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凛冬季分
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清晰,格外的耀眼。但是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冻过似的,怎么也热不起来。
灰白石板路上,白雪给宽阔的道路盖了一层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整个天地披上了一件白斗篷,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仿佛置身另一番世界,如同白雪王国一般。
骤雪下了一整晚,洗净了冤屈,白天初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李苪和李二两人站在衙门前,无趣的看着门前的薄雪渐而消失殆尽,他们二人各自在最外层又披了件襕袍衫,以此驱寒,尽管头顶着暖阳,在大门口不动的站着久了,也感觉到了一丝寒冷。冰雪融化之际,冬日里的太阳也并未让人彻底的暖和起来。
守门的三位衙役懒散的站在朱红的大门两边,嘴唇冻得发紫,来回蹉跎着自己的手掌,更有甚者浑身颤抖。
见李苪他们二人从衙里出来,赶紧摆正了姿态,一副恪职尽守的样子,向他们两人打招呼。
他们两人自然全都看见了,李二在内心偷笑,紧跟在李苪身后。
李苪上下打量了这仨人几眼,轻声道:“王哥,休息下吧。”
为首带刀来回巡视的衙役,正是颇为激灵的——王佑。
他们三人相视一眼,悻悻的松了口气,王佑扭捏的望着李苪,颇为不好意思,苦笑不跌。
王佑与李苪年纪相仿,只不过轮廓饱满,看起来人高马大,来衙门役事,讨点生活。
“公子,听老爷说你们是杭州人氏?”
王佑看着李苪他们二人在空地上摆动薄雪的背影,几次意欲开口,却不知为何又给憋回去了。
最后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凑上前去试探性的开口问道,也许是李苪平易近人的性格使然吧,没有大户人家的架子。
“没错。”
李苪的口音不能完全说是杭州口音,只能说是典型的南方口音,温文儒雅,非常的平和,清秀中又略带点小女人姿态,单纯的舌头发音,仿佛不是从喉咙吐出来的。
近个月的生活交流,他也逐渐摸清楚了甘州人的口音,就是从不拖泥带水,罗老县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土生土长的甘州人氏,说话没有余音。
“王哥,您是哪儿人?”
李苪两三步便来到了王佑的身边,微笑的问道。
“公子,小的就是济县人氏,家在县城郊外不远处的村庄,前天换班后还回过家一次。”
王佑听的怪不好意思的,李苪竟然亲自同自己谈话,似有种受宠若惊的隔世感。
“那可真好!”
李苪由衷的赞叹,脸上却浮现出若有若无的惆怅之意。
“嘿嘿。”
王佑自个也觉得不错,傻乎乎的笑了几声。
“公子,小的可否问您个问题?”
“说吧。”
李苪应声点头。
“额...小的打小还未出过远门,甘州倒去过几次,小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跟着耿捕头去凉州办公事。听大家说老爷来自很远的地方,这个杭州到底在哪里呀。”
王佑说着一脸神往,十分希冀的望着李苪二人。
李苪微微一笑,瞧了李二一眼,略微思索的说道:“严肃点来说呢,杭州位于江南道,苏州所辖境内据此数千里路程。”
“数千里路呀?”
王佑听的目瞪口呆,脸色吓的惨白,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心中衡量了一番两地之间的距离。
“唉,好几个月的路程,少爷还不肯租用马车,我的一双脚啊。”
李二咕喃着嘴,哀怨的说道。
王佑抽动嘴角,悻悻的苦笑。
“王哥,想不想去江南走一遭?”
李二神秘兮兮的凑到了王佑的身边,突然间的问道。
“当然想了,我听说扬州这个地方啊,胜似人间...”
王佑突然提高了音量,显得无比兴奋,不经意的扬起了右手,但是见两人一番惊愕的表情,又不禁低下了头。
“咳咳。”
李苪不动声色的轻咳了几声。
“王哥,扬州是淮南的。”
李二在一旁幽幽的提醒道。
“哦,是这样啊。”
王佑不禁脸色绯红,嘿嘿一笑以此来化解尴尬。
“江南,杭州...”
