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二章 盲目乐观的大明朝野

    姜瓖的反正,虽然在历史上由于并没有获得南方的支援,而导致以失败告终,甚至由于满清一贯善于涂脂抹粉的打扮历史,甚至让姜瓖的反正在历史上没有激起多大波澜。但现在,大明在南方全力展开反攻,无论是湖广战场,还是福建战场,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就给大明朝廷乃至民间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这原本是好事,但是无论朝廷还是民间似乎都太过乐观,在他们看来,在大明战神“三李”率领下,大明必将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南京只是一个小目标,北上京师再复社稷也不是难事,甚至有乐观的小报给了一个时间表,年底克服南京,明年下半年最迟后年上半年克复京师,恢复大明荣光。

    民间的思潮并不能决定前线将领的决定,但能引导朝廷的动向。在民间的压力下,朝廷不得不以朱慈烺的名义,下令前线的几名统帅,加快行军步伐,务必在年底前光复南京,并全面控制江南地区。至于具体的任务分配就是,李岩与郑成功是东线战场,以攻克江浙乃至南京为目标。李定国与李过部在攻克湖广中部重镇岳阳后,就将分头出击,李过的目标是西面的荆州,李定国的目标则是东面的武汉。与此同时,一直在后方的许多部队,比如焦琏的桂军,朝廷的粤军也开始北上,将分别作为中线与东线的后援投入战场。

    说实话,制定出如此规模宏大的计划,任何人见了,都会血脉沸腾,看起来,占领江南这个小目标真有可能在年前实现,

    但,李岩对此比较怀疑。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不要说这些孱弱的明朝官兵,就是李过的大顺军余部,都被满清压着打,难道转瞬间,明军就满血复活了?最关键的是,明军的攻势看似声势浩大,但力量太过分散了,此时的满清并非没有还手之力,若还是不计较土地的得失,按照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的“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反败为胜并不奇怪。

    李岩知道此中存在着风险,赶紧上了一份奏报,希望朝廷暂缓进攻,并尽量收缩几路兵马的间隔,以作策应。为了显得郑重,还希望拉上郑成功作为附议。谁知道,郑成功在经历了几次大胜,尤其是攻克了福州,占领了仙霞后,竟然也是自信心爆棚,认为李岩的举动似乎显得比较保守,在北方有姜瓖牵制了满清绝大部分的兵力,正是乘胜取得江南的良机,不同意李岩的见解。

    李岩此时也只是担心,显然也拿不出什么实锤,只能自己单独上书,结果也可以预料,朝廷以郑成功类似的理由,驳回了李岩的奏章,并催促李岩加快进军速度。

    李岩其实也是个有私心的人,在几次的合作后,对绣花枕头般的郑军也积累了不少不满,也想分道扬镳。既然郑成功积极请战,那就给你这个机会吧。

    此时的东线战场,若论士兵的数量,自然是郑成功的军队最多,虽然多有损耗,但福建毕竟是郑家的地盘,郑家在此颇有威信,补充兵力也很是方便,结果就是,几次大战后,李岩与李成栋的兵力都有所损耗,但郑军却扩充到了六万人,比李岩与李成栋二人的部队加起来还多了一倍。

    于是,李岩正式分兵,郑成功的军队将一路东进,首先攻克浙江南部的重要城市温州,然后沿着海岸线北上,直至抵达杭州为止。另一面,李岩与李成栋的兵马将直接北上,从浙江西部出发,经由安徽直奔安庆。

    安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首先安庆地处江北,而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与西北面的大龙山夹成一个三角地带,陆上入口几乎只有北面的集贤关,可以说是易守难攻。而一旦南方在此地屯兵则可谓是进可功退可守,出了集贤关往北是一马平川的江淮平原,所以北方不拿下此地则江淮地区不稳,江淮地区不稳,你从北渡江攻南京就无从谈起。而从西面来说更是如此,即便你占了今天武汉一带顺江东下安庆你更绕不过去,首先安庆段江面极窄,城内城西还有大面湖泊直通长江可以驻扎水师,扼守长江水道不是随便说说的。更操蛋的是你还绕不过去,因为安庆江对岸往东往南往西几百公里全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沿江平原,军队在没有占据长江水路的情况下分分钟被包抄后路。

    所以占领了安庆,再辅助以强大的水师,就可以彻底掌控安庆以东的江面,截断了江北乃至安庆以西清军救援的通道,使得南京成为孤城,也就不难攻下了。这也是曾国藩不顾伤亡也要拿下安庆的原因。

    而且,李岩有琼州水师甚至郑军的水师,从南面进攻安庆,也容易了许多。只待李岩拿下安庆,就可与郑军合攻南京,成功的几率自然大了许多。

    而且,此时,无论是中部还是西部战场,由于明军的主动进攻,无论是否无得预计的战果,也势必要牵制清军不少兵力,时间上对李岩与郑成功二人也有利。

    郑成功对李岩的计划比较赞同,更加重要的是,一贯心高气傲、且独断专行的郑成功是再也不想在李岩手下做事了。虽然李岩一贯对自己表现的十分尊重,遇到事情都是一副商量的语气,但毕竟资历、身份与战功摆在那里,即使有所争执,最后郑成功还不得不听从李岩的话,让郑成功很是无奈。

    而此时已经占领了福建这个郑家的老根据地,兵力源源不绝,浙江沿海又有鲁王的军队在时刻骚扰,让清军疲于奔命,似乎攻克也不是很难。郑成功欣然领命。

    李、郑二人正式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