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父子亲情
如今行过冠礼,还滞留大唐帝都长安城,不走的,除了晋王李治,还有谁?不就是一个魏王李泰、蜀王李恪吗?蜀王李恪废人一个,背后没有任何势力支持,可是魏王李泰可就不一样了,李泰可是由山东豪族、南方士族联合支持的。这南方士族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本想驱赶晋王李治,竞争储位潜在的隐患,没想到最终却连带魏王李泰一起驱赶出去了。
朝堂上,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都面露懊悔,心中暗暗后悔不已,崔干、卢承庆等山东豪族的官员,也是都看着自己的盟友南方士族,都面含抱怨。
关陇贵族主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一看,知道机会来了,急忙站出来,高声的上奏道:“永安王、秘书监萧禹所言极是,臣恳请陛下,按照大唐律,将行过冠礼,如今仍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中的,除太子殿下之外的诸位皇子们,都派往他们各自的封地,以维护我大唐律法,以利我大唐江山社稷,以利我大唐百姓。”
朝堂上,关陇贵族集团的其他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附议长孙无忌。
整个关陇贵族的官员们都知道,只要把除太子承乾之外的魏王李泰等大唐皇子撵出大唐帝都长安城,撵往他们各自的封地,那么大唐太子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必然稳固异常,到时候,不管是谁,都无法动摇的。这是出身南方士族的秘书监萧禹主动送上来的机会,他们绝对会把握住机会的。
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们顿时面如土灰,出身山东豪族的官员们则面如土灰的同时,内心里对萧禹抱怨不已。
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这是永安王李玄猜透了自己的想法,替自己解了围,可是他却不能真的按照李玄所说的,将魏王李泰、蜀王李恪、晋王李治都派往各自的封地去。晋王李治,那是自己精心挑选的继承者,大唐的储君,他是绝对不会愿意将李治派往并州的。他要将李治留在自己的身边,悉心教导,将李治培养成为一位优秀的储君,优秀的继任者。
于是。李世民双眼含泪的对朝堂上的众位大臣说道:“众位爱卿,你们中的很多人,和朕一样都是做父亲的人啊。你们的儿子都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处,为什么朕的儿子。却都要派往外地,不能留在朕的身边呢?朕也希望和自己的儿子们朝夕相处啊。大唐律,朕不愿违背,可是法外是有情的啊,难道众位爱卿,就不能理解理解我这位做父亲的心情,让朕的儿子,能够留在朕的身边吗?”
李世民的话,让整个大唐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从汉武帝开始,中原王朝尊崇的就是儒家理念。而儒家反对的就是严刑峻法,而主张以民为本,崇尚忠孝仁义。在法律之外,是有法外开恩之说的,只要是大忠大孝大仁大义之举的,即使违背了法律,整个舆论,也会同情、支持他的。
明朝时,一代清官海瑞,主政地方之时。经常会偏袒穷人,而严惩权贵、富人,虽然屡屡有违背法律公平之举,可是老百姓却十分拥护。纷纷以“海青天”尊称,整个官场、整个社会舆论,也都不指责他违背法律公平之举,而赞誉他心怀百姓,忠实的履行了孔圣人的教诲、理念。
还有明朝时,最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正德皇帝驾崩之后。身后没有儿子,他的堂弟继承皇位,为嘉靖皇帝。按照大明律,嘉靖皇帝要尊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但是嘉靖皇帝不愿意,认为自己出于孝道,是不能认明孝宗为自己的父亲的。结果引发了大礼仪之争,最终嘉靖皇帝赢得了整个朝堂和舆论的支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中原王朝,其实一直都有一样东西是置于法律之上的,那就是所有人都尊崇的孔圣人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理念。
如今,大唐皇帝李世民以父子亲情,违背大唐律,这让大唐朝臣们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一时都面带思考,陷入了沉默。
沉默良久后,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大理寺卿戴胄(zhou)站出来说道:“陛下,我大唐律规定大唐皇子行过冠礼之后,除太子殿下之外,其余皇子必须前往各自的封地,那可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为的就是保证太子殿下的储位稳固,防备诸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储位,导致朝堂动荡,国家不宁啊。臣以为既然有法可依,法律又有道理,陛下就应该依法做事,将除太子殿下之外的其他皇子都派往各自的封地,以保证大唐储君之位的稳固,保证大唐朝堂的稳固,保证大唐社稷的稳固啊。”
礼部尚书崔干站了出来,冷冷的嘲讽道:“戴胄戴大人,您可别忘了,这大唐律法之上,可还有孔圣人所传授的仁义礼智信之儒家理念啊?一个人如果不懂礼,没有亲情,而只知唯法是从,那他还是人吗?与畜生又有何异呢?戴大人,可别忘了,秦朝是怎么亡的?他们可是只知道遵法做事,却丝毫不考虑天下百姓的利益,不考虑天下百姓的苦痛,不考虑天下百姓能不能够承受,而最终导致灭国的。前车之鉴,我大唐可是不能不引以为戒啊。我大唐皇帝陛下心怀父子亲情,不忍父子分别,天各一方,我们只能予以赞扬,支持陛下的行为,可不能为了那严苛的法律,而让陛下置父子亲情于不顾啊,那可是不符合孔圣人所传授的儒家理念的啊。按照孔圣人的理念,依法治国不错,可是情却是在法之上的啊。”