李苪动容一笑,他似乎想家了。
不对,他不能想家,李苪立马收拾了表情。
进入了十一月,陇右地区正式由秋转冬,且不是循序渐进的缓慢过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寒冬的摧残,这种直接的猛烈打击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不过总而言之,寒冬到来了。
天空飘雪反复无常,没有丝毫的规律,有些天一直下着鹅毛大雪,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将昼夜分为两段甚至四个段,一段时辰内下雪,一段时辰内冒大太阳,这简直就是在折磨人,耿捕头想说粗话。
下大雪的时候,李苪会坐在堂中,把大多数衙役聚集在一起喝茶,围着大火炉烘烤而坐,堂外寒风阵阵,堂中一片欢声笑语,一扫以前年头冬日的寂静无声,李苪的到来就如同一缕佛光。
罗老县丞上了年纪,且明年开春就会卸任县丞一职,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只有雪后放晴的时候才会到衙门里转转。
等到大雪停歇的片刻,李苪就会独自到大街上转悠,背影下是一串串浅浅的脚印,他似乎更加热衷于雪后缓步了,李二缩在了衙门,不肯出来转悠。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凛冬季分,十二月中旬时,李大人派下人到衙门送来了一封书信,以及捎来的十二月下旬回衙。
这封信件李苪先是自己一个人看了,信中内容很简单,全都是些两地温差太大需要保重身体之类的关怀语句,对破案一事只字不提。
李苪看完后,一抹笑意不经意间浮上了心头。
李二一看,瞬间拉下脸来,没有他期待的,‘将相之才’、‘老爷很欣慰的’之类的赞扬话语,他替李苪感到不值得,以此闷闷不乐。
“少爷,这是为何?”
他忍不住的问道。
“你很想知道吗?”
李二肃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这才是职责所在,既然是职责,还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事吗?”
李苪笑而不语,心中无端升起了一股暖流,他将书信投入了火炉中,几缕黑烟消失殆尽,信中字字珠玑全都刻入了他的脑海中,尽管没有一句的强制性要求。
灰白石板路上,白雪给宽阔的道路盖了一层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整个天地披上了一件白斗篷,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仿佛置身另一番世界,如同白雪王国一般。
骤雪下了一整晚,洗净了冤屈,白天初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李苪和李二两人站在衙门前,无趣的看着门前的薄雪渐而消失殆尽,他们二人各自在最外层又披了件襕袍衫,以此驱寒,尽管头顶着暖阳,在大门口不动的站着久了,也感觉到了一丝寒冷。冰雪融化之际,冬日里的太阳也并未让人彻底的暖和起来。
守门的三位衙役懒散的站在朱红的大门两边,嘴唇冻得发紫,来回蹉跎着自己的手掌,更有甚者浑身颤抖。
见李苪他们二人从衙里出来,赶紧摆正了姿态,一副恪职尽守的样子,向他们两人打招呼。
他们两人自然全都看见了,李二在内心偷笑,紧跟在李苪身后。
李苪上下打量了这仨人几眼,轻声道:“王哥,休息下吧。”
为首带刀来回巡视的衙役,正是颇为激灵的——王佑。
他们三人相视一眼,悻悻的松了口气,王佑扭捏的望着李苪,颇为不好意思,苦笑不跌。
王佑与李苪年纪相仿,只不过轮廓饱满,看起来人高马大,来衙门役事,讨点生活。
“公子,听老爷说你们是杭州人氏?”
王佑看着李苪他们二人在空地上摆动薄雪的背影,几次意欲开口,却不知为何又给憋回去了。
最后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凑上前去试探性的开口问道,也许是李苪平易近人的性格使然吧,没有大户人家的架子。
“没错。”
李苪的口音不能完全说是杭州口音,只能说是典型的南方口音,温文儒雅,非常的平和,清秀中又略带点小女人姿态,单纯的舌头发音,仿佛不是从喉咙吐出来的。
近个月的生活交流,他也逐渐摸清楚了甘州人的口音,就是从不拖泥带水,罗老县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土生土长的甘州人氏,说话没有余音。
“王哥,您是哪儿人?”
