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夕灯会
景祐元年,正月十五元夕佳节。
柳云卿自正旦那日被三个学霸狠狠打击之后,又在李仙儿红袖添香,柔情脉脉的指导之下,学习那制艺之法。自正旦而至元夕,竟然大有长进。
眼看着柳云卿学业精进不少,李仙儿自然最为开心。于是这元夕佳节到来,也就没有再为难她的小乙哥哥,而提议前往汴京城一游,去看那元夕灯会。
这日,风和日丽,天穹一片瓦蓝,飘着丝绵一般的几片云彩。
气温回升,满河烟柳远远看着黄绿一片,走上前去,却只有柔柔顺顺的空枝条在春风之中摇曳。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
柳云卿被李仙儿精心打扮,一身青衫,系着一根红绦,那身姿便显得挺拔修长起来。头戴折耳幞头,手拿一柄玉骨折扇,也是唇红齿白,俨然一位翩翩公子了。
李仙儿玉手持着兰花扇面的轻罗团扇,下穿着六幅裙摆的嫩绿色柳烟裙,上罩着古烟纹碧罗霞衣,款款而行之际,恰似风中杨柳。
满头青丝梳成一个飞天髻,插着珊瑚瑶花的发饰,配着一根白玉簪子,好似月宫仙子一般模样。眉似远山横岫,眸光似水,小脸白皙仿佛凝脂,映衬着一点红唇。
柳云卿,李仙儿带着三郎、娟儿、墨娘子、呆虎儿四人乘着一艘画舫,自天天农家乐门口出发,看着两岸隐隐春色,笑语盈盈的直往汴梁而去。
汴河春水碧绿碧绿的,画舫彩幔飘飘,在艳艳春日之下,那舟,那水,那人恰似在画中一般。兴之所起,李仙儿又少不得抚琴弄曲。
琴声合着那哗啦啦的水声,清越嘹亮,弥漫在画舫周围,仿佛仙乐袅袅,又被微风吹散,消失在那烟波之中。
歌声婉转动人,像那山涧之中潺潺溪水绕山流淌一般。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天籁,这就本是春日才有的佳音。
那唱词极为雅致,令听着形神俱融化在歌声之上,心无旁骛,时光好似静止了一般。歌曰:“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春风水路,一曲歌罢又是一曲。不知不觉之际,那画舫径直进了西水门,在那天汉桥的码头停泊了下来。
弃舟登岸,州桥一带早已经热闹起来。
算卦的、买药的、耍猴的比比皆是。各色小池罗列其中。行人皆满脸喜色,留恋其中,看那胸口碎大石,看那口吐铁剑,看那喷火钻圈子的……
声音之熙攘,对面说话,也得高声大叫才行。说书的、唱曲的、蹴鞠的、相扑的应有尽有。瓦子之中,更是人声鼎沸,博采的、演戏的,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一处接着一处,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少时,柳云卿几人说说笑笑之际,眼前斜挑一面酒旗,正是那“久住丁三娘家”的脚店门口。
挑帘而入,丁三娘子笑着迎了上来,含笑说道:“大官人可是从郊外而来,意欲住店打尖的。”
“丁三娘子,还认得小生不!”
那夫人盯着柳云卿仔细的打量一番,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大官人恕奴家眼拙,好似见过,又说不上来的。”
“去年三月,小生好不落魄。在三娘子这里住了三日的啦!”
“哦!”丁三娘子自然想不起来,不过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大官人哩。”
“今日夜间要看那宣德门前的灯会哩,故而还得在三娘子这里歇下一晚哩。”
“好好,那宣德门元夕灯会,煞是好看。不过郊外之人,就出不了城了。大官人住下一夜,也是极为值得的。”
丁三娘子说着,又道:“几位一行六人,要几谏房哩?小店洁净,汤水又是学了那柳家湾的,保教客官满意。”
“四间吧!”
