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殖民美洲进行时(二)
只是,李年似乎连反悔的机会也没有了,更因为李岩的话,坚定了李年的决心,“常青,我们李家的基业只能由我们李家人亲自开创,别的人,尤其是施琅这样的野心家,我是不放心的,因此,这次到美洲,我在琼州脱不开身,只能由你亲自带队。”李年虽然知道自己晕船,却也只能苦着脸答应。可是长期的海上航行,还是让李年痛不欲生。
幸好,很快施琅又带来了好消息,“将军,前面就是朝鲜的釜山了,我们还可以在那里休整一下。”
这支船队已经在台北休整过一次了,这是第二次休整,第三次休整则在日本的北海道。虽然说此时日本的北海道不比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多少,但毕竟有一点人口,补给一点食物与清水还是可以的。
听到再次休整的消息,李年自然是如逢大赦。
这一次李年的任务比较简单,那就是在后世俄罗斯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以及白令海峡的荷兰港建立两个基地,为以后的移民美洲做准备。
这两个地点都是李岩精挑细选的,不仅位置重要,更能够自给自足,这是建立军事基地的最根本条件。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城市建于山丘之上,四周被火山包围,冬季气温比西伯利亚温和:冬天平均低温(一月)为?7.6°c,气温其实比起东北气温还要高一些。此地因日本海暖流影响,可全年通航,是捕鱼船队和冷藏基地。
另一个据点荷兰港与此地也差不多,同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虽然人不能靠鱼肉吃饱,但通过捕鱼,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并促进商人前来,自然就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事实上,这两个地方也正是依靠捕捞业获得了发展。
这两地都是海港,虽然本地已经有一些当地土著,但本身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土著又一般畏惧海洋,大多位于内陆,对于外人的到来,几乎没什么反应。
这两个基地的建造也比较简单。建筑的主要材料就是树木,虽然荷兰港附近没什么树木,但勘察加半岛有啊,将树木放在水里,用船拖运,很是方便。即使是两个基地,建造的木头基地,加起来也不过用了三个多月。
随后,在各留下一队驻军后,李年留下了足够的过冬物资,就不顾那些囚犯的哀求,扬长而去。所留下的,不过几艘小船,用于平时捕鱼。
等到李年等人返回琼州,已经是1656年秋,东北亚洋面已经结冰,自然不可能再一次进行远行,只能留待来年。
又是57年春末,李岩首先派人查看了一圈这两个基地。这两个基地的人由于缺乏了外部联络的通道,茫茫大海也绝了他们逃跑的心思,安心的打鱼、劳作,整修房屋,生活竟然还不错,至少不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差,也终于停止了闹腾。再加上补给充足,几乎没有减员,除了少数几个生重病的。
吃了定心丸的李岩,终于可以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舰队前往美洲了,这一次,捎带上了千余人的囚犯,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美洲的温哥华岛。
说实话,船上的士兵们也就罢了,关键就是那些囚徒。
方亮就是囚徒之一。方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好逸恶劳的他因为抢劫被人发现而误伤了人,被抓了起来。在此期间就被李岩派人转移到了船上,成了一名“光荣”的新世界移民。
只是在见识了勘察加的明辉城与阿留申的明耀城的简陋与严寒后,陈亮已经心如死灰,甚至不将自己当活人看了。在他看来,连离大明不远的明耀二城简直都不类人间了,更何况是更远处?在汉人看来,越是远离家乡的地方,越是人间地狱,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只是,温哥华岛却显然不是这样的。
温哥华岛(当然此时都没有名字,被李岩命名为华明岛)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气候十分宜人,尤其是岛屿最南部的维多利亚城(命名为华明城)的气候宜人。当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依旧严寒的时候,这里却是温暖如春了。北太平洋暖流带来的和风细雨滋养着郁郁葱葱的各类植物,只看此中美景,就让人沉醉。
欣赏美景,并不是迁客骚人的专利,这是任何人的本能。方亮就盯着眼前的美景,不想动弹。
边上的士兵笑道,“怎么,想要留下来吗?”
陈亮咽了口唾沫,“想!”
