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二叔要打仗?
朱瞻基的屁股龙椅还没坐热乎,济南就传来了消息。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在济南起兵造反了,看样子是想学爷爷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侄儿刚刚登基,汉王朱高煦就赶回了封地山东。
打?打个屁。
几天朝廷大军开拔几天就搞定的事情,二叔三叔搞在一起搞什么?
朱高煦公元1380年12月30日-公元1426年10月6日,明朝宗室贵胄,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同为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之前章节中提到的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明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营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曾抚摸着他的背,勉励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这个龙头支票之前就提过了,这个意思就是:
“你大哥身体不好,万一哪天没了,你要顶上呀。”
朱高煦因此萌生夺嫡之心,对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很不恭敬,常在朱棣面前说其坏话。建文皇帝朱允炆曾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命人持书信前往北平,策反负责留守的朱高炽,以离间朱棣、朱高炽的父子关系。
燕王世子朱高炽收到书信并不启封,直接将书信连同信使一同送往当时的朱棣军前。但宦官黄俨素与燕王世子朱高炽不睦,早已抢先密报朱棣,称“世子且反”。
朱棣犹疑不定。朱高煦趁机进言:“世子以前在京城,确与皇太孙指的后来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交好。”就在这时,朱高炽的使者来到,呈上书信。朱棣大叹:“嗟乎!几杀吾子!”
意思就是:“娘的!差点我自己杀了自己的儿子。”
但朱棣逆袭成功后即位后,仍旧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其中一条理由便是朱高炽仁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二叔朱高煦为此不满,当年曾作诗称“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冻”,有讥讽太子朱高炽且挟恨当了皇帝的朱棣之意。后来,汉王爷朱高煦和太子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
他二叔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当时的太孙朱瞻基当时正跟在朱高煦身后,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察觉到这个侄子不简单?
二叔他们家父子反目为仇。
我们的汉王爷朱高煦的次子朱瞻圻因追憾其母为父所杀,故屡次向当时的朱棣上奏其父的过恶,皆外人所不得闻者。朱棣为此称“尔父子何忍也”,汉王朱高煦对此也都知道。
朱棣榆木川军中病逝时,朱瞻圻正在北京,凡朝廷之事辄潜遣人驰报汉王爷朱高煦,一昼夜六七行,内有称“朝廷将发兵征乐安”之语,意在挑唆朱高煦起兵造反。
但他二叔朱高煦却在朱高炽面前称朱瞻圻不孝,并拿出了朱瞻圻向其通风报信的数十封密件。朱高炽召朱瞻圻,指责道:“汝尚凭虚离间吾兄弟,况他人乎?”朱高煦则称:“我其父也,尚于大行即大行皇帝,指朱棣当驾崩后的神位灵前前谮毁我,况陛下乎!其罪当诛!”但朱高炽却以“稚子不足诛”,只是将朱瞻圻废为庶人,贬到凤阳看守皇陵。
我们来欣赏一下来看一下”反诗”。
洞天秋望赐周玄初
明·我们汉王我朱高煦写的。
蓬莱宫阙涵清秋,羽客临风闲倚楼。
海天一碧湛杯水,尘埃九野分中州。
云里仙归鸣佩玉,紫凤琪园自栖宿。
遥瞻西极半林青,知是瑶池桃未熟。
分中州?要分哪里?帝王之心呀?雄才伟略跃然纸上,一副王霸之心?
怀仙歌赐周玄初
永乐四年九月十九日,见周玄初。
大明汉王爷他二叔朱高煦的大作。
我怀蓬岛之仙人,骖驾朱凤骑紫麟。
瑶池清宴接谈笑,误落尘寰经几春。
青童昨夜传书至,中有琅函洞章字。
洞口桃花似旧时,门外孤松发新翠。
椷书欲报碧云远,薜叶女萝若在眼。
方平倘会蔡经家,为报扶桑水清浅。
骑什么?紫色的麒麟!为什不御龙在天呢?干脆玩大一点嘛?
扶桑?曰本?这二叔的雄心壮志不小哇!
汉王爷朱高煦的大作拟古诗
一共六首。永乐五年
大明皇帝他二叔汉王爷朱高煦的又一大作。
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
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
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
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
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
气度不凡,气势如虹。
诗句不错,读起来很是提气。帝王之家的文采,老朱家从朱八八当和尚化缘再到从军创业,那些枭雄一个个在脚下,功成枯何止万骨,陈友谅、张士诚。定都南京应天府再到太子朱标殁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儿子朱棣,再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坐了江山,四代人的努力。不以成败论英雄,汉王爷朱高煦他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从他的文字中体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造反诛灭满门。他是皇族不能这么算,但是斩草除根还是很残酷的。
我们今天只是看见《明史》等资料上的一行行没有温度的文字而已。
仗打什么,有帝王之心。得有帝王命,不是每一个王都可以成为李世民那样,或者老爹朱棣那样的。
权利会腐蚀人心,几代皇族下来,皇朝的统治者们所以一直强调要到老百姓中去,去理解民间疾苦。为一人之权位,害天下百姓。
借用后世末代清帝宣统溥仪的退位昭书里的话:不以一家一姓的尊贵荣华富贵,来霍乱天下亿万百姓的福祉。
不管是不是情愿,这个话没错。是非对错也是600年前的故事了,随风去吧。
大明朝来说正统大统还是很重要的,太子当皇帝,皇帝立太子。皇太孙成为太子皇位在一系。
侄儿刚刚登基,汉王朱高煦就赶回了封地山东。
打?打个屁。
几天朝廷大军开拔几天就搞定的事情,二叔三叔搞在一起搞什么?
