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卢象升的济州行(一)(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东江军这边收编的事情正在徐徐展开,卢象升已经来到了济州岛。
有了旅顺和白翎岛的经历,卢象升原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但是济州岛带给他的震撼仍然超出了他的预计。
济州岛经过这几年的告诉发展,已经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模样了。不光城墙里面建设得没有一丝空隙,就连城墙外也是大片的住宅、工厂、仓库,城市已经没有明确的边界了。
济州城与大明的那些大城相比规模上也许并没有太过突出,但是形式上却大大的不同。
这是一个拥有现代工业雏形的新兴城市,已经基本脱离了农业城市的范畴。
商品制造、中转贸易、物流仓库服务等支柱型产业使得它异常的繁华,大街上往来如织的人流就是它兴旺的最好佐证。
得知卢象升到来,新任济州府知府周智孝特意到码头迎接,但是被卢象升劝了回去。
周智孝在商业司干的一直不错,正好金州军的开发中心转移到辽南,从济州岛抽调了大批的人手,所以周智孝被提拔为济州府的知府,处理济州岛的具体事宜。
卢象升只想安安静静的在济州岛游历一番,并不想过多的与济州岛官府打交道,所以拒绝了周智孝的一些应酬安排。
对于大名鼎鼎的卢象升,周智孝是满心佩服的。任何一个能够做到朝廷尚书的官员,都值得周智孝这样的读书人仰慕,何况卢象升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所以虽然卢象升此刻不过一介庶人,周智孝依然毕恭毕敬的,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周智孝不但满足了卢象升的要求,还特意派了一个当地官员陪同,方便卢象升在一些敏感的地方视察。
按照鲁若麟暗中的吩咐,济州岛除了一些涉及到敏感技术的地方,其他地方一律对卢象升开发,可以说绿灯大开。
卢象升并没有住进济州岛官府的驿站,而是随意找了一个客栈落脚,准备好好的对济州岛考察一番。
这家名叫客悦居的客栈规模不大,三层高,有十几间客房。一楼还是个饭堂,主要为住宿的旅客提供饭食,兼做一些外面的生意。后面是一个院子,分别是厨房、马厩,几间仓库和员工宿舍,以及一个简易的带遮雨功能的库房,方便行礼比较多的客人停放马车。
掌柜的是一中年男人,带着妻子一起看店,雇佣了几个伙计。
卢象升一行十余人住店,对掌柜的来说是难得的大买卖,乐呵得忙前忙后的跑个不停。掌柜的也是一个有眼力劲的人,将最好的房间给了卢象升他们,伺候得非常周到。
到了饭点,卢象升没有在房间里叫饭,而是特意到一楼大厅进食,随便打听一些情况。
这个时候一楼大厅里有不少的食客,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吃饭,顺便聊着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卢象升找了一张靠里面的桌子,叫了几个菜,默默的偷听着那些食客的谈话。
这些食客明显都是商人,谈话的内容始终离不开生意,以及各地的一些见闻。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并不发达,想要获取远方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书信或者这样相互交换的交流方式。
“黄兄,听话你此去辽南赚了不少啊。”卢象升旁边一桌坐了两位商人,此刻正在推杯交盏。
“哪里,哪里,就是赚了一点辛苦钱。”那位黄姓商人谦虚的说道,不过脸上满是得色。
“听说辽南那边就是运块石头过去都能卖上个好价钱,黄兄要是有门路可要带小弟一把。”说着这个商人殷勤的给黄姓商人斟了一杯酒。
“运石头过去卖的说法有点夸张了,不过那边的生意确实很好做。特别是粮食,不但卖价高,而且不收税,只要能够运过去,金州军是有多少要多少,赚钱得很啊。”黄姓商人的话立马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纷纷都看向了他。
客悦居居住的客人都不是那种实力强大的商人,以中小商人居多,所以能够去辽南的人很少,对于能够去辽南的黄姓商人一脸的羡慕。
邻桌一位商人对着黄姓商人一抱拳,说道:“听说黄掌柜运了一船粮食到辽南,又带回来半船皮货,还得到钢铁厂的提货票引,收获不小啊。”
“运气,运气,全是运气。正好家里有些存粮,否则也去不了辽南。”黄姓商人明显非常得意于这种万众瞩目的地位,虽然说着谦虚的话,但是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抑制不住。
为了鼓励各方往辽南运送粮食,金州军出台了多种鼓励政策,免除粮食交易税和优先提取紧俏的钢铁制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这两个政策使得很多商人想尽办法往辽南运粮,大大缓解了辽南的粮食紧张局面。
