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耍流氓的艺术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大臣。
当时为大汉军队东征西讨提供经费。
但是么,一系列政策弄得民怨沸腾。
被人称为刮地三尺,最后闹得身死族灭。
那样的事情,朱由楥自然不会干。
好家伙,刚刚得到皇位,就要对皇亲国戚以及官员动手的话。
没准就被宫女勒绳、太监喂红丸。
只怕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朕这个借钱,可是实打实的借钱,并且,不是朕自己借钱,是用国家的信誉借钱。
这么说吧,朕将之称为,国债!”
国债?
几个人哪里听过这个名词,好奇心迭起。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借个人手里的钱,并且付给利息。
你们的钱放在钱庄,还需要给他费用对不对。
国债不同,三年为期,三年到期之后,支付一成五的利息,如何?
中间,如想要提前支取,只能在整年时候进行,但是,利息对折。
而且……国债可以作为交易凭证。
只要是手持全套转让手续,可以到期支取!
见票付钱。”
三年,一成五?
坦白来说,并不高……
大臣们不以为然,可是,另一层意思,则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能作为交易凭证的话,极大催生出其存在价值。
人们都清楚,此时钱庄异地支取,是要给于不菲的手续费。
自己的钱,存给别人。
不给利息不说,还要交管理费。
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将银子运来运去。
方便票据的兑付。
而国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作为支付凭证,同样方便携带使用。
反正三年期限,等到三年之后,那人拿着去支取现银,不就可以?
可能会有人怀疑国债的可兑付性,但是国家信誉作为担保,总比钱庄更加靠谱!
几个内阁大臣,都为朱由楥的设计心折。
若是普通的国债,肯定难以发放。
但是能和钱庄汇票有类似的性质,那就大大不同啊。
朱由楥心里清楚,想要能卖出去国债,必须要给他们动心的部分。
并且,他还埋下后手,将来,国债票据的支付属性,会有更大的用途。
几个大臣来了兴致,也不说走,就在殿内讨论起国债的细节。
“那么,先行发五十万两如何?”
钱龙锡小心试探着说到。
太小家子气了,朱由楥直接翻倍。
“五十万两够什么,要朕说,先来一百万两试试水。”
一百万两?
众人齐齐咋舌。
那也得要卖的出去啊。
对于他们的表情,朱由楥难以理解。
“你们那么吃惊干什么?朕的内帑先认购二十万两,大不了三年不做龙袍,吃糠咽菜就是。”
自己说的是实话,奈何几个臣子那是纷纷劝阻。
一个个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陛下,使不得啊,臣愿意认购两万两!”
“万万不可,陛下收回成命,下官认购两万两。”
“下官愿两万……”
嗯……
很好,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内帑认购二十万,是有些多,十万总可以吧。
内阁和几个尚书以及其他高官,一起认购走二十万两,也没有问题。
至于那些钱是他们自己出,还是背后的商会出,那不关自己的事情。
剩下不少,朱由楥想到自己的老子,桂王朱常瀛。
儿子当了皇帝,老子认购几万,应当没有问题。
剩下的藩王再兜售一圈,留给其他官员商人的也就不多了。
这也就是国债具有流动货币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的话,别说自己认购二十万,就算是认购五十万两,也不可能做到如今的局面。
朱由楥很清楚,为何原来崇祯皇帝借不到钱。
因为崇祯纯粹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那么一来,就算是他的老丈人,也不乐意借钱。
说好的借,没有分红利息,更不打算还本金,谁会乐意?
……
有关具体执行,内阁的意思是放在户部进行。
但是朱由楥有更多的想法,所以原则上同意在户部。
需要重新组织专门的机构。
后期需要扩张的话,才更加方便。
户部出人负责日常运作,司礼监派人监督。
为了保证国债的使用,朱由楥建议在其中加入审计环节。
审计部门由认购者派出代表进行。
只有完善的体系,才能确保认购者的积极性。
对于审计一说,内阁是拒绝的。
但是一百万两白银的诱惑实在是大,有钱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涉及到操作细节,需要户部进行安排。
谁料,户部尚书毕自严上来就来个下马威,坚决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乃乱政!
