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岗上走一遭
未时初,太阳已过头顶。
秋日的太阳不是那么的火辣,反而有丝温暖的感觉。
李苪抬头仰望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心中却有一丝阴霾笼罩。
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会不会破开诅咒,揪出幕后黑手;如果我能够插手这件事,会不会让枉死的人沉冤得雪;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会不会解开人们心中的愚昧;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我会不会插手,让阳光从裂缝中照射进来。
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
“少爷,我们该启程了。”
李二立在他的一旁,柔声道,他背了两个包袱,一个是他自己的,一个是自家主子的,虽然李苪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亲弟弟一样看待,但是这的确就应该是他分内之事。
李苪没有看他一眼,内心焦灼却又无可奈何,多想无用。
他冷漠的点了点头,李二不敢看他的眼睛。
“两位客官慢走!”
出于礼貌,他仍就是回过头来,微笑报之。
“听说有两个时辰的路程。”
李二不敢直视他,所以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瞄了一眼,却发现少爷正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笑意正浓。
李二一怔,愣在了原地。
李苪凑了过来,拍了他的肩膀两下,然后取下了自己的包袱,跨在了肩上,径直走了。
“少爷,等等我。”
“走快点,我想见识下案发现场。”
李苪突然加快了速度,小跑的向前,然后回过身来,望了眼李二,又提起了速度。
“少爷......”
两人走了没多久,忽然间李苪怔住了,止住了脚步。
李二在后面喘着粗气,没来由的哀怨道:“少爷,你总算停下来了。”
他走到了李苪身旁,同样也怔住了,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眼前居然是一个分岔路口,有两条路,不过却是两个极端,还是很好辨认该走那条路,只不过他惊愕的是这条路该通往哪里,为何鲜有人踏足。
显然右边的一条路是通往县城的,一是由于前段时间的封路,所以这个时段去县城的人比较集中,远眺前面,还依稀可见两三个人的身影。
即便没有人在这条路上走也可以辨认出来,这条道路两旁草木茂盛,中间的一片土地裸露,没有任何草木,李苪蹲下来大致的比划了几下,如果不出所料这裸露在外,光秃秃的裂地宽度刚好是一辆普通马车的宽度。
而反观左边的这条路,到处都是杂草,堪比腰深,几乎看不出有条路的痕迹。
为什么说是几乎看不出来有路呢,是因为大片的杂草齐腰深,却有一丁点的地方倒塌下来,恰好仅容一人通过,或者说是一匹马。
李苪蹲下来仔细观察,这杂草折弯的程度并不大,甚至还可以反弹直立,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是近几日造成的。
他继续往里走了一段路,曲曲折折都有被踏平的痕迹,这个力道就很大,直接性的踩死了。
李苪站起身来,回头望了几眼,又朝着这条路的深处望了几眼,陷入了沉思。
“少爷,是不是有什么发现了?”
李二在岔口处忍不住兴奋的叫道。
李苪摇了摇头,拢了下肩上的包袱,走到了李二跟前,“没有什么发现,这边的一条路荒废了很久,我们走吧。”
“哦。”
李二点了点头,望了眼左边的一条路,然后跟上了李苪的脚步。
方才从镇上出来,道路宽阔,两旁全是荆棘,根本无处容身,这般景象一直延伸到岔路口,继续往前走,道路陡然的缓慢回缩,仅容一条马车经过。
不多时,李苪环绕四周,周围已经是密林丛生了。
太阳光直射而下,透过树林,打在地面上而呈现出大量的光影。
似乎是一条直路,并没有什么寻常之处,只不过从左边的密林中传出了徐徐微风,平添了一份清凉。
不多时,这条道路上就可见许多人了,再往前,就一窝蜂的拥堵了,地上坐着的有人,靠在树上的也有。
李苪回头望了眼,然后又将眼神投向前方,暗自思量起来。
“少爷,那群人不就是刚才请命的百姓吗。”
李二撇了撇嘴,他不明白少爷在想些什么。
“我知道。”
“那你在想什么?”
“时间太短了。”
李二听着稀里糊涂,不禁挠了挠头。
“什么时间?”
他问。
“走到这里的时间。”
李苪说完这句话便自顾的挤到了人群中去了。
“咦,好像是哟,一个时辰都不到。”
他突然的发现。
“没错,如果这里是案发现场,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过岗。”
“确实是这样,我们这一路走过来,似乎都是平地呀。”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过岗就死了?”
李二摇了摇头,不敢确定。
“麻烦让一让!”
