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为大明之崛起而奋斗
李岩却面不改色,甚至带着计谋得逞的一丝奸笑,说道,“李岩的想法,我们却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占领赣州,保住长沙,我们应该有更大的目标。清军现在已经很少派出自己的满八旗,却派出孔有德这样的汉奸统领汉八旗和绿营与我们对抗,这说明了什么?”
李过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很明显,满洲人口不多,担心伤亡过多会导致灭族的惨祸。”
李定国说道,“正是如此,有了广州惨败的先例,鞑子哪还敢再次折损人口?”
原本悲观的郑成功也是心中一动,“看样子,大明也不是没有机会,趁着清军东南空虚,我们似乎也可以展开一些行动了。”
李岩拿出一副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清军集中兵力与长沙,必然导致东南战场兵力空虚,因此,李岩的计划是,兴国公坚守长沙,吸引清军的主力;而晋国公出兵赣州,务必拿下赣州;李岩与闽国公一道,出兵福州。”
李定国再次拍着桌子赞叹,“琼国公果然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撼动全局。若是我们占领了广东周边如福州、赣州、郴州,就可牢牢的卫护住广东这一朝廷要地,战略态势大为改观。”
李岩补充说道,“此战,关键在两点,一是兴国公能坚持多久?二是晋国公多长时间能够攻克赣州?”
李过朗声说道,“大丈夫舍生取义,李过愿将最后一滴血留在长沙。”
李岩知道李过坚贞的性格,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请兴国公记住,任何时候保存自身的实力都是最重要的,人在,城在,人不在了,城也就不在了。”
李定国说道,“琼国公说的最有道理不过了。想当初,我大西还有大顺为何能够最终推翻大明,靠的还不是时时保存自身的实力。”
李定国一时激动,有些口不择言,见大家有些奇怪的看着他,自己也有些尴尬,“靠,今时不同往日,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却说推翻了大明,自然是很奇怪。”李定国有些讪讪的看着大家,“一时食言,请大家见谅!”
李岩摆摆手,“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无需说见谅二字。”
不过,显然李岩也失言了,战壕基本上在一战才大规模使用,此时虽然有壕沟,但也不长见,大家更不会称它为战壕。李岩摸了下鼻子,“我说的是大家大家都是军营兄弟,无需太客套。”
李过点头,“正是如此,大明需要我等齐心协力才能迈过难关。不过,琼国公与晋国公的建议李过明白了,保存自身的实力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争取胜利。”
李岩补充说道,“据李岩估计,这一次已经是满清能够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了,无论成败,都必然会丧失大量兵力,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因此,兴国公,若事不可为,可退往郴州,守住两广的门户,如此,亦是大功一件。至于赣州,只能依靠晋国公了。”
李过的豪迈显然也激起了李定国的雄心,“既然琼国公如此要求,兴国公又显露如此决心,定国若是在畏畏缩缩,似乎也太娘们了。定国在此记下军令状,保证不惜任何代价占领赣州。”
“好,晋国公如此好爽,李岩也自然要有所表示,愿意提供火枪3000支,野战炮50门并充足的弹药与晋国公。”李岩笑着说道。
见李过与郑成功都是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李岩自然不会厚此薄彼,“至于兴国公那,主要是拥有守城,李岩将提供城防炮20门;闽国公那就只能多多包涵了,因火炮产能有限,只能先提供火枪2000只,不过我们琼州军队将与闽国公一道,进攻福州,事后,愿意留下自己所用的武器进行补偿。”
郑成功原本还因为李岩前面的话还觉得李岩看不起自己,待见到李岩竟然要补偿自己,察觉了李岩的“真心实意”,也是心情舒畅,“如此,成功真不知道该如何感激琼国公?”
李岩说道,“这些年来,鞑子看似战无不胜,一直攻城略地,我大明的领土领土却是一直缩减,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众人自然知道李岩已经有了答案,不敢献丑,都定定的看着李岩。
李岩这才说道,“鞑子的胜利,靠的并不是自身的实力!”
郑成功似乎有些明白,“琼国公的意思,是那些汉奸壮大了鞑子的实力?”突然想到自己投降的老爹,老脸也是一红。
李岩似乎没有察觉,众人也是神色如常,但心里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李岩点头说道,“闽国公说的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却是我大明军队的不团结,不协调。对此,兴国公想必有说法。”
李过说道,“当初,我大顺军余部初接受朝廷的招安,意图恢复荆州以改善湖广战场形势。当初,我大顺军余部精兵十万,湖广的督抚何腾蛟属下亦有十余万,而在湖广北部的清军只有不到万人,虽有城池之利,但拿下也是必然之事。只是何腾蛟所部实在行动迟缓,战斗力又极其低下,导致清军从我军从未设想到的何部方向冲了出去,我军腹背受敌,……”想到自己此战无辜死去的兄弟,李过哽咽而不能语。
李岩说道,“有时候一个道德但迂腐的君子的危害要远超过懂得趋利避害的小人。如何腾蛟之流,只知沽名钓誉,却不顾大局,导致我明军数量虽众,却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世人都道,李岩贪权,搞掉了道德君子黄首辅,排挤掉‘德高望重’的丁次辅,可谁知道,若还是让一些人尸位素餐,我大明还如何能够存世?”