这是将大明向亡国的路上推!”
毕自严以为,这是哪个大臣想出来的注意,直接开口回绝。
用词甚是严厉。
“毕大人,休得胡言,此乃陛下之意!”
韩熿连忙申斥,他很清楚,毕自严是个嘴上没有把门的。
不管是内阁大臣还是皇帝,都敢当面顶撞。
“阁老,你让毕尚书说说看,朕怎么就是乱命了?”
朱由楥喊住韩熿,让毕自严说清楚,他其实很心疼老毕。
如果没有老毕的话,可能崇祯根本就顶不住十多年。
在当世,老毕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能手。
当然,能力紧紧限于如何利用手上的钱财,要想他想张居正那样,将大明的府库装满,自然是不可能。
“陛下,借钱之事,天知地知,君知我知。
其实就是变着办法从富商以及官绅手中拿钱。
虽说有三年期限,用朝廷信任作保证。
可是,如果三年之后到期,朝廷没有钱来兑现,该当如何?
到那个时候,富商一闹,下边的百姓跟着掺和,大明……可就完了啊!”
毕自严可能不清楚,货币是用国家信用背书的原理。
但是朱由楥发现,在他内心当中,其实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货币和信用之间的关系。
在老毕的观点里,如果三年之后,大明遇上天灾人祸等其他突发事件,没有足够的钱财兑付的话,那将会消耗大明的信用。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事件。
不得不说,能认识到如此程度,在大明来说,老毕绝对是深得信用本质之人。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的皇帝朱由楥,可不是什么普通藩王世子。
那拥有着一颗未来的灵魂。
“毕尚书放心,三年之后,户部肯定有钱兑现!”
此话一出,噎的毕自严难受。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皇帝这是睁着眼说瞎话啊!
怎么,难道还能变出钱来?
“陛下,您别蒙臣,今天要是不告诉臣什么路子,旨意我可不执行!”
毕自严也学会耍流氓。
皇帝你不说是吧,不说,爷们还不干了!
当时为大汉军队东征西讨提供经费。
但是么,一系列政策弄得民怨沸腾。
被人称为刮地三尺,最后闹得身死族灭。
那样的事情,朱由楥自然不会干。
好家伙,刚刚得到皇位,就要对皇亲国戚以及官员动手的话。
没准就被宫女勒绳、太监喂红丸。
只怕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朕这个借钱,可是实打实的借钱,并且,不是朕自己借钱,是用国家的信誉借钱。
这么说吧,朕将之称为,国债!”
国债?
几个人哪里听过这个名词,好奇心迭起。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借个人手里的钱,并且付给利息。
你们的钱放在钱庄,还需要给他费用对不对。
国债不同,三年为期,三年到期之后,支付一成五的利息,如何?
中间,如想要提前支取,只能在整年时候进行,但是,利息对折。
而且……国债可以作为交易凭证。
只要是手持全套转让手续,可以到期支取!
见票付钱。”
三年,一成五?
坦白来说,并不高……
大臣们不以为然,可是,另一层意思,则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能作为交易凭证的话,极大催生出其存在价值。
人们都清楚,此时钱庄异地支取,是要给于不菲的手续费。
自己的钱,存给别人。
不给利息不说,还要交管理费。
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将银子运来运去。
方便票据的兑付。
而国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作为支付凭证,同样方便携带使用。
反正三年期限,等到三年之后,那人拿着去支取现银,不就可以?
可能会有人怀疑国债的可兑付性,但是国家信誉作为担保,总比钱庄更加靠谱!
几个内阁大臣,都为朱由楥的设计心折。
若是普通的国债,肯定难以发放。
但是能和钱庄汇票有类似的性质,那就大大不同啊。
朱由楥心里清楚,想要能卖出去国债,必须要给他们动心的部分。
并且,他还埋下后手,将来,国债票据的支付属性,会有更大的用途。
几个大臣来了兴致,也不说走,就在殿内讨论起国债的细节。
“那么,先行发五十万两如何?”