一席话说来,柳云卿已然明白,这丁三娘子大约是认不得自己的,也就不再闲话,咬了四间房来。当下便将行礼放在了脚垫之中。
不一会儿,金乌西坠,正是旁晚时分。天还未黑,一轮玉盘似的明月已经挂在柳树梢头。
柳云卿,李仙儿六人欢欢喜喜的出了脚店,沿着一百丈来宽的御街道往北而行。
御皆南北走向,南通汴梁正南门南熏门,北接皇城正门宣德门。自州桥往北,三四里路,就向一个狭长的巨大广场一般,虽说是路,但那中间乃是御道,围着一人高的朱红叉子来,行人只在两边行走。
但纵然如此,两侧的甬道也颇为宽阔。铺着巨大的金砖,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模样。
柳云卿六人看着杂耍表演,不时的驻足留恋。及至那宣德门的时候,已经是月升中天,洒下满地银辉。而此处正是灯会坐在,一应灯笼明晃晃的的矗立着,把一片花花世界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
目之所及,一应灯山交相照耀,锦绣流彩辉映其间。
宣德门下用巨木搭建了山棚逶迤不绝。上面皆是五彩流光的花灯,上面画着蓬莱,方丈,瀛台仙境,也有那街巷坊间的人间百态,皆栩栩如生。在月色之下,分外美丽。
又有巨大的灯山矗立在正中间,五彩光华散发自塑像一般的灯笼之中。那塑像一般的灯笼乃是文殊、普贤菩萨的模样,十分逼真,就连那菩萨座下的青狮子,长鼻象也都惟妙惟肖。
不知采用了什么机关,竟有瀑布从那灯山顶上四散而下,流光溢彩的灯光,照耀着那瀑布,竟然比后世那灯光喷泉还要梦幻许多。
灯山周围,彩门连绵,那彩门之上用草把自扎了二条戏珠的巨龙来。巨龙身上裹着彩幔,上面密密麻麻的放置着许多灯烛,也许数万盏都布置,曲折蜿蜒开来,仿佛那巨龙在游走一般。
宣德门前的横街上,又矗立着高高的长杆。每个长杆之上,皆挂着优伶百戏人物的灯笼来,随风摆动,仿佛仙人衣袂飘飘而降临。
灯山四周,搭着一座又一座的彩棚,有那教坊司之中歌女在抚琴弄曲,于是乐声渺渺,夹杂在熙熙攘攘的鼎沸人声之中,好一番太平气象。
柳云卿自正旦那日被三个学霸狠狠打击之后,又在李仙儿红袖添香,柔情脉脉的指导之下,学习那制艺之法。自正旦而至元夕,竟然大有长进。
眼看着柳云卿学业精进不少,李仙儿自然最为开心。于是这元夕佳节到来,也就没有再为难她的小乙哥哥,而提议前往汴京城一游,去看那元夕灯会。
这日,风和日丽,天穹一片瓦蓝,飘着丝绵一般的几片云彩。
气温回升,满河烟柳远远看着黄绿一片,走上前去,却只有柔柔顺顺的空枝条在春风之中摇曳。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
柳云卿被李仙儿精心打扮,一身青衫,系着一根红绦,那身姿便显得挺拔修长起来。头戴折耳幞头,手拿一柄玉骨折扇,也是唇红齿白,俨然一位翩翩公子了。
李仙儿玉手持着兰花扇面的轻罗团扇,下穿着六幅裙摆的嫩绿色柳烟裙,上罩着古烟纹碧罗霞衣,款款而行之际,恰似风中杨柳。
满头青丝梳成一个飞天髻,插着珊瑚瑶花的发饰,配着一根白玉簪子,好似月宫仙子一般模样。眉似远山横岫,眸光似水,小脸白皙仿佛凝脂,映衬着一点红唇。
柳云卿,李仙儿带着三郎、娟儿、墨娘子、呆虎儿四人乘着一艘画舫,自天天农家乐门口出发,看着两岸隐隐春色,笑语盈盈的直往汴梁而去。
汴河春水碧绿碧绿的,画舫彩幔飘飘,在艳艳春日之下,那舟,那水,那人恰似在画中一般。兴之所起,李仙儿又少不得抚琴弄曲。
琴声合着那哗啦啦的水声,清越嘹亮,弥漫在画舫周围,仿佛仙乐袅袅,又被微风吹散,消失在那烟波之中。
歌声婉转动人,像那山涧之中潺潺溪水绕山流淌一般。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天籁,这就本是春日才有的佳音。
那唱词极为雅致,令听着形神俱融化在歌声之上,心无旁骛,时光好似静止了一般。歌曰:“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春风水路,一曲歌罢又是一曲。不知不觉之际,那画舫径直进了西水门,在那天汉桥的码头停泊了下来。
弃舟登岸,州桥一带早已经热闹起来。
算卦的、买药的、耍猴的比比皆是。各色小池罗列其中。行人皆满脸喜色,留恋其中,看那胸口碎大石,看那口吐铁剑,看那喷火钻圈子的……
声音之熙攘,对面说话,也得高声大叫才行。说书的、唱曲的、蹴鞠的、相扑的应有尽有。瓦子之中,更是人声鼎沸,博采的、演戏的,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一处接着一处,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少时,柳云卿几人说说笑笑之际,眼前斜挑一面酒旗,正是那“久住丁三娘家”的脚店门口。
挑帘而入,丁三娘子笑着迎了上来,含笑说道:“大官人可是从郊外而来,意欲住店打尖的。”
“丁三娘子,还认得小生不!”
