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朕要再开西厂!
崇祯皇帝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他没有耐心,十多年时间里,光是内阁首辅就像是走马灯一样。
朝令夕改是常态,政策延续性基本没有。
众多原因当中,闲置东厂、弱化锦衣卫,是不得不说的两个要素。
大明发展到崇祯朝,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势力和官商集团,已经尾大不掉。
皇权虽大,但是孤掌难鸣,仍旧需要众多办事的小弟们来支撑自己。
司礼监太监是核心,表现到枝叶上便是锦衣卫和东厂。
崇祯自废武功,司礼监的公公们,再也没有能限制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手段。
闹得最后大顺军攻城之时,只有一帮太监力战身死。
文官们愉快的卖了旧主,摇摇尾巴,向新主子们求荣去。
朱由楥想要扭转文官集团和商人们官商勾结的局面,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
在眼下,太监为代表的东厂和锦衣卫是最好的手段。
拿来就能直接利用,至于后期的话,则要靠他亲手扶植起来的新集团。
内阁大臣们回到家,椅子都还没有焐热,便再度被召回来。
除了内阁几个大臣,还有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顺天府尹刘宗周、大理寺卿、五城兵马司提督。
这些人在一起,就算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也能猜测到是要办案子。
否则,五城兵马司提督和大理寺卿不应当出现在会议上。
皇帝阴沉着脸,几个大太监,锦衣卫指挥使,都是目眦欲裂。
韩熿作为首辅,皱眉道。
“陛下,这是……”
朱由楥缓缓却极有力度的蹦出几个字,“朕决议,再设西厂,众卿以为如何?”
什么?
西厂?
开玩笑!
不管是内阁大臣,还是其他官员,那都是瞪大了眼睛。
纷纷开口:
左都御史曹于汴,“陛下,此事坚决不可。
当年,宪宗皇帝设立西厂,是因为朝野有左道出没。
如今太平盛世,怎么需要一个西厂出来兴风作浪?”
顺天府尹刘宗周,一代大儒。
更是义正言辞,“陛下,您设立西厂,是要将朝廷放在和百姓对立之位嘛?当年的西厂,是为了监视百姓。不知今日,陛下是要向百姓动刀?
莫非是赋税收的不够?”
好一个大儒……
区区几句话的意思,就给自己带个巨大的帽子。
按照他的话,皇帝似乎要屠杀百姓,灭掉大明一样。
“陛下,不可啊,此事与圣人之道向左……”
众人的话,就差直接说,朱由楥在行小人之事,而非圣人之道。
“韩阁老,你呢?”
朱由楥点名内阁首辅韩熿。
“陛下,臣以为,不妥。设立西厂,绝非仁君所为。”
朱由楥脱口而出就想说:难道宪宗皇帝不是仁君?
想想成化的谥号,宪宗,还真不是仁君该有的谥号。
“你们呢?”
他将目光转向其余的大臣,果然,大家都表示反对。
大臣们哪里允许?
自从魏忠贤倒台,崇祯登基,东厂名存实亡,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现在又要开西厂,想想就觉得恐怖。
他们坚决不允许西厂在自己担任内阁大臣期间发生。
“此事,你们答应也是办,不答应也要办!
朕意已决!”
朱由楥也是分毫不让。
西厂的设立,本身就是天子家事。
不管是东厂、锦衣卫,还是即将要重新设立的西厂。
他们都只对皇帝本人负责,向皇帝汇报,和别人有半分关系?
“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老臣乞归骸骨!
这官,不做也罢!”
顺天府尹反应的最是激烈。
似乎朱由楥要杀他全家。
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古时候,有些人能做官,是对他人品的认可。
而有些人能做官,是那人对朝廷的认可。
千金买马骨,说着就是这些人。
很不幸,刘宗周作为大儒,就是马骨。
如果他真要是辞官的话,还是有关西厂设立之事。
定然会遭遇士林的声讨。
对于刚刚即位的朱由楥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刘卿,你这是威胁朕了?”
刘宗周脖子一梗,哼道,“陛下,老臣这可不是威胁。圣人之道乃是正道,与圣人之道相悖之事,绝不敢为!”
