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明溪村、小石村(二)
“刘老爹,他是个热心肠,早年间在县城里给大户人家打杂,攒下了些积蓄之后,便赎身回家,取上了媳妇,膝下有两女一子;两个女儿嫁到了城里的普通人家,儿子也取上了媳妇,知足常乐,刘老爹经常对我们说这句话,他现在非常的清闲,人人羡慕。”
大柱内心苦涩,带着他们三人来到了一处较为破烂的房屋前停下了,他一面放下背后的一大捆木柴,一面笑着回答。
“看出来了,刘老爹对生活很满足,大清早的扛着锄头去劳作,还是满脸的笑容。”
李苪缩了缩鼻子,点头的说道,像这样的人现在是非常少见了。
他顿了顿,抬头细细的打量了几眼身前的屋子,虽然说不至于到处都是破窟窿,但是很明显看得见封堵的痕迹,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恰好不过了。
大柱将一大捆木柴放置好了以后,便回到了堂屋内,见李苪三人愕然的到处站着,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来,找来一条长凳,奋力的用衣袖擦拭了一遍,客客气气的说道:“李公子、李二哥、清绾姑娘,你们都别站着呀,快坐着,坐着吧。”
李苪看了一会,惶恐之至的连忙回答:“大柱啊,你别跟我们客气了,你也坐下休息吧,我们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开去县城了。”
“这样啊,那你们坐会吧,俺去整理木柴了。”
大柱这个人很实在,他知道李苪三人官家的身份后,也没有说客套的挽留下,直言的点了点头,说实话,大柱应该才是惶恐至极。
李苪他们三人很快便离开了明溪村,在前往县城之前,他们还得去小石村看一眼,李苪没有让大柱带路,年轻人告诉他们,一直往西边走,穿过小石村,就可以到达县城,不过如果要去破的城隍庙,可能还要费点工夫。
临走时,他留给了大柱一两银子,或许有缘还能再见。
日上三竿,走过一路桥堤,几乎是不间断的房屋交叉坐落在一起,没有人带路,他们不敢肯定,但是可以猜测出,这应该就是小石村了。
“少爷,那要不要进去看看?”
李二看李苪一直在村子旁的小路上踌躇,不禁撇嘴的问道,说出了他心中的矛盾。
李苪呆呆的望了他一眼,迟疑了片刻,缓重的摇了摇头。
“罢了,我们还是见机行事吧。”
“真的不去吗,我们可以像刚才一样,以官家的身份,寻得一人去套话,找出村子里比较年长的人。”
清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念头也曾经在李苪的脑袋中冒出来过,但是转瞬之间就被他摒弃了。
“不妥,且不说官家的身份危险至极,再者去一个被官府盯上的地方涉险,我们还是不要贸然行动为好。”
清绾秀眉微颦,眼角往底下一沉,若有所思的问道:“李苪,难道你认为小石村也很不简单?”
“我不知道,但是小石村值得被怀疑。”
李苪轻笑了几声,缓缓的舒了口气,漫不经心的继续迈开了步子。
“这倒也是,俗话说得好,官不与民斗。”
清绾无可奈何的耸了耸肩,对于官府,她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感觉似好非好,且若有若无。
来到通往县城的驿道上,他们终于见着了马匹,有形色匆匆的行人,大量人马的商队,别人看待他们三人的眼神也都很正常,而不是三个怪人;总而言之,他们就像是重返了人间一般,浑身舒坦。
“三位客官,里面请!”
小二把抹布往肩膀上一搭,右手抹了个半圈,笑容可掬的弯腰道。
天空才刚放晴,春末的太阳并不火辣,反而有一丝的舒适。
上午茶棚的生意并不好,早来早往的行人精神备足,倘若有人径直的走向茶棚,那可真是老天爷的眷顾。
茶水是温的,微甜而可口。
借着茶棚的这块宝地,他们三人从包袱里取出了三叔母给他们早已经准备充足的干粮,以及还有白云毫不吝啬给的肉干,就是盘子那罐放置在暗格中的食物。
最后的一点干粮,也在茶棚中风卷残云的消灭掉了。
小二,也可以说是东家,三十岁刚出头的模样,他坐在距离驿道最近的木桌旁,幽幽的看着过往的行人。
“东家,再来壶好茶。”
李苪微微偏头,注视着中年人的背影,缓慢的开口道。
“好嘞!”
