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郑芝龙父子反目
随后,黄德华的部众迁出深山,李岩也依照承诺发还了他们的土地、房产什么的。由于这些土地与房产已大多为其余的黎首或汉人地主瓜分,要想要回来其实还比较困难。但是,李岩是谁啊,是功勋卓著的大英雄,更拥有精兵强将无数,又有谁胆敢反对呢?
于是,一番周折过后,黄德华的族人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土地,且被补偿了不少荒地,让黄德华等人感激涕零。
随后,与黄德华相善的王瑞应也下山投降,与黄德龙享受了同等待遇。
二人的投降,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让一个接一个的黎首或汉人的寨主什么的下山投降。
据统计,就在这一年,下山的黎人或者汉人就超过了5万,直接让琼州的人口(缴纳赋税的人口)突破了30万,使得琼州府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新高,这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却是,琼州局势的稳定,也为琼州移民创造了良机。
但是,当李岩春风得意的时候,大明的局势却飞流直下,最大的祸害就是来自大海盗出生的郑芝龙。
李岩自然早就知道郑芝龙的为人,关键是,你无法事先说明啊!人心隔肚皮,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而且,唐王依仗郑芝龙为柱石,李岩的话只会被他当成是挑拨离间。更有,郑芝龙控制了唐王及其麾下,即使郑芝龙有异动,他也察觉不到。
有了这个福建最大的军阀叛清,福建局势其实已经无法挽回,李岩心中干脆就放弃了福建。当然,也伏下暗钉。他通过宣武帝赐予郑成功国姓朱,从此,郑成功也可以称之为朱成功,也有人称之为“国姓爷”。皇帝陛下的赏识,让一贯的热血青年郑成功热血更热了,自认是正义的化身,忠臣的代表,对大明王朝更加忠心。
郑成功表面豪爽,其实也是内有锦绣之人。这几个月来,父亲做事情经常避开自己。曾经有一次,有一个人悄悄的摸上自己的家门,时间还是深更半夜,这能是好人?当时自己正好上茅房,否则也不会知道。
悄悄的派人出去跟随查探,才发现,这个人可能走的热了,取下包头的青布,露出了好大一个明晃晃的脑壳,这才知道,这家伙不是鞑子,就是鞑子的走狗。事实上,此人就是早已降清的泉州乡绅郭必昌。他与郑芝龙一向相善,成功的动摇了郑芝龙的内心,让他有了一丝侥幸心里,认为投降满清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老海盗毕竟老了,失去了曾经的拼劲,成了恋栈老马。
郑成功通过此事才知道一贯教导自己忠君的老父亲,竟然不再是大明的忠臣,要向满清摇尾乞怜,劝阻道,“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
郑芝龙呵斥道,“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事。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尚且不能拒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犬乎?”
父子二人不欢而散,郑芝龙一心降清,而郑成功却在思量如何破局。
八月初,郑芝龙下令施福放弃福建北部的天险仙霞关,清军轻松占领仙霞关,还获得了大量补给,士气大振。
在宣武朝的诏令下,唐王当机立断,率众迅速南下,前往闽南沿海,避免了历史上的汀州受难。
九月,获得充足补给的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福州。
十一月郑芝龙不顾众人的劝阻,前往福州向博洛投降,随后被软禁,带往京师,悔之晚矣。
留在安平老家的郑成功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候,宣武朝廷的任命很是应景的赶了过来,册封郑成功为延平公,福建总兵,统领福建兵马,原有的福建所有兵马,均受其节制。
接到朝廷的任命,困境中的郑成功再也忍耐不住,对着肇庆的方向下跪,泪如雨下,“陛下仁德,成功没齿难忘。”
有了这份诏书为依托,郑成功首先找上了一向与自己相善的叔父郑鸿逵。郑鸿逵虽然跋扈,但是从忠君方面讲,还是要远远超过郑芝龙的,这方面讲,与郑成功很有共同语言。另一方面,郑芝龙叛清,让老郑家最大的郑芝龙派系群龙无首。郑鸿逵虽然也拥有不小的势力,但毕竟是旁支,反而因为自己的实力而不能统领郑芝龙派系,否则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吞并主枝力量。然而,郑芝龙就不一样了,他是郑芝龙的长子,天然拥有郑芝龙所拥有的势力的继承权。
在郑鸿逵的支持下,郑成功果然比历史上更加容易的继承了郑芝龙的势力。拥有舟师十余万,即使是一向有自力之心的郑彩,也不敢明着反对郑成功,乖乖的对郑成功低头。
郑成功大致重整旗鼓后,率军南下泉州府。接着,又接到一份诏书,上面允许郑军在广东潮州府、惠州府就食。意思也就是允许郑成功在潮州府与惠州府征税养活自身。
郑成功真的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福建多山,耕地一向不多,且大多贫瘠,难以养活大量人口。这也是福建人下南洋最多的原因所在。
然而,郑成功想要养活如此多的士兵,单凭福建如何能够满足?于是,将一向丰饶的潮、惠两府交给郑成功,自然让郑成功感激涕零。历史上,郑成功为了夺得潮、惠两州,可是不惜与已经反正的李成栋兵戎相见的。现在,却轻松获得了潮、惠两府。试问,郑成功如何不激动。
只是,细细思考后,又觉得奇怪,“一向锱铢必较的朝廷什么时候如此大方了?”这时候,他看向了前来传旨的那位高高瘦瘦的、长相斯文正派的太监。
