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商业的作用远超想象
当夜,李世民披星戴月地离开了皇宫。
“听辅机说你又在动歪心思了?说说吧。”看着对于自己的到来不慌不忙的女婿,李世民的面色有些严肃。
在和杜如晦、长孙无忌分开之后姜云明并没有进宫汇报,他直接告诉了长孙无忌他俩说自己去取茶叶去了,而长孙无忌则是很默契地承担了这个汇报的工作。
“您是一点儿都不着急,没办法,只能儿臣替您召集一下了。”姜云明双手一摊,摆出了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来。
“着急?你是说……”李世民直接拖过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直视着姜云明。
“真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很严重。”姜云明掷地有声,铿锵的声音使得李世民也重视了起来。
“说说看。”
“在儿臣看来,您如今定下的政策有问题!”
也就是在姜府,也就是周围的侍女下人什么的都被屏退了,不然的话姜云明这句话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如果是在朝堂上的话怕是魏征和孔颖达早就跳起来了。
“为什么你一定要拿下吐蕃?”李世民很不理解,他觉得姜云明的想法在他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最起码暂时是没有意义的。
“在儿臣看来,历来只要是打仗,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去替我们打。”
“替?怎么替?行军打仗这事儿能怎么替?”
“假使我们意图攻打西方的大食,那么我们就出钱、出粮、出武器去资助在我们和大食之间的吐蕃,让他们去攻打大食。这样的话即便是打起来,那么主要消耗的也都是吐蕃的实力,战争对周遭地区的破坏也都是破坏的别人的家,而我们大唐则坐收渔利便好。”
“但是这和如今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我们要……不对,是你要攻打的是吐蕃,而不是大食,我们和吐蕃之间没有间隔和缓冲的国家,如果打起来的话我们双方是直接刀兵相接的。”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方法,牵制。”
“牵制?就你见的那些使臣?”
“没错,白天的时候儿臣已经与杜伯伯和长孙舅舅说过一次。儿臣见的那些使臣都是天竺、骠国等国家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吐蕃的周围。”
“你是说……”
李世民不是傻子,姜云明轻轻一点他就彻底通透了。
“没错!父皇,世人皆知不可养虎为患,即便是要养,那也不能养自己身边的。吐蕃就是一头猛虎,只不过如今它还未完全长成,危险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之中啊。”
“但是这吐蕃……”李世民叹了口气,随后轻轻地摇了摇头。“朕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
“儿臣知道您不想,或者说暂时不想与吐蕃正面交锋,所以儿臣才见了那些使臣。我们不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那么我们就送一个对手给他,让他们在摇篮中互相残杀。待到我们大唐空出手来,如果那时候我们再起了心思的话那不是很简单?”
“那应该怎么做?”
这才是李世民纠结的原因。虽然姜云明已经说过了,但是资敌的事情他并不想干,哪怕是离自己八百里远的人。
也就姜云明不知道他老丈人心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会嗤之以鼻。
不想资敌?历史上您可不是这么干的,而且滋养的还是自己身边的敌人,最后您滋养的这敌人还差点儿没把您的子孙灭了。
“很简单,只要我们同他们通商互市就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看着言之凿凿且信心十足的女婿,李世民有点儿恍惚,他突然有点儿不敢确信自己这女婿说的是真还是假了。
“父皇,你们都把商业看的太简单了,也太肤浅了。”姜云明很无奈,但是他又是在没什么好办法。
时代养成的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消除的,他三番五次强调商业的作用,但即便是在商业已经做出了成绩之后人们往往也会下意识地忽略或者弱化商业。
这是长久一来人们养成的习惯,现在的人们在提到从商时心底还是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份职业不光彩,也会下意识的忽略商业的作用。
他们不知道商业的作用吗?其实并不是,最起码在见识过之后已经不是了。
“没有啊,如今大唐不是已经在鼓励商业的发展了吗?你又何出此言?”
“父皇,您鼓励人们多种地,这没错,粮食也的确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您要知道,大唐人数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而种地只能让百姓们吃饱,但是却并不足以让他们富余起来。”
不管任何时代土地里都是跑不出金坷垃的,以前是,现在是,哪怕是一千几百年的后世也是。
如果要说后世鹰酱那边大规模机械化的种植姜云明觉得那已经不算是纯粹的农业了,那上面带着很浓重的商业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产业,就比如之前我们大唐的粮食和突厥的牲畜。突厥那边鲜少有能够耕种的土地,而我们大唐这边鲜少有能够放牧的草原,所以相对来说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就成了特色,而通商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把这种特色流通开来。”
“我们想要突厥的战马,而突厥想要我们的粮食,而若是排除国家干预人们自行通商的话就能让双方的物品互换,创造出比原有更高的价值。”
“您也应该知道之前我们大唐的粮食在突厥能卖到多少钱吧?”
“知道,最初开放通商互市之时基本上十石粮食就能换到一匹上好的战马,如果换算下来的话粮价能达到我们大唐的十倍以上。”李世民对这个很清楚,因为在拿下突厥之前他最垂涎的就是突厥的战马。
“这是以我们的标准来看的,那如果以突厥那边的标准来算呢?”
“以突厥那边来算?怎么算?”李世民一时之间没有转过弯来。
“若是把双方的货币统一,一匹上好的战马在我们大唐约莫四到五贯钱一匹,而在突厥那边大约是一贯钱还不到,儿臣说的这些差别应该不是很大吧?”
“差不多。”
“您刚才说通商互市之时我们大唐的粮食卖到了以往十倍的价钱,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战马又如何不是卖到了四五倍的价钱?对于他们来说粮食的价格是不是又降低了四到五倍?”