刚才在大柱家中也没能讨口水喝,没想到这里还会有个茶棚,如同雪中送炭,让他们三人得以缓了口气。
“好茶。”
李苪冲着较为年轻的东家笑了笑,随即泯了口茶。
“哪里哪里,能合三位客官的口味,鄙人荣幸之至。”
年轻的东家龇着牙,反倒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也一眼就看出来了李苪三人身份的不凡。
“东家,不过这上午来此歇脚的人有点少啊?”
“哎呀,谁说不是呢。”
东家无奈的耸了耸肩,郊外的茶棚就是供来往的行人歇脚的,一般设置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也不至于风急火燎,但是也因为距离县城较近,所以大多数普通人家都会选择直接去县城歇脚。
“东家,你不用太过着急,在下看这今天的太阳...你下午的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
李苪顿了顿,抬头望了眼天空,嘿嘿一笑。
年轻的东家亦是一笑,哈哈的打着马虎眼,眯着眼睛说道:“那就借客官吉言了。”
绕了一大圈子,他一挑眉,弱弱的问道:“东家,听说和集县有位神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神医?”
年轻的东家重新审视着李苪三人,纳闷的摇了摇头,“听口音,三位客官似乎不像是本地人?”
“东家说的不错,在下三人岭南悉州人氏,来各地游学求医,在烈山县境内,听闻和集县有位神医,不知是否属实啊?”
李苪微微眯着眼睛,一副大为疑惑的样子,很希望得到答案。
清绾和李二两人也知道他想问什么,瞬间打起了精神来。
“没有!”
年轻的东家一口咬定道。
“您就这么肯定吗?”
“这还有假不成,如果是神医,那名头可就大的去了,我们平常百姓又岂会不知呢?”
东家如实的回答道,他没有一丝的不快,可能是李苪非比寻常的衣着,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谈吐。
“这样啊,那有没有一位姓杨的大夫呢?”
大柱内心苦涩,带着他们三人来到了一处较为破烂的房屋前停下了,他一面放下背后的一大捆木柴,一面笑着回答。
“看出来了,刘老爹对生活很满足,大清早的扛着锄头去劳作,还是满脸的笑容。”
李苪缩了缩鼻子,点头的说道,像这样的人现在是非常少见了。
他顿了顿,抬头细细的打量了几眼身前的屋子,虽然说不至于到处都是破窟窿,但是很明显看得见封堵的痕迹,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恰好不过了。
大柱将一大捆木柴放置好了以后,便回到了堂屋内,见李苪三人愕然的到处站着,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来,找来一条长凳,奋力的用衣袖擦拭了一遍,客客气气的说道:“李公子、李二哥、清绾姑娘,你们都别站着呀,快坐着,坐着吧。”
李苪看了一会,惶恐之至的连忙回答:“大柱啊,你别跟我们客气了,你也坐下休息吧,我们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开去县城了。”
“这样啊,那你们坐会吧,俺去整理木柴了。”
大柱这个人很实在,他知道李苪三人官家的身份后,也没有说客套的挽留下,直言的点了点头,说实话,大柱应该才是惶恐至极。
李苪他们三人很快便离开了明溪村,在前往县城之前,他们还得去小石村看一眼,李苪没有让大柱带路,年轻人告诉他们,一直往西边走,穿过小石村,就可以到达县城,不过如果要去破的城隍庙,可能还要费点工夫。
临走时,他留给了大柱一两银子,或许有缘还能再见。
日上三竿,走过一路桥堤,几乎是不间断的房屋交叉坐落在一起,没有人带路,他们不敢肯定,但是可以猜测出,这应该就是小石村了。
“少爷,那要不要进去看看?”
