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离间计
很快按照皇太极的意思,一封言真意切、求贤如渴的劝降信在范文程的手下成形。
皇太极看过之后满意的点点头,盖上了自己的私印让人送给鲁若麟。
等到信送出去之后,济尔哈朗有些疑惑的问道:“皇上,您给这个鲁若麟开的条件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皇太极笑了笑,“高吗?一点都不高。朕还担心他看不上呢。”
济尔哈朗就像主人受到欺负的狗一样,马上就跳了出来:“他敢!皇上能够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是他还贪心不足,我大清就尽出大军将其彻底剿灭,寸草不留!”
“还是先给他机会看看他如何选择吧。”皇太极很满意济尔哈朗的态度,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
“先礼后兵,勿怪言之不预,这才是我大清气吞寰宇的气度。”范文程也赶紧跟上拍了一个马屁。
“要是这贼子不知好歹,只需皇上一声令下,奴才等一定将他的脑袋砍下来,以儆效尤。”索尼等满清将领一副不忍看到皇太极“忍辱负重”的样子,踊跃得很。
“鲁若麟不会答应的。”皇太极非常冷静,“要是他答应了,也不会有今天这番成就了。”
“即使不答应,崇祯对他也只会更加猜忌,对我大清百利而无一害。”范文程出这个计谋的时候就没有指望鲁若麟答应,离间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不答应就继续加码!不求金州军归顺我大清,只要他愿意与我大清结盟,一起伐明,朕承诺与他划江而治、平分天下!”皇太极对鲁若麟的重视大大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皇太极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朕是在空口白话吗?这是朕的肺腑之言。”
“明廷虽然腐朽堕落,但是想要取而代之着实不易。何况汉人那么多,靠我们一点一点去征服,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入主中原?”
“江南乃明廷赋税之根本,一旦江南动荡,则明廷有崩溃之危。金州军战舰众多、实力强悍,绝非往日倭寇可比,一旦金州军反出明廷,攻伐江南,则北方必乱,我大清才能有机会趁势入关。”
“与入主中原的大业相比,是否收服金州军就没那么重要了。不过如果鲁若麟想要为朱明尽忠,那我们就必须将其彻底铲除,不能留下后患。”
皇太极心中念想的就是入主中原,并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只要能达成这个目标,与鲁若麟合作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许还会更加有利。
“皇上目光长远、胸襟广阔,实乃一代雄主也!”范文程也为皇太极的魄力所折服,再美好的前景也没有眼前的现实利益重要,如何取舍就要看个人的眼光了。
“皇上,我大清大可将这个条件公布天下,到时候全天下都知道了皇上的胸襟和魄力,也明白了鲁若麟的狼子野心,看他还如何自处。明廷的那些官员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两方想要合力再无可能。”范文程一脸得意的笑道。
范文程的建议更加歹毒,完全是准备将鲁若麟放在火堆上烤。以明廷那些喷子们的德性,还有崇祯多疑的性子,只怕明廷与金州军的合作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好!就依爱卿的计策行事!”皇太极也是大喜,惠而不费的事情他最喜欢了,比出兵打击的效果也不逞多让,关键是成本太低了。
皇太极心情好了,大帐内的气氛立马欢快起来。
将领们又一次见识了范文程的歹毒,对他更加忌惮。表面上大家都是一副佩服的样子,其实恨不得敬而远之。
武将们多是直肠子,不喜欢这种脑子里都是阴谋诡计的家伙。不过谁让皇太极喜欢呢?
