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林丹汗的情书
刘若愚道,“明人不说暗话,我现在就直接问你们,与刘爱塔联系的事情怎么样?”
刘爱塔?
听到这个名字,毛文龙和袁可立都惊呆了。
因为那是十分机密之事。竟然连远在京城的刘若愚都知道!
那还谈什么机密?
“不是吧,难道已经是天下都知的事情?”
袁可立神色严肃地问道。
“当然不是天下人皆知,你们在刘爱塔的事情上做的很隐秘。只在我大明西厂,东厂面前,再隐秘的事情我们也能看到。
本来我们也是打算保持观望的态度,等你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再进行观察。
可是如今的局势,不允许我们再继续观察下去。你们懂的,一旦展开对于建奴的进攻,如果在背后捅一刀子很有必要。
刘爱塔作为你们长期经营的对象,此时他能反正的话,背后捅建奴一刀,效果绝对事半功倍。”
对此,袁可立和毛文龙松一口气。
只要不是全天下人知道就好。
刘若愚打着哈哈,“就算是天下人都知道,只要建奴不知道就好。
来吧,说说你们的安排。”
……
刘若愚刚刚将密报发回朝廷,建奴的兵马已经展开了行动。
莽古尔泰率军一万从北路进攻。
阿敏率军两万从南路进攻。
其实莽古尔泰才是主要进攻方向,他只有一万兵,而阿敏有两万兵的原因,是因为南面还需要防备的大明的军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军队,兵出宁远城,压向关宁锦防线。
目的很明确,就是防止关宁锦防线上的明军出动。
三个方向之后,其他再无动向。
因为黄台吉并不认为大明能从其他方向进行威胁。
建奴发兵的第二天,林丹汗的求救信便放在了朱由楥的案上。
信里边写的情真意切,好像他林丹汗是大明的外甥一样。
又好像写的是一封求爱信,搞得如果大明不出兵相助的话,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伪君子。
朱由楥看看林丹汗情真意切的信,一身鸡皮疙瘩的说道。
“林丹汗背后是有高人呐,看看写的信,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国书吗?这就是小娘子写给小相公的情书!”
太监将其拿给李标,他看完之后笑呵呵的往下传。
大臣们都看完之后,朱由楥说到:
“怎么样,众卿觉得如何?”
王永光摇摇头,“如果说林丹汗知道咱们必定会出兵的话,肯定不会这样写。不过话又说回来。
林丹汗曾经是个怎样的人物,现在竟然要写这样的一封信,看来知道他们面临的情况有多么的危急。”
对此,李标并不赞成。
“王大人说的严重了,总共才三万兵马,而且有两万主要是防备的我们,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灭顶之灾。
他们之所以写出这样的一封信,确实希望我们出兵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表达他们对我们的依赖。
这个依赖的本质是羊毛以及贸易。只是表现在表面上,好像是求我们出兵帮助他们。”
对于李标的解析,吴宗达深以为然。“我也赞成阁老的说法。”
见他们商量也没有个结果。
朱由楥问到,“那众卿说说我们是否应当直接出兵呢?”
对此几个大臣的看法不一。
有人说:“此事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要他们察哈尔部和建奴打的不可开交。
我们便能从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做做样子就算了,建奴没有受到损失的话,他们反过头来还会来骚扰我们。
臣以为此事,我们坐山观虎斗便是。”
另一位大臣并不同意此意见,补充到:“虽说两虎相争,有利于我们从中捡便宜。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林丹汗和我们的合作非常的深入。
虽说他们离不开我们的贸易,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在羊毛的贸易上更进一步的话,实际上我们也离不开他们的羊毛。
如果在战斗中他们真的吃了大亏的话,无法在羊毛的事情上继续。那么毫无疑问,接下来受到重大影响的将会是我们。
所以为了羊毛,要赚更多的银子。臣以为我们在开始的阶段可以观望,但是随后要主动介入。
对于南线建奴的军队,要进行必要的骚扰,使他们不能够全心贯注的来骚扰察哈尔部。
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猛烈一击。如能全歼两万军队,在随后我们和建奴的斗争中,形势将会发生转变。”
他的这番话也有大臣们表示赞同。
人们各有各的道理,可能将大明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进行一些投入,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双方争执不下,还是将选择权放在了皇帝手上。
朱由楥也有些头大。
按照最好的办法来说,就是这次他们并不参与。
但别人说的也很对,刚跟林丹汗达成全方面的合作。这个时候撒手不管的话,还能不能合作还两说。
失去大量羊毛的来源,羊毛纺织布想要扩大生产,占领西亚乃至非洲欧洲的市场的话,材料都将不够。
所以为了长远发展,尤其是为了即将要展开的羊毛以及更多的贸易,帮助他们还是很有必要。
经过一番思考,朱由楥貌似艰难的做出决定:
在战争最开始的阶段,保持观望态度。
发展到第二阶段,如果说察哈尔部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是建奴的进展过于顺利,随时加入战斗当中。
“朕决定,命袁崇焕派出手下精锐一万人,协同卢象升、孙传庭,兵出宣大。
密切关注双方战争的走向。最开始的阶段,大明军队只许旁观,不许动手。
等到察哈尔不吃亏的时候,军队大明军队要施以援助之手。
要让阿敏的军队,投鼠忌器。
皇帝的决定,是结合双方意见最后的妥协。
虽然都有意见,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斗争激烈。过一番讨论,最后内阁通过了此观点。
可是……
边关的将士们并不知道大臣们讨论的细节,只知道上头接到了通知,让他们不可参与到双方的战斗当中,躲在一旁看热闹。
这就让一些中下层的军官更加不满,人家两个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打仗,你不但不敢出来说话,还要缩起头来当乌龟。
他娘的说起来多令人郁闷,这兵他娘的当起来还有个什么意思?不如回家种田!