李二看李苪一直在村子旁的小路上踌躇,不禁撇嘴的问道,说出了他心中的矛盾。
李苪呆呆的望了他一眼,迟疑了片刻,缓重的摇了摇头。
“罢了,我们还是见机行事吧。”
“真的不去吗,我们可以像刚才一样,以官家的身份,寻得一人去套话,找出村子里比较年长的人。”
清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念头也曾经在李苪的脑袋中冒出来过,但是转瞬之间就被他摒弃了。
“不妥,且不说官家的身份危险至极,再者去一个被官府盯上的地方涉险,我们还是不要贸然行动为好。”
清绾秀眉微颦,眼角往底下一沉,若有所思的问道:“李苪,难道你认为小石村也很不简单?”
“我不知道,但是小石村值得被怀疑。”
李苪轻笑了几声,缓缓的舒了口气,漫不经心的继续迈开了步子。
“这倒也是,俗话说得好,官不与民斗。”
清绾无可奈何的耸了耸肩,对于官府,她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感觉似好非好,且若有若无。
来到通往县城的驿道上,他们终于见着了马匹,有形色匆匆的行人,大量人马的商队,别人看待他们三人的眼神也都很正常,而不是三个怪人;总而言之,他们就像是重返了人间一般,浑身舒坦。
“三位客官,里面请!”
小二把抹布往肩膀上一搭,右手抹了个半圈,笑容可掬的弯腰道。
天空才刚放晴,春末的太阳并不火辣,反而有一丝的舒适。
上午茶棚的生意并不好,早来早往的行人精神备足,倘若有人径直的走向茶棚,那可真是老天爷的眷顾。
茶水是温的,微甜而可口。
借着茶棚的这块宝地,他们三人从包袱里取出了三叔母给他们早已经准备充足的干粮,以及还有白云毫不吝啬给的肉干,就是盘子那罐放置在暗格中的食物。
最后的一点干粮,也在茶棚中风卷残云的消灭掉了。
小二,也可以说是东家,三十岁刚出头的模样,他坐在距离驿道最近的木桌旁,幽幽的看着过往的行人。
“东家,再来壶好茶。”
李苪微微偏头,注视着中年人的背影,缓慢的开口道。
“好嘞!”
刚才在大柱家中也没能讨口水喝,没想到这里还会有个茶棚,如同雪中送炭,让他们三人得以缓了口气。
“好茶。”
李苪冲着较为年轻的东家笑了笑,随即泯了口茶。
“哪里哪里,能合三位客官的口味,鄙人荣幸之至。”
年轻的东家龇着牙,反倒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也一眼就看出来了李苪三人身份的不凡。
“东家,不过这上午来此歇脚的人有点少啊?”
“哎呀,谁说不是呢。”
东家无奈的耸了耸肩,郊外的茶棚就是供来往的行人歇脚的,一般设置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也不至于风急火燎,但是也因为距离县城较近,所以大多数普通人家都会选择直接去县城歇脚。
“东家,你不用太过着急,在下看这今天的太阳...你下午的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
李苪顿了顿,抬头望了眼天空,嘿嘿一笑。
年轻的东家亦是一笑,哈哈的打着马虎眼,眯着眼睛说道:“那就借客官吉言了。”
绕了一大圈子,他一挑眉,弱弱的问道:“东家,听说和集县有位神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神医?”
年轻的东家重新审视着李苪三人,纳闷的摇了摇头,“听口音,三位客官似乎不像是本地人?”
“东家说的不错,在下三人岭南悉州人氏,来各地游学求医,在烈山县境内,听闻和集县有位神医,不知是否属实啊?”
李苪微微眯着眼睛,一副大为疑惑的样子,很希望得到答案。
清绾和李二两人也知道他想问什么,瞬间打起了精神来。
“没有!”
年轻的东家一口咬定道。
“您就这么肯定吗?”
“这还有假不成,如果是神医,那名头可就大的去了,我们平常百姓又岂会不知呢?”
东家如实的回答道,他没有一丝的不快,可能是李苪非比寻常的衣着,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谈吐。
“这样啊,那有没有一位姓杨的大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