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九章 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一)

    在范文程的建议下,满清提高了辽东汉人的政治地位。首先,肯定了汉八旗与满八旗以及蒙八旗都是满清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不再对各类八旗兵兵饷区别对待。所有八旗兵,饷银一致,普通士兵都是二两银子的月俸。但实际上,满洲八旗由于普遍军官比例比较高,各类“某某勇士”的称号更是远超汉蒙八旗,赏赐也多,如此算来,平均比蒙汉八旗要高五成左右。

    不过,即使如此也足以让满清的舔狗们感恩戴德的了,如此举动可是大大感动了这些奴才,只让他们恨不得马上与大明开战以显示自己的决心。

    因此,在北方的满清,人群其实大致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自然是满族,第二就是蒙古与辽东汉人,第三就是饱受压迫的普通汉人了。不过,由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满清对江北的统治也在逐渐稳固。

    不仅如此,为了让汉人士绅与知识分子阶层对满清产生认同,举办了满清入关以来第一场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加强统治。

    而大明也在着手加强朝廷的权威。

    首先,第一步,是还都江宁,不,此时已经改名为南京。朱慈烺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在明孝陵祭祖,算是得到了祖宗的认同,成了大明名正言顺的天子。古人以孝治天下,此举无疑加强了朝廷的权威,获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随后,朝廷宣布再次划定南直隶区域,成为朝廷的直辖之地。不过,由于丧失了江北之地,原本的南直隶大大缩水,为此,大明朝廷干脆将浙江也划入南直隶,如此一来,南直隶不仅幅员没有缩小多少,经济实力范围还获得了提升,最关键的是,有了浙江这个大后方,也让处于前线的南直隶江南区有了安全保证。就比如朱慈烺,虽然将南京定为大明此时的首都,但实际上,却将朝廷实际办公地点迁到了杭州,一如当初的南宋。其作为甚至比不上他的父亲崇祯。

    除了南直隶地区,大明此时还掌握着川东南地区。这要感谢当初的孙可望,为了独揽云南大权,他不仅赶走了李定国,还赶走了刘文秀。刘文秀也是一名良将,只是性格有些急躁,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过,在兵力不足的时候,却小心谨慎,反而很容易立功。因此,在刘文秀一番努力下,终于在停战协议签订之前,攻克了四川南部的重镇重庆,为大明夺取了川东南地区。如此,大明的势力也进入了长江上游。因此,刘文秀也因功被封为川贵总督,虽然四川只是川东南地区,贵州也是偏僻而贫穷,但也毕竟是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地位不可谓不重。而且,朝廷将贵州交给刘文秀也有深意,首先四川几经战乱,人口锐减,可以从贵州安排移民,另外,贵州是云南北上的通道,交给与孙可望不睦的刘文秀,就可遏制孙可望的野心,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另外,云南总督孙可望,虽然依旧是事实上的云南王,但由于接连出走了两个兄弟,带走了近一半的兵力,实力大损,其实已经处于蛰伏状态。

    大明除了这两位地方实权派,还有另外三名总督,江西总督李定国,湖北总督李过,福建总督郑成功。

    这五名总督都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角色,直接掌控了地方的一切权利,当然,这只是过渡时期的定位,只是至于过渡时期的期限,没有人能够知道确切答案。

    李岩原本也是很有可能成为广东总督的,为此,内心有些阴暗的朱慈烺甚至还打算将焦琏封为广西总督,再加上北面的江西总督李定国,足以对广东形成钳制。但不成想,李岩却拒绝了广东总督的高位,让朱慈烺有些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李岩主动拒绝当广东总督的缘故,与其徒增骂名,还得不到实惠,还不如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实力。

    除此以外,两广、湖南、南直隶四个省份就成了朝廷的直属省份,除了南直隶,都由朝廷任命了巡抚。有了这四个省份,朝廷的赋税大增,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在大明都占有压倒性优势,即使是在除去50万两给满清的补偿款后。

    除此以外,大明朝廷也开始对事实上半独立的军阀施加影响,这一次是朱慈烺主导的朝廷主动拉起裁军大旗。虽然,这些军阀的军队数量不是朝廷所能决定的,但朝廷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就比如,朝廷打着给士兵增饷的名义,宣布提升士兵的饷银。

    此时满清的八旗兵饷银都是2两银子了,我大明比我大清更加富有,咱们当兵的,总不能比大清更少吧?于是,朝廷给定的饷银标准是普通士兵一个月2两五钱的银子的指导价。有鉴于各位总督大多处于抗清前线,需要较强的军事实力加以对抗,朝廷决定对这些总督的军队进行补贴,每名士兵补贴5钱银子。虽然这五钱银子不多,但却是一个撬杠,因为朝廷给士兵定的饷银标准是2两5钱啊,虽然是指导价,难道你就敢太少给?像当初一两银子的低价招募士兵,你能招到?要知道,在大明朝廷的控制区,可是二两五钱实打实的银子敞开了招募士兵,你难道还敢给士兵一两银子的超低价?

    可是,军阀们控制的地区,除了郑成功的福建,都是前线,根本没条件让百姓安居乐业,还如何能够扩大自己的税赋?即使是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这也是福建人成为下南洋主力的原因所在。单靠福建,郑成功同样难以养活自己的十几万大军。

    即使是普通士兵一两银子的饷银,一般的军阀都要克扣一点,更何况要将饷银提高一倍的标准。这些军阀中,除了挖空心思拼命赚钱的李岩,别人恐怕都负担不起。

    而这,就是朝廷施加影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