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瞧新鲜(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张静睿进了军营,最开心的就数张光瑶了。
虽然张静睿有叮嘱老管家看好张光瑶,但是面对这个被宠上了天的大小姐,老管家怎么可能管得住。只能多加派一些人手,暗中做好保护,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
旅顺城并不大,而且处于建设中,有趣的地方很快就被张光瑶逛了个遍,一时之间就显得有些无聊了。
“小姐,今天我们去哪?”侍女小竹在一旁问道。
“哪也不想去,没意思。”张光瑶百无聊赖的翻弄着手里的一个小玩具,那是一个做工简陋的竹猴子,在张光瑶的拨弄下翻着跟头。
“小姐,听说金州军开始招收文书,男女不限,要不要去看看?”小竹也是一个活泼爱动的性子,主仆二人可谓相得益彰。
“哦,女子也收吗?”张光瑶果然来了兴趣。
“当然了,金州军女官都有,招些女文书很奇怪吗?”小竹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走,去看看。”张光瑶立马决定去看看热闹。
来到招募处,只见外面排着两个队列,一队很长,一队很短,非常明显。
长的那一队的都是男人,短的那一队自然就是女人了。
秀才们都进培训班学习去了,只要学习得好,前途自然就不缺了。不过比起秀才,百姓中还有很多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也就是那些童生们。他们能读会写,做一个文书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说考不上秀才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没有才能,通过招募他们做文书,给他们做事的机会,说不定也能发掘一些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那些前来应聘的女人,大多都是落魄了的富贵人家出身,在兵乱中遭了难,前来谋一个差事。
毕竟这年头能够读书写字的女人,要么是青楼红姑,要么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
也是因为金州军女官众多,而且形成了口碑,特别是柳如是痛打朱君峻的处理结果,让这些女人们终于有了走出来做事的勇气。否则以现在的社会风气,这些女人是绝对不敢出来抛头露面的。
当然,金州军为这些文书职位开出的报酬非常诱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何况为官府做事说出也不丢面子。而且金州军承诺表现得好的话,可以进培训班深造,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官员,这个诱惑可谓非常之大。
不光是对那些考不上秀才的童生是个致命的诱惑,对那些有野心的女子同样如此。
金州军里有品级的官员之多,要是让朝廷吏部的官员知道绝对会昏过去。只要是从施政学院里毕业的人,全都挂了从九品的官衔,也就是朝廷认可的正式官员了。
金州军的各级衙门,官员起步都是从九品,一般的办事人员没有官衔,但是上升的通道绝对不缺。只要能力得到认可,都有机会报考施政学院,从而获得官身。
实在是能力有些欠缺,或者比较特殊的岗位,在工作一定年限之后也可以自动获得从九品的官位。当然,这个官位只代表个人的待遇,并不代表具体的权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才,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官位。比如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很多都有四品、五品的官身,尊贵得很。
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金州军内官老爷几乎到处都是,完全不值钱了,更像是一个确定俸禄和待遇的标杆,真正决定官员地位的还是金州军内的具体职务。
这官位在金州军内虽然不值钱,但是在大明那边还是非常珍贵的,毕竟这些官位是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的。
要知道,大明不说地方上衙门里的众多小吏,就是京师里的各级衙门里也是无品无级的小吏居多。这些小吏说起来是在大衙门里做事,权力很大。但是绝大多数哪怕能力再出众,辛苦一生都混不到一官半职,可见其中的难处。
金州军如此大规模的封官自然让吏部有些牙疼,好在这些官都是在金州军自己内部流动,不会冲击到朝廷现有的统治体系,而且多是不入流的九品官,所以吏部咬着牙也就认了。最主要的是金州军不用朝廷负担这些官员的俸禄,所以再怎么多也无所谓了。
