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兴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88.旅顺城的价值(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在卢象升好奇的打量着崔永建的时候,崔永建同样好奇的看着卢象升。

    随着金州军的异军突起,关于金州军的各种情况也受到各方关注。作为金州军体系内官职最高的文官,崔永建的情况自然也在各方的收集之中。

    作为一个朝鲜人,能够在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势力中获得这么高的位置,各种因缘际会肯定是少不了的。要不是碰巧那个时候鲁若麟手上没有人才协助治理地方,崔永建也不可能成为金州军的文官元老。

    正是有这份资历在,加上崔永建自身能力也不错,学识在一众金州军官员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鲁若麟任命他为辽南知府的时候,金州军内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因为金州军与朝鲜的渊源,加上有崔永建的例子在前面,所以这段时间陆续有不少朝鲜士子来金州军效力。

    朝鲜对这个情况表现得也非常暧昧。

    明面上臣服于满清的朝鲜与金州军是敌对的关系,甚至还在满清的逼迫下派兵与金州军交战过。

    但是私底下朝鲜与金州军的交往随着金州军的实力变强反而愈发频繁。特别是贸易往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在满清监控不到的朝鲜南方,与济州岛的贸易和往来几乎公开化。大量的原材料、粮食、人力不断的输送到济州岛,换回来一船船的优质商品。

    朝鲜南方贫民移民济州岛打工已经成为了一股风潮,随着越来越多的朝鲜贫民知道济州岛的存在,以及去济州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都是朝鲜贫民自发的往济州岛跑,根本不需要人去组织和动员了。

    朝鲜人多地狭,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适当的向外输出人口对当地官府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不用担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在这股移民风潮中,来到济州岛的不光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贫民,还有一些在朝鲜官府里找不到位置的贵族子弟。

    朝堂的官位毕竟有限,而且始终由那些大家族掌控,除了极少数的精英子弟可以继承官位,很多贵族子弟并没有用武之地。

    以前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在抑郁中度过一生。现在有了金州军这个新兴势力可以供他们选择,这些人又有了一展才华的希望。特别是金州军里的文官一把手是朝鲜人崔永建,这个情况更加坚定了这些朝鲜士子效力金州军的信心。

    汉城方面对这种情况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一来那些贵族子弟确实需要施展的空间,而朝鲜却没有,让他们去金州军试一下也许又是一条出路。

    二来朝鲜对于臣服于满清这个野蛮民族心底里还是非常膈应的,期望有朝一日大明爸爸可以将他们救出苦海。而鲁若麟归顺明廷,使得朝鲜对金州的期待也更加大了,让自家子弟去为大明效力,不但不觉得委屈,反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只是为了家族的安危着想,这些去金州军的朝鲜子弟都是用的化名,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像崔永建一样将家族整个搬到济州岛的。

    朝鲜人现在是金州军内除了汉人之外的第二大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崔永建。

    不过鲁若麟对朝鲜人接纳归接纳,但是同时实行了严格的汉化政策,讲汉话、写汉字成为融入金州军的必须要求。

    这个要求对朝鲜的那些贵族子弟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他们从小就是受到汉文化教育的,只要花一段时间练习就可以顺利的融入到金州军来。

    对于那些朝鲜贫民就稍微困难一些了,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汉话和简单的汉字。不过他们的后代就容易得多了,这些朝鲜人从小就接受了汉话和汉字教育,长大之后基本和汉人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汉人在面对朝鲜人时都会有一些优越感,那是属于宗主国对附庸国的心理优势。卢象升原本就是朝廷大员,这种心理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卢象升对崔永健更多的是新奇。

    自从大唐覆灭之后,已经很少有外族能够在汉人政权里身居高位了,即使有少部分,也是在武将序列里,极少有文官。哪怕是号称小中华的朝鲜,也极少能够有文人能够得到大明士人的认可,这属于大国在文化上的强势心理。

