝过人间苦楚的刘浩然自然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哪怕没有鲁若麟弟子的身份,依然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鲁若麟的认可只是给他插上了一双翅膀。
刘浩然在幼军营是作为统帅之才培养的,各种功课比其他人多的多,鲁若麟对他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对此刘浩然非但不觉得是负担,反而甘之若饴,乐在其中。这也是鲁若麟欣赏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