崔干的话,李玄内心里并不敢认同,但是李玄内心里知道:崔干的话,在整个朝廷、整个社会都尊崇孔圣人儒家理念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支持崔干的话的。(未完待续。)
ps: 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朝堂上,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都面露懊悔,心中暗暗后悔不已,崔干、卢承庆等山东豪族的官员,也是都看着自己的盟友南方士族,都面含抱怨。
关陇贵族主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一看,知道机会来了,急忙站出来,高声的上奏道:“永安王、秘书监萧禹所言极是,臣恳请陛下,按照大唐律,将行过冠礼,如今仍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中的,除太子殿下之外的诸位皇子们,都派往他们各自的封地,以维护我大唐律法,以利我大唐江山社稷,以利我大唐百姓。”
朝堂上,关陇贵族集团的其他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附议长孙无忌。
整个关陇贵族的官员们都知道,只要把除太子承乾之外的魏王李泰等大唐皇子撵出大唐帝都长安城,撵往他们各自的封地,那么大唐太子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必然稳固异常,到时候,不管是谁,都无法动摇的。这是出身南方士族的秘书监萧禹主动送上来的机会,他们绝对会把握住机会的。
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们顿时面如土灰,出身山东豪族的官员们则面如土灰的同时,内心里对萧禹抱怨不已。
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这是永安王李玄猜透了自己的想法,替自己解了围,可是他却不能真的按照李玄所说的,将魏王李泰、蜀王李恪、晋王李治都派往各自的封地去。晋王李治,那是自己精心挑选的继承者,大唐的储君,他是绝对不会愿意将李治派往并州的。他要将李治留在自己的身边,悉心教导,将李治培养成为一位优秀的储君,优秀的继任者。
于是。李世民双眼含泪的对朝堂上的众位大臣说道:“众位爱卿,你们中的很多人,和朕一样都是做父亲的人啊。你们的儿子都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处,为什么朕的儿子。却都要派往外地,不能留在朕的身边呢?朕也希望和自己的儿子们朝夕相处啊。大唐律,朕不愿违背,可是法外是有情的啊,难道众位爱卿,就不能理解理解我这位做父亲的心情,让朕的儿子,能够留在朕的身边吗?”
李世民的话,让整个大唐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从汉武帝开始,中原王朝尊崇的就是儒家理念。而儒家反对的就是严刑峻法,而主张以民为本,崇尚忠孝仁义。在法律之外,是有法外开恩之说的,只要是大忠大孝大仁大义之举的,即使违背了法律,整个舆论,也会同情、支持他的。
明朝时,一代清官海瑞,主政地方之时。经常会偏袒穷人,而严惩权贵、富人,虽然屡屡有违背法律公平之举,可是老百姓却十分拥护。纷纷以“海青天”尊称,整个官场、整个社会舆论,也都不指责他违背法律公平之举,而赞誉他心怀百姓,忠实的履行了孔圣人的教诲、理念。
还有明朝时,最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正德皇帝驾崩之后。身后没有儿子,他的堂弟继承皇位,为嘉靖皇帝。按照大明律,嘉靖皇帝要尊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但是嘉靖皇帝不愿意,认为自己出于孝道,是不能认明孝宗为自己的父亲的。结果引发了大礼仪之争,最终嘉靖皇帝赢得了整个朝堂和舆论的支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中原王朝,其实一直都有一样东西是置于法律之上的,那就是所有人都尊崇的孔圣人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理念。
如今,大唐皇帝李世民以父子亲情,违背大唐律,这让大唐朝臣们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一时都面带思考,陷入了沉默。
沉默良久后,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大理寺卿戴胄(zhou)站出来说道:“陛下,我大唐律规定大唐皇子行过冠礼之后,除太子殿下之外,其余皇子必须前往各自的封地,那可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为的就是保证太子殿下的储位稳固,防备诸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储位,导致朝堂动荡,国家不宁啊。臣以为既然有法可依,法律又有道理,陛下就应该依法做事,将除太子殿下之外的其他皇子都派往各自的封地,以保证大唐储君之位的稳固,保证大唐朝堂的稳固,保证大唐社稷的稳固啊。”
礼部尚书崔干站了出来,冷冷的嘲讽道:“戴胄戴大人,您可别忘了,这大唐律法之上,可还有孔圣人所传授的仁义礼智信之儒家理念啊?一个人如果不懂礼,没有亲情,而只知唯法是从,那他还是人吗?与畜生又有何异呢?戴大人,可别忘了,秦朝是怎么亡的?他们可是只知道遵法做事,却丝毫不考虑天下百姓的利益,不考虑天下百姓的苦痛,不考虑天下百姓能不能够承受,而最终导致灭国的。前车之鉴,我大唐可是不能不引以为戒啊。我大唐皇帝陛下心怀父子亲情,不忍父子分别,天各一方,我们只能予以赞扬,支持陛下的行为,可不能为了那严苛的法律,而让陛下置父子亲情于不顾啊,那可是不符合孔圣人所传授的儒家理念的啊。按照孔圣人的理念,依法治国不错,可是情却是在法之上的啊。”
崔干的话,李玄内心里并不敢认同,但是李玄内心里知道:崔干的话,在整个朝廷、整个社会都尊崇孔圣人儒家理念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支持崔干的话的。(未完待续。)
ps: 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