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琼州银行与银币(一)
这些,即使大明土著都知道的。然而,李岩还是一名穿越者,虽然,在后世也就是寥寥众生,但,毕竟是出于知识大爆炸时代,懂得的东西还真是不少,虽然未必精通。
比如,李岩就想到了后世的银行,那可是躺着赚钱的行当。虽然李岩自己知道,琼州财政都差点因为自己的海上大扩军计划而破产,但外人却只见到大明琼国公在各地截胡,银子是哗啦啦的涌向琼州,自然觉得李岩就是大明此时最有钱的人。因此,李岩在大明简直成了财神在人间的代表,不仅是各地财主羡慕加崇拜,甚至不少赌坊都将李岩的塑像摆在案几上参拜,以此保佑自己大发利市,让李岩知道了也是哭笑不得。
相比较传统的钱庄,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了放贷业务。钱庄出现之初,主要是作为金钱的存储之地存在的,再有就是银钱兑换业务。也就是后来一些精明的钱庄老板想到了钱生钱的操作,将存在自己钱庄的金银放贷,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危险,规模并不大。在加上存钱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除了一些有钱人,很少有人会将钱存在钱庄,自然极大的限制了钱庄的发展。
与传统的钱庄不同,银行却不仅不需要储户缴纳保管费,甚至还有利息,虽然每月只有三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只是,毕竟是新生事物,更为关键的是,在财政上,大明朝廷多次的滥发纸币,早已透支了大家的信任。因此,虽然是“德高望重”的琼国公设立的银行,但正因为银行的官家身份,让大家对银行敬而远之。
李岩对此也有办法。
首先,李岩规定,琼州官员的俸禄发放,将通过琼州银行进行。一听到这个规定,琼州的官员都是心头一紧,“琼国公不会是打算用纸币糊弄我们吧!”
等到发俸日,大家一窝蜂的来到银行门口排队领取俸禄。
第一个进去的正是有“琼州军方第一人”之称的阎童,当然,其实阎童实际地位还没有那么高,不过只因为经常陪在李岩边上出征,是事实上的亲卫将领,从而被外人看重。阎童其实原本是不想早早来的,因为他相信李岩不会亏待自己的兄弟,但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当初黄斌卿的五姨太黄氏,却是一个精细人,很是担心,大清早就将阎童踢出了家门。
阎童最近因为纳了第三房小妾,对黄氏有些愧疚,连带着也有些惧怕,只能依从。虽然到了银行门口已经有些人在排队,但华夏自古讲究尊卑,即使排队也讲究这个。所以,阎童就成了排队的领头羊。
终于,琼州银行在巳时初才开门。阎童生气的吐了口唾沫,“格老子,竟然比老子去军营还迟。”在后面的人也是叫骂着。
谁知道,银行的什么大堂经理却是镇定无比,“怎么,这位将军对我们银行的开业时间不满?须知道,这是琼国公给我们规定的上班时间,有本事,你亲自去跟琼国公讲理去。”
阎童将脖子一缩,“琼国公的决定自然是正确的,谁敢质疑他老人家,我阎童第一个不放过他。”还故意看一下周围,当起了锁头乌龟。
那经理也是不为己甚,宣布开始发放俸禄。
以阎童的级别,现在每个月的俸禄是20两,足足是普通士兵的十倍,从购买力上讲,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月薪十几万甚至更多。所以,即使阎童不贪不抢,养活一家老小也不太困难。
阎童经过黄氏的解说,也担心这掌柜的,不,银行职员会递给自己一些轻飘飘的纸币,却见那职员似乎费了点气力才将一个小布袋子放在了柜台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后面众人直接就被这清脆的响声镇住了,“不是纸币。”
“废话,纸币能发出声音吗?”边上人说道。
阎童却不顾他人的议论,将布袋子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却是银光闪闪的一个个铜钱状的银币,只是没有了中间的方孔,看似怪异,但铸造的极为精美,四周浑圆,中间还有凸起的人像,上面书写着汉字“壹佰”。
阎童惊讶的看着职员,“这是,什么?”