这太监大家想必已经猜到,就是那无利不起早的王坤。他自知此次给郑成功送了大礼,一向豪奢的郑家肯定会给自己大量好处,为此,不惜劳苦,来到福建传旨。
于是,一番周折过后,黄德华的族人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土地,且被补偿了不少荒地,让黄德华等人感激涕零。
随后,与黄德华相善的王瑞应也下山投降,与黄德龙享受了同等待遇。
二人的投降,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让一个接一个的黎首或汉人的寨主什么的下山投降。
据统计,就在这一年,下山的黎人或者汉人就超过了5万,直接让琼州的人口(缴纳赋税的人口)突破了30万,使得琼州府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新高,这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却是,琼州局势的稳定,也为琼州移民创造了良机。
但是,当李岩春风得意的时候,大明的局势却飞流直下,最大的祸害就是来自大海盗出生的郑芝龙。
李岩自然早就知道郑芝龙的为人,关键是,你无法事先说明啊!人心隔肚皮,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而且,唐王依仗郑芝龙为柱石,李岩的话只会被他当成是挑拨离间。更有,郑芝龙控制了唐王及其麾下,即使郑芝龙有异动,他也察觉不到。
有了这个福建最大的军阀叛清,福建局势其实已经无法挽回,李岩心中干脆就放弃了福建。当然,也伏下暗钉。他通过宣武帝赐予郑成功国姓朱,从此,郑成功也可以称之为朱成功,也有人称之为“国姓爷”。皇帝陛下的赏识,让一贯的热血青年郑成功热血更热了,自认是正义的化身,忠臣的代表,对大明王朝更加忠心。
郑成功表面豪爽,其实也是内有锦绣之人。这几个月来,父亲做事情经常避开自己。曾经有一次,有一个人悄悄的摸上自己的家门,时间还是深更半夜,这能是好人?当时自己正好上茅房,否则也不会知道。
悄悄的派人出去跟随查探,才发现,这个人可能走的热了,取下包头的青布,露出了好大一个明晃晃的脑壳,这才知道,这家伙不是鞑子,就是鞑子的走狗。事实上,此人就是早已降清的泉州乡绅郭必昌。他与郑芝龙一向相善,成功的动摇了郑芝龙的内心,让他有了一丝侥幸心里,认为投降满清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老海盗毕竟老了,失去了曾经的拼劲,成了恋栈老马。
郑成功通过此事才知道一贯教导自己忠君的老父亲,竟然不再是大明的忠臣,要向满清摇尾乞怜,劝阻道,“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
郑芝龙呵斥道,“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事。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尚且不能拒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犬乎?”
父子二人不欢而散,郑芝龙一心降清,而郑成功却在思量如何破局。
八月初,郑芝龙下令施福放弃福建北部的天险仙霞关,清军轻松占领仙霞关,还获得了大量补给,士气大振。
在宣武朝的诏令下,唐王当机立断,率众迅速南下,前往闽南沿海,避免了历史上的汀州受难。
九月,获得充足补给的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福州。
十一月郑芝龙不顾众人的劝阻,前往福州向博洛投降,随后被软禁,带往京师,悔之晚矣。
留在安平老家的郑成功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候,宣武朝廷的任命很是应景的赶了过来,册封郑成功为延平公,福建总兵,统领福建兵马,原有的福建所有兵马,均受其节制。
接到朝廷的任命,困境中的郑成功再也忍耐不住,对着肇庆的方向下跪,泪如雨下,“陛下仁德,成功没齿难忘。”
有了这份诏书为依托,郑成功首先找上了一向与自己相善的叔父郑鸿逵。郑鸿逵虽然跋扈,但是从忠君方面讲,还是要远远超过郑芝龙的,这方面讲,与郑成功很有共同语言。另一方面,郑芝龙叛清,让老郑家最大的郑芝龙派系群龙无首。郑鸿逵虽然也拥有不小的势力,但毕竟是旁支,反而因为自己的实力而不能统领郑芝龙派系,否则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吞并主枝力量。然而,郑芝龙就不一样了,他是郑芝龙的长子,天然拥有郑芝龙所拥有的势力的继承权。
在郑鸿逵的支持下,郑成功果然比历史上更加容易的继承了郑芝龙的势力。拥有舟师十余万,即使是一向有自力之心的郑彩,也不敢明着反对郑成功,乖乖的对郑成功低头。
郑成功大致重整旗鼓后,率军南下泉州府。接着,又接到一份诏书,上面允许郑军在广东潮州府、惠州府就食。意思也就是允许郑成功在潮州府与惠州府征税养活自身。
郑成功真的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福建多山,耕地一向不多,且大多贫瘠,难以养活大量人口。这也是福建人下南洋最多的原因所在。
然而,郑成功想要养活如此多的士兵,单凭福建如何能够满足?于是,将一向丰饶的潮、惠两府交给郑成功,自然让郑成功感激涕零。历史上,郑成功为了夺得潮、惠两州,可是不惜与已经反正的李成栋兵戎相见的。现在,却轻松获得了潮、惠两府。试问,郑成功如何不激动。
只是,细细思考后,又觉得奇怪,“一向锱铢必较的朝廷什么时候如此大方了?”这时候,他看向了前来传旨的那位高高瘦瘦的、长相斯文正派的太监。
这太监大家想必已经猜到,就是那无利不起早的王坤。他自知此次给郑成功送了大礼,一向豪奢的郑家肯定会给自己大量好处,为此,不惜劳苦,来到福建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