而且用这些汉人对付汉人确实好使,这些年的成果也非常明显。只要不威胁到满洲人的地位,用用也无妨,再厉害的汉人也是大清的奴才嘛。
孤骑、白旗,清军的信使来到了冷口城下。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金州军也没有为难清军的信使,看他过来准备干什么。
此时鲁若麟和陈新甲正在城头上,猜测着信使过来的目的。
“皇太极这个时候派信使过来干什么?先礼后兵吗?”陈新甲疑惑的问道。
鲁若麟略微沉思了一下,想到满清的种种手段,笑着说道:“估计是来劝降的。”
“劝降?这个时候劝降有什么用?难不成他认为我们会在这个时候投降?”陈新甲嘲笑道。
鲁若麟对朝廷有多忠诚陈新甲无法保证,但是鲁若麟对满清有多痛恨陈新甲却非常清楚。
何况鲁若麟的根基在济州岛,完全不受满清威胁,除非他本人被清军抓住,几乎没有投降清军的可能。
“有用,非常有用。不管我答不答应,心怀叵测、私通鞑奴的罪名肯定是跑不掉了。那些看我不顺眼的官员们早就不耐烦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鲁若麟将可能发生的后续事情一说,陈新甲的脸就黑了。
“无耻!卑鄙!一群阴私小人!”陈新甲忍不住开口骂道。
鲁若麟说的场景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百分百会上演。朝廷的御史言官们没事还要找事,何况事情就摆在眼前。
“那就将鞑子的信使赶走,不要给他说话的机会。”陈新甲想要一劳永逸,直接将事情扼杀在源头。
“没用的,鞑子不会没有后手,谣言这种事情本来就防不胜防,驱赶一个信使又能有什么用?搞的好像我们怕了他们似的。身正不怕影斜,让他们尽管来吧。”鲁若麟摇头说道。
这种事情肯定无法避免,关键还是看朝廷和皇帝的态度。满清之所以在离间计上屡试不爽,还是因为朝廷自身有问题。如果朝廷和崇祯对自己的官员和将领足够信任,又怎么会让鞑子屡屡成功呢?
清军信使拿出弓箭,将一枝绑着书信的箭射向了城头。
“久闻兴汉军大都督纵横海疆、所向披靡,我大清皇帝陛下仰慕已久,诚邀大都督出城一会。”
“朱明苛待英雄,吝啬赏赐,我大清皇帝陛下甚为不耻。现传言于大都督,若大都督愿意归顺我大清,亲王之尊虚位以待,辽南之地也可赐为大都督封地,世袭罔替!”
这个信使的汉话说得非常顺溜,口齿也非常伶俐,否则也不会被选为信使来冷口挑拨离间。
“本钱下得不小嘛,看来皇太极也不完全是在挑拨离间啊,心里还是抱着侥幸,万一我真的动心了呢?那他就赚大了。”鲁若麟听了信使的喊话,顿时就乐了,皇太极还是很有眼光的嘛。
“你还笑得出来?赶紧回绝掉!迟则生变,多出无数事端来。”陈新甲也是惊讶于皇太极的魄力,看来他对鲁若麟是相当的重视,连这样的条件都开出来了。
“堂堂汉家儿郎,岂会效忠异族。让皇太极死了这条心吧!”鲁若麟现身城头,直接对信使喊道。
信使也没想到鲁若麟在城头,心中顿时一喜,高呼道:“原来是大都督当面。”
“这里没有什么大都督了,只有大明金州总兵。”鲁若麟立即纠正道。
鞑子用心歹毒,用归顺前的官职来称呼鲁若麟,而且视明军如无物,完全是在恶心陈新甲。
“如果大都督不欲屈居人下,与我大清共襄盛举,我大清皇帝陛下也不愿勉强。不过大都督一代人杰,却处处受制于人,实在可惜。如若大都督愿意,我大清愿与兴汉军互为盟友,南北夹击、共同伐明,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决不食言!”
信使的这番话将陈新甲彻底激怒了:“贼子敢尔!”
不待鲁若麟回答,陈新甲直接下令:“给我乱箭将其射死!”
