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尚可喜也要做乌龟
对于明军进抵平潭岛,与这个岛毗邻的福州城的清军自然得到了这个消息。福州城名义上的主将是被封为闽侯的福建总督李成栋,但实际权利却被屯驻在宁德的老汉奸尚可喜掌控着。
面对五万明军入境,还是李岩领头,被李岩打怕了的李成栋再也顾不上不想与尚可喜见面的情绪,邀请尚可喜率部前来福州与自己一同对敌。
尚可喜虽然也看不起这个经历大败的新汉奸,但福州是满清在南方最重要的屏障,护卫着最富庶的江浙一带,一旦有失,不仅李成栋吃罪不起,自己这个老汉奸照样也是死罪难逃。
尚可喜的军队在最近一年里也获得了清廷的批准,人数再次扩充,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与此同时,李成栋的兵力也有所扩张,超过了五千人。若是平时,这样的兵力已经足以守护福建。
然而,五万大军压境,且后续还有明军从陆路抵达,清军的兵力未免就显得薄弱了。
一方面,尚可喜亲率一万精兵抵达福州城;与此同时,尚可喜向江宁求援的信件也在最短的时间发了出去。新任的平南大将军、驻守江宁的最高军事官员谭泰对此表示很为难。
自己手头也不过4万多兵力,却要负责江南省也就是原本的南直隶涵盖后世江苏、安徽、上海甚至湖北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如此庞大地域的守卫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这四万兵力,光是江宁就要布置至少一万,凤阳是个小县城,原本不足为虑。但无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在明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仅次于京师与江宁,至少也要五千兵马。杭州是浙江首府,经济也同样发达,至少五千兵马;宁波对面就是舟山,这个鲁王明逆的根据地,为了加强防守,也至少要保留一万兵马,不仅是用于守城,还要有一定的机动力量。一来二去,三万兵力已经没了,就这剩余的一万,还要防守其余的重点沿海城市,比如绍兴、松江、苏州等地。如此算来,哪还有兵力南下?
谭泰只觉得头都大了,“都怪李岩这混蛋,若不是他,我大清战无不胜,势如破竹,又何须防守?又怎会兵力处处捉襟见肘?”
可是,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但尚可喜所透露的情形也十分严峻,自己若是什么事都不做,似乎也不好。砸锅卖铁般,谭泰终于抽调了一千五满洲八旗,两千汉八旗,这已经是谭泰手头最精锐的兵马了,南下福建。
不过他们的驻地既不是福州,更不是宁德,而是福建通往北方的门户仙霞岭。仙霞岭山势险要,自古以来为浙、闽要冲。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沿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成为著名的仙霞古道。并设仙霞关、枫岭关等九处。仙霞关被誉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此关地处浙闽赣三省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只要控制了仙霞关,明军数量再众,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见到谭泰竟然仅仅派了三千多兵马前来,且还是进驻的仙霞关,明显的,是对防守福州信心不足,大有一种“管你们去死”的意味。李成栋也就罢了,作为一名资历不深的新汉奸,不敢过于放肆。倒是尚可喜自恃资历深,对谭泰当众破口大骂,“谭泰这个缩头乌龟,难道就这么放弃了福州?我要上报摄政王,制裁这个混蛋。”