“定国对琼国公的话深表赞同,庸人上位,只会误了大事。”显然是想到了孙可望,李定国深有感触。
“诸位,我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振兴大明。大明复兴,就在你我。”说完,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还想起了后世的名言,说道,“为了大明之崛起而奋斗。”
李过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很明显,满洲人口不多,担心伤亡过多会导致灭族的惨祸。”
李定国说道,“正是如此,有了广州惨败的先例,鞑子哪还敢再次折损人口?”
原本悲观的郑成功也是心中一动,“看样子,大明也不是没有机会,趁着清军东南空虚,我们似乎也可以展开一些行动了。”
李岩拿出一副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清军集中兵力与长沙,必然导致东南战场兵力空虚,因此,李岩的计划是,兴国公坚守长沙,吸引清军的主力;而晋国公出兵赣州,务必拿下赣州;李岩与闽国公一道,出兵福州。”
李定国再次拍着桌子赞叹,“琼国公果然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撼动全局。若是我们占领了广东周边如福州、赣州、郴州,就可牢牢的卫护住广东这一朝廷要地,战略态势大为改观。”
李岩补充说道,“此战,关键在两点,一是兴国公能坚持多久?二是晋国公多长时间能够攻克赣州?”
李过朗声说道,“大丈夫舍生取义,李过愿将最后一滴血留在长沙。”
李岩知道李过坚贞的性格,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请兴国公记住,任何时候保存自身的实力都是最重要的,人在,城在,人不在了,城也就不在了。”
李定国说道,“琼国公说的最有道理不过了。想当初,我大西还有大顺为何能够最终推翻大明,靠的还不是时时保存自身的实力。”
李定国一时激动,有些口不择言,见大家有些奇怪的看着他,自己也有些尴尬,“靠,今时不同往日,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却说推翻了大明,自然是很奇怪。”李定国有些讪讪的看着大家,“一时食言,请大家见谅!”
李岩摆摆手,“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无需说见谅二字。”
不过,显然李岩也失言了,战壕基本上在一战才大规模使用,此时虽然有壕沟,但也不长见,大家更不会称它为战壕。李岩摸了下鼻子,“我说的是大家大家都是军营兄弟,无需太客套。”
李过点头,“正是如此,大明需要我等齐心协力才能迈过难关。不过,琼国公与晋国公的建议李过明白了,保存自身的实力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争取胜利。”
李岩补充说道,“据李岩估计,这一次已经是满清能够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了,无论成败,都必然会丧失大量兵力,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因此,兴国公,若事不可为,可退往郴州,守住两广的门户,如此,亦是大功一件。至于赣州,只能依靠晋国公了。”
李过的豪迈显然也激起了李定国的雄心,“既然琼国公如此要求,兴国公又显露如此决心,定国若是在畏畏缩缩,似乎也太娘们了。定国在此记下军令状,保证不惜任何代价占领赣州。”
“好,晋国公如此好爽,李岩也自然要有所表示,愿意提供火枪3000支,野战炮50门并充足的弹药与晋国公。”李岩笑着说道。
见李过与郑成功都是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李岩自然不会厚此薄彼,“至于兴国公那,主要是拥有守城,李岩将提供城防炮20门;闽国公那就只能多多包涵了,因火炮产能有限,只能先提供火枪2000只,不过我们琼州军队将与闽国公一道,进攻福州,事后,愿意留下自己所用的武器进行补偿。”
郑成功原本还因为李岩前面的话还觉得李岩看不起自己,待见到李岩竟然要补偿自己,察觉了李岩的“真心实意”,也是心情舒畅,“如此,成功真不知道该如何感激琼国公?”
李岩说道,“这些年来,鞑子看似战无不胜,一直攻城略地,我大明的领土领土却是一直缩减,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众人自然知道李岩已经有了答案,不敢献丑,都定定的看着李岩。
李岩这才说道,“鞑子的胜利,靠的并不是自身的实力!”
郑成功似乎有些明白,“琼国公的意思,是那些汉奸壮大了鞑子的实力?”突然想到自己投降的老爹,老脸也是一红。
李岩似乎没有察觉,众人也是神色如常,但心里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李岩点头说道,“闽国公说的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却是我大明军队的不团结,不协调。对此,兴国公想必有说法。”
李过说道,“当初,我大顺军余部初接受朝廷的招安,意图恢复荆州以改善湖广战场形势。当初,我大顺军余部精兵十万,湖广的督抚何腾蛟属下亦有十余万,而在湖广北部的清军只有不到万人,虽有城池之利,但拿下也是必然之事。只是何腾蛟所部实在行动迟缓,战斗力又极其低下,导致清军从我军从未设想到的何部方向冲了出去,我军腹背受敌,……”想到自己此战无辜死去的兄弟,李过哽咽而不能语。
李岩说道,“有时候一个道德但迂腐的君子的危害要远超过懂得趋利避害的小人。如何腾蛟之流,只知沽名钓誉,却不顾大局,导致我明军数量虽众,却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世人都道,李岩贪权,搞掉了道德君子黄首辅,排挤掉‘德高望重’的丁次辅,可谁知道,若还是让一些人尸位素餐,我大明还如何能够存世?”
“定国对琼国公的话深表赞同,庸人上位,只会误了大事。”显然是想到了孙可望,李定国深有感触。
“诸位,我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振兴大明。大明复兴,就在你我。”说完,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还想起了后世的名言,说道,“为了大明之崛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