不过没有鲁若麟发话,这些士兵不会听从命令,并没有放箭。
“部堂息怒,与一介蛮夷信使置气何其不智。此等小人不过逞口舌之利,何需与他计较,实在有失我大明威仪。”鲁若麟赶紧劝道。
能够充当信使的必定不怕死,杀死信使反而落了下乘,着了鞑子的道。
劝完陈新甲,鲁若麟扭头对信使喝道:“嘴尖舌利,痴心妄想!回去转告你家主子,我鲁若麟绝不会做出此等背祖忘宗的禽兽之举,让他死了这条心吧。尔等速速退去,否则莫怪我不讲规矩让你遗尸此地。”
“还请大都督慎重考虑我主的建议,告辞!”信使也知道过犹不及,再留在这里挑拨离间,搞不好明军真的会不顾规矩将他杀了,连忙扔下最后一句话,调转马头就跑了。
“鞑子实在可恶!用心歹毒!”陈新甲气愤难平,这些话语传到朝廷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实在是令人头痛。
“兴汉,此地都是你的人,让他们禁口,此事绝对不能传出去。”想了一下陈新甲决定将此事按住,时间长了自然会慢慢淡化的。
鲁若麟摇摇头说道:“部堂,没用的。鞑子肯定还有后手,难道你认为鞑子在朝堂会没有自己人?何况还有那么多人看我不顺眼,有得闹了。”
碰到这样的糟心事,先前的喜悦之情完全没有了,陈新甲非常郁闷。
“我倒没什么,大不了跑到辽南去,眼不见心为静,不鸟他们。只是部堂你这边最好早做应对,免得措手不及。”鲁若麟作为当事人像个没事人一样,反而劝起陈新甲来。
其实鲁若麟对此非常淡然,不就是一些喷子耍嘴炮吗?不鸟他们就是了。
至于朝廷和崇祯的猜忌,没鞑子这一出就不猜忌了?无非是原来藏在心底,现在挑明了罢了。反正现在的情形下,朝廷也不敢与鲁若麟翻脸,稳得很。
陈新甲点点头,向朝廷请功的事情必须尽快了,多拉拢一些人马和派系,也好淡化此事的影响。
明明是一顿大餐,最后发现上面多了一个苍蝇,陈新甲心中有多恶心可想而知。
陈新甲现在与鲁若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坐实了鲁若麟图谋不轨、意欲造反,陈新甲也没有好果子吃。
得了鲁若麟多少好处,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哪怕是名义上的统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皇太极使完离间计之后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就这样赖在冷口关外不走了,搞得鲁若麟也不敢撤离。
要是鲁若麟撤退了,清军再次破关,那乐子就大了。
留在这里坐吃山空肯定不行,特别是还有那么多的百姓,每日的钱粮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鲁若麟不得不安排独一旅和骑兵师先行护送百姓去天津,再转送到辽南去,自己和第二师、近卫师留守冷口,监视皇太极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不咸不淡的对峙了几天,正当鲁若麟和陈新甲猜测皇太极的用意时,一骑快马从南边驶来,带来了南边的最新战报。
多尔衮原以为可以轻易拿下李家庄,顺便歼灭卢象升和黄济。但是没有想到李家庄却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久久不能攻克。
随着清军伤亡开始增多,士气也变得低落。多尔衮改变策略,不再强攻李家庄,而是趁明军大意的时候,率军偷袭了高起潜。高起潜惊恐逃跑,致使关宁军群龙无首、不战而溃,明军损失惨重。
多尔衮趁机收拢了大批明军降兵,并再次劫掠周边城池,收获颇丰。
迫于压力,卢象升不得不出城追击。失去了城池的保护,明军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伤亡大增。
面对绝对优势的多尔衮,卢象升只能退到一座被劫掠后的城池开始据守,以免全军覆没。
没有制缚的多尔衮一路北上,携带大量缴获和人口,无所阻挡。
陈新甲得知消息后面无表情的长叹了一声,却什么都没有说。
在鲁若麟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冷口外的清军终于开拔了。一路向西,往草原深处走去。
鲁若麟和陈新甲不敢大意,安排探骑小心跟随,确定清军去向。
鲁若麟和陈新甲心中都有了猜测,只怕皇太极此去必是接应多尔衮出关。
只是对此鲁若麟和陈新甲也是有心无力,能够保住现在的战果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妄想去与多尔衮和皇太极硬碰硬就太自不量力了。
果不其然,几日后多尔衮在皇太极接应下毁边墙出关,所获物资人口无算。
至此清军出关,满载而归。
皇太极看过之后满意的点点头,盖上了自己的私印让人送给鲁若麟。
等到信送出去之后,济尔哈朗有些疑惑的问道:“皇上,您给这个鲁若麟开的条件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皇太极笑了笑,“高吗?一点都不高。朕还担心他看不上呢。”
济尔哈朗就像主人受到欺负的狗一样,马上就跳了出来:“他敢!皇上能够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是他还贪心不足,我大清就尽出大军将其彻底剿灭,寸草不留!”