一段时间之内,金州军的官员身份在京师里就是个笑话,那些进士老爷们带着优越感鄙视着金州军那群沐猴而冠的官员们,还经常拿此事来开玩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尊贵。
但是同样的事情在京城里的那些小吏们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小吏们是京师各级衙门的基石,大量的具体公务都是他们来处理的。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的出身,他们一辈子也捞不到一个从吏到官的机会,掌控衙门的始终是那些高高在上进士老爷们。
前段时间金州军向朝廷要求人力支援,点名了要朝廷委派吏员过去,只是京师的这些吏员们并不积极。
这些小吏们在京师那都是好几代的坐地虎了,除了地位不显,实际的好处并不少。相比起那些流水般变换的官老爷,他们才算得上是衙门里的常青树。甚至很多时候,那些官老爷们想要衙门正常运转,还要时不时的笼络他们一下,否则这些官油子有的是办法让衙门陷入瘫痪。
有了这么多的隐形好处在,这些吏员们自然就不想去金州了。毕竟在他们的眼里,京师是大明首善之地,天子居所,其他地方怎么比得了,何况是聊不拉屎的辽南。
所以哪怕朝廷说得天花乱坠,许诺了不少的好处,依然很少有人响应去辽南的号召。
但是金州军为治下官员请封的事情引起了京师吏员这个群体的注意。这可是实实在在登记在册的朝廷官员,身份地位与吏员已经有了天差地别。而且金州军里升官不看出身和文凭,只看能力,这就让一些自觉被埋没的吏员们动起了心思。
是继续在京师里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还是去金州军寻找新的机会,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心里有了想法,自然就对金州军的事情愈发关心起来,这些人不断的从多方打听金州军的真实情况,好为自己的判断做依据。
好在这几年金州军细细耕耘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凡是与金州军接触比较多的人对金州军的印象都不错,在对外宣传上为金州军加分不少。
终于,有一批不甘寂寞的吏员向朝廷递交了前往金州军的申请,对于这批人,朝廷也是非常重视的。
朝廷向金州军派遣人员不是真心的想为金州军的发展添砖加瓦,而是希望通过自己人慢慢的控制住金州军,将其收为己用。所以如何保证这些派遣人员对朝廷的忠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朝廷现在能够用的手段不多,无非是加官和承诺照顾家人,其他的也拿不出来,毕竟朝廷现在也缺钱。
这些确定要去金州军的官员全都升为了梦寐以求的九品官,而他们的原来的位置也由他们的家族子弟顶替,可以说都是比较实惠的好处。既施了恩,又变相的用家人做了人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好处还这么实在,终于有不少的吏员开始跟进,朝廷也凑出了第一批人员开始发往金州军,实行期待已久的渗透计划。
当然这些朝廷大事张光瑶一点都不关心,她只是单纯的来看个热闹。见那些女子正在应聘,便好奇的走过去瞧个究竟。
只见这个应聘的妇人年纪已经不小了,看样貌应该有三十多岁了,身上的衣服布料虽然昂贵,但是比较破旧,款式也很老气,看样子属于那种破落的大户人家。
负责面试女子的是一名金州军的女官,年纪不大,但是自信满满,英气十足。
女官先是客气的请这位妇人在书案前坐下,微笑着对她说道:“你是来应聘文书的吗?”
也许是女官亲切的态度感染了她,妇人原本有些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点头说道:“是的,大人。民妇是来应聘文书的。”
女官点点头,继续问道:“可识字?能写吗?”
女人连忙应道:“会的。”
“那就好,你写几个字我看看。”说着女官递给妇人一张纸,还有笔墨。
妇人接过之后,小心翼翼的在纸上写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字迹娟秀,显然有比较不错的功底。
女官见了点点头,很是满意,又问道:“会算学吗?”
“会的,会的。民妇以前在家中就是打理财物的,对算学一道略懂。”女人略带紧张的用希冀的眼神看着女官,努力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一些。
“身份令牌带了吗?给我看看。”这是最后一道手续了,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录用这个妇人了。
妇人连忙将身份令牌拿了出来,递给了女官。
女官仔细的看了看,“洪景玲?”