字里行间,饱含对新皇帝的不齿啊!
朱由楥自己到还没啥,看着老家伙都快气出脑梗的样子。
忽然很想笑,“方正化,你告诉他们,为何!”
“是,皇爷!”
方正化将下药的情况一说。
内阁大臣们纷纷下跪,直呼万死难辞其咎。
这还说什么!
好家伙,新君刚刚即位,就有人下毒……
还是太监之间勾结!
这也就难怪,皇帝为何大动干戈。
当年宪宗皇帝设立西厂,不过是听说左道之人有刺杀他的算计。
现在可不一样,是明明杀到身边。
想想当初的梃击案……
众人汗雨如下!
该死的传旨太监,难怪半句话都不敢多说。
但凡是有一点风声,谁敢和皇帝在此事上做对?
那不是明摆着,将自己置于对立面?
要是再坚持反对,没准皇帝会以为,自己参与到此事当中。
安静,分外的安静。
谁都没有说话。
朱由楥看着他们,也不开腔。
现在,谁先开口谁输。
越是压抑,大臣们越是有压力。
别人还好说,顺天府尹刘宗周,脸皮没有其他官员那么厚实。
毕竟刚才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他。
“老臣不知,竟然发生此事。太监们不可能获得毒药,必然是有人从外勾结。顺天府治安,全在老臣一人身上。唯有引咎辞官,方能解心头愧疚。”
皇帝被人刺杀,肯定有人要掉脑袋、丢官。
刘宗周并非是最好的人选。
不管是五城兵马司提督还是东厂提督,责任更大。
但是,刚才他的一番话,顶的皇帝最厉害。
并且,朱由楥也清楚的很。
要不是这家伙和汤若望对线输了之后还排挤人家。
说不定大明就能聘请汤若望作为顾问,指导新式热兵器和火器的研发生产,或许能实现工业革命。
大儒多半是腐乳,而且极有可能是杠精。
少一个,少很多压力。
走就走吧,读书人多了,不差他一个。
现在他走,怎么也不能说是和西厂的事情相关。
下边那些读书人,也就是所谓的士林,也不能将锅扣在朱由楥头上。
比如他没有耐心,十多年时间里,光是内阁首辅就像是走马灯一样。
朝令夕改是常态,政策延续性基本没有。
众多原因当中,闲置东厂、弱化锦衣卫,是不得不说的两个要素。
大明发展到崇祯朝,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势力和官商集团,已经尾大不掉。
皇权虽大,但是孤掌难鸣,仍旧需要众多办事的小弟们来支撑自己。
司礼监太监是核心,表现到枝叶上便是锦衣卫和东厂。
崇祯自废武功,司礼监的公公们,再也没有能限制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手段。
闹得最后大顺军攻城之时,只有一帮太监力战身死。
文官们愉快的卖了旧主,摇摇尾巴,向新主子们求荣去。
朱由楥想要扭转文官集团和商人们官商勾结的局面,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
在眼下,太监为代表的东厂和锦衣卫是最好的手段。
拿来就能直接利用,至于后期的话,则要靠他亲手扶植起来的新集团。
内阁大臣们回到家,椅子都还没有焐热,便再度被召回来。
除了内阁几个大臣,还有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顺天府尹刘宗周、大理寺卿、五城兵马司提督。
这些人在一起,就算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也能猜测到是要办案子。
否则,五城兵马司提督和大理寺卿不应当出现在会议上。
皇帝阴沉着脸,几个大太监,锦衣卫指挥使,都是目眦欲裂。
韩熿作为首辅,皱眉道。
“陛下,这是……”
朱由楥缓缓却极有力度的蹦出几个字,“朕决议,再设西厂,众卿以为如何?”
什么?
西厂?
开玩笑!
不管是内阁大臣,还是其他官员,那都是瞪大了眼睛。
纷纷开口:
左都御史曹于汴,“陛下,此事坚决不可。
当年,宪宗皇帝设立西厂,是因为朝野有左道出没。
如今太平盛世,怎么需要一个西厂出来兴风作浪?”
顺天府尹刘宗周,一代大儒。
更是义正言辞,“陛下,您设立西厂,是要将朝廷放在和百姓对立之位嘛?当年的西厂,是为了监视百姓。不知今日,陛下是要向百姓动刀?