这时候领队的李年说话,“以后,这里就是你们这一批人的定居点了。”
一句话终了,欢声雷动。
李年内心却是再起波澜。说实话,作为大明土著,对外界的陌生让李年十分不适,甚至惊惧。
虽然李年一直相信李岩,甚至要超过相信自己,但对于李岩要在海外开拓一块自己的王国却十分怀疑,而见识了明辉、明耀两成的苦寒与凄凉后,已经对寻找李岩所说的理想中的家园存在了深深的怀疑,因为他的理念,有人的地方,必然有主,这是人的本性,剩下的地方,既然是无主,想必也是无人的荒凉之地。
只是,眼前的景象打破了自己的观念。
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既然能长出如此多的花草树木,长出庄稼自然是毫无问题的,虽然清理的难度较大,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
就是这个不小的岛屿,完全利用起来,养活十几万人,想必不存在问题。按照李岩所说的,建立一个王国,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李年显然低估了李岩的野心。他所要建立的,不是一个人的小王国,而是大华夏所有人的大帝国。
华明岛虽大,虽富饶,但毕竟只是一个岛屿,在李岩看来,却不过只是一个前沿基地罢了,他的希望,在南方,在那辽阔肥沃却依旧处于刀耕火种的北美大草原上,那才是自己建立家园的理想之地。
对于李年的心声,李岩肯定会批判这是典型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
幸好,很快施琅又带来了好消息,“将军,前面就是朝鲜的釜山了,我们还可以在那里休整一下。”
这支船队已经在台北休整过一次了,这是第二次休整,第三次休整则在日本的北海道。虽然说此时日本的北海道不比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多少,但毕竟有一点人口,补给一点食物与清水还是可以的。
听到再次休整的消息,李年自然是如逢大赦。
这一次李年的任务比较简单,那就是在后世俄罗斯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以及白令海峡的荷兰港建立两个基地,为以后的移民美洲做准备。
这两个地点都是李岩精挑细选的,不仅位置重要,更能够自给自足,这是建立军事基地的最根本条件。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城市建于山丘之上,四周被火山包围,冬季气温比西伯利亚温和:冬天平均低温(一月)为?7.6°c,气温其实比起东北气温还要高一些。此地因日本海暖流影响,可全年通航,是捕鱼船队和冷藏基地。
另一个据点荷兰港与此地也差不多,同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虽然人不能靠鱼肉吃饱,但通过捕鱼,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并促进商人前来,自然就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事实上,这两个地方也正是依靠捕捞业获得了发展。
这两地都是海港,虽然本地已经有一些当地土著,但本身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土著又一般畏惧海洋,大多位于内陆,对于外人的到来,几乎没什么反应。
这两个基地的建造也比较简单。建筑的主要材料就是树木,虽然荷兰港附近没什么树木,但勘察加半岛有啊,将树木放在水里,用船拖运,很是方便。即使是两个基地,建造的木头基地,加起来也不过用了三个多月。
随后,在各留下一队驻军后,李年留下了足够的过冬物资,就不顾那些囚犯的哀求,扬长而去。所留下的,不过几艘小船,用于平时捕鱼。
等到李年等人返回琼州,已经是1656年秋,东北亚洋面已经结冰,自然不可能再一次进行远行,只能留待来年。
又是57年春末,李岩首先派人查看了一圈这两个基地。这两个基地的人由于缺乏了外部联络的通道,茫茫大海也绝了他们逃跑的心思,安心的打鱼、劳作,整修房屋,生活竟然还不错,至少不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差,也终于停止了闹腾。再加上补给充足,几乎没有减员,除了少数几个生重病的。
吃了定心丸的李岩,终于可以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舰队前往美洲了,这一次,捎带上了千余人的囚犯,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美洲的温哥华岛。
说实话,船上的士兵们也就罢了,关键就是那些囚徒。
方亮就是囚徒之一。方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好逸恶劳的他因为抢劫被人发现而误伤了人,被抓了起来。在此期间就被李岩派人转移到了船上,成了一名“光荣”的新世界移民。
只是在见识了勘察加的明辉城与阿留申的明耀城的简陋与严寒后,陈亮已经心如死灰,甚至不将自己当活人看了。在他看来,连离大明不远的明耀二城简直都不类人间了,更何况是更远处?在汉人看来,越是远离家乡的地方,越是人间地狱,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只是,温哥华岛却显然不是这样的。
温哥华岛(当然此时都没有名字,被李岩命名为华明岛)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气候十分宜人,尤其是岛屿最南部的维多利亚城(命名为华明城)的气候宜人。当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依旧严寒的时候,这里却是温暖如春了。北太平洋暖流带来的和风细雨滋养着郁郁葱葱的各类植物,只看此中美景,就让人沉醉。
欣赏美景,并不是迁客骚人的专利,这是任何人的本能。方亮就盯着眼前的美景,不想动弹。
边上的士兵笑道,“怎么,想要留下来吗?”
陈亮咽了口唾沫,“想!”
这时候领队的李年说话,“以后,这里就是你们这一批人的定居点了。”
一句话终了,欢声雷动。
李年内心却是再起波澜。说实话,作为大明土著,对外界的陌生让李年十分不适,甚至惊惧。
虽然李年一直相信李岩,甚至要超过相信自己,但对于李岩要在海外开拓一块自己的王国却十分怀疑,而见识了明辉、明耀两成的苦寒与凄凉后,已经对寻找李岩所说的理想中的家园存在了深深的怀疑,因为他的理念,有人的地方,必然有主,这是人的本性,剩下的地方,既然是无主,想必也是无人的荒凉之地。
只是,眼前的景象打破了自己的观念。
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既然能长出如此多的花草树木,长出庄稼自然是毫无问题的,虽然清理的难度较大,但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定理。
就是这个不小的岛屿,完全利用起来,养活十几万人,想必不存在问题。按照李岩所说的,建立一个王国,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李年显然低估了李岩的野心。他所要建立的,不是一个人的小王国,而是大华夏所有人的大帝国。
华明岛虽大,虽富饶,但毕竟只是一个岛屿,在李岩看来,却不过只是一个前沿基地罢了,他的希望,在南方,在那辽阔肥沃却依旧处于刀耕火种的北美大草原上,那才是自己建立家园的理想之地。
对于李年的心声,李岩肯定会批判这是典型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