李苪抬起了脚,艰难的挤到了最前方,李二紧跟其后。
前面由几根木条连接了两边的树木,而构成了简易的路障,并有六名灰衣皂隶把守着。
远眺前方,什么也没见着。
他不禁疑惑了,俯身下来,询问着一名昏昏欲睡的老农。
“老人家,老人家。”
老农推了他一下,继续打着瞌睡。
“咳咳,大人您来了。”
李苪瞥了他一眼,装模作样的说道。
老农陡然惊醒,四下望了望,映入眼帘的仍然只有严肃的皂隶,他不禁拉下脸来,拂了拂衣袖。
李二捂嘴而笑。
“胡说些什么,大人在茶棚勘察呢,怎么会过来。”
李苪一愣,摸不着头脑,“这里还有茶棚?”
老农被他叫醒,睡意全无。
他这才仔细打量了李苪、李二几眼,衣冠楚楚,气质不凡,还有小厮跟随,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心想,你这小生怎么生的如此俊俏。
“读书人吧?”
他问道。
“正是!”
李苪如实回答。
老农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不少,因为读书人在他们的眼中是最值得崇敬的,读书人饱读诗书,与上等人最接近。
“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废旧的茶棚,县太爷在那里办案。”
老农指着前方说道。
“哦,是这样。”
李苪眯着眼睛,想从前面看见什么,实际上仍然是一望无际。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我们过去,都已经等了三个时辰了,今天怕是没戏了。”
老农叹气一声,轻轻拍打着身边的两筐竹篓。
“老人家,既然知道没戏了为何还要在大太阳下久候?”
老农望了他一眼,倔强道:“今天没戏了,明天、后天呢,我当然要第一时间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县城呀。”
李苪凝重的点了点头,起身背着手望着前方,四下看了看,然后招呼着李二席地而坐。
“老人家,这里就是案发现场了?”
老农摇了摇头,指向了密林里,茫然道:“哪里是案发现场,还有竹竿做标记了。”
李苪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过去,这才看见了三两根光秃秃的竹竿突兀矗立。
他一怔,嘴中喃喃自语:“他们骑马追人,中途就下马了,难道是发现了沈霸,追进了树林里?”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左边道路近日被压倒的杂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正当他思考之时,李二突然说话了。
“少爷,有捕快过来了。”
李苪一怔,又抬起了头。
秋日的太阳不是那么的火辣,反而有丝温暖的感觉。
李苪抬头仰望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心中却有一丝阴霾笼罩。
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会不会破开诅咒,揪出幕后黑手;如果我能够插手这件事,会不会让枉死的人沉冤得雪;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会不会解开人们心中的愚昧;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我会不会插手,让阳光从裂缝中照射进来。
如果我能插手这件事.......
“少爷,我们该启程了。”
李二立在他的一旁,柔声道,他背了两个包袱,一个是他自己的,一个是自家主子的,虽然李苪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亲弟弟一样看待,但是这的确就应该是他分内之事。
李苪没有看他一眼,内心焦灼却又无可奈何,多想无用。
他冷漠的点了点头,李二不敢看他的眼睛。
“两位客官慢走!”
出于礼貌,他仍就是回过头来,微笑报之。
“听说有两个时辰的路程。”
李二不敢直视他,所以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瞄了一眼,却发现少爷正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笑意正浓。
李二一怔,愣在了原地。
李苪凑了过来,拍了他的肩膀两下,然后取下了自己的包袱,跨在了肩上,径直走了。
“少爷,等等我。”
“走快点,我想见识下案发现场。”
李苪突然加快了速度,小跑的向前,然后回过身来,望了眼李二,又提起了速度。
“少爷......”
两人走了没多久,忽然间李苪怔住了,止住了脚步。
李二在后面喘着粗气,没来由的哀怨道:“少爷,你总算停下来了。”
他走到了李苪身旁,同样也怔住了,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眼前居然是一个分岔路口,有两条路,不过却是两个极端,还是很好辨认该走那条路,只不过他惊愕的是这条路该通往哪里,为何鲜有人踏足。
显然右边的一条路是通往县城的,一是由于前段时间的封路,所以这个时段去县城的人比较集中,远眺前面,还依稀可见两三个人的身影。
即便没有人在这条路上走也可以辨认出来,这条道路两旁草木茂盛,中间的一片土地裸露,没有任何草木,李苪蹲下来大致的比划了几下,如果不出所料这裸露在外,光秃秃的裂地宽度刚好是一辆普通马车的宽度。
而反观左边的这条路,到处都是杂草,堪比腰深,几乎看不出有条路的痕迹。
为什么说是几乎看不出来有路呢,是因为大片的杂草齐腰深,却有一丁点的地方倒塌下来,恰好仅容一人通过,或者说是一匹马。
李苪蹲下来仔细观察,这杂草折弯的程度并不大,甚至还可以反弹直立,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是近几日造成的。
他继续往里走了一段路,曲曲折折都有被踏平的痕迹,这个力道就很大,直接性的踩死了。
李苪站起身来,回头望了几眼,又朝着这条路的深处望了几眼,陷入了沉思。
“少爷,是不是有什么发现了?”
