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使馆的雏形
在马德里设立总督府...
这是要将西班牙灭国?要知道西班牙现在虽然不如前几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用一句老话说,他们祖上是阔过的。
克伦威尔丝毫不信华朝能够做到,但是他选择了沉默不言,毕竟只要华朝出兵,对他们就是好事。哪怕是战败了,也能损耗欧洲竞争对手的实力。
顾同打心底也不认同皇上的这个决策,好端端地跟西洋夷酋搞什么同盟。他们这些传统的文人,一向是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整个天下没人有资格和华朝结盟,乖乖上贡就是了。
克伦威尔送了一大堆礼物,并且安排手下给华朝的使者那排上好的住处,那是推翻王军、杀死国王的时候,没收的一个旧贵族的庄园。
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手下,带着他们来到位于伦敦的这个庄园,在海上航行了半年之久的使团,终于有了落脚之地。
这是一座十分漂亮的庄园,顾同看了看虽然没有江南园林的典雅意趣,但是用来暂歇也还可以,至少比船舱可好太多了。
一行人忙碌起来,将行囊搬运进来,李思琪打量着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庄园,显然也没有十分满意,好在她比较不挑这些,以前跟着母亲在山东流浪,住在破庙可不比这个惨多了。
这个使团将近百人,很快都住进了庄园中,手忙家乱地收拾起来。
礼部的一个小吏,把华朝的皇帝的节钺挂在城堡上,外面正好路过一个华商,隔着外面的围栏问道:“老乡,你们也是华商们?怎么在番人的地盘长住了?”
在越远的地方见到同乡,就会感觉越发的亲切,使团的人开始越聚越多,隔着围栏和这个商团交流起来。
不一会,顾同听到声响,面露不悦,他们初来乍到,不宜和番人过多交流,以免人生地不熟,做出什么有辱朝廷威严的事来。
等他出来一看,竟然是一群华人在交流,顾同轻咳一声,随行的官吏慌忙介绍道:“此乃礼部左侍郎顾大人,奉旨前来西洋。”
商人们一听,肃然起敬,礼部侍郎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在这些商人眼中无异于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众人敬畏的眼神,让顾同轻飘飘的十分受用,他乡遇到华人也让他有一些亲切感,背着手派头十足地问道:“尔等是什么地方的人,来此地多久了,准备什么时候回华呐?”
为首的商人领队恭敬地说道:“回大人,我等都是广东肇庆人,来到西洋已经两个半月,正准备这些天启程回华朝。”
使团中人都颇为激动,其中一个匠师馆的年轻人一时激动,叫道:“那你能帮我阿娘带封信回去么?”
“哈哈哈,这个如何不能,举手之劳罢了。”
离家这么久,就连顾同都是十分想要写一封家书,当即说道:“放这些人进来,今日在此设宴,大家相逢就是缘分,一起痛饮一杯。”
也就是远在异乡,才让这些普通商人,有了和当朝三品大员吃酒的机会。这可关乎着未来几辈人的发展,要是打好了关系,将来可就多了一条路。
顾同临行前,侯玄演交待他多留些时日,最好等到王师西征。
这也就注定了,他一时半会回不去华朝,无法和家人团聚。
这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华人来说,就是最大的煎熬,现在有机会和家中互通书信,显然是使团的人十分想要的。
使团带来的厨子,用一些简单的食材,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家乡风味的菜肴。
商人们拿出好酒,大家其乐融融,这一刻反倒是官商之见、三品大员和平头百姓最近的时候。
一群华人,在万里之遥的西洋,把酒言欢。
最后,顾同亲自将这些人送出庄园大门,从此英吉利有个朝廷侍郎老爷的消息,在海商中不胫而走。
几乎每一个来到西洋的商户,都会结伴前来,为使团的官吏带几封家书,捎带一些家乡的特产。
而顾同等人,在英吉利无所事事,正好也负责为了商人们的事,和当地的政府交涉,维护本国商人的利益。
消息传回金陵,侯玄演听了之后大加赞赏,特意在邸报上写文褒奖顾同和使团的行为。
顾同的行为,已经初具后世大使馆的雏形,这不是侯玄演利用后世的知识强行安排的,而是顺应大势潮流自己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华已经走上了正轨,就算没有侯玄演利用先知的金手指来规划,华朝也将大踏步地往更先进的方向进化。
侯玄演还派人召集了许多到过西洋的商户,仔细地询问他们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国的实力。
在侯玄演的授意下,很多潜象营的探子,跟随者华朝的商户,漂洋过海去到西洋。
他们所到之处,必定是跟随者浩浩荡荡的商人大军,其中的一两个人半点都不起眼。
在重要的港口绘制地图,收集火炮的位置,官军的数量....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从天狩元年入夏之后,朝廷的大军在西北战胜了准噶尔,收复了这广袤的土地之后,就没有正式大型的对战了。这是很罕见的,尤其是在大华王朝,这绝对是最平静的一年。
从战争中建立,又一直开疆拓土的华朝,第一次停下了征讨的脚步,却在暗中谋划着一场惊天的远征。
此次远征可谓是前无古人,横跨三个大洋,一旦开打,必将再一次刷新大华水师的威名。侯玄演早就开始了布局,从知道华人的船可以远航到西洋的那一刻,这场远征就在他心中初具雏形了。不是侯玄演穷兵黩武,而是为了检验东风压倒西风,从而确保未来的西方列强随意肆虐远东的情形不会再发生。
暑去寒来,新年之际,当华朝的商人再来的时候,将已经过去很久的邸报一起捎带了来。
顾同望着邸报,内心十分激动,一国之君亲自撰文表彰自己,还搞得天下尽知,此刻对于顾同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最顶峰。
这是要将西班牙灭国?要知道西班牙现在虽然不如前几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用一句老话说,他们祖上是阔过的。
克伦威尔丝毫不信华朝能够做到,但是他选择了沉默不言,毕竟只要华朝出兵,对他们就是好事。哪怕是战败了,也能损耗欧洲竞争对手的实力。
顾同打心底也不认同皇上的这个决策,好端端地跟西洋夷酋搞什么同盟。他们这些传统的文人,一向是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整个天下没人有资格和华朝结盟,乖乖上贡就是了。
克伦威尔送了一大堆礼物,并且安排手下给华朝的使者那排上好的住处,那是推翻王军、杀死国王的时候,没收的一个旧贵族的庄园。
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手下,带着他们来到位于伦敦的这个庄园,在海上航行了半年之久的使团,终于有了落脚之地。
这是一座十分漂亮的庄园,顾同看了看虽然没有江南园林的典雅意趣,但是用来暂歇也还可以,至少比船舱可好太多了。
一行人忙碌起来,将行囊搬运进来,李思琪打量着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庄园,显然也没有十分满意,好在她比较不挑这些,以前跟着母亲在山东流浪,住在破庙可不比这个惨多了。
这个使团将近百人,很快都住进了庄园中,手忙家乱地收拾起来。
礼部的一个小吏,把华朝的皇帝的节钺挂在城堡上,外面正好路过一个华商,隔着外面的围栏问道:“老乡,你们也是华商们?怎么在番人的地盘长住了?”