那夫人盯着柳云卿仔细的打量一番,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大官人恕奴家眼拙,好似见过,又说不上来的。”
“去年三月,小生好不落魄。在三娘子这里住了三日的啦!”
“哦!”丁三娘子自然想不起来,不过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大官人哩。”
“今日夜间要看那宣德门前的灯会哩,故而还得在三娘子这里歇下一晚哩。”
“好好,那宣德门元夕灯会,煞是好看。不过郊外之人,就出不了城了。大官人住下一夜,也是极为值得的。”
丁三娘子说着,又道:“几位一行六人,要几谏房哩?小店洁净,汤水又是学了那柳家湾的,保教客官满意。”
“四间吧!”
一席话说来,柳云卿已然明白,这丁三娘子大约是认不得自己的,也就不再闲话,咬了四间房来。当下便将行礼放在了脚垫之中。
不一会儿,金乌西坠,正是旁晚时分。天还未黑,一轮玉盘似的明月已经挂在柳树梢头。
柳云卿,李仙儿六人欢欢喜喜的出了脚店,沿着一百丈来宽的御街道往北而行。
御皆南北走向,南通汴梁正南门南熏门,北接皇城正门宣德门。自州桥往北,三四里路,就向一个狭长的巨大广场一般,虽说是路,但那中间乃是御道,围着一人高的朱红叉子来,行人只在两边行走。
但纵然如此,两侧的甬道也颇为宽阔。铺着巨大的金砖,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模样。
柳云卿六人看着杂耍表演,不时的驻足留恋。及至那宣德门的时候,已经是月升中天,洒下满地银辉。而此处正是灯会坐在,一应灯笼明晃晃的的矗立着,把一片花花世界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
目之所及,一应灯山交相照耀,锦绣流彩辉映其间。
宣德门下用巨木搭建了山棚逶迤不绝。上面皆是五彩流光的花灯,上面画着蓬莱,方丈,瀛台仙境,也有那街巷坊间的人间百态,皆栩栩如生。在月色之下,分外美丽。
又有巨大的灯山矗立在正中间,五彩光华散发自塑像一般的灯笼之中。那塑像一般的灯笼乃是文殊、普贤菩萨的模样,十分逼真,就连那菩萨座下的青狮子,长鼻象也都惟妙惟肖。
不知采用了什么机关,竟有瀑布从那灯山顶上四散而下,流光溢彩的灯光,照耀着那瀑布,竟然比后世那灯光喷泉还要梦幻许多。
灯山周围,彩门连绵,那彩门之上用草把自扎了二条戏珠的巨龙来。巨龙身上裹着彩幔,上面密密麻麻的放置着许多灯烛,也许数万盏都布置,曲折蜿蜒开来,仿佛那巨龙在游走一般。
宣德门前的横街上,又矗立着高高的长杆。每个长杆之上,皆挂着优伶百戏人物的灯笼来,随风摆动,仿佛仙人衣袂飘飘而降临。
灯山四周,搭着一座又一座的彩棚,有那教坊司之中歌女在抚琴弄曲,于是乐声渺渺,夹杂在熙熙攘攘的鼎沸人声之中,好一番太平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