不过这也造成了江南和朝鲜的粮食紧缺,除了那些大户,一般的商人很难收罗到粮食,也就吃不到这块红利。黄姓商人也不知道从哪里走了门路,凑到了一船粮食运到辽南,瞬间就大赚了一笔。
一旦有利可图,商人的冒险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日本、岭南,甚至安南那边的粮食都有人往济州岛运,最终流向辽南,可见粮食贸易是多么的火爆。
卢象升静静的听着这群商人大谈生意经,眼中露出好奇的神采。以往卢象升并没有怎么关注商人这个群体,对他们也不怎么了解。最近这段时间在旅顺、白翎岛卢象升接触了不少商人,渐渐的对他们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观。
商人为四民之末,一直受到朝廷的歧视和打压。商人们虽然有钱,但是往往被官员们视作随时可以屠宰的肥猪,杀与不杀,什么时候杀完全看情况需要。除非有官员做靠山,一般的商人很难做大。
但是这次金州军往北方运粮的事情,让卢象升开始正视商人的力量。
如此大规模的运粮,即使是以朝廷的力量也会非常困难,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会有这么高。
一条运河养活了数百万人,说到底吸的还是朝廷的血,最终这些成本还是要朝廷买单的。
所以运到京师的粮食不但价格奇高,而且还经常缺货,对京师甚至整个北方的稳定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现在金州军不用调动官府的力量,仅仅只是一个利诱,就驱使无数的商人和豪族拿出了库存的粮食,心甘情愿的往北方送。
这些粮食不但满足了辽南的需要,也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可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作。
这其中虽然也有海运的便利优势,但是金州军对商人力量的运用更是一大亮点。
卢象升饶有兴致的听着这些商人们在一旁热议,从中提炼自认为有用的信息,觉得自己对这些商人们又了解了一些。
用过饭,卢象升带着随从和两名乔装的护卫,开始在济州城随意的逛了起来。
不像在白翎岛时的匆匆忙忙,现在卢象升有的是时间,所以可以慢慢的来观察整个济州城。
要说金州军治下的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整洁,无论是还在建设的旅顺,还是小小的白翎岛,都是如此。不过比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济州岛,旅顺和白翎岛就不值一提了。
宽阔整齐的街道,按照后世理念划分出了车马道和行人道,用花草树木隔开,看着就很舒服。
街道全部是用水泥铺就,两边是排水沟,平整而干净。
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拿着扫帚的清洁工将街道上的垃圾和落叶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还是卫生监督员,对不讲卫生的人进行处罚。
街道两边的商铺基本都是三层高的水泥房,偶尔也会有四五层的高大建筑。
除了这些,与大明城池里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百姓。
基本上没有面带菜色的,也很少看到衣服破旧肮脏的,明显生活条件都不错。甚至这里衣着华丽者比比皆是,显然普遍过得比较富裕。
逛了几条街,卢象升也没有见到在大明常见的流民、乞丐,或者那些卖儿卖女的人,甚是神奇。
卢象升也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书生,他知道大明城池里有光明的一面,自然就有阴暗的一面,帮派、地痞流氓就是城市里的顽疾。他们通常与官府和大户相勾结,欺压着普通的百姓,百姓对他们的畏惧甚至超过官府的衙役们。
但是卢象升在济州岛没有看到一个像社会活力组织的人,也不知道是没有还是他们隐藏得太深。
其实济州岛有一段时间确实有一批人上岛想要建立属于他们的地下王国,他们按照在大明的套路想要收买金州军的官员做保护伞,但是基本没有成功的。后来他们干脆铤而走险强行上马,想要在济州城内划分地盘收保护费,抢劫勒索富人们。
但是他们小瞧了金州军对底层民众的控制能力,也忽视了警察局和监察司对内部的监察力度。几个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黑帮分子,在正式开始营业的第一天就被举报,然后一锅端了。
接下来就是声势浩大的游行和公开审判,最后这些人听说被发配到了矿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他们就像流星一样,除了给金州军的百姓们留下了津津热道的趣闻,就再也没有留下一丝踪迹。