“还是先给他机会看看他如何选择吧。”皇太极很满意济尔哈朗的态度,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
“先礼后兵,勿怪言之不预,这才是我大清气吞寰宇的气度。”范文程也赶紧跟上拍了一个马屁。
“要是这贼子不知好歹,只需皇上一声令下,奴才等一定将他的脑袋砍下来,以儆效尤。”索尼等满清将领一副不忍看到皇太极“忍辱负重”的样子,踊跃得很。
“鲁若麟不会答应的。”皇太极非常冷静,“要是他答应了,也不会有今天这番成就了。”
“即使不答应,崇祯对他也只会更加猜忌,对我大清百利而无一害。”范文程出这个计谋的时候就没有指望鲁若麟答应,离间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不答应就继续加码!不求金州军归顺我大清,只要他愿意与我大清结盟,一起伐明,朕承诺与他划江而治、平分天下!”皇太极对鲁若麟的重视大大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皇太极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朕是在空口白话吗?这是朕的肺腑之言。”
“明廷虽然腐朽堕落,但是想要取而代之着实不易。何况汉人那么多,靠我们一点一点去征服,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入主中原?”
“江南乃明廷赋税之根本,一旦江南动荡,则明廷有崩溃之危。金州军战舰众多、实力强悍,绝非往日倭寇可比,一旦金州军反出明廷,攻伐江南,则北方必乱,我大清才能有机会趁势入关。”
“与入主中原的大业相比,是否收服金州军就没那么重要了。不过如果鲁若麟想要为朱明尽忠,那我们就必须将其彻底铲除,不能留下后患。”
皇太极心中念想的就是入主中原,并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只要能达成这个目标,与鲁若麟合作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许还会更加有利。
“皇上目光长远、胸襟广阔,实乃一代雄主也!”范文程也为皇太极的魄力所折服,再美好的前景也没有眼前的现实利益重要,如何取舍就要看个人的眼光了。
“皇上,我大清大可将这个条件公布天下,到时候全天下都知道了皇上的胸襟和魄力,也明白了鲁若麟的狼子野心,看他还如何自处。明廷的那些官员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两方想要合力再无可能。”范文程一脸得意的笑道。
范文程的建议更加歹毒,完全是准备将鲁若麟放在火堆上烤。以明廷那些喷子们的德性,还有崇祯多疑的性子,只怕明廷与金州军的合作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好!就依爱卿的计策行事!”皇太极也是大喜,惠而不费的事情他最喜欢了,比出兵打击的效果也不逞多让,关键是成本太低了。
皇太极心情好了,大帐内的气氛立马欢快起来。
将领们又一次见识了范文程的歹毒,对他更加忌惮。表面上大家都是一副佩服的样子,其实恨不得敬而远之。
武将们多是直肠子,不喜欢这种脑子里都是阴谋诡计的家伙。不过谁让皇太极喜欢呢?