李苪两三步便来到了王佑的身边,微笑的问道。
“公子,小的就是济县人氏,家在县城郊外不远处的村庄,前天换班后还回过家一次。”
王佑听的怪不好意思的,李苪竟然亲自同自己谈话,似有种受宠若惊的隔世感。
“那可真好!”
李苪由衷的赞叹,脸上却浮现出若有若无的惆怅之意。
“嘿嘿。”
王佑自个也觉得不错,傻乎乎的笑了几声。
“公子,小的可否问您个问题?”
“说吧。”
李苪应声点头。
“额...小的打小还未出过远门,甘州倒去过几次,小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跟着耿捕头去凉州办公事。听大家说老爷来自很远的地方,这个杭州到底在哪里呀。”
王佑说着一脸神往,十分希冀的望着李苪二人。
李苪微微一笑,瞧了李二一眼,略微思索的说道:“严肃点来说呢,杭州位于江南道,苏州所辖境内据此数千里路程。”
“数千里路呀?”
王佑听的目瞪口呆,脸色吓的惨白,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心中衡量了一番两地之间的距离。
“唉,好几个月的路程,少爷还不肯租用马车,我的一双脚啊。”
李二咕喃着嘴,哀怨的说道。
王佑抽动嘴角,悻悻的苦笑。
“王哥,想不想去江南走一遭?”
李二神秘兮兮的凑到了王佑的身边,突然间的问道。
“当然想了,我听说扬州这个地方啊,胜似人间...”
王佑突然提高了音量,显得无比兴奋,不经意的扬起了右手,但是见两人一番惊愕的表情,又不禁低下了头。
“咳咳。”
李苪不动声色的轻咳了几声。
“王哥,扬州是淮南的。”
李二在一旁幽幽的提醒道。
“哦,是这样啊。”
王佑不禁脸色绯红,嘿嘿一笑以此来化解尴尬。
“江南,杭州...”
李苪动容一笑,他似乎想家了。
不对,他不能想家,李苪立马收拾了表情。
进入了十一月,陇右地区正式由秋转冬,且不是循序渐进的缓慢过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寒冬的摧残,这种直接的猛烈打击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不过总而言之,寒冬到来了。
天空飘雪反复无常,没有丝毫的规律,有些天一直下着鹅毛大雪,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将昼夜分为两段甚至四个段,一段时辰内下雪,一段时辰内冒大太阳,这简直就是在折磨人,耿捕头想说粗话。
下大雪的时候,李苪会坐在堂中,把大多数衙役聚集在一起喝茶,围着大火炉烘烤而坐,堂外寒风阵阵,堂中一片欢声笑语,一扫以前年头冬日的寂静无声,李苪的到来就如同一缕佛光。
罗老县丞上了年纪,且明年开春就会卸任县丞一职,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只有雪后放晴的时候才会到衙门里转转。
等到大雪停歇的片刻,李苪就会独自到大街上转悠,背影下是一串串浅浅的脚印,他似乎更加热衷于雪后缓步了,李二缩在了衙门,不肯出来转悠。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凛冬季分,十二月中旬时,李大人派下人到衙门送来了一封书信,以及捎来的十二月下旬回衙。
这封信件李苪先是自己一个人看了,信中内容很简单,全都是些两地温差太大需要保重身体之类的关怀语句,对破案一事只字不提。
李苪看完后,一抹笑意不经意间浮上了心头。
李二一看,瞬间拉下脸来,没有他期待的,‘将相之才’、‘老爷很欣慰的’之类的赞扬话语,他替李苪感到不值得,以此闷闷不乐。
“少爷,这是为何?”
他忍不住的问道。
“你很想知道吗?”
李二肃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这才是职责所在,既然是职责,还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事吗?”
李苪笑而不语,心中无端升起了一股暖流,他将书信投入了火炉中,几缕黑烟消失殆尽,信中字字珠玑全都刻入了他的脑海中,尽管没有一句的强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