刘爱塔?
听到这个名字,毛文龙和袁可立都惊呆了。
因为那是十分机密之事。竟然连远在京城的刘若愚都知道!
那还谈什么机密?
“不是吧,难道已经是天下都知的事情?”
袁可立神色严肃地问道。
“当然不是天下人皆知,你们在刘爱塔的事情上做的很隐秘。只在我大明西厂,东厂面前,再隐秘的事情我们也能看到。
本来我们也是打算保持观望的态度,等你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再进行观察。
可是如今的局势,不允许我们再继续观察下去。你们懂的,一旦展开对于建奴的进攻,如果在背后捅一刀子很有必要。
刘爱塔作为你们长期经营的对象,此时他能反正的话,背后捅建奴一刀,效果绝对事半功倍。”
对此,袁可立和毛文龙松一口气。
只要不是全天下人知道就好。
刘若愚打着哈哈,“就算是天下人都知道,只要建奴不知道就好。
来吧,说说你们的安排。”
……
刘若愚刚刚将密报发回朝廷,建奴的兵马已经展开了行动。
莽古尔泰率军一万从北路进攻。
阿敏率军两万从南路进攻。
其实莽古尔泰才是主要进攻方向,他只有一万兵,而阿敏有两万兵的原因,是因为南面还需要防备的大明的军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军队,兵出宁远城,压向关宁锦防线。
目的很明确,就是防止关宁锦防线上的明军出动。
三个方向之后,其他再无动向。
因为黄台吉并不认为大明能从其他方向进行威胁。
建奴发兵的第二天,林丹汗的求救信便放在了朱由楥的案上。
信里边写的情真意切,好像他林丹汗是大明的外甥一样。
又好像写的是一封求爱信,搞得如果大明不出兵相助的话,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伪君子。
朱由楥看看林丹汗情真意切的信,一身鸡皮疙瘩的说道。
“林丹汗背后是有高人呐,看看写的信,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国书吗?这就是小娘子写给小相公的情书!”
太监将其拿给李标,他看完之后笑呵呵的往下传。
大臣们都看完之后,朱由楥说到:
“怎么样,众卿觉得如何?”
王永光摇摇头,“如果说林丹汗知道咱们必定会出兵的话,肯定不会这样写。不过话又说回来。
林丹汗曾经是个怎样的人物,现在竟然要写这样的一封信,看来知道他们面临的情况有多么的危急。”
对此,李标并不赞成。
“王大人说的严重了,总共才三万兵马,而且有两万主要是防备的我们,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灭顶之灾。
他们之所以写出这样的一封信,确实希望我们出兵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表达他们对我们的依赖。
这个依赖的本质是羊毛以及贸易。只是表现在表面上,好像是求我们出兵帮助他们。”
对于李标的解析,吴宗达深以为然。“我也赞成阁老的说法。”
见他们商量也没有个结果。
朱由楥问到,“那众卿说说我们是否应当直接出兵呢?”
对此几个大臣的看法不一。
有人说:“此事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要他们察哈尔部和建奴打的不可开交。
我们便能从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做做样子就算了,建奴没有受到损失的话,他们反过头来还会来骚扰我们。
臣以为此事,我们坐山观虎斗便是。”
另一位大臣并不同意此意见,补充到:“虽说两虎相争,有利于我们从中捡便宜。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林丹汗和我们的合作非常的深入。
虽说他们离不开我们的贸易,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在羊毛的贸易上更进一步的话,实际上我们也离不开他们的羊毛。
如果在战斗中他们真的吃了大亏的话,无法在羊毛的事情上继续。那么毫无疑问,接下来受到重大影响的将会是我们。
所以为了羊毛,要赚更多的银子。臣以为我们在开始的阶段可以观望,但是随后要主动介入。
对于南线建奴的军队,要进行必要的骚扰,使他们不能够全心贯注的来骚扰察哈尔部。
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猛烈一击。如能全歼两万军队,在随后我们和建奴的斗争中,形势将会发生转变。”
他的这番话也有大臣们表示赞同。
人们各有各的道理,可能将大明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进行一些投入,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双方争执不下,还是将选择权放在了皇帝手上。
朱由楥也有些头大。
按照最好的办法来说,就是这次他们并不参与。
但别人说的也很对,刚跟林丹汗达成全方面的合作。这个时候撒手不管的话,还能不能合作还两说。
失去大量羊毛的来源,羊毛纺织布想要扩大生产,占领西亚乃至非洲欧洲的市场的话,材料都将不够。
所以为了长远发展,尤其是为了即将要展开的羊毛以及更多的贸易,帮助他们还是很有必要。
经过一番思考,朱由楥貌似艰难的做出决定:
在战争最开始的阶段,保持观望态度。
发展到第二阶段,如果说察哈尔部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是建奴的进展过于顺利,随时加入战斗当中。
“朕决定,命袁崇焕派出手下精锐一万人,协同卢象升、孙传庭,兵出宣大。
密切关注双方战争的走向。最开始的阶段,大明军队只许旁观,不许动手。
等到察哈尔不吃亏的时候,军队大明军队要施以援助之手。
要让阿敏的军队,投鼠忌器。
皇帝的决定,是结合双方意见最后的妥协。
虽然都有意见,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斗争激烈。过一番讨论,最后内阁通过了此观点。
可是……
边关的将士们并不知道大臣们讨论的细节,只知道上头接到了通知,让他们不可参与到双方的战斗当中,躲在一旁看热闹。
这就让一些中下层的军官更加不满,人家两个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打仗,你不但不敢出来说话,还要缩起头来当乌龟。
他娘的说起来多令人郁闷,这兵他娘的当起来还有个什么意思?不如回家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