朱高煦公元1380年12月30日-公元1426年10月6日,明朝宗室贵胄,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同为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之前章节中提到的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明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营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曾抚摸着他的背,勉励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这个龙头支票之前就提过了,这个意思就是:
“你大哥身体不好,万一哪天没了,你要顶上呀。”
朱高煦因此萌生夺嫡之心,对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很不恭敬,常在朱棣面前说其坏话。建文皇帝朱允炆曾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命人持书信前往北平,策反负责留守的朱高炽,以离间朱棣、朱高炽的父子关系。
燕王世子朱高炽收到书信并不启封,直接将书信连同信使一同送往当时的朱棣军前。但宦官黄俨素与燕王世子朱高炽不睦,早已抢先密报朱棣,称“世子且反”。
朱棣犹疑不定。朱高煦趁机进言:“世子以前在京城,确与皇太孙指的后来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交好。”就在这时,朱高炽的使者来到,呈上书信。朱棣大叹:“嗟乎!几杀吾子!”
意思就是:“娘的!差点我自己杀了自己的儿子。”
但朱棣逆袭成功后即位后,仍旧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其中一条理由便是朱高炽仁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二叔朱高煦为此不满,当年曾作诗称“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冻”,有讥讽太子朱高炽且挟恨当了皇帝的朱棣之意。后来,汉王爷朱高煦和太子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
他二叔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当时的太孙朱瞻基当时正跟在朱高煦身后,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察觉到这个侄子不简单?
二叔他们家父子反目为仇。
我们的汉王爷朱高煦的次子朱瞻圻因追憾其母为父所杀,故屡次向当时的朱棣上奏其父的过恶,皆外人所不得闻者。朱棣为此称“尔父子何忍也”,汉王朱高煦对此也都知道。
朱棣榆木川军中病逝时,朱瞻圻正在北京,凡朝廷之事辄潜遣人驰报汉王爷朱高煦,一昼夜六七行,内有称“朝廷将发兵征乐安”之语,意在挑唆朱高煦起兵造反。
但他二叔朱高煦却在朱高炽面前称朱瞻圻不孝,并拿出了朱瞻圻向其通风报信的数十封密件。朱高炽召朱瞻圻,指责道:“汝尚凭虚离间吾兄弟,况他人乎?”朱高煦则称:“我其父也,尚于大行即大行皇帝,指朱棣当驾崩后的神位灵前前谮毁我,况陛下乎!其罪当诛!”但朱高炽却以“稚子不足诛”,只是将朱瞻圻废为庶人,贬到凤阳看守皇陵。
我们来欣赏一下来看一下”反诗”。
洞天秋望赐周玄初
明·我们汉王我朱高煦写的。
蓬莱宫阙涵清秋,羽客临风闲倚楼。
海天一碧湛杯水,尘埃九野分中州。
云里仙归鸣佩玉,紫凤琪园自栖宿。
遥瞻西极半林青,知是瑶池桃未熟。
分中州?要分哪里?帝王之心呀?雄才伟略跃然纸上,一副王霸之心?
怀仙歌赐周玄初
永乐四年九月十九日,见周玄初。
大明汉王爷他二叔朱高煦的大作。
我怀蓬岛之仙人,骖驾朱凤骑紫麟。
瑶池清宴接谈笑,误落尘寰经几春。
青童昨夜传书至,中有琅函洞章字。
洞口桃花似旧时,门外孤松发新翠。
椷书欲报碧云远,薜叶女萝若在眼。
方平倘会蔡经家,为报扶桑水清浅。
骑什么?紫色的麒麟!为什不御龙在天呢?干脆玩大一点嘛?
扶桑?曰本?这二叔的雄心壮志不小哇!
汉王爷朱高煦的大作拟古诗
一共六首。永乐五年
大明皇帝他二叔汉王爷朱高煦的又一大作。
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
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
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
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
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
气度不凡,气势如虹。
诗句不错,读起来很是提气。帝王之家的文采,老朱家从朱八八当和尚化缘再到从军创业,那些枭雄一个个在脚下,功成枯何止万骨,陈友谅、张士诚。定都南京应天府再到太子朱标殁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儿子朱棣,再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坐了江山,四代人的努力。不以成败论英雄,汉王爷朱高煦他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从他的文字中体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造反诛灭满门。他是皇族不能这么算,但是斩草除根还是很残酷的。
我们今天只是看见《明史》等资料上的一行行没有温度的文字而已。
仗打什么,有帝王之心。得有帝王命,不是每一个王都可以成为李世民那样,或者老爹朱棣那样的。
权利会腐蚀人心,几代皇族下来,皇朝的统治者们所以一直强调要到老百姓中去,去理解民间疾苦。为一人之权位,害天下百姓。
借用后世末代清帝宣统溥仪的退位昭书里的话:不以一家一姓的尊贵荣华富贵,来霍乱天下亿万百姓的福祉。
不管是不是情愿,这个话没错。是非对错也是600年前的故事了,随风去吧。
大明朝来说正统大统还是很重要的,太子当皇帝,皇帝立太子。皇太孙成为太子皇位在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