而且用这些汉人对付汉人确实好使,这些年的成果也非常明显。只要不威胁到满洲人的地位,用用也无妨,再厉害的汉人也是大清的奴才嘛。
孤骑、白旗,清军的信使来到了冷口城下。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金州军也没有为难清军的信使,看他过来准备干什么。
此时鲁若麟和陈新甲正在城头上,猜测着信使过来的目的。
“皇太极这个时候派信使过来干什么?先礼后兵吗?”陈新甲疑惑的问道。
鲁若麟略微沉思了一下,想到满清的种种手段,笑着说道:“估计是来劝降的。”
“劝降?这个时候劝降有什么用?难不成他认为我们会在这个时候投降?”陈新甲嘲笑道。
鲁若麟对朝廷有多忠诚陈新甲无法保证,但是鲁若麟对满清有多痛恨陈新甲却非常清楚。
何况鲁若麟的根基在济州岛,完全不受满清威胁,除非他本人被清军抓住,几乎没有投降清军的可能。
“有用,非常有用。不管我答不答应,心怀叵测、私通鞑奴的罪名肯定是跑不掉了。那些看我不顺眼的官员们早就不耐烦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鲁若麟将可能发生的后续事情一说,陈新甲的脸就黑了。
“无耻!卑鄙!一群阴私小人!”陈新甲忍不住开口骂道。
鲁若麟说的场景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百分百会上演。朝廷的御史言官们没事还要找事,何况事情就摆在眼前。
“那就将鞑子的信使赶走,不要给他说话的机会。”陈新甲想要一劳永逸,直接将事情扼杀在源头。
“没用的,鞑子不会没有后手,谣言这种事情本来就防不胜防,驱赶一个信使又能有什么用?搞的好像我们怕了他们似的。身正不怕影斜,让他们尽管来吧。”鲁若麟摇头说道。
这种事情肯定无法避免,关键还是看朝廷和皇帝的态度。满清之所以在离间计上屡试不爽,还是因为朝廷自身有问题。如果朝廷和崇祯对自己的官员和将领足够信任,又怎么会让鞑子屡屡成功呢?
清军信使拿出弓箭,将一枝绑着书信的箭射向了城头。
“久闻兴汉军大都督纵横海疆、所向披靡,我大清皇帝陛下仰慕已久,诚邀大都督出城一会。”
“朱明苛待英雄,吝啬赏赐,我大清皇帝陛下甚为不耻。现传言于大都督,若大都督愿意归顺我大清,亲王之尊虚位以待,辽南之地也可赐为大都督封地,世袭罔替!”
这个信使的汉话说得非常顺溜,口齿也非常伶俐,否则也不会被选为信使来冷口挑拨离间。
“本钱下得不小嘛,看来皇太极也不完全是在挑拨离间啊,心里还是抱着侥幸,万一我真的动心了呢?那他就赚大了。”鲁若麟听了信使的喊话,顿时就乐了,皇太极还是很有眼光的嘛。
“你还笑得出来?赶紧回绝掉!迟则生变,多出无数事端来。”陈新甲也是惊讶于皇太极的魄力,看来他对鲁若麟是相当的重视,连这样的条件都开出来了。
“堂堂汉家儿郎,岂会效忠异族。让皇太极死了这条心吧!”鲁若麟现身城头,直接对信使喊道。
信使也没想到鲁若麟在城头,心中顿时一喜,高呼道:“原来是大都督当面。”
“这里没有什么大都督了,只有大明金州总兵。”鲁若麟立即纠正道。
鞑子用心歹毒,用归顺前的官职来称呼鲁若麟,而且视明军如无物,完全是在恶心陈新甲。
“如果大都督不欲屈居人下,与我大清共襄盛举,我大清皇帝陛下也不愿勉强。不过大都督一代人杰,却处处受制于人,实在可惜。如若大都督愿意,我大清愿与兴汉军互为盟友,南北夹击、共同伐明,划江而治、平分天下,决不食言!”
信使的这番话将陈新甲彻底激怒了:“贼子敢尔!”
不待鲁若麟回答,陈新甲直接下令:“给我乱箭将其射死!”