有了前辈们的悲惨教训,即使再穷凶恶极的人到了济州岛,都要做一个乖宝宝,否则金州军会让他们知道这里的暴力机关对于他们是多么的冷酷无情。
金州军对于犯罪分子一直实行严刑峻法,从来不会手软,所以金州军治下治安非常好,百姓们的安全感非常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明、朝鲜,甚至是日本的不少富人开始大量向济州岛移民,图的就是金州军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卢象升一路走到了一个百姓的居住区,这里居住着最早一批来济州岛的百姓。
这个小区是一排排的三层小楼,早年间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冠盖成荫,花草间或其中。小区的中央是一个小广场,那里建有凉亭、长椅,还有一些跷跷板、秋千等儿童的娱乐设施。一些老人们聚在一起,或是纳鞋底,或是说着闲聊。甚至还有两个老头在下象棋,引得周围几个老头围观。
旁边的跷跷板和秋千上是几个孩童在玩耍,大呼小叫的不亦乐乎。
看着这一幕,卢象升感觉自己的心都开始宁静下来了。这才是生活,是百姓们向往的生活。
他阻止了随从和护卫的跟随,独自一人走向了那个象棋摊,看俩老头厮杀。
围观的老头见来了一个陌生人,也没有询问,而是笑着让出一点位置,继续静静的观看。
很快其中一个老头就败下阵来,赢了的老头趾高气扬的说道:“哈哈,你又输了。”
输了的老头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不下了!不下了!今天运气背,明天再来。”
赢棋的老头睥睨四周,得意的说道:“还有谁来?”
周围的老头纷纷摇头:“下不过你,要不你让开,让我们下。”
“我赢了,凭什么我让?”赢棋的老头棋瘾上来了,坚决不让。
“要是诸位不介意,我和老丈来一局?”卢象升这时开口说道。
赢棋的老头看了卢象升一眼,好奇的说道:“这位小哥面生的紧啊。”
在场的老头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岁,须发皆白,卢象升不过四十来岁,确实显得很年轻。
“晚生常州卢九台,初来济州城,正四处游玩,见诸位老丈下棋,一时手痒,打扰诸位老丈,还请莫怪。”卢象升连忙行了一礼。
见卢象升气质上佳,又礼貌周全,几位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
“远来是客,既然遇到了就是缘分,来,我们摆上一局。”赢棋的老头对卢象升印象不错,又正缺对手,就同意卢象升入座对垒。
“谢老丈。”卢象升行礼之后坐了下来。
有了旅顺和白翎岛的经历,卢象升原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但是济州岛带给他的震撼仍然超出了他的预计。
济州岛经过这几年的告诉发展,已经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模样了。不光城墙里面建设得没有一丝空隙,就连城墙外也是大片的住宅、工厂、仓库,城市已经没有明确的边界了。
济州城与大明的那些大城相比规模上也许并没有太过突出,但是形式上却大大的不同。
这是一个拥有现代工业雏形的新兴城市,已经基本脱离了农业城市的范畴。
商品制造、中转贸易、物流仓库服务等支柱型产业使得它异常的繁华,大街上往来如织的人流就是它兴旺的最好佐证。
得知卢象升到来,新任济州府知府周智孝特意到码头迎接,但是被卢象升劝了回去。
周智孝在商业司干的一直不错,正好金州军的开发中心转移到辽南,从济州岛抽调了大批的人手,所以周智孝被提拔为济州府的知府,处理济州岛的具体事宜。
卢象升只想安安静静的在济州岛游历一番,并不想过多的与济州岛官府打交道,所以拒绝了周智孝的一些应酬安排。
对于大名鼎鼎的卢象升,周智孝是满心佩服的。任何一个能够做到朝廷尚书的官员,都值得周智孝这样的读书人仰慕,何况卢象升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所以虽然卢象升此刻不过一介庶人,周智孝依然毕恭毕敬的,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周智孝不但满足了卢象升的要求,还特意派了一个当地官员陪同,方便卢象升在一些敏感的地方视察。
按照鲁若麟暗中的吩咐,济州岛除了一些涉及到敏感技术的地方,其他地方一律对卢象升开发,可以说绿灯大开。
卢象升并没有住进济州岛官府的驿站,而是随意找了一个客栈落脚,准备好好的对济州岛考察一番。
这家名叫客悦居的客栈规模不大,三层高,有十几间客房。一楼还是个饭堂,主要为住宿的旅客提供饭食,兼做一些外面的生意。后面是一个院子,分别是厨房、马厩,几间仓库和员工宿舍,以及一个简易的带遮雨功能的库房,方便行礼比较多的客人停放马车。
掌柜的是一中年男人,带着妻子一起看店,雇佣了几个伙计。
卢象升一行十余人住店,对掌柜的来说是难得的大买卖,乐呵得忙前忙后的跑个不停。掌柜的也是一个有眼力劲的人,将最好的房间给了卢象升他们,伺候得非常周到。