钱龙锡小心试探着说到。
太小家子气了,朱由楥直接翻倍。
“五十万两够什么,要朕说,先来一百万两试试水。”
一百万两?
众人齐齐咋舌。
那也得要卖的出去啊。
对于他们的表情,朱由楥难以理解。
“你们那么吃惊干什么?朕的内帑先认购二十万两,大不了三年不做龙袍,吃糠咽菜就是。”
自己说的是实话,奈何几个臣子那是纷纷劝阻。
一个个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陛下,使不得啊,臣愿意认购两万两!”
“万万不可,陛下收回成命,下官认购两万两。”
“下官愿两万……”
嗯……
很好,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内帑认购二十万,是有些多,十万总可以吧。
内阁和几个尚书以及其他高官,一起认购走二十万两,也没有问题。
至于那些钱是他们自己出,还是背后的商会出,那不关自己的事情。
剩下不少,朱由楥想到自己的老子,桂王朱常瀛。
儿子当了皇帝,老子认购几万,应当没有问题。
剩下的藩王再兜售一圈,留给其他官员商人的也就不多了。
这也就是国债具有流动货币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的话,别说自己认购二十万,就算是认购五十万两,也不可能做到如今的局面。
朱由楥很清楚,为何原来崇祯皇帝借不到钱。
因为崇祯纯粹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那么一来,就算是他的老丈人,也不乐意借钱。
说好的借,没有分红利息,更不打算还本金,谁会乐意?
……
有关具体执行,内阁的意思是放在户部进行。
但是朱由楥有更多的想法,所以原则上同意在户部。
需要重新组织专门的机构。
后期需要扩张的话,才更加方便。
户部出人负责日常运作,司礼监派人监督。
为了保证国债的使用,朱由楥建议在其中加入审计环节。
审计部门由认购者派出代表进行。
只有完善的体系,才能确保认购者的积极性。
对于审计一说,内阁是拒绝的。
但是一百万两白银的诱惑实在是大,有钱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涉及到操作细节,需要户部进行安排。
谁料,户部尚书毕自严上来就来个下马威,坚决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乃乱政!
这是将大明向亡国的路上推!”
毕自严以为,这是哪个大臣想出来的注意,直接开口回绝。
用词甚是严厉。
“毕大人,休得胡言,此乃陛下之意!”
韩熿连忙申斥,他很清楚,毕自严是个嘴上没有把门的。
不管是内阁大臣还是皇帝,都敢当面顶撞。
“阁老,你让毕尚书说说看,朕怎么就是乱命了?”
朱由楥喊住韩熿,让毕自严说清楚,他其实很心疼老毕。
如果没有老毕的话,可能崇祯根本就顶不住十多年。
在当世,老毕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能手。
当然,能力紧紧限于如何利用手上的钱财,要想他想张居正那样,将大明的府库装满,自然是不可能。
“陛下,借钱之事,天知地知,君知我知。
其实就是变着办法从富商以及官绅手中拿钱。
虽说有三年期限,用朝廷信任作保证。
可是,如果三年之后到期,朝廷没有钱来兑现,该当如何?
到那个时候,富商一闹,下边的百姓跟着掺和,大明……可就完了啊!”
毕自严可能不清楚,货币是用国家信用背书的原理。
但是朱由楥发现,在他内心当中,其实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货币和信用之间的关系。
在老毕的观点里,如果三年之后,大明遇上天灾人祸等其他突发事件,没有足够的钱财兑付的话,那将会消耗大明的信用。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事件。
不得不说,能认识到如此程度,在大明来说,老毕绝对是深得信用本质之人。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的皇帝朱由楥,可不是什么普通藩王世子。
那拥有着一颗未来的灵魂。
“毕尚书放心,三年之后,户部肯定有钱兑现!”
此话一出,噎的毕自严难受。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皇帝这是睁着眼说瞎话啊!
怎么,难道还能变出钱来?
“陛下,您别蒙臣,今天要是不告诉臣什么路子,旨意我可不执行!”
毕自严也学会耍流氓。
皇帝你不说是吧,不说,爷们还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