不过没有鲁若麟发话,这些士兵不会听从命令,并没有放箭。
“部堂息怒,与一介蛮夷信使置气何其不智。此等小人不过逞口舌之利,何需与他计较,实在有失我大明威仪。”鲁若麟赶紧劝道。
能够充当信使的必定不怕死,杀死信使反而落了下乘,着了鞑子的道。
劝完陈新甲,鲁若麟扭头对信使喝道:“嘴尖舌利,痴心妄想!回去转告你家主子,我鲁若麟绝不会做出此等背祖忘宗的禽兽之举,让他死了这条心吧。尔等速速退去,否则莫怪我不讲规矩让你遗尸此地。”
“还请大都督慎重考虑我主的建议,告辞!”信使也知道过犹不及,再留在这里挑拨离间,搞不好明军真的会不顾规矩将他杀了,连忙扔下最后一句话,调转马头就跑了。
“鞑子实在可恶!用心歹毒!”陈新甲气愤难平,这些话语传到朝廷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实在是令人头痛。
“兴汉,此地都是你的人,让他们禁口,此事绝对不能传出去。”想了一下陈新甲决定将此事按住,时间长了自然会慢慢淡化的。
鲁若麟摇摇头说道:“部堂,没用的。鞑子肯定还有后手,难道你认为鞑子在朝堂会没有自己人?何况还有那么多人看我不顺眼,有得闹了。”
碰到这样的糟心事,先前的喜悦之情完全没有了,陈新甲非常郁闷。
“我倒没什么,大不了跑到辽南去,眼不见心为静,不鸟他们。只是部堂你这边最好早做应对,免得措手不及。”鲁若麟作为当事人像个没事人一样,反而劝起陈新甲来。
其实鲁若麟对此非常淡然,不就是一些喷子耍嘴炮吗?不鸟他们就是了。
至于朝廷和崇祯的猜忌,没鞑子这一出就不猜忌了?无非是原来藏在心底,现在挑明了罢了。反正现在的情形下,朝廷也不敢与鲁若麟翻脸,稳得很。
陈新甲点点头,向朝廷请功的事情必须尽快了,多拉拢一些人马和派系,也好淡化此事的影响。
明明是一顿大餐,最后发现上面多了一个苍蝇,陈新甲心中有多恶心可想而知。
陈新甲现在与鲁若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坐实了鲁若麟图谋不轨、意欲造反,陈新甲也没有好果子吃。
得了鲁若麟多少好处,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哪怕是名义上的统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皇太极使完离间计之后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就这样赖在冷口关外不走了,搞得鲁若麟也不敢撤离。
要是鲁若麟撤退了,清军再次破关,那乐子就大了。
留在这里坐吃山空肯定不行,特别是还有那么多的百姓,每日的钱粮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鲁若麟不得不安排独一旅和骑兵师先行护送百姓去天津,再转送到辽南去,自己和第二师、近卫师留守冷口,监视皇太极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不咸不淡的对峙了几天,正当鲁若麟和陈新甲猜测皇太极的用意时,一骑快马从南边驶来,带来了南边的最新战报。
多尔衮原以为可以轻易拿下李家庄,顺便歼灭卢象升和黄济。但是没有想到李家庄却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久久不能攻克。
随着清军伤亡开始增多,士气也变得低落。多尔衮改变策略,不再强攻李家庄,而是趁明军大意的时候,率军偷袭了高起潜。高起潜惊恐逃跑,致使关宁军群龙无首、不战而溃,明军损失惨重。
多尔衮趁机收拢了大批明军降兵,并再次劫掠周边城池,收获颇丰。
迫于压力,卢象升不得不出城追击。失去了城池的保护,明军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伤亡大增。
面对绝对优势的多尔衮,卢象升只能退到一座被劫掠后的城池开始据守,以免全军覆没。
没有制缚的多尔衮一路北上,携带大量缴获和人口,无所阻挡。
陈新甲得知消息后面无表情的长叹了一声,却什么都没有说。
在鲁若麟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冷口外的清军终于开拔了。一路向西,往草原深处走去。
鲁若麟和陈新甲不敢大意,安排探骑小心跟随,确定清军去向。
鲁若麟和陈新甲心中都有了猜测,只怕皇太极此去必是接应多尔衮出关。
只是对此鲁若麟和陈新甲也是有心无力,能够保住现在的战果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妄想去与多尔衮和皇太极硬碰硬就太自不量力了。
果不其然,几日后多尔衮在皇太极接应下毁边墙出关,所获物资人口无算。
至此清军出关,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