到了饭点,卢象升没有在房间里叫饭,而是特意到一楼大厅进食,随便打听一些情况。
这个时候一楼大厅里有不少的食客,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吃饭,顺便聊着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卢象升找了一张靠里面的桌子,叫了几个菜,默默的偷听着那些食客的谈话。
这些食客明显都是商人,谈话的内容始终离不开生意,以及各地的一些见闻。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并不发达,想要获取远方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书信或者这样相互交换的交流方式。
“黄兄,听话你此去辽南赚了不少啊。”卢象升旁边一桌坐了两位商人,此刻正在推杯交盏。
“哪里,哪里,就是赚了一点辛苦钱。”那位黄姓商人谦虚的说道,不过脸上满是得色。
“听说辽南那边就是运块石头过去都能卖上个好价钱,黄兄要是有门路可要带小弟一把。”说着这个商人殷勤的给黄姓商人斟了一杯酒。
“运石头过去卖的说法有点夸张了,不过那边的生意确实很好做。特别是粮食,不但卖价高,而且不收税,只要能够运过去,金州军是有多少要多少,赚钱得很啊。”黄姓商人的话立马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纷纷都看向了他。
客悦居居住的客人都不是那种实力强大的商人,以中小商人居多,所以能够去辽南的人很少,对于能够去辽南的黄姓商人一脸的羡慕。
邻桌一位商人对着黄姓商人一抱拳,说道:“听说黄掌柜运了一船粮食到辽南,又带回来半船皮货,还得到钢铁厂的提货票引,收获不小啊。”
“运气,运气,全是运气。正好家里有些存粮,否则也去不了辽南。”黄姓商人明显非常得意于这种万众瞩目的地位,虽然说着谦虚的话,但是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抑制不住。
为了鼓励各方往辽南运送粮食,金州军出台了多种鼓励政策,免除粮食交易税和优先提取紧俏的钢铁制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这两个政策使得很多商人想尽办法往辽南运粮,大大缓解了辽南的粮食紧张局面。
不过这也造成了江南和朝鲜的粮食紧缺,除了那些大户,一般的商人很难收罗到粮食,也就吃不到这块红利。黄姓商人也不知道从哪里走了门路,凑到了一船粮食运到辽南,瞬间就大赚了一笔。
一旦有利可图,商人的冒险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日本、岭南,甚至安南那边的粮食都有人往济州岛运,最终流向辽南,可见粮食贸易是多么的火爆。
卢象升静静的听着这群商人大谈生意经,眼中露出好奇的神采。以往卢象升并没有怎么关注商人这个群体,对他们也不怎么了解。最近这段时间在旅顺、白翎岛卢象升接触了不少商人,渐渐的对他们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观。
商人为四民之末,一直受到朝廷的歧视和打压。商人们虽然有钱,但是往往被官员们视作随时可以屠宰的肥猪,杀与不杀,什么时候杀完全看情况需要。除非有官员做靠山,一般的商人很难做大。
但是这次金州军往北方运粮的事情,让卢象升开始正视商人的力量。
如此大规模的运粮,即使是以朝廷的力量也会非常困难,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会有这么高。
一条运河养活了数百万人,说到底吸的还是朝廷的血,最终这些成本还是要朝廷买单的。
所以运到京师的粮食不但价格奇高,而且还经常缺货,对京师甚至整个北方的稳定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现在金州军不用调动官府的力量,仅仅只是一个利诱,就驱使无数的商人和豪族拿出了库存的粮食,心甘情愿的往北方送。
这些粮食不但满足了辽南的需要,也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可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作。
这其中虽然也有海运的便利优势,但是金州军对商人力量的运用更是一大亮点。
卢象升饶有兴致的听着这些商人们在一旁热议,从中提炼自认为有用的信息,觉得自己对这些商人们又了解了一些。
用过饭,卢象升带着随从和两名乔装的护卫,开始在济州城随意的逛了起来。
不像在白翎岛时的匆匆忙忙,现在卢象升有的是时间,所以可以慢慢的来观察整个济州城。
要说金州军治下的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整洁,无论是还在建设的旅顺,还是小小的白翎岛,都是如此。不过比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济州岛,旅顺和白翎岛就不值一提了。