妇人点点头,“正是民妇。”
身份令牌上简略的写了洪景玲的情况,刚刚三十岁,夫君死于鞑子入侵,家园被毁,只有一个十岁大的儿子和八岁大的女儿在身边,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活下来的,看来是吃了不少苦的。
洪景玲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家境优越,这才有条件让她读书识字。夫君家里也比较殷实,一家人原本过得快快乐乐的。不过这一切都在鞑子入侵后烟消云散,家破人亡、财产损失殆尽。连家乡都被劫掠成了一片废墟,主要的财产田地也被荒废了。
现在的她身无分文,完全靠金州军救济为生。她又不会种地,更不会做工,正在为生计发愁。听到金州军招募文书,男女不限,想到自己能读会写,就跑来试一下。要是运气好能够吃上衙门饭,那一家人今后的日子就不用发愁了。
女官看了洪景玲的情况,这样的人在移民中不少,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情况。如果没有金州军出现,她们能不能活下来还真不好说。所以这些人对金州军普遍都非常感激,对金州军的认可度非常高。对于这样的人,用起来是非常放心的。
女官满意的点点头,“你被录用了,办好入职手续,明天就可以来这里报道了。”
“真的吗?实在太感谢了!”妇人听了露出惊喜的笑容,她一直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会被金州军嫌弃。
“你去后面,那里有人给你办入职的手续,办好了明天直接过来就可以了。至于后面的安排,会有人给你交代清楚的。”女官叫来一个等候在一旁的女孩,让她将妇人领到后院去办理手续。
“这位姐姐请随我来。”女孩客气的说道。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妇人也是非常通人情的,连忙给女官行了一个大礼。
“去吧,以后就是同僚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随时欢迎。”女官对于能够帮到这样一位母亲也非常开心,主动给她示好。
“民妇记住了。”妇人眼角都流出了泪水,喜极而泣。
这段时间的颠沛流离让她尝尽了人间冷暖,要不是为了一双儿女,她连寻死的心都有。现在有了工作,可以养活儿女,又找到依靠,终于不再势单力孤,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张光瑶在一旁看完了整个过程,也是心有所动。
金州军对文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识字会写就行,当然能够懂算学更好。这样的人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开始工作,缓解金州军海量文书需要处理的困难。
女官见张光瑶一直在旁边看着没有说话,便笑着对她说道:“你要不要过来试试?”
虽然张光瑶一副书生打扮,但是女官一眼就认出她是个女子,而且必定是大户人家出身,否则也不会穿这么名贵的衣服,所以试着招揽起来。
张光瑶也是一愣,她只是来看热闹的,没想过做文书的事情。但是被女官这么一问,她也是突然来了兴趣,决定试一下,便朝女官走来过去。
虽然张静睿有叮嘱老管家看好张光瑶,但是面对这个被宠上了天的大小姐,老管家怎么可能管得住。只能多加派一些人手,暗中做好保护,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
旅顺城并不大,而且处于建设中,有趣的地方很快就被张光瑶逛了个遍,一时之间就显得有些无聊了。
“小姐,今天我们去哪?”侍女小竹在一旁问道。
“哪也不想去,没意思。”张光瑶百无聊赖的翻弄着手里的一个小玩具,那是一个做工简陋的竹猴子,在张光瑶的拨弄下翻着跟头。
“小姐,听说金州军开始招收文书,男女不限,要不要去看看?”小竹也是一个活泼爱动的性子,主仆二人可谓相得益彰。
“哦,女子也收吗?”张光瑶果然来了兴趣。
“当然了,金州军女官都有,招些女文书很奇怪吗?”小竹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走,去看看。”张光瑶立马决定去看看热闹。
来到招募处,只见外面排着两个队列,一队很长,一队很短,非常明显。
长的那一队的都是男人,短的那一队自然就是女人了。
秀才们都进培训班学习去了,只要学习得好,前途自然就不缺了。不过比起秀才,百姓中还有很多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也就是那些童生们。他们能读会写,做一个文书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说考不上秀才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没有才能,通过招募他们做文书,给他们做事的机会,说不定也能发掘一些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那些前来应聘的女人,大多都是落魄了的富贵人家出身,在兵乱中遭了难,前来谋一个差事。
毕竟这年头能够读书写字的女人,要么是青楼红姑,要么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
也是因为金州军女官众多,而且形成了口碑,特别是柳如是痛打朱君峻的处理结果,让这些女人们终于有了走出来做事的勇气。否则以现在的社会风气,这些女人是绝对不敢出来抛头露面的。