然而,话虽这么说,尚可喜也知道,谭泰如此作为必然出自多尔衮的授意。清军驻守仙霞关,不仅有最后阻止明军继续北上的念头,也是防止自己这些汉奸返回浙江境内,这是逼迫自己等人在福州死战了。可以说,没了福州,自己与李成栋等人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尚可喜虽然是骂骂咧咧的,但对福州的城防却是不敢稍有松懈。早在李岩率领军队北上之时,尚可喜就督促福州居民对福州城进行了一次加固。短时间内,想要将城墙加厚加高自然是难度极高。不过,尚可喜不愧是老狐狸。他在仔细分析了明军甚至清军的攻城战例后,敏锐的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火炮攻城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且愈加盛行。说实话,面对火炮,无论是夯土结构还是砖石结构的城墙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唯一能够胜任火炮时代的防守利器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显然的,尚可喜不是穿越者,他不会制造水泥,也得不到水泥的配方,对广州城除了艳羡就别无他法了。不过,既然明军此时主要是靠火炮攻城,似乎加强城墙的厚度也是可行之策,至少可延缓城墙的坍塌时间。
最为有利的是,福州多山,石头很多。因此,用石头加固城墙,是最易行的方案。而且,尚可喜还有一些洋人顾问,在这几名洋人顾问的建议下,新加固的城墙就不要采用垂直加固了,而是采用大约70度的倾角。这样的角度,首先,人依然是很难爬上去。但另一方面,对于火炮的炮弹来说,一般是仰角攻城,如此一来,与倾斜的城墙夹角会更大,炮弹的动能会有更大的损失在向上滑行上,如此城墙自然就更不容易攻破了。
其实,广州城与琼州城的城墙也都是大约72至75度之间,不过,新建设的琼州城除了倾角设计,还增加了棱堡的要素。
不过,棱堡是对防守方有大量的火炮与火枪这样的远程射击兵器才有利,而无论是尚可喜还是李成栋的军队都很少有火炮或者火枪,甚至弓箭都少,这自然是满清为了限制藩王与投降的汉奸的实力的需要。
可是这样一来,在面临战斗的情况下,未免让尚可喜等人颇有缩手缩脚的感觉。为此,尚可喜在福州城大肆搜罗铁匠,为清军打造火枪。面临生死危机,即使满清鞑子的禁令,尚可喜也是不得不铤而走险了。毕竟,性命都有可能没了,那还在乎鞑子的顾忌?
在短时间内,尚可喜就多了四百多名火枪兵,加上先前军中装备的,使得火枪兵的总数终于超过了两千名。只是,这些铁匠打造的火枪似乎不太合格,经常爆膛,让使用者都是战战兢兢。
有了坚固的城墙,也增加了一些火枪兵,尚可喜似乎有了一战之力。
面对五万明军入境,还是李岩领头,被李岩打怕了的李成栋再也顾不上不想与尚可喜见面的情绪,邀请尚可喜率部前来福州与自己一同对敌。
尚可喜虽然也看不起这个经历大败的新汉奸,但福州是满清在南方最重要的屏障,护卫着最富庶的江浙一带,一旦有失,不仅李成栋吃罪不起,自己这个老汉奸照样也是死罪难逃。
尚可喜的军队在最近一年里也获得了清廷的批准,人数再次扩充,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与此同时,李成栋的兵力也有所扩张,超过了五千人。若是平时,这样的兵力已经足以守护福建。
然而,五万大军压境,且后续还有明军从陆路抵达,清军的兵力未免就显得薄弱了。
一方面,尚可喜亲率一万精兵抵达福州城;与此同时,尚可喜向江宁求援的信件也在最短的时间发了出去。新任的平南大将军、驻守江宁的最高军事官员谭泰对此表示很为难。
自己手头也不过4万多兵力,却要负责江南省也就是原本的南直隶涵盖后世江苏、安徽、上海甚至湖北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如此庞大地域的守卫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这四万兵力,光是江宁就要布置至少一万,凤阳是个小县城,原本不足为虑。但无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在明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仅次于京师与江宁,至少也要五千兵马。杭州是浙江首府,经济也同样发达,至少五千兵马;宁波对面就是舟山,这个鲁王明逆的根据地,为了加强防守,也至少要保留一万兵马,不仅是用于守城,还要有一定的机动力量。一来二去,三万兵力已经没了,就这剩余的一万,还要防守其余的重点沿海城市,比如绍兴、松江、苏州等地。如此算来,哪还有兵力南下?
谭泰只觉得头都大了,“都怪李岩这混蛋,若不是他,我大清战无不胜,势如破竹,又何须防守?又怎会兵力处处捉襟见肘?”