“听辅机说你又在动歪心思了?说说吧。”看着对于自己的到来不慌不忙的女婿,李世民的面色有些严肃。
在和杜如晦、长孙无忌分开之后姜云明并没有进宫汇报,他直接告诉了长孙无忌他俩说自己去取茶叶去了,而长孙无忌则是很默契地承担了这个汇报的工作。
“您是一点儿都不着急,没办法,只能儿臣替您召集一下了。”姜云明双手一摊,摆出了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来。
“着急?你是说……”李世民直接拖过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直视着姜云明。
“真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很严重。”姜云明掷地有声,铿锵的声音使得李世民也重视了起来。
“说说看。”
“在儿臣看来,您如今定下的政策有问题!”
也就是在姜府,也就是周围的侍女下人什么的都被屏退了,不然的话姜云明这句话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如果是在朝堂上的话怕是魏征和孔颖达早就跳起来了。
“为什么你一定要拿下吐蕃?”李世民很不理解,他觉得姜云明的想法在他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最起码暂时是没有意义的。
“在儿臣看来,历来只要是打仗,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去替我们打。”
“替?怎么替?行军打仗这事儿能怎么替?”
“假使我们意图攻打西方的大食,那么我们就出钱、出粮、出武器去资助在我们和大食之间的吐蕃,让他们去攻打大食。这样的话即便是打起来,那么主要消耗的也都是吐蕃的实力,战争对周遭地区的破坏也都是破坏的别人的家,而我们大唐则坐收渔利便好。”
“但是这和如今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我们要……不对,是你要攻打的是吐蕃,而不是大食,我们和吐蕃之间没有间隔和缓冲的国家,如果打起来的话我们双方是直接刀兵相接的。”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方法,牵制。”
“牵制?就你见的那些使臣?”
“没错,白天的时候儿臣已经与杜伯伯和长孙舅舅说过一次。儿臣见的那些使臣都是天竺、骠国等国家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吐蕃的周围。”
“你是说……”
李世民不是傻子,姜云明轻轻一点他就彻底通透了。
“没错!父皇,世人皆知不可养虎为患,即便是要养,那也不能养自己身边的。吐蕃就是一头猛虎,只不过如今它还未完全长成,危险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之中啊。”
“但是这吐蕃……”李世民叹了口气,随后轻轻地摇了摇头。“朕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
“儿臣知道您不想,或者说暂时不想与吐蕃正面交锋,所以儿臣才见了那些使臣。我们不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那么我们就送一个对手给他,让他们在摇篮中互相残杀。待到我们大唐空出手来,如果那时候我们再起了心思的话那不是很简单?”
“那应该怎么做?”
这才是李世民纠结的原因。虽然姜云明已经说过了,但是资敌的事情他并不想干,哪怕是离自己八百里远的人。
也就姜云明不知道他老丈人心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会嗤之以鼻。
不想资敌?历史上您可不是这么干的,而且滋养的还是自己身边的敌人,最后您滋养的这敌人还差点儿没把您的子孙灭了。
“很简单,只要我们同他们通商互市就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看着言之凿凿且信心十足的女婿,李世民有点儿恍惚,他突然有点儿不敢确信自己这女婿说的是真还是假了。
“父皇,你们都把商业看的太简单了,也太肤浅了。”姜云明很无奈,但是他又是在没什么好办法。
时代养成的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消除的,他三番五次强调商业的作用,但即便是在商业已经做出了成绩之后人们往往也会下意识地忽略或者弱化商业。
这是长久一来人们养成的习惯,现在的人们在提到从商时心底还是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份职业不光彩,也会下意识的忽略商业的作用。
他们不知道商业的作用吗?其实并不是,最起码在见识过之后已经不是了。
“没有啊,如今大唐不是已经在鼓励商业的发展了吗?你又何出此言?”
“父皇,您鼓励人们多种地,这没错,粮食也的确是最基本的保障,但是您要知道,大唐人数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而种地只能让百姓们吃饱,但是却并不足以让他们富余起来。”
不管任何时代土地里都是跑不出金坷垃的,以前是,现在是,哪怕是一千几百年的后世也是。
如果要说后世鹰酱那边大规模机械化的种植姜云明觉得那已经不算是纯粹的农业了,那上面带着很浓重的商业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产业,就比如之前我们大唐的粮食和突厥的牲畜。突厥那边鲜少有能够耕种的土地,而我们大唐这边鲜少有能够放牧的草原,所以相对来说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就成了特色,而通商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把这种特色流通开来。”
“我们想要突厥的战马,而突厥想要我们的粮食,而若是排除国家干预人们自行通商的话就能让双方的物品互换,创造出比原有更高的价值。”
“您也应该知道之前我们大唐的粮食在突厥能卖到多少钱吧?”
“知道,最初开放通商互市之时基本上十石粮食就能换到一匹上好的战马,如果换算下来的话粮价能达到我们大唐的十倍以上。”李世民对这个很清楚,因为在拿下突厥之前他最垂涎的就是突厥的战马。
“这是以我们的标准来看的,那如果以突厥那边的标准来算呢?”
“以突厥那边来算?怎么算?”李世民一时之间没有转过弯来。
“若是把双方的货币统一,一匹上好的战马在我们大唐约莫四到五贯钱一匹,而在突厥那边大约是一贯钱还不到,儿臣说的这些差别应该不是很大吧?”
“差不多。”
“您刚才说通商互市之时我们大唐的粮食卖到了以往十倍的价钱,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战马又如何不是卖到了四五倍的价钱?对于他们来说粮食的价格是不是又降低了四到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