当然,金州军为这些文书职位开出的报酬非常诱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何况为官府做事说出也不丢面子。而且金州军承诺表现得好的话,可以进培训班深造,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官员,这个诱惑可谓非常之大。
不光是对那些考不上秀才的童生是个致命的诱惑,对那些有野心的女子同样如此。
金州军里有品级的官员之多,要是让朝廷吏部的官员知道绝对会昏过去。只要是从施政学院里毕业的人,全都挂了从九品的官衔,也就是朝廷认可的正式官员了。
金州军的各级衙门,官员起步都是从九品,一般的办事人员没有官衔,但是上升的通道绝对不缺。只要能力得到认可,都有机会报考施政学院,从而获得官身。
实在是能力有些欠缺,或者比较特殊的岗位,在工作一定年限之后也可以自动获得从九品的官位。当然,这个官位只代表个人的待遇,并不代表具体的权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才,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官位。比如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很多都有四品、五品的官身,尊贵得很。
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金州军内官老爷几乎到处都是,完全不值钱了,更像是一个确定俸禄和待遇的标杆,真正决定官员地位的还是金州军内的具体职务。
这官位在金州军内虽然不值钱,但是在大明那边还是非常珍贵的,毕竟这些官位是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的。
要知道,大明不说地方上衙门里的众多小吏,就是京师里的各级衙门里也是无品无级的小吏居多。这些小吏说起来是在大衙门里做事,权力很大。但是绝大多数哪怕能力再出众,辛苦一生都混不到一官半职,可见其中的难处。
金州军如此大规模的封官自然让吏部有些牙疼,好在这些官都是在金州军自己内部流动,不会冲击到朝廷现有的统治体系,而且多是不入流的九品官,所以吏部咬着牙也就认了。最主要的是金州军不用朝廷负担这些官员的俸禄,所以再怎么多也无所谓了。
一段时间之内,金州军的官员身份在京师里就是个笑话,那些进士老爷们带着优越感鄙视着金州军那群沐猴而冠的官员们,还经常拿此事来开玩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尊贵。
但是同样的事情在京城里的那些小吏们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小吏们是京师各级衙门的基石,大量的具体公务都是他们来处理的。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的出身,他们一辈子也捞不到一个从吏到官的机会,掌控衙门的始终是那些高高在上进士老爷们。
前段时间金州军向朝廷要求人力支援,点名了要朝廷委派吏员过去,只是京师的这些吏员们并不积极。
这些小吏们在京师那都是好几代的坐地虎了,除了地位不显,实际的好处并不少。相比起那些流水般变换的官老爷,他们才算得上是衙门里的常青树。甚至很多时候,那些官老爷们想要衙门正常运转,还要时不时的笼络他们一下,否则这些官油子有的是办法让衙门陷入瘫痪。
有了这么多的隐形好处在,这些吏员们自然就不想去金州了。毕竟在他们的眼里,京师是大明首善之地,天子居所,其他地方怎么比得了,何况是聊不拉屎的辽南。
所以哪怕朝廷说得天花乱坠,许诺了不少的好处,依然很少有人响应去辽南的号召。
但是金州军为治下官员请封的事情引起了京师吏员这个群体的注意。这可是实实在在登记在册的朝廷官员,身份地位与吏员已经有了天差地别。而且金州军里升官不看出身和文凭,只看能力,这就让一些自觉被埋没的吏员们动起了心思。
是继续在京师里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还是去金州军寻找新的机会,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心里有了想法,自然就对金州军的事情愈发关心起来,这些人不断的从多方打听金州军的真实情况,好为自己的判断做依据。
好在这几年金州军细细耕耘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凡是与金州军接触比较多的人对金州军的印象都不错,在对外宣传上为金州军加分不少。
终于,有一批不甘寂寞的吏员向朝廷递交了前往金州军的申请,对于这批人,朝廷也是非常重视的。
朝廷向金州军派遣人员不是真心的想为金州军的发展添砖加瓦,而是希望通过自己人慢慢的控制住金州军,将其收为己用。所以如何保证这些派遣人员对朝廷的忠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朝廷现在能够用的手段不多,无非是加官和承诺照顾家人,其他的也拿不出来,毕竟朝廷现在也缺钱。
这些确定要去金州军的官员全都升为了梦寐以求的九品官,而他们的原来的位置也由他们的家族子弟顶替,可以说都是比较实惠的好处。既施了恩,又变相的用家人做了人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好处还这么实在,终于有不少的吏员开始跟进,朝廷也凑出了第一批人员开始发往金州军,实行期待已久的渗透计划。
当然这些朝廷大事张光瑶一点都不关心,她只是单纯的来看个热闹。见那些女子正在应聘,便好奇的走过去瞧个究竟。
只见这个应聘的妇人年纪已经不小了,看样貌应该有三十多岁了,身上的衣服布料虽然昂贵,但是比较破旧,款式也很老气,看样子属于那种破落的大户人家。
负责面试女子的是一名金州军的女官,年纪不大,但是自信满满,英气十足。
女官先是客气的请这位妇人在书案前坐下,微笑着对她说道:“你是来应聘文书的吗?”
