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奇葩一箩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诸王覆灭大明前夜 上

    陈友谅死了,张士诚也死了。小明王是怎么想的,不得而知。形势和当年曹操携大胜还朝,汉献帝是怎么想的应该差不多吧。

    过往的正史无法告诉我们朱元璋到底是撺唐的朱温般性格急不可耐,还是曹家二代曹丕一样到火候到了摘果子。

    出警入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假节越,加九锡。上尊号,车马服饰,同皇帝例……等等繁文缛节都不必有了。因为小明王坐船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死了。

    小明王,韩林儿。反元复宋的最后一个象征就这么没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有子嗣。

    臆想起来:朱元璋是不会想当周公的,正好死了岂不美哉?

    韩林儿称帝共十二年。《明史·列传第十》也没有记载他有儿子。

    即使是有儿子朱元璋已经不需要另在一个幌子来稳定人心了。

    至今还是搞不明白,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把小明王溺死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江中。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朱元璋示意他这么做?还是他自己搞出来的,揣测圣意想邀功。

    皆俱往矣,且不论小明王有没有儿子兄弟,朱元璋如今声望正隆,不是谁可以动摇他的地位的,这一切都无所谓了。

    此后朱元璋正式即位吴王,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朱标为世子,已固国本。

    大明开国后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马上立为皇太子。

    书归正轨,何处割据一方气候不大的反王们,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

    张士诚覆灭之后,留给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政权的时间也不多了。

    先来说一说方国珍这个人,和他的造反历程。

    方国珍,生于1319年―1374年5月8日卒,又名方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路桥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

    生得身长面黑,力勒奔马,以佃农和贩私盐为生计,也是个苦命人。

    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蔡乱头反元,冤家告方国珍与蔡勾通,官府追捕,国珍杀冤家,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聚众数千人,劫夺海运漕粮。

    元廷命江浙行省发兵征讨,方国珍俘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请降,不久复反,又俘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后受元招降。

    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三月复反,于黄岩澄江杀浙东道都元帅泰不华。次年,使人至京师贿赂权贵,元授以徽州路治中,仍横行海上。

    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元授以海道漕运万户。次年,升江浙行省参政,奉命讨伐张士诚,七战七捷,败张军于昆山,张士诚遂降元,此处和之前介绍张士诚的经历对上了。

    方国珍据浙东庆元今浙江宁波、温、台等地。

    至正十八年即公元1358年年底,朱元璋克婺州今浙江金华,遣使招降方国珍,授福建行省平章。

    但方国珍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平章封职,于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每年派海船运送张士诚所献粮食到大都。这里不能说这种行为是蛇鼠两端,毕竟乱世求存,正面杠就会死得很快。不失为是一种智慧。

    其后,仍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接受元朝加封官职,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封衢国公。

    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为抵抗朱元璋,北通元将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

    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十一月被迫归顺。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领广西行省左丞,留居京师今南京。余部收编充船户,隶各卫为军。

    洪武七年即1374年,病死。死后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

    曾经过招元璋,有来有回一代豪杰的他,为何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如张士诚和陈友谅?下文试着分析。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方国珍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

    方国珍与其下属商量道:“江左号令严明,恐怕不能与他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有吴,南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作为声援以观其变。”

    下属觉得他说的在理。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奉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五十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

    朱元璋又派镇抚孙养浩回访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朱元璋没接受人质,而且给予厚赐,将他送回;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拜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其弟方国瑛为参知政事,方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

    方国珍名义上奉献三郡,实则心存二心,待夏煜到后,他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

    朱元璋觉察到这种情况,便写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好好想想吧。”

    当时方国珍年年修造海船,为元朝漕运张士诚的十多万石粟到京城,元朝因此多次提升方国珍,直到命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管庆元,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

    朱元璋又写信劝说道:“福基于至诚之心,祸生于反复无常,隗嚣、公孙述两人就可作为前车之鉴。大军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话可以解救的了。”方国珍技穷了,又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来谢罪,并进献一匹鞍上饰有黄金宝物的马,朱元璋又没有接受。

    不久,苗将蒋英等反叛,杀死胡大海,带着胡大海的首级投奔方国珍,方国珍拒不接纳,蒋英等便从台州逃往福建,驻守台州的方国璋率军中途拦截,方国璋兵败被杀,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悼祭。

