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玩脱了(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刘浩然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觉得唐老头几人确实比较适合文宣司。特别是那一对双胞胎姐妹歌唱的非常好,而且懂朝鲜话和汉话,在宣传金州军上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因为金州军离朝鲜很近,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朝鲜人,这些朝鲜人是金州军汉化的主要对象。那些年纪小的朝鲜人可以通过上学从源头上汉化,但是那些年纪偏大的朝鲜人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和洗脑工作了。
这种情况下,唐老头祖孙三人明显非常符合文宣司对朝鲜的宣传需求,不愁找不到事做。
更主要的原因是唐老头是汉人,他的儿孙理所当然的也应该算作是汉人,刘浩然觉得自己有义务帮他们一把。
此时的汉人虽然在与满清的交战中老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但是民族自信心依然非常强烈。而不是像后世经历过满清三百年统治,以及被西方列强轮番欺负后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都产生了怀疑。
刘浩然之所以愿意主动帮助唐老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汉人,而且是流落异乡的汉人,这个身份非常的重要,是刘浩然出手的基础。
金州军的教育中,重点突出了华夏文明的优越,以及取得的诸多成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文明自豪感。
以文明为基础,朝鲜、日本都可以算成是华夏文明圈中的一员,不过是核心与外围的区别。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这个人有朝鲜和日本血统,只要熟练的掌握了汉语和汉字,也非常容易融入到汉文化里面来,得到汉人的认可。
毕竟华夏文明的特点就是文化认同、三观一致,血统、习俗什么的都可以往后排,这也是华夏可以传承至今并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华夏文明的核心从来都是占据绝对多数的汉人,汉人才是华夏文明真正的基础。
化夷为夏是荣耀,脱夏为夷是耻辱,这一直是汉人心底里最朴素的是非观。为免唐老头一家被夷化,刘浩然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将他们重新带进华夏文明的圈子里,重拾先祖的荣耀。
“我们明天就要出发去辽南,你们就跟我们一起走吧。”刘浩然既然揽下了唐老头的事情,就要负责到底,准备亲自带他们去辽南交给柳如是。
“公子,老汉这边不止有我们三个,还有不少亲人,能不能一起带走?”唐老头怯生生的看着刘浩然。
“有多少人?”刘浩然问道。
“大概有五十几个。”唐老头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声音小了很多,实在是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你们家族怎么有这么多人?”刘浩然有些惊讶。并不是觉得五十几个人太多了,而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人实在是多了一点。
唐老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都是一个村子逃难出来的,而且确实都是老丈妻子的娘家人。”
原来是远亲而不是近亲,难怪有这么多人。
唐老头他们愿意去辽南刘浩然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他们的船要一下子塞下这么多人确实有点困难,需要再想办法找条船才行。好在木浦港每天往来辽南的船不少,应该可以找条船将唐老头的那些亲戚塞进去。
“你明天早上带他们来码头,到时候一起走。”刘浩然给了唐老头一个肯定的答复。
唐老头喜出望外,不过还是为难的说道:“我们还有一些人被扣留在港口外面进不来。”
“扣留?为什么?”刘浩然疑惑的问道。
唐老头看着刘浩然却不敢回答。
不过祝昌友那边的几个朝鲜人却非常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便对刘浩然解释道:“如今外流的朝鲜人实在太多,官府不得不加以控制。所以能够进港口谋生的人都是有人担保的,就是怕他们通过港口私自外逃了。像这位老丈这样的,多半是官府将亲人留在了外面,以免他们离开。”
刘浩然明白了,朝鲜官府将唐老头的亲人留在港口外做人质,这才放心将他们放进港口谋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低级,但是效果却很不错,通过木浦港私自离开的朝鲜人已经大幅减少了。