宽阔整齐的街道,按照后世理念划分出了车马道和行人道,用花草树木隔开,看着就很舒服。
街道全部是用水泥铺就,两边是排水沟,平整而干净。
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拿着扫帚的清洁工将街道上的垃圾和落叶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还是卫生监督员,对不讲卫生的人进行处罚。
街道两边的商铺基本都是三层高的水泥房,偶尔也会有四五层的高大建筑。
除了这些,与大明城池里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百姓。
基本上没有面带菜色的,也很少看到衣服破旧肮脏的,明显生活条件都不错。甚至这里衣着华丽者比比皆是,显然普遍过得比较富裕。
逛了几条街,卢象升也没有见到在大明常见的流民、乞丐,或者那些卖儿卖女的人,甚是神奇。
卢象升也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书生,他知道大明城池里有光明的一面,自然就有阴暗的一面,帮派、地痞流氓就是城市里的顽疾。他们通常与官府和大户相勾结,欺压着普通的百姓,百姓对他们的畏惧甚至超过官府的衙役们。
但是卢象升在济州岛没有看到一个像社会活力组织的人,也不知道是没有还是他们隐藏得太深。
其实济州岛有一段时间确实有一批人上岛想要建立属于他们的地下王国,他们按照在大明的套路想要收买金州军的官员做保护伞,但是基本没有成功的。后来他们干脆铤而走险强行上马,想要在济州城内划分地盘收保护费,抢劫勒索富人们。
但是他们小瞧了金州军对底层民众的控制能力,也忽视了警察局和监察司对内部的监察力度。几个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黑帮分子,在正式开始营业的第一天就被举报,然后一锅端了。
接下来就是声势浩大的游行和公开审判,最后这些人听说被发配到了矿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他们就像流星一样,除了给金州军的百姓们留下了津津热道的趣闻,就再也没有留下一丝踪迹。
有了前辈们的悲惨教训,即使再穷凶恶极的人到了济州岛,都要做一个乖宝宝,否则金州军会让他们知道这里的暴力机关对于他们是多么的冷酷无情。
金州军对于犯罪分子一直实行严刑峻法,从来不会手软,所以金州军治下治安非常好,百姓们的安全感非常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明、朝鲜,甚至是日本的不少富人开始大量向济州岛移民,图的就是金州军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卢象升一路走到了一个百姓的居住区,这里居住着最早一批来济州岛的百姓。
这个小区是一排排的三层小楼,早年间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冠盖成荫,花草间或其中。小区的中央是一个小广场,那里建有凉亭、长椅,还有一些跷跷板、秋千等儿童的娱乐设施。一些老人们聚在一起,或是纳鞋底,或是说着闲聊。甚至还有两个老头在下象棋,引得周围几个老头围观。
旁边的跷跷板和秋千上是几个孩童在玩耍,大呼小叫的不亦乐乎。
看着这一幕,卢象升感觉自己的心都开始宁静下来了。这才是生活,是百姓们向往的生活。
他阻止了随从和护卫的跟随,独自一人走向了那个象棋摊,看俩老头厮杀。
围观的老头见来了一个陌生人,也没有询问,而是笑着让出一点位置,继续静静的观看。
很快其中一个老头就败下阵来,赢了的老头趾高气扬的说道:“哈哈,你又输了。”
输了的老头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不下了!不下了!今天运气背,明天再来。”
赢棋的老头睥睨四周,得意的说道:“还有谁来?”
周围的老头纷纷摇头:“下不过你,要不你让开,让我们下。”
“我赢了,凭什么我让?”赢棋的老头棋瘾上来了,坚决不让。
“要是诸位不介意,我和老丈来一局?”卢象升这时开口说道。
赢棋的老头看了卢象升一眼,好奇的说道:“这位小哥面生的紧啊。”
在场的老头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岁,须发皆白,卢象升不过四十来岁,确实显得很年轻。
“晚生常州卢九台,初来济州城,正四处游玩,见诸位老丈下棋,一时手痒,打扰诸位老丈,还请莫怪。”卢象升连忙行了一礼。
见卢象升气质上佳,又礼貌周全,几位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
“远来是客,既然遇到了就是缘分,来,我们摆上一局。”赢棋的老头对卢象升印象不错,又正缺对手,就同意卢象升入座对垒。
“谢老丈。”卢象升行礼之后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