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城攻心
(); 第二日天明,太极宫灯火通明了整整一夜,大唐御前的军事会议也整整召开了一夜。通过对突厥军队人数、战力、准备和大唐军队人数、战力、准备的对比,所有人都得出了异常现实而悲观的结论:面对突厥大军,大唐帝都——长安城根本守不住。
所有人都眉头紧皱,这是个异常残忍却又异常现实的结果。
良久后,礼部尚书崔干向大唐皇帝进言道:“陛下,您看如今这个情况,我们大唐要不要迁都啊?”
李世民诧异道:“迁都?”
崔干回答道:“对,迁都。帝都长安肯定是守不住了。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迁都?至少迁都,还可以保护我大唐朝廷的完整。只要陛下在,我大唐朝廷在,待以后在新都安定下来,我大唐励精图治,凝聚国力,只要时机成熟,就可重新杀回长安,驱逐突厥强盗。”
长孙无忌着急的问道:“崔尚书,迁都?往哪里迁?”
做为关陇贵族新一任的主事,他内心里是万分不愿迁都的,一旦迁都,就意味着彻底放弃关陇之地,关陇之地那可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根基啊。关陇贵族以能征善战闻名天下,一旦没有了关陇之地,关陇贵族集团就会彻底的失去了赖以存活的基础。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则没有兵员;没有兵员,则关陇贵族必然丧失自己最大的优势——能征善战,没有了根基,只能成为摆设啊。迁都这种事情,是长孙无忌和整个关陇集团都绝对不愿意看到,也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崔干缓缓的回答道:“东都洛阳乃是陛下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民心归附。东都留守屈突通也是陛下的心腹,忠实可靠。如若陛下以洛阳为新都,诏令李靖统帅的九卫大军尽数进驻洛阳,从幽州到帝都长安,远水解不了近渴,时间上来不及;可是陛下和大唐朝廷前往东都洛阳,李靖统帅大军也前往东都洛阳,则陛下和大唐朝廷刚到洛阳,李靖的大军就已到达,到时陛下手握数十万大军,又何惧他突厥颉利可汗呐?”
李世民面露沉吟。崔干的提议,确实如今最现实,最好的提议,可是骨子里的不愿意服输,却让李世民万分不愿意的放弃关陇之地,不愿意迁都洛阳。
岑文本看了看大唐皇帝李世民,又看了看长孙无忌、崔干、卢承庆,心里思量。迁都洛阳,对南方世族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对山东豪族则有莫大的好处,毕竟东都洛阳就在河南之地,那里是山东豪族掌控的地方,大唐朝廷迁都之后,则必然依赖重用山东豪族。而对于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来说,则损失颇大。关陇之地放弃了,就彻底断了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赖以生存的基础。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的势力是最大的,他们的实力受到损失,对他们南方世族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山东豪族必然成为这天下最大的政治势力,将大唐皇帝陛下,大唐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南方世族实力又太弱,这倒是件麻烦事。
大唐观德王、宗正卿李雄内心也是透亮,他也明白一旦迁都洛阳,关陇之地尽失,没有土地,没有百姓,没有兵员,这将是陇右李氏皇族和关陇贵族一起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于是他缓缓的站了出来。
与此同时,李玄,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
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迁都,不可行。”
太极宫内所有人都看向了三个人。
大唐皇帝李世民疑问道:“为何不可行?”
李雄、长孙无忌纷纷退了一步,他们知道他们的考虑是从各自族群利益上考虑的,这时候,是不能说出口的。如果迁都洛阳,大唐皇帝陛下那可是连大唐帝都都放弃了的,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为了大唐暂时放弃一些土地又如何呢?毕竟以后还准备要夺回来的啊。
李玄孤零零的站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长安,那是大唐的帝都,也是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寄托着天下万民的期望,一旦长安放弃,则必然对民心、士气是一个重大打击;一旦放弃帝都长安,我大唐的整个朝廷,朝廷的家眷,长安的百姓就要一起撤离,可是突厥人距离我们已经不足四十里地了,又是骑兵,我不禁要问一下众位,这样大规模的撤离,后面又有突厥骑兵追杀,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够安全的撤到东都洛阳去呢?又有多少人,在撤离途中,被突厥骑兵斩杀呢?”
听过李玄的分析,所有人都是面色一惊。谁没有父母妻儿啊?如此大规模的迁移,身后是虎视眈眈的突厥骑兵,谁敢保证自己的家人不被杀害啊?
崔干知道李玄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和他说话的分量,十分沮丧的说道:“永安王,长安城守又守不住,迁都迁也迁不了,您说咱们该怎么办吧?”
李玄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敌强我弱,但是我大唐并非没有胜算。颉利可汗素有四海之志,有妄图控制我大唐之心,然其暴虐不忍,是通过一次次的战争,用武力刚刚统一突厥各部的,突厥各部落对其不服者人数众多,如此他便失了人和;如今他又远途偷袭我大唐,其粮草、装备补充,必然是一个大的问题。而我大唐则立国已经九年了,尽得关陇百姓支持,朝中众位大人,也尽皆无路可退,只能拼死和突厥一搏,我大唐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我大唐策略正确,我相信我大唐必然可以度过此次危机,力保帝都长安不失。”
“我们如今正如永安王所说是真的无路可退了,只能和他颉利在这长安城一决胜负了。”李雄、长孙无忌、崔干、卢承庆、岑文本等朝廷大臣纷纷沉思后说道。
大唐皇帝李世民则面带忧虑的向李玄问道:“永安王,你可有良谋?”