其实刘浩然不知道的是,唐老头每个月还要向那些朝鲜衙役们交不少的月钱,否则他们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在港口谋生,这是当地的潜规则。
听到这个情况刘浩然皱了皱眉头。
想要将唐老头他们一起带走,肯定需要与朝鲜的官府交涉。以刘浩然的身份和地位,想来木浦官府也不会为难。只是为了这点小事是否值得借用鲁若麟的威信,刘浩然还有点犹豫。
“刘贤侄,这点小事就不用你们出面了,交给我们吧,毕竟我们地头熟一些,是不是?”祝昌友对同桌的几个朝鲜人打了一个眼色,这几个朝鲜人马上就明白了。
“对对,这点小事就不用你们出面了,交给我们吧,保证给你们办妥。”几个朝鲜人马上拍着胸脯说道。
刘浩然犹豫了一会还是认可了这个方案,毕竟这里是朝鲜人的地盘,怎么与官府打交道他们这些地头蛇比自己强太多了。
“如此就劳烦诸位了。”刘浩然起身给祝昌友他们行了一礼。
祝昌友和几个朝鲜人马上就笑开了花:“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刘浩然操心了,那些朝鲜人怎么说服官府放人是他们的事情,自己欠了他们一份人情就行。
第二天清早,唐老头准时的出现在了木浦港的码头,还带着他的一帮亲戚们,心情忐忑的等待着开始新的生活。
祝昌友和几个朝鲜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刘浩然的机会,也同时出现在了码头上。
为了把事情办得漂亮一些,祝昌友他们不仅将唐老头的亲人接进了木浦港,还让他们每人都洗了一个澡,发了新衣服,是花了心思的。
刘浩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他们的行为也表示赞赏,难得的给他们几个露出了笑脸:“让祝叔叔和诸位大人费心了,浩然在此谢过。日后要是有暇可到辽南去寻我,我定当扫榻以待。”说完还每人发了一张亲手写的名帖。
祝昌友等人拿到名帖,心里暗自狂喜。能够拿到刘浩然的名帖等于得到了刘浩然的认可,攀上了关系,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一定,一定。到时候一定前去拜会贤侄。”祝昌友笑着说道。
刘浩然他们的船肯定装不下唐老头这么多人,只接纳了唐老头和他的两个孙女和两个孙子,其他的人都安置在了几艘去辽南的运粮船上。
唐老头他们在船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特别是他的两个孙女,受到了船上众人的喜爱,谁让她们人长的可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呢。
刘浩然他们的船队一路向北,前往他们即将奋斗的土地。
在鲁若麟坐镇辽南指导着辽南的发展时,金州军的另外一支队伍南下来到了江南最繁华的地方松江府。
按照鲁若麟当初与朝廷达成的协议,金州军可以在松江府上海县设置据点,开展贸易。
如今的上海县可不是后世的大上海,虽然也很繁华,但是比起江南的其他几座名城则要逊色得多。
上海县也可以说是三江交汇之所,吴淞江、黄浦江、长江在这里交融,为它提供了无比便利的水运条件。
只是在这个大明闭关锁国的年代,太过靠海并不是一个优点,反而会带来太多威胁。
发达的水运条件在提供了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为海盗、水匪们提供了便利,上海县就曾几次被倭寇攻陷过。所以如果不能彻底解决水上盗匪对上海县的威胁,上海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谈。
好在金州军别的不敢说,水上力量绝对一流,至少没有人敢在知道金州军名号的前提下行劫掠之事。
在与朝廷谈妥之后,金州军就派人前往上海与当地官府和地方势力接洽,准备在上海县设置贸易场所。
对于如日中天的金州军,上海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地理的原因,上海与金州军的交流非常频繁,现在金州军准备在上海开设贸易场所,而且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上海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
金州军负责上海贸易的是商业司的科长谭明仲,鲁若麟与陈新甲在济州岛达成协议之后,他就被商业司派到了上海,悄悄的开展前期工作。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买地,疯狂的买地。在消息还没有传到上海之前,将尽可能的购买多的有用土地,为后续金州军的开发做准备。
谭明仲来到上海时借用了济州岛的一个暴发户身份,而且是有据可查的那种,丝毫没有引起上海当地官府和大户的怀疑。他以超出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县城里的一处大宅院及附近的民居,准备将其改造为一处大型的商业会所。
谭明仲还在黄浦江边购买了一大片的土地,为今后的港口、码头、仓库、船厂等预留出足够的土地。