    一年后,温州人周宗道以平阳来降,方国珍的堂侄方明善当时驻守温州,便派兵争夺平阳,参军胡深将其击败,然后攻下瑞安,进兵温州。

    方国珍这时害怕了,请求每年供给朱军白金三万两,待攻下杭州时,马上纳土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班师返回。

    期望纵横捭阖,终究棋差一着。

    吴元年即1367年,朱元璋攻克杭州后,方国珍据境自如,派间谍借向朱元璋进献之名,侦察对方力量,又屡次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企图互为掎角。

    朱元璋获悉之后大怒,派人送去书信,历数他的十二条罪状,又索取军粮二十万石。

    方国珍为此召集部属商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都认为不能顺从。唯有一个名叫丘楠的独自争辩道“:你们所言都不是方公之福啊。只有明智可以解决事情,只有讲信用可以守住疆土,只有有理有利才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多年了,可总是迁延不决,犹豫再四,计不早定,这不可以说是明智。既然答应朱元璋投降,却又违背他,这不可以说是有信用。朱元璋派军征战,有他的理由,因为我们确实有负于他,这不可以说是有理。你扶服请命,幸运的话他还会将你看作是钱俶啊。”

    方国珍不听劝告,只是日夜运送珍宝,修造船只,为避走海上做准备。

    因时局所迫乞降善终,是能屈能伸?还是苟且偷安?

    朱元璋吴元年即1367年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

    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盘屿打败,其部将相继投降。

    汤和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派儿子奉表乞降,说道:“臣听说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对人无所不容。臣长期以来蒙受主上的宽待之恩,不敢做出自绝于天地的事,因此一陈愚衷。臣本是庸才一个,遇上这多事之秋,起兵于海岛,没有父兄之力相助,又没有帝制自为的野心。当主上率军浩浩荡荡到达婺州时,愚臣马上派儿子前去侍奉,就已经知道主上会有今天,我将如依日月之余光,望雨露之余润。而主上推诚布公,派我驻守乡郡,就像以前吴越一样。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枝节。只因堂侄性情暴躁,偷偷挑起衅端,烦劳问罪之师,我心里战战兢兢,因此派守军出迎。然而最后还是飘浮入海,为什么呢。孝子对于父亲的责罚,如果是轻微的杖责便接受,如果是重杖的话便会逃避,臣的事情就与这种情况相类似。我想马上自缚去朝廷请罪,又惟恐遭斧钺之诛,假使天下后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将会说主上之心不能容臣,这岂不会连累天地之大德吗?”

    根据推测以上这些话大概都是出自方国珍的部下詹鼎之口。

    朱元璋看后,觉得方国珍可怜,便赐信说:“你违背我的告诫,不马上收手归命,反而流入海上,负恩实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无路,又情词恳切,我理当以你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你不要自起疑心。”

    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拜见,当面责备他说:“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方国珍顿首拜谢,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等于就是软禁控制起来了,让他养老等死而已。

    洪武七年即1374年5月8日,方国珍去世,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

    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为《神道碑铭》为祭。

    朱元璋在方国珍死后对于他的评价很直白:方国珍鱼盐负贩,呰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

    《明史》: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

    《黄岩县志》:时元纲已坠,方氏首逞臂力,然能保全三郡,归命真人,桑梓不罹血刃,则其勋庸讵可泯乎。

    总而言之评价不高,可能是控制的地方不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区,又反复无常,最终是降了,还想让儿子永守故土。总而言之在朱元璋眼里就是笑话,绝对的权威面前安排得你明明白白。

    最后能善终,儿子在新朝大明当官儿。对比陈友谅和张士诚也不失为另一种福气吧?

    关于他的民间轶事,两则。其一,借木结亲。志载,方国珍“一日侵晨,诣南塘戴氏借大桅木造舡,将入海货鱼盐。戴世官,屋有厅事,时主人尚卧未起,梦厅事廊柱有黑龙蟠绕,屋为震撼,惊寤视之,乃国珍,遂以女妻其子。”

    其二感服妓女,方国珍占据庆元、温、台三郡,张士诚在姑苏,遣能诗妓女十余辈来台州探听虚实,方国珍将妓女送至南塘戴家,让其与范秋蟾唱和。当妓女回去时,秋蟾制新词十章配上管弦乐,以送行,妓感服,把张士诚一方的情事告诉了方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