李玄朗声回答道:“彼攻我城,我攻彼心;分化拉拢,拖敌待变。”
李世民反复思量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所有人都眉头紧皱,这是个异常残忍却又异常现实的结果。
良久后,礼部尚书崔干向大唐皇帝进言道:“陛下,您看如今这个情况,我们大唐要不要迁都啊?”
李世民诧异道:“迁都?”
崔干回答道:“对,迁都。帝都长安肯定是守不住了。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迁都?至少迁都,还可以保护我大唐朝廷的完整。只要陛下在,我大唐朝廷在,待以后在新都安定下来,我大唐励精图治,凝聚国力,只要时机成熟,就可重新杀回长安,驱逐突厥强盗。”
长孙无忌着急的问道:“崔尚书,迁都?往哪里迁?”
做为关陇贵族新一任的主事,他内心里是万分不愿迁都的,一旦迁都,就意味着彻底放弃关陇之地,关陇之地那可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根基啊。关陇贵族以能征善战闻名天下,一旦没有了关陇之地,关陇贵族集团就会彻底的失去了赖以存活的基础。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则没有兵员;没有兵员,则关陇贵族必然丧失自己最大的优势——能征善战,没有了根基,只能成为摆设啊。迁都这种事情,是长孙无忌和整个关陇集团都绝对不愿意看到,也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崔干缓缓的回答道:“东都洛阳乃是陛下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民心归附。东都留守屈突通也是陛下的心腹,忠实可靠。如若陛下以洛阳为新都,诏令李靖统帅的九卫大军尽数进驻洛阳,从幽州到帝都长安,远水解不了近渴,时间上来不及;可是陛下和大唐朝廷前往东都洛阳,李靖统帅大军也前往东都洛阳,则陛下和大唐朝廷刚到洛阳,李靖的大军就已到达,到时陛下手握数十万大军,又何惧他突厥颉利可汗呐?”
李世民面露沉吟。崔干的提议,确实如今最现实,最好的提议,可是骨子里的不愿意服输,却让李世民万分不愿意的放弃关陇之地,不愿意迁都洛阳。
岑文本看了看大唐皇帝李世民,又看了看长孙无忌、崔干、卢承庆,心里思量。迁都洛阳,对南方世族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对山东豪族则有莫大的好处,毕竟东都洛阳就在河南之地,那里是山东豪族掌控的地方,大唐朝廷迁都之后,则必然依赖重用山东豪族。而对于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来说,则损失颇大。关陇之地放弃了,就彻底断了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赖以生存的基础。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的势力是最大的,他们的实力受到损失,对他们南方世族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山东豪族必然成为这天下最大的政治势力,将大唐皇帝陛下,大唐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南方世族实力又太弱,这倒是件麻烦事。
大唐观德王、宗正卿李雄内心也是透亮,他也明白一旦迁都洛阳,关陇之地尽失,没有土地,没有百姓,没有兵员,这将是陇右李氏皇族和关陇贵族一起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于是他缓缓的站了出来。
与此同时,李玄,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
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迁都,不可行。”
太极宫内所有人都看向了三个人。
大唐皇帝李世民疑问道:“为何不可行?”
李雄、长孙无忌纷纷退了一步,他们知道他们的考虑是从各自族群利益上考虑的,这时候,是不能说出口的。如果迁都洛阳,大唐皇帝陛下那可是连大唐帝都都放弃了的,陇右李氏皇族、关陇贵族为了大唐暂时放弃一些土地又如何呢?毕竟以后还准备要夺回来的啊。
李玄孤零零的站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长安,那是大唐的帝都,也是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寄托着天下万民的期望,一旦长安放弃,则必然对民心、士气是一个重大打击;一旦放弃帝都长安,我大唐的整个朝廷,朝廷的家眷,长安的百姓就要一起撤离,可是突厥人距离我们已经不足四十里地了,又是骑兵,我不禁要问一下众位,这样大规模的撤离,后面又有突厥骑兵追杀,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够安全的撤到东都洛阳去呢?又有多少人,在撤离途中,被突厥骑兵斩杀呢?”
听过李玄的分析,所有人都是面色一惊。谁没有父母妻儿啊?如此大规模的迁移,身后是虎视眈眈的突厥骑兵,谁敢保证自己的家人不被杀害啊?
崔干知道李玄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和他说话的分量,十分沮丧的说道:“永安王,长安城守又守不住,迁都迁也迁不了,您说咱们该怎么办吧?”
李玄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敌强我弱,但是我大唐并非没有胜算。颉利可汗素有四海之志,有妄图控制我大唐之心,然其暴虐不忍,是通过一次次的战争,用武力刚刚统一突厥各部的,突厥各部落对其不服者人数众多,如此他便失了人和;如今他又远途偷袭我大唐,其粮草、装备补充,必然是一个大的问题。而我大唐则立国已经九年了,尽得关陇百姓支持,朝中众位大人,也尽皆无路可退,只能拼死和突厥一搏,我大唐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我大唐策略正确,我相信我大唐必然可以度过此次危机,力保帝都长安不失。”
“我们如今正如永安王所说是真的无路可退了,只能和他颉利在这长安城一决胜负了。”李雄、长孙无忌、崔干、卢承庆、岑文本等朝廷大臣纷纷沉思后说道。
大唐皇帝李世民则面带忧虑的向李玄问道:“永安王,你可有良谋?”
李玄朗声回答道:“彼攻我城,我攻彼心;分化拉拢,拖敌待变。”
李世民反复思量后,重重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