    崔永建对卢象升则是带着一丝崇拜。

    要知道卢象升虽然因为战事的原因被贬为庶人,但是他毕竟是做过兵部尚书的人,这份履历足够让绝大多数明朝士人仰望,更不用说一向视明朝为老大的朝鲜人了。

    何况鲁若麟对卢象升非常尊重,不管是基于哪一点,卢象升都值得崔永建慎重对待。

    崔永建盛情邀请卢象升坐自己的马车一起入城,卢象升也非常给面子,欣然应允。

    作为辽南职位最高的官员,崔永建还有一队随身护卫时刻守护在身边,一看就知道是精锐士兵。在这些护卫的中间,是一辆宽大奢华的马车。

    崔永建的马车是与大明截然不同的四轮马车,而且与当初接待陈新甲时又有了一些变化。

    依然是玻璃车窗、弹簧减震、滚珠轴承,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橡胶轮胎。加上平整的水泥马路,马车跑得飞快,却不怎么颠簸。

    饶是卢象升见多识广,对这个新式马车也是好奇得很。“崔大人,这马车是如何制作的,竟然如此平稳?”

    几乎每个第一次见到四轮马车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疑问,解释的次数多了,崔永建哪怕不是技术出身,也讲得头头是道。

    对于崔永建讲的转向、减震、橡胶,卢象升不是很懂,但是也装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此车载重如何?”卢象升毕竟是实用型的官员,首先关注的就是它的运输能力。

    “两轮马车用一马拉的话,最多只能拉三五百斤,而且走不远。这种四轮马车一马就可以拉两千斤,而且更加省力,走得更远。”崔永建指了指窗外,正好有一辆拉煤的马车经过。“常州公请看,这车煤起码有两千多斤,但是速度并不慢。”

    卢象升从窗户往外看去,只见那辆四轮煤车上面煤炭堆得满满的,虽然拉车的马看起来有点吃力,但是跑起来的速度并不慢,至少看起来比两轮马车拉个三五百斤要轻松不少。

    想到大明境内糟糕的道路情况,转运物资之艰难,损耗之大,卢象升开口问道:“此马车可在大明推广?”

    崔永建摇了摇头,“四轮马车虽好,但是对道路的要求也非常高。起码要求道路平整,否则极易损坏。最好是像这样的水泥路面,才能真正发挥四轮马车的作用。”

    听到要配水泥路才行,卢象升对四轮马车的兴趣顿时下降了不少。大明连目前的道路整修都没钱,怎么可能有钱修建耗资巨大的水泥路。

    从港区到旅顺城,沿宽敞的水泥路修建了大量的营房,那些来到旅顺的移民都在这里修整并等待分配。

    春天就要到了,辽南这块大地也将重新焕发生机。这些移民将会被分配到辽南各地,抢在春耕之前开荒种地。

    原本辽南也有许多的良田,但是自从被鞑子占领之后,大多已经荒废,只有少量还有人耕种。这些移民的首要工作就是将那些荒地重新开垦出来,再种上粮食。

    如何将这些移民合理的安排到各个地方是一项巨大而繁琐的工作,不仅仅是把人送到地头就完事了。还要安置他们居住、划分田地,组织他们开挖沟渠,组建基层的管理机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

    所以辽南的官员们是真的很忙,崔永建能够抽空出来见卢象升是真的不容易。

    “崔大人,这些百姓你们准备如何安置?”这一直是卢象升心中的疑惑。

    要知道这可不是几百几千人,是涉及到几十万人的安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可持续的规划,仅仅是吃饭就可以把金州军吃垮了。

    “主要是两个办法,一个是种地。辽南地广人稀,有大量的田地可以利用起来安置百姓。只要熬过了最开始的几个月,等到田地有了产出,即使来再多的百姓也不怕了。”崔永建的话中规中矩,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做法,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另外一个就是做工了。这做工分为两种,一个是搞建设,一个是进作坊里进行生产,也可以消耗大量的人力。”这个办法倒是与大明有些不一样。