“按照国公的意思铸造的银元,不要看它小,却是相当于一两银子,且成分绝对不下于十足纹银。”那柜员有些鄙夷的看着阎童,即使他一见就是军队的高级官员,但在专业领域,就是自己鄙视的对象。
阎童终于忍不住了,采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来确定真伪,一口咬了下去,一道深深的牙印就印在了银币上。阎童大喜,“十足纹银,十足纹银。”
阎童的叫喊也让众人兴奋起来,脸色都涨得通红。
那柜员却是嫌弃的看着众人,“请大家放心,这银币是我们国公的信誉担保制造的货币,但有丝毫折损,都是对国公的不敬,我们可没有胆量铸造劣币,不信,请大家看看正面的头像,正是我们的琼国公。”
“琼国公?”阎童惊讶的看向被自己咬了一排牙印的银币,却见原本的李岩雕像处,被自己留下了几道牙印,直接将李岩给毁容了。正在惴惴的时候,边上果然有人喊道,“好啊,你个憨货,却将国公的头像咬成了什么模样?”原来是施琅也过来观看了。
边上众人纷纷叫嚷,“这可不得了,我等必然要禀告国公,治阎将军的不敬之罪。”
阎童四处作揖,“各位兄弟,放老哥哥一马,一是没有注意银币上还有国公头像,二来不也是为了各位兄弟验证一下真假么。”
众人吵着让阎童请客,直到阎童答应才作罢。只是,那被咬的银币确实有碍观瞻,阎童陪着笑交给柜员,希望给自己另换一枚。
那柜员不太高兴,“真是的,自己咬坏了,还要更换,我们可是要回收重铸才能用的。”
阎童很是不好意思的挠着头。还好,那柜员虽然态度不怎么,总算替自己换了一枚,将手上的烫手山芋交了出去。
比如,李岩就想到了后世的银行,那可是躺着赚钱的行当。虽然李岩自己知道,琼州财政都差点因为自己的海上大扩军计划而破产,但外人却只见到大明琼国公在各地截胡,银子是哗啦啦的涌向琼州,自然觉得李岩就是大明此时最有钱的人。因此,李岩在大明简直成了财神在人间的代表,不仅是各地财主羡慕加崇拜,甚至不少赌坊都将李岩的塑像摆在案几上参拜,以此保佑自己大发利市,让李岩知道了也是哭笑不得。
相比较传统的钱庄,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了放贷业务。钱庄出现之初,主要是作为金钱的存储之地存在的,再有就是银钱兑换业务。也就是后来一些精明的钱庄老板想到了钱生钱的操作,将存在自己钱庄的金银放贷,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危险,规模并不大。在加上存钱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除了一些有钱人,很少有人会将钱存在钱庄,自然极大的限制了钱庄的发展。
与传统的钱庄不同,银行却不仅不需要储户缴纳保管费,甚至还有利息,虽然每月只有三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只是,毕竟是新生事物,更为关键的是,在财政上,大明朝廷多次的滥发纸币,早已透支了大家的信任。因此,虽然是“德高望重”的琼国公设立的银行,但正因为银行的官家身份,让大家对银行敬而远之。
李岩对此也有办法。
首先,李岩规定,琼州官员的俸禄发放,将通过琼州银行进行。一听到这个规定,琼州的官员都是心头一紧,“琼国公不会是打算用纸币糊弄我们吧!”
等到发俸日,大家一窝蜂的来到银行门口排队领取俸禄。
第一个进去的正是有“琼州军方第一人”之称的阎童,当然,其实阎童实际地位还没有那么高,不过只因为经常陪在李岩边上出征,是事实上的亲卫将领,从而被外人看重。阎童其实原本是不想早早来的,因为他相信李岩不会亏待自己的兄弟,但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当初黄斌卿的五姨太黄氏,却是一个精细人,很是担心,大清早就将阎童踢出了家门。
阎童最近因为纳了第三房小妾,对黄氏有些愧疚,连带着也有些惧怕,只能依从。虽然到了银行门口已经有些人在排队,但华夏自古讲究尊卑,即使排队也讲究这个。所以,阎童就成了排队的领头羊。
终于,琼州银行在巳时初才开门。阎童生气的吐了口唾沫,“格老子,竟然比老子去军营还迟。”在后面的人也是叫骂着。
谁知道,银行的什么大堂经理却是镇定无比,“怎么,这位将军对我们银行的开业时间不满?须知道,这是琼国公给我们规定的上班时间,有本事,你亲自去跟琼国公讲理去。”
阎童将脖子一缩,“琼国公的决定自然是正确的,谁敢质疑他老人家,我阎童第一个不放过他。”还故意看一下周围,当起了锁头乌龟。
那经理也是不为己甚,宣布开始发放俸禄。
以阎童的级别,现在每个月的俸禄是20两,足足是普通士兵的十倍,从购买力上讲,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月薪十几万甚至更多。所以,即使阎童不贪不抢,养活一家老小也不太困难。
阎童经过黄氏的解说,也担心这掌柜的,不,银行职员会递给自己一些轻飘飘的纸币,却见那职员似乎费了点气力才将一个小布袋子放在了柜台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后面众人直接就被这清脆的响声镇住了,“不是纸币。”
“废话,纸币能发出声音吗?”边上人说道。
阎童却不顾他人的议论,将布袋子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却是银光闪闪的一个个铜钱状的银币,只是没有了中间的方孔,看似怪异,但铸造的极为精美,四周浑圆,中间还有凸起的人像,上面书写着汉字“壹佰”。
阎童惊讶的看着职员,“这是,什么?”
“按照国公的意思铸造的银元,不要看它小,却是相当于一两银子,且成分绝对不下于十足纹银。”那柜员有些鄙夷的看着阎童,即使他一见就是军队的高级官员,但在专业领域,就是自己鄙视的对象。
阎童终于忍不住了,采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来确定真伪,一口咬了下去,一道深深的牙印就印在了银币上。阎童大喜,“十足纹银,十足纹银。”
阎童的叫喊也让众人兴奋起来,脸色都涨得通红。
那柜员却是嫌弃的看着众人,“请大家放心,这银币是我们国公的信誉担保制造的货币,但有丝毫折损,都是对国公的不敬,我们可没有胆量铸造劣币,不信,请大家看看正面的头像,正是我们的琼国公。”
“琼国公?”阎童惊讶的看向被自己咬了一排牙印的银币,却见原本的李岩雕像处,被自己留下了几道牙印,直接将李岩给毁容了。正在惴惴的时候,边上果然有人喊道,“好啊,你个憨货,却将国公的头像咬成了什么模样?”原来是施琅也过来观看了。
边上众人纷纷叫嚷,“这可不得了,我等必然要禀告国公,治阎将军的不敬之罪。”
阎童四处作揖,“各位兄弟,放老哥哥一马,一是没有注意银币上还有国公头像,二来不也是为了各位兄弟验证一下真假么。”
众人吵着让阎童请客,直到阎童答应才作罢。只是,那被咬的银币确实有碍观瞻,阎童陪着笑交给柜员,希望给自己另换一枚。
那柜员不太高兴,“真是的,自己咬坏了,还要更换,我们可是要回收重铸才能用的。”
阎童很是不好意思的挠着头。还好,那柜员虽然态度不怎么,总算替自己换了一枚,将手上的烫手山芋交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