可是,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但尚可喜所透露的情形也十分严峻,自己若是什么事都不做,似乎也不好。砸锅卖铁般,谭泰终于抽调了一千五满洲八旗,两千汉八旗,这已经是谭泰手头最精锐的兵马了,南下福建。
不过他们的驻地既不是福州,更不是宁德,而是福建通往北方的门户仙霞岭。仙霞岭山势险要,自古以来为浙、闽要冲。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沿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成为著名的仙霞古道。并设仙霞关、枫岭关等九处。仙霞关被誉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此关地处浙闽赣三省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只要控制了仙霞关,明军数量再众,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见到谭泰竟然仅仅派了三千多兵马前来,且还是进驻的仙霞关,明显的,是对防守福州信心不足,大有一种“管你们去死”的意味。李成栋也就罢了,作为一名资历不深的新汉奸,不敢过于放肆。倒是尚可喜自恃资历深,对谭泰当众破口大骂,“谭泰这个缩头乌龟,难道就这么放弃了福州?我要上报摄政王,制裁这个混蛋。”
然而,话虽这么说,尚可喜也知道,谭泰如此作为必然出自多尔衮的授意。清军驻守仙霞关,不仅有最后阻止明军继续北上的念头,也是防止自己这些汉奸返回浙江境内,这是逼迫自己等人在福州死战了。可以说,没了福州,自己与李成栋等人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尚可喜虽然是骂骂咧咧的,但对福州的城防却是不敢稍有松懈。早在李岩率领军队北上之时,尚可喜就督促福州居民对福州城进行了一次加固。短时间内,想要将城墙加厚加高自然是难度极高。不过,尚可喜不愧是老狐狸。他在仔细分析了明军甚至清军的攻城战例后,敏锐的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火炮攻城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且愈加盛行。说实话,面对火炮,无论是夯土结构还是砖石结构的城墙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唯一能够胜任火炮时代的防守利器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显然的,尚可喜不是穿越者,他不会制造水泥,也得不到水泥的配方,对广州城除了艳羡就别无他法了。不过,既然明军此时主要是靠火炮攻城,似乎加强城墙的厚度也是可行之策,至少可延缓城墙的坍塌时间。
最为有利的是,福州多山,石头很多。因此,用石头加固城墙,是最易行的方案。而且,尚可喜还有一些洋人顾问,在这几名洋人顾问的建议下,新加固的城墙就不要采用垂直加固了,而是采用大约70度的倾角。这样的角度,首先,人依然是很难爬上去。但另一方面,对于火炮的炮弹来说,一般是仰角攻城,如此一来,与倾斜的城墙夹角会更大,炮弹的动能会有更大的损失在向上滑行上,如此城墙自然就更不容易攻破了。
其实,广州城与琼州城的城墙也都是大约72至75度之间,不过,新建设的琼州城除了倾角设计,还增加了棱堡的要素。
不过,棱堡是对防守方有大量的火炮与火枪这样的远程射击兵器才有利,而无论是尚可喜还是李成栋的军队都很少有火炮或者火枪,甚至弓箭都少,这自然是满清为了限制藩王与投降的汉奸的实力的需要。
可是这样一来,在面临战斗的情况下,未免让尚可喜等人颇有缩手缩脚的感觉。为此,尚可喜在福州城大肆搜罗铁匠,为清军打造火枪。面临生死危机,即使满清鞑子的禁令,尚可喜也是不得不铤而走险了。毕竟,性命都有可能没了,那还在乎鞑子的顾忌?
在短时间内,尚可喜就多了四百多名火枪兵,加上先前军中装备的,使得火枪兵的总数终于超过了两千名。只是,这些铁匠打造的火枪似乎不太合格,经常爆膛,让使用者都是战战兢兢。
有了坚固的城墙,也增加了一些火枪兵,尚可喜似乎有了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