也许是女官亲切的态度感染了她,妇人原本有些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点头说道:“是的,大人。民妇是来应聘文书的。”
女官点点头,继续问道:“可识字?能写吗?”
女人连忙应道:“会的。”
“那就好,你写几个字我看看。”说着女官递给妇人一张纸,还有笔墨。
妇人接过之后,小心翼翼的在纸上写了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字迹娟秀,显然有比较不错的功底。
女官见了点点头,很是满意,又问道:“会算学吗?”
“会的,会的。民妇以前在家中就是打理财物的,对算学一道略懂。”女人略带紧张的用希冀的眼神看着女官,努力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一些。
“身份令牌带了吗?给我看看。”这是最后一道手续了,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录用这个妇人了。
妇人连忙将身份令牌拿了出来,递给了女官。
女官仔细的看了看,“洪景玲?”
妇人点点头,“正是民妇。”
身份令牌上简略的写了洪景玲的情况,刚刚三十岁,夫君死于鞑子入侵,家园被毁,只有一个十岁大的儿子和八岁大的女儿在身边,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活下来的,看来是吃了不少苦的。
洪景玲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家境优越,这才有条件让她读书识字。夫君家里也比较殷实,一家人原本过得快快乐乐的。不过这一切都在鞑子入侵后烟消云散,家破人亡、财产损失殆尽。连家乡都被劫掠成了一片废墟,主要的财产田地也被荒废了。
现在的她身无分文,完全靠金州军救济为生。她又不会种地,更不会做工,正在为生计发愁。听到金州军招募文书,男女不限,想到自己能读会写,就跑来试一下。要是运气好能够吃上衙门饭,那一家人今后的日子就不用发愁了。
女官看了洪景玲的情况,这样的人在移民中不少,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情况。如果没有金州军出现,她们能不能活下来还真不好说。所以这些人对金州军普遍都非常感激,对金州军的认可度非常高。对于这样的人,用起来是非常放心的。
女官满意的点点头,“你被录用了,办好入职手续,明天就可以来这里报道了。”
“真的吗?实在太感谢了!”妇人听了露出惊喜的笑容,她一直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会被金州军嫌弃。
“你去后面,那里有人给你办入职的手续,办好了明天直接过来就可以了。至于后面的安排,会有人给你交代清楚的。”女官叫来一个等候在一旁的女孩,让她将妇人领到后院去办理手续。
“这位姐姐请随我来。”女孩客气的说道。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妇人也是非常通人情的,连忙给女官行了一个大礼。
“去吧,以后就是同僚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随时欢迎。”女官对于能够帮到这样一位母亲也非常开心,主动给她示好。
“民妇记住了。”妇人眼角都流出了泪水,喜极而泣。
这段时间的颠沛流离让她尝尽了人间冷暖,要不是为了一双儿女,她连寻死的心都有。现在有了工作,可以养活儿女,又找到依靠,终于不再势单力孤,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张光瑶在一旁看完了整个过程,也是心有所动。
金州军对文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识字会写就行,当然能够懂算学更好。这样的人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开始工作,缓解金州军海量文书需要处理的困难。
女官见张光瑶一直在旁边看着没有说话,便笑着对她说道:“你要不要过来试试?”
虽然张光瑶一副书生打扮,但是女官一眼就认出她是个女子,而且必定是大户人家出身,否则也不会穿这么名贵的衣服,所以试着招揽起来。
张光瑶也是一愣,她只是来看热闹的,没想过做文书的事情。但是被女官这么一问,她也是突然来了兴趣,决定试一下,便朝女官走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