在越远的地方见到同乡,就会感觉越发的亲切,使团的人开始越聚越多,隔着围栏和这个商团交流起来。
不一会,顾同听到声响,面露不悦,他们初来乍到,不宜和番人过多交流,以免人生地不熟,做出什么有辱朝廷威严的事来。
等他出来一看,竟然是一群华人在交流,顾同轻咳一声,随行的官吏慌忙介绍道:“此乃礼部左侍郎顾大人,奉旨前来西洋。”
商人们一听,肃然起敬,礼部侍郎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在这些商人眼中无异于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众人敬畏的眼神,让顾同轻飘飘的十分受用,他乡遇到华人也让他有一些亲切感,背着手派头十足地问道:“尔等是什么地方的人,来此地多久了,准备什么时候回华呐?”
为首的商人领队恭敬地说道:“回大人,我等都是广东肇庆人,来到西洋已经两个半月,正准备这些天启程回华朝。”
使团中人都颇为激动,其中一个匠师馆的年轻人一时激动,叫道:“那你能帮我阿娘带封信回去么?”
“哈哈哈,这个如何不能,举手之劳罢了。”
离家这么久,就连顾同都是十分想要写一封家书,当即说道:“放这些人进来,今日在此设宴,大家相逢就是缘分,一起痛饮一杯。”
也就是远在异乡,才让这些普通商人,有了和当朝三品大员吃酒的机会。这可关乎着未来几辈人的发展,要是打好了关系,将来可就多了一条路。
顾同临行前,侯玄演交待他多留些时日,最好等到王师西征。
这也就注定了,他一时半会回不去华朝,无法和家人团聚。
这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华人来说,就是最大的煎熬,现在有机会和家中互通书信,显然是使团的人十分想要的。
使团带来的厨子,用一些简单的食材,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家乡风味的菜肴。
商人们拿出好酒,大家其乐融融,这一刻反倒是官商之见、三品大员和平头百姓最近的时候。
一群华人,在万里之遥的西洋,把酒言欢。
最后,顾同亲自将这些人送出庄园大门,从此英吉利有个朝廷侍郎老爷的消息,在海商中不胫而走。
几乎每一个来到西洋的商户,都会结伴前来,为使团的官吏带几封家书,捎带一些家乡的特产。
而顾同等人,在英吉利无所事事,正好也负责为了商人们的事,和当地的政府交涉,维护本国商人的利益。
消息传回金陵,侯玄演听了之后大加赞赏,特意在邸报上写文褒奖顾同和使团的行为。
顾同的行为,已经初具后世大使馆的雏形,这不是侯玄演利用后世的知识强行安排的,而是顺应大势潮流自己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大华已经走上了正轨,就算没有侯玄演利用先知的金手指来规划,华朝也将大踏步地往更先进的方向进化。
侯玄演还派人召集了许多到过西洋的商户,仔细地询问他们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国的实力。
在侯玄演的授意下,很多潜象营的探子,跟随者华朝的商户,漂洋过海去到西洋。
他们所到之处,必定是跟随者浩浩荡荡的商人大军,其中的一两个人半点都不起眼。
在重要的港口绘制地图,收集火炮的位置,官军的数量....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从天狩元年入夏之后,朝廷的大军在西北战胜了准噶尔,收复了这广袤的土地之后,就没有正式大型的对战了。这是很罕见的,尤其是在大华王朝,这绝对是最平静的一年。
从战争中建立,又一直开疆拓土的华朝,第一次停下了征讨的脚步,却在暗中谋划着一场惊天的远征。
此次远征可谓是前无古人,横跨三个大洋,一旦开打,必将再一次刷新大华水师的威名。侯玄演早就开始了布局,从知道华人的船可以远航到西洋的那一刻,这场远征就在他心中初具雏形了。不是侯玄演穷兵黩武,而是为了检验东风压倒西风,从而确保未来的西方列强随意肆虐远东的情形不会再发生。
暑去寒来,新年之际,当华朝的商人再来的时候,将已经过去很久的邸报一起捎带了来。
顾同望着邸报,内心十分激动,一国之君亲自撰文表彰自己,还搞得天下尽知,此刻对于顾同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最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