当时的上海上下还把谭明仲当做冤大头,尽买一些没有人要的土地,实在是钱多人傻。那些卖了土地的上海大户们还在私底下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结果等到朝廷的旨意传来,允许金州军在上海开设据点做生意之后,大家猛然意识到上海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更加的繁荣,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土地会大大的增值。
这个时候大家就发现谭明仲不是人傻,而是占了大大的便宜。
既然明的来不过,这些地头蛇们就准备来阴的,想要通过官府和帮派的力量让谭明仲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甚至已经想好了巧取豪夺的手段,让谭明仲知道什么是地方贤达。
很快谭明仲就受到了各种地方势力的威胁和骚扰,官府也开始变得暧昧,完全不理会谭明仲的上告。上海县官商勾结,大有一副将谭明仲赶尽杀绝的态势。
城里买的大宅院刚开始改建没多久,工人们就在当地势力的威胁下全都罢工了。当地的帮会公开威胁,谁要是敢到谭明仲的院子去干活,打断双腿。
城外黄浦江边的土地也开始出现大量的纠纷,不少苦主开始到衙门去上告,告谭明仲强占了他们家的土地。官府不顾谭明仲刚刚办理了土地契约,公开袒护那些当地人,要求谭明仲赔偿损失。
一时间狂风暴雨,大家都在看谭明仲怎么被官府和上海的大族们玩死。
不过谭明仲好像一点都不着急,窝在上海县的一处宅院里,也不出去活动,关起门来万事不理。要不是还能够看到他的侍卫和随从不时出来买东西,大家还以为他已经跑了呢。
就在大家以为谭明仲这是放弃抵抗无奈认命的时候,一队金州军的官兵来到了上海县,并开进了谭明仲的宅院。谭明仲随即以金州军商业司科长的身份公开照会上海县衙门,要求上海县配合开设贸易场所。
这下子上海的那帮人才发现,自己玩脱了。原本以为是大家一起吃外来大户,结果却发现咬到了铁板上,牙齿全都崩掉了。
开玩笑,威胁一个商人和威胁金州军的官员完全是两码事,性质绝对不一样。
以金州军现在的能力,内陆地区或许还有些鞭长莫及,但是想要让上海的那些人完蛋绝对不费吹灰之力。
那些向谭明仲下手的官员和家族想到金州军的恐怖战绩,彻底的坐不住了,开始想尽办法缓和与谭明仲的关系,了结这段恩怨。否则别说搭上金州军的顺风车了,家族还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这帮人当初下手有多狠,现在后悔就有多深。
正在他们找关系想要搭上谭明仲的线时,上海县里几个鼎鼎有名的帮派在一夜之间飞灰湮灭了。首领和骨干全都横尸当场,帮众鸟兽云散。
细心的人发现,这些人都是当初对谭明仲下手最狠的,这下子那些与谭明仲结了仇的都坐不住了。
因为金州军离朝鲜很近,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朝鲜人,这些朝鲜人是金州军汉化的主要对象。那些年纪小的朝鲜人可以通过上学从源头上汉化,但是那些年纪偏大的朝鲜人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和洗脑工作了。
这种情况下,唐老头祖孙三人明显非常符合文宣司对朝鲜的宣传需求,不愁找不到事做。
更主要的原因是唐老头是汉人,他的儿孙理所当然的也应该算作是汉人,刘浩然觉得自己有义务帮他们一把。
此时的汉人虽然在与满清的交战中老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但是民族自信心依然非常强烈。而不是像后世经历过满清三百年统治,以及被西方列强轮番欺负后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都产生了怀疑。
刘浩然之所以愿意主动帮助唐老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汉人,而且是流落异乡的汉人,这个身份非常的重要,是刘浩然出手的基础。
金州军的教育中,重点突出了华夏文明的优越,以及取得的诸多成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文明自豪感。
以文明为基础,朝鲜、日本都可以算成是华夏文明圈中的一员,不过是核心与外围的区别。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这个人有朝鲜和日本血统,只要熟练的掌握了汉语和汉字,也非常容易融入到汉文化里面来,得到汉人的认可。
毕竟华夏文明的特点就是文化认同、三观一致,血统、习俗什么的都可以往后排,这也是华夏可以传承至今并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华夏文明的核心从来都是占据绝对多数的汉人,汉人才是华夏文明真正的基础。
化夷为夏是荣耀,脱夏为夷是耻辱,这一直是汉人心底里最朴素的是非观。为免唐老头一家被夷化,刘浩然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将他们重新带进华夏文明的圈子里,重拾先祖的荣耀。
