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三国收义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三十九章土地、城市、人口

    再加上上党郡内部十分的安定,所以已经步入了恢复元气的进程。

    期间刘玄又是屯田、又是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又是安置黄巾军那一大帮子人。

    上党郡的荒地、山林可没少被开发。以前长得是草和树,如今长的是庄稼,有啥破坏生态的。不都是植物吗?

    像后世搞得那些退耕还林,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风化,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说白了就是,之前建国之后,咱们砍的山林太多了,再这么玩下去,用不了十几年,可能国内的森林资源就不够用了。

    所以要退耕还林,多种树。

    当然,在一些荒漠地带,也有这种类似的工程,因为都是在种树,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归为退耕还林。

    实际上,拜托了,大哥,土地沙化厉害的荒漠啊!种植粮食能种出多少?再加上经济发展这么迅速,那些百姓又不傻,种地那么辛苦,收获还少。

    何必呐?大家一起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不好吗?

    如此一来,那些地方还有多少人种粮食?或许也只有那些上了年纪,故土难离、或者无处可去的老人还在土里刨食吃。

    所以,在那些土地沙化严重的地方,谈什么退耕还林是十分可笑的,因为没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在那里种树,那叫防沙固土。或者治沙工程。一是治理土地沙化,一是恢复当地的生态,也就是给沙漠戴绿帽子。

    之所以说,在后世人地矛盾也是一个伪命题,是因为即便在几个重要产粮区,其实也是有大部分的荒废土地存在。并没有人耕种。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算是当初分土地,包产到户的后遗症。

    简单的说,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土地都太分散,比如说,一个村子有一千亩地。而这一千亩地被分到了五百个家庭。

    也就是每户人家二亩地。

    可是土地总是有好有坏,总不能大手一挥,把好地都给几十户人家,坏地都给几十户人家。

    要雨露均沾。

    这就导致每户人家的土地并不集中,都是分开的。往往是靠近村子一块,河流对面一块,山上一块。靠近另一个村子的地方一块。

    每块地都不大,在加上难以琢磨的人性,基本没办法机械化生产,比如说,我有一块地,那片挺平整的,可以机械化播种、收割。

    我联系了周围土地的村民,希望能花钱请一个播种机,播种小麦,到时候再一起请一个收割机收麦子。这样大家都省心。钱自然是按照土地大小出。

    结果问题来了,一个村民认为自己土地太小,自己完全可以人工,不愿意花冤枉钱。

    另一个村民表示自己不想种小麦,他想种地瓜。还有人想种花生。

    还有人表示,你自己请播种机可以,但不能压着他的地。等等!

    你看,就好比丑人多作怪,有些人其实也是如此。

    于是乎,我表示这地老子不种了,去附近工厂、小县城打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附近工厂和县城打工。

    村子里的地自然就荒废了!

    所以,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拆村子,建社区。许多人认为是把拆房屋拆出来的土地进行耕种。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小环。

    大头其实在后面。

    将几个村子拆了,建成一个社区。这样一来,百姓离自己的土地更远,而且许多农具难以放在楼房里。

    其实说白了,就是进一步加强个人种地的难度,让你知难而退,选择不种地,让地荒废。

    然后在有人牵头组织整合土地,比如将那些荒废的土地以及低廉的租金承下来,然后进行机械化生产。

    或者是社区组织,总之目的就是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种植生产效率。甚至会加强地区局部的粮食产业链。

    比如说,一个县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那么自然会有许多商家来此购买,甚至玩的好的,还能搞出地区品牌效应。

    如东北大米!沂蒙山区的桃子。山东大葱等等!

    而从大格局上来看,也有利于国家对各地耕种土地和粮食的统计。

    而落在百姓身上,自然也是有一些变化的,首先就是从拥有一个大院子,变成了住楼房的不方便。

    再者就是从种地,变成就近打工,或者是受雇与农场种地,类似与以前的地主和长工。

    如果你哪一年不想再将土地出租,而是自己种,基本上都会被一些人请去喝喝茶,谈谈人生理想。比如,老王,听说你儿子今年中考。女儿长得挺漂亮。

    所以说,其实后世的人地矛盾,准确点来说,其实是城市用地与密集人口的矛盾。

    大家都不傻,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多,发展潜力大,生活水平好、工资也高,包括后面的教育、医疗都甩农村一大截。

    只要自己有能力,没有理由不往城市里钻啊!

    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这就导致,城市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越建越大。房价自然也是越来越高。

    如今国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展城市群,希望能分担越来越多涌入城市的人口,以及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

    只不过,这个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城市的虹吸效应,会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而越来越大。

    以帝都为例,房价居高不下,九成九的外来人员都在帝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子。也就是北漂一族。

    可是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这些人可以去帝都周边的城市买房定居。只不过每天需要做四个小时的地铁上下班。

    但对于在帝都赚到的收入,以及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医疗来说,这种程度的困难,是挡不住热情的人群。

    人多了,自然周围的城市也会繁荣起来,一步步扩建、房价也会持续上升。

    最后会形成类似美国那种城市与小镇的模式。十分庞大的都市圈集中着最上层的财富和资源。而各地的社区小镇则源源不断的为这些庞然大物提供基本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