    “用得到这么多的人做工吗?”卢象升的家乡常州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脱离耕种专心做工的人有很多。但是那些工人都是在小作坊里做事,没有辽南这么大的规模。

    “要的。南关工地还没有完全完工,等到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大地解冻,就要重新开始施工了。目标就是将南关修建得固若金汤,不给鞑子留一点缝隙,那里就需要大量的工人。”

    “还有计划里要修建的一些工厂,也要开工了。像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成衣厂、船厂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人。说实话,我还怕到时候人手不足,影响修建进度。”

    从崔永建的只言片语中,卢象升看到了金州军的庞大计划。只是一下子上马这么多的大项目,金州军撑得住吗?还是说鲁若麟的家底已经丰厚到这种程度了?

    “一下子将摊子铺得这么大,金州军能应付的多来吗?”卢象升好奇的问道。

    “光靠金州军一己之力肯定是不行的,不过这些工厂也不都是我们一家的,还有很多其他人参股的。”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层次高一些的人都知道,所以崔永建告诉卢象升也无妨。

    “哦?都是些什么人?”卢象升来了兴趣。

    “都是与金州军合作了多年的朋友,江南那边的占大头,朝鲜的也有一些,就是南边的郑家也有参与。”能够拉来这么多的人参与,崔永建也是非常自豪的。

    这些人参股带来的不光是资金,还有自己的渠道和物资。像这次的运粮,除了应鲁若麟的要求之外,也是因为自家的生意也参与其中,后续需要鲁若麟帮忙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些百姓最后怎么分配,哪个先哪个后还不是鲁若麟说了算。除了参股金州军的项目,这些商人们也有一些自家独立的项目,也是需要大量人手的,能否招到人手也要鲁若麟点头才行。

    更有甚者,像郑芝龙更是提出了用粮食换移民,可见这些人手其实还是很吃香的。只是鲁若麟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送给郑芝龙。

    现在确实有些困难,等到这些人安定下来,持续生产,产生的效益将会极为可观,所以再难鲁若麟也会咬牙坚持下去。

    这些家族和势力之所以如此力挺金州军,就是因为金州军治下的营商环境有口皆碑,数遍整个大明周边都是独一份,想要找个比金州军治下更合适做生意的地方实在是难如登天。

    这年头并不是你随便找个地方建好工坊,招来工人就可以赚钱的,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土地和工人重要得多。正是这样,才愈发显得金州军的珍贵,也才会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虽然有其他势力参股进来,但是主导权始终在金州军手里,这点鲁若麟是绝对不会马虎的。

    想到金州军雄伟的规划,而朝廷却困顿不堪,卢象升心情非常沉重。

    很快,崔永建和卢象升就来到了旅顺城。

    旅顺城的外城因为天气原因暂时停止了施工,但是规划的面积非常庞大,可以看出金州军的勃勃雄心。

    来到旅顺内城,这里比以前更加繁华了,南来北往的商人明显变多了很多。街道上的商铺几乎生意都非常兴旺,一片火热的景象。

    现在的商铺都是原来的旧房子,而且数量不是太多。但是规划中的各种商铺、酒楼、客栈等马上就会开工,将大大缓解现在的紧张局面。

    旅顺旧城里的土地除了留出来公用的,其他的全都销售一空,为金州军换回来大笔的资金。现在还没有成型的外城土地也有人想要购买,只是崔永建一直忍着没有出售。

    不是崔永建不想卖,而是价值还没有到他理想中的价位。一旦外城建设完成,并打退鞑子的进攻,加上移民的大量涌入,外城的价格将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那个时候才是出售的最佳时机。

    旅顺外城的规划面积极大,崔永建计算过,只要操作得好,外城的土地价值就足以让金州军的所有投入翻倍的赚回来,让他不得不谨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