“我们明天就要出发去辽南,你们就跟我们一起走吧。”刘浩然既然揽下了唐老头的事情,就要负责到底,准备亲自带他们去辽南交给柳如是。
“公子,老汉这边不止有我们三个,还有不少亲人,能不能一起带走?”唐老头怯生生的看着刘浩然。
“有多少人?”刘浩然问道。
“大概有五十几个。”唐老头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声音小了很多,实在是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你们家族怎么有这么多人?”刘浩然有些惊讶。并不是觉得五十几个人太多了,而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人实在是多了一点。
唐老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都是一个村子逃难出来的,而且确实都是老丈妻子的娘家人。”
原来是远亲而不是近亲,难怪有这么多人。
唐老头他们愿意去辽南刘浩然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他们的船要一下子塞下这么多人确实有点困难,需要再想办法找条船才行。好在木浦港每天往来辽南的船不少,应该可以找条船将唐老头的那些亲戚塞进去。
“你明天早上带他们来码头,到时候一起走。”刘浩然给了唐老头一个肯定的答复。
唐老头喜出望外,不过还是为难的说道:“我们还有一些人被扣留在港口外面进不来。”
“扣留?为什么?”刘浩然疑惑的问道。
唐老头看着刘浩然却不敢回答。
不过祝昌友那边的几个朝鲜人却非常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便对刘浩然解释道:“如今外流的朝鲜人实在太多,官府不得不加以控制。所以能够进港口谋生的人都是有人担保的,就是怕他们通过港口私自外逃了。像这位老丈这样的,多半是官府将亲人留在了外面,以免他们离开。”
刘浩然明白了,朝鲜官府将唐老头的亲人留在港口外做人质,这才放心将他们放进港口谋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低级,但是效果却很不错,通过木浦港私自离开的朝鲜人已经大幅减少了。
其实刘浩然不知道的是,唐老头每个月还要向那些朝鲜衙役们交不少的月钱,否则他们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在港口谋生,这是当地的潜规则。
听到这个情况刘浩然皱了皱眉头。
想要将唐老头他们一起带走,肯定需要与朝鲜的官府交涉。以刘浩然的身份和地位,想来木浦官府也不会为难。只是为了这点小事是否值得借用鲁若麟的威信,刘浩然还有点犹豫。
“刘贤侄,这点小事就不用你们出面了,交给我们吧,毕竟我们地头熟一些,是不是?”祝昌友对同桌的几个朝鲜人打了一个眼色,这几个朝鲜人马上就明白了。
“对对,这点小事就不用你们出面了,交给我们吧,保证给你们办妥。”几个朝鲜人马上拍着胸脯说道。
刘浩然犹豫了一会还是认可了这个方案,毕竟这里是朝鲜人的地盘,怎么与官府打交道他们这些地头蛇比自己强太多了。
“如此就劳烦诸位了。”刘浩然起身给祝昌友他们行了一礼。
祝昌友和几个朝鲜人马上就笑开了花:“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刘浩然操心了,那些朝鲜人怎么说服官府放人是他们的事情,自己欠了他们一份人情就行。
第二天清早,唐老头准时的出现在了木浦港的码头,还带着他的一帮亲戚们,心情忐忑的等待着开始新的生活。
祝昌友和几个朝鲜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刘浩然的机会,也同时出现在了码头上。
为了把事情办得漂亮一些,祝昌友他们不仅将唐老头的亲人接进了木浦港,还让他们每人都洗了一个澡,发了新衣服,是花了心思的。
刘浩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他们的行为也表示赞赏,难得的给他们几个露出了笑脸:“让祝叔叔和诸位大人费心了,浩然在此谢过。日后要是有暇可到辽南去寻我,我定当扫榻以待。”说完还每人发了一张亲手写的名帖。
祝昌友等人拿到名帖,心里暗自狂喜。能够拿到刘浩然的名帖等于得到了刘浩然的认可,攀上了关系,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一定,一定。到时候一定前去拜会贤侄。”祝昌友笑着说道。
刘浩然他们的船肯定装不下唐老头这么多人,只接纳了唐老头和他的两个孙女和两个孙子,其他的人都安置在了几艘去辽南的运粮船上。
唐老头他们在船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特别是他的两个孙女,受到了船上众人的喜爱,谁让她们人长的可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呢。
刘浩然他们的船队一路向北,前往他们即将奋斗的土地。
在鲁若麟坐镇辽南指导着辽南的发展时,金州军的另外一支队伍南下来到了江南最繁华的地方松江府。