莫非是赋税收的不够?”
好一个大儒……
区区几句话的意思,就给自己带个巨大的帽子。
按照他的话,皇帝似乎要屠杀百姓,灭掉大明一样。
“陛下,不可啊,此事与圣人之道向左……”
众人的话,就差直接说,朱由楥在行小人之事,而非圣人之道。
“韩阁老,你呢?”
朱由楥点名内阁首辅韩熿。
“陛下,臣以为,不妥。设立西厂,绝非仁君所为。”
朱由楥脱口而出就想说:难道宪宗皇帝不是仁君?
想想成化的谥号,宪宗,还真不是仁君该有的谥号。
“你们呢?”
他将目光转向其余的大臣,果然,大家都表示反对。
大臣们哪里允许?
自从魏忠贤倒台,崇祯登基,东厂名存实亡,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现在又要开西厂,想想就觉得恐怖。
他们坚决不允许西厂在自己担任内阁大臣期间发生。
“此事,你们答应也是办,不答应也要办!
朕意已决!”
朱由楥也是分毫不让。
西厂的设立,本身就是天子家事。
不管是东厂、锦衣卫,还是即将要重新设立的西厂。
他们都只对皇帝本人负责,向皇帝汇报,和别人有半分关系?
“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老臣乞归骸骨!
这官,不做也罢!”
顺天府尹反应的最是激烈。
似乎朱由楥要杀他全家。
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古时候,有些人能做官,是对他人品的认可。
而有些人能做官,是那人对朝廷的认可。
千金买马骨,说着就是这些人。
很不幸,刘宗周作为大儒,就是马骨。
如果他真要是辞官的话,还是有关西厂设立之事。
定然会遭遇士林的声讨。
对于刚刚即位的朱由楥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刘卿,你这是威胁朕了?”
刘宗周脖子一梗,哼道,“陛下,老臣这可不是威胁。圣人之道乃是正道,与圣人之道相悖之事,绝不敢为!”
字里行间,饱含对新皇帝的不齿啊!
朱由楥自己到还没啥,看着老家伙都快气出脑梗的样子。
忽然很想笑,“方正化,你告诉他们,为何!”
“是,皇爷!”
方正化将下药的情况一说。
内阁大臣们纷纷下跪,直呼万死难辞其咎。
这还说什么!
好家伙,新君刚刚即位,就有人下毒……
还是太监之间勾结!
这也就难怪,皇帝为何大动干戈。
当年宪宗皇帝设立西厂,不过是听说左道之人有刺杀他的算计。
现在可不一样,是明明杀到身边。
想想当初的梃击案……
众人汗雨如下!
该死的传旨太监,难怪半句话都不敢多说。
但凡是有一点风声,谁敢和皇帝在此事上做对?
那不是明摆着,将自己置于对立面?
要是再坚持反对,没准皇帝会以为,自己参与到此事当中。
安静,分外的安静。
谁都没有说话。
朱由楥看着他们,也不开腔。
现在,谁先开口谁输。
越是压抑,大臣们越是有压力。
别人还好说,顺天府尹刘宗周,脸皮没有其他官员那么厚实。
毕竟刚才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他。
“老臣不知,竟然发生此事。太监们不可能获得毒药,必然是有人从外勾结。顺天府治安,全在老臣一人身上。唯有引咎辞官,方能解心头愧疚。”
皇帝被人刺杀,肯定有人要掉脑袋、丢官。
刘宗周并非是最好的人选。
不管是五城兵马司提督还是东厂提督,责任更大。
但是,刚才他的一番话,顶的皇帝最厉害。
并且,朱由楥也清楚的很。
要不是这家伙和汤若望对线输了之后还排挤人家。
说不定大明就能聘请汤若望作为顾问,指导新式热兵器和火器的研发生产,或许能实现工业革命。
大儒多半是腐乳,而且极有可能是杠精。
少一个,少很多压力。
走就走吧,读书人多了,不差他一个。
现在他走,怎么也不能说是和西厂的事情相关。
下边那些读书人,也就是所谓的士林,也不能将锅扣在朱由楥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