李二在岔口处忍不住兴奋的叫道。
李苪摇了摇头,拢了下肩上的包袱,走到了李二跟前,“没有什么发现,这边的一条路荒废了很久,我们走吧。”
“哦。”
李二点了点头,望了眼左边的一条路,然后跟上了李苪的脚步。
方才从镇上出来,道路宽阔,两旁全是荆棘,根本无处容身,这般景象一直延伸到岔路口,继续往前走,道路陡然的缓慢回缩,仅容一条马车经过。
不多时,李苪环绕四周,周围已经是密林丛生了。
太阳光直射而下,透过树林,打在地面上而呈现出大量的光影。
似乎是一条直路,并没有什么寻常之处,只不过从左边的密林中传出了徐徐微风,平添了一份清凉。
不多时,这条道路上就可见许多人了,再往前,就一窝蜂的拥堵了,地上坐着的有人,靠在树上的也有。
李苪回头望了眼,然后又将眼神投向前方,暗自思量起来。
“少爷,那群人不就是刚才请命的百姓吗。”
李二撇了撇嘴,他不明白少爷在想些什么。
“我知道。”
“那你在想什么?”
“时间太短了。”
李二听着稀里糊涂,不禁挠了挠头。
“什么时间?”
他问。
“走到这里的时间。”
李苪说完这句话便自顾的挤到了人群中去了。
“咦,好像是哟,一个时辰都不到。”
他突然的发现。
“没错,如果这里是案发现场,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过岗。”
“确实是这样,我们这一路走过来,似乎都是平地呀。”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过岗就死了?”
李二摇了摇头,不敢确定。
“麻烦让一让!”
李苪抬起了脚,艰难的挤到了最前方,李二紧跟其后。
前面由几根木条连接了两边的树木,而构成了简易的路障,并有六名灰衣皂隶把守着。
远眺前方,什么也没见着。
他不禁疑惑了,俯身下来,询问着一名昏昏欲睡的老农。
“老人家,老人家。”
老农推了他一下,继续打着瞌睡。
“咳咳,大人您来了。”
李苪瞥了他一眼,装模作样的说道。
老农陡然惊醒,四下望了望,映入眼帘的仍然只有严肃的皂隶,他不禁拉下脸来,拂了拂衣袖。
李二捂嘴而笑。
“胡说些什么,大人在茶棚勘察呢,怎么会过来。”
李苪一愣,摸不着头脑,“这里还有茶棚?”
老农被他叫醒,睡意全无。
他这才仔细打量了李苪、李二几眼,衣冠楚楚,气质不凡,还有小厮跟随,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心想,你这小生怎么生的如此俊俏。
“读书人吧?”
他问道。
“正是!”
李苪如实回答。
老农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不少,因为读书人在他们的眼中是最值得崇敬的,读书人饱读诗书,与上等人最接近。
“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废旧的茶棚,县太爷在那里办案。”
老农指着前方说道。
“哦,是这样。”
李苪眯着眼睛,想从前面看见什么,实际上仍然是一望无际。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我们过去,都已经等了三个时辰了,今天怕是没戏了。”
老农叹气一声,轻轻拍打着身边的两筐竹篓。
“老人家,既然知道没戏了为何还要在大太阳下久候?”
老农望了他一眼,倔强道:“今天没戏了,明天、后天呢,我当然要第一时间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县城呀。”
李苪凝重的点了点头,起身背着手望着前方,四下看了看,然后招呼着李二席地而坐。
“老人家,这里就是案发现场了?”
老农摇了摇头,指向了密林里,茫然道:“哪里是案发现场,还有竹竿做标记了。”
李苪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过去,这才看见了三两根光秃秃的竹竿突兀矗立。
他一怔,嘴中喃喃自语:“他们骑马追人,中途就下马了,难道是发现了沈霸,追进了树林里?”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左边道路近日被压倒的杂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正当他思考之时,李二突然说话了。
“少爷,有捕快过来了。”
李苪一怔,又抬起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