按照鲁若麟当初与朝廷达成的协议,金州军可以在松江府上海县设置据点,开展贸易。
如今的上海县可不是后世的大上海,虽然也很繁华,但是比起江南的其他几座名城则要逊色得多。
上海县也可以说是三江交汇之所,吴淞江、黄浦江、长江在这里交融,为它提供了无比便利的水运条件。
只是在这个大明闭关锁国的年代,太过靠海并不是一个优点,反而会带来太多威胁。
发达的水运条件在提供了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为海盗、水匪们提供了便利,上海县就曾几次被倭寇攻陷过。所以如果不能彻底解决水上盗匪对上海县的威胁,上海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谈。
好在金州军别的不敢说,水上力量绝对一流,至少没有人敢在知道金州军名号的前提下行劫掠之事。
在与朝廷谈妥之后,金州军就派人前往上海与当地官府和地方势力接洽,准备在上海县设置贸易场所。
对于如日中天的金州军,上海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地理的原因,上海与金州军的交流非常频繁,现在金州军准备在上海开设贸易场所,而且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上海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
金州军负责上海贸易的是商业司的科长谭明仲,鲁若麟与陈新甲在济州岛达成协议之后,他就被商业司派到了上海,悄悄的开展前期工作。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买地,疯狂的买地。在消息还没有传到上海之前,将尽可能的购买多的有用土地,为后续金州军的开发做准备。
谭明仲来到上海时借用了济州岛的一个暴发户身份,而且是有据可查的那种,丝毫没有引起上海当地官府和大户的怀疑。他以超出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县城里的一处大宅院及附近的民居,准备将其改造为一处大型的商业会所。
谭明仲还在黄浦江边购买了一大片的土地,为今后的港口、码头、仓库、船厂等预留出足够的土地。
当时的上海上下还把谭明仲当做冤大头,尽买一些没有人要的土地,实在是钱多人傻。那些卖了土地的上海大户们还在私底下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结果等到朝廷的旨意传来,允许金州军在上海开设据点做生意之后,大家猛然意识到上海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更加的繁荣,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土地会大大的增值。
这个时候大家就发现谭明仲不是人傻,而是占了大大的便宜。
既然明的来不过,这些地头蛇们就准备来阴的,想要通过官府和帮派的力量让谭明仲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甚至已经想好了巧取豪夺的手段,让谭明仲知道什么是地方贤达。
很快谭明仲就受到了各种地方势力的威胁和骚扰,官府也开始变得暧昧,完全不理会谭明仲的上告。上海县官商勾结,大有一副将谭明仲赶尽杀绝的态势。
城里买的大宅院刚开始改建没多久,工人们就在当地势力的威胁下全都罢工了。当地的帮会公开威胁,谁要是敢到谭明仲的院子去干活,打断双腿。
城外黄浦江边的土地也开始出现大量的纠纷,不少苦主开始到衙门去上告,告谭明仲强占了他们家的土地。官府不顾谭明仲刚刚办理了土地契约,公开袒护那些当地人,要求谭明仲赔偿损失。
一时间狂风暴雨,大家都在看谭明仲怎么被官府和上海的大族们玩死。
不过谭明仲好像一点都不着急,窝在上海县的一处宅院里,也不出去活动,关起门来万事不理。要不是还能够看到他的侍卫和随从不时出来买东西,大家还以为他已经跑了呢。
就在大家以为谭明仲这是放弃抵抗无奈认命的时候,一队金州军的官兵来到了上海县,并开进了谭明仲的宅院。谭明仲随即以金州军商业司科长的身份公开照会上海县衙门,要求上海县配合开设贸易场所。
这下子上海的那帮人才发现,自己玩脱了。原本以为是大家一起吃外来大户,结果却发现咬到了铁板上,牙齿全都崩掉了。
开玩笑,威胁一个商人和威胁金州军的官员完全是两码事,性质绝对不一样。
以金州军现在的能力,内陆地区或许还有些鞭长莫及,但是想要让上海的那些人完蛋绝对不费吹灰之力。
那些向谭明仲下手的官员和家族想到金州军的恐怖战绩,彻底的坐不住了,开始想尽办法缓和与谭明仲的关系,了结这段恩怨。否则别说搭上金州军的顺风车了,家族还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这帮人当初下手有多狠,现在后悔就有多深。
正在他们找关系想要搭上谭明仲的线时,上海县里几个鼎鼎有名的帮派在一夜之间飞灰湮灭了。首领和骨干全都横尸当场,帮众鸟兽云散。
细心的人发现,这些人都是当初对谭明仲下手最狠的,这下子那些与谭明仲结了仇的都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