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闪击战(二)
“苏将军,今日一战之后,我对于敌军的情况总算有了最直观的认识,除了为首的两千余骑兵是精锐外,其他的骑兵都只能算新兵。
但即便是如此,敌军的战损也和我军差不多,不得不说敌军非常顽强,若是换成虎贲军第一军的精锐,恐怕今日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不过不管如何,运气在战场上也是一种实力,明日还望苏将军能继续全力攻城,争取能够一战而克聊城。”
这一晚,压抑许久的气氛总算轻松了不少,笼罩在苏定方大军上空的阴云也散去了不少。
苏定方大军的情况是好了,但聊城上空却阴云密布,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味。
“将军,这座城我们估计是守不住了,再坚持下去于事无补,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保留足够的力量退守平原,否则丢失的可能就不止聊城了,而是整个平原郡。
只要我们能坚守住平原,等幽武卒第四军、幽武卒第六军和虎贲军第三军到来,重新夺回聊城便是。”
听完张郃的意见,刘备也有一些心动了,这些士卒都是自己的根本,如果真全部战死在这里,恐怕平原失守是早晚的事。
“儁乂,你的建议倒不是不可行,不过在离开之前,还需告知城外的子龙等人才行。
否则我军直接弃城而去,他们没有准备的话,很可能会陷入重兵合围,那就罪大莫焉了。”
“大哥,通知城外子龙他们的事情,就交给俺来完成吧,你们组织大军后撤,俺通知完子龙他们后,就去追赶你们!”
要想突闻重兵包围,非熊虎之将不能成功,而且还要和城外大军熟识,张飞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翼德,通知完子龙他们之后,你直接带兵前往平原,到时候我们在那汇合,一起坚守平原城!”
“大哥你就放心吧,城外的军队虽然不少,想要拦住我军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给我一百骑兵,冲破重围轻而易举!”
商议完之后,张飞选了最精锐的一百士卒,连夜打开东门,突出重围来到杨再兴和赵云的大营。
“翼德,你不协助玄德兄守城,怎么跑这里来了,玄德兄不会是准备放弃聊城,退守平原城吧?”
听到赵云的话,张飞哈哈大笑起来,这下子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子龙你和大哥真是心有灵犀,大哥让我来告知你们一声,城内的守城器械已经消耗殆尽,兵力也明显不足,再守下午城破是早晚的事。
而且薛仁贵既然带领先锋部队前来,恐怕曹操的大军随后即到,一旦真被合围,想要撤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赵将军、杨将军,刘将军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也略显不足,粮草转运非常困难,不如退守临西城,等渤海援军到来之后再行反攻,一举攻下阳平郡也不是不可能。”
听完张飞和徐晃的话后,赵云和杨再兴商议了一会,很快就拿出了最后的结论。
“翼德,既然无法坚守,不如早日撤离,将分散的兵力重新聚拢,不给对手分儿击之的机会。
撤退之事迫在眉睫,我们也不挽留翼德了,等援兵到来之后,我们再并肩作战!”
将张飞打发走了之后,赵云和杨再兴连夜拔营,悄悄撤离了聊城,薛仁贵和苏定方虽然有所察觉,但夜晚追击十分危险,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并未追击。
杨再兴和赵云领兵来到清渊城外,将聊城失守的情况告诉在清渊城坚守的岳云和杜预,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子龙、再兴,既然曹操的先锋已至,后续大军恐怕也离得不远,真是奇哉怪也,他们明知道讨不了好,为什么还要和我军硬碰硬,这并不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难道他们还真认为,以他们的兵马,能重新反攻夺回清河郡、平原郡和渤海郡?
不对不对,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袁绍或许会怒而兴师,但曹操绝对不会这样做。
曹操他肯定明白,与我军陷入僵持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益处,作为一方诸侯,他也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之事。
当下他们最好的计划,应该是南下攻击吕布和袁术才对,吕布有那么多粮草辎重,而且和袁术有了嫌隙,兵力也明显不足,才是最好的目标......”
杜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一时半会想不清楚缘由,这样的感觉非常难受,怎么想都觉得哪里不对。
“元凯先生,或许曹操和袁绍的目的就是逼退我军,重新夺回聊城和清渊城,然后据城坚守,再快速分兵南下攻打吕布。”
听到岳云有些不确定的话,杜预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还真是最大的可能。
“应祥,这两年独当一面,你果然成长了,曹操和袁绍的意图应该就是这个,不过就算知道了,目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撤离清渊城是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不过要撤离清渊城,这个决定太过重大,必须派人飞马前往临西城报给主公,由主公来做这个决定。
现在我军仍需坚守,还得时刻查探聊城军队的调动情况,守住我军的粮道,否则粮道一失,这数万兵马必乱!”
“元凯先生所虑极是,还得麻烦您手书一封,我立即派人飞马报往临西!”
商议妥当之后,杜预立即展开竹简,将心中的猜测和应对计划一一写了下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岳云决定派赵云亲自走一遭,同时派辛弃疾统领虎贲军第一军,与杨再兴统领的豹骑合兵一处,时刻提防来自聊城方向的威胁。
苏定方和薛仁贵发现聊城内的守军撤退之后,并没有继续派兵追击,而是进入聊城,张贴安民告示安抚城内百姓。
稳定住城内民心之后,苏定方留高干驻守聊城,接应曹操亲率的后军,自己则领大军,和薛仁贵继续朝清渊城进军。
两军虽然合兵一处,但兵力仍不占优,薛仁贵领骑兵作为先锋,苏定方则带步卒在后方接应。
但即便是如此,敌军的战损也和我军差不多,不得不说敌军非常顽强,若是换成虎贲军第一军的精锐,恐怕今日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不过不管如何,运气在战场上也是一种实力,明日还望苏将军能继续全力攻城,争取能够一战而克聊城。”
这一晚,压抑许久的气氛总算轻松了不少,笼罩在苏定方大军上空的阴云也散去了不少。
苏定方大军的情况是好了,但聊城上空却阴云密布,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味。
“将军,这座城我们估计是守不住了,再坚持下去于事无补,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保留足够的力量退守平原,否则丢失的可能就不止聊城了,而是整个平原郡。
只要我们能坚守住平原,等幽武卒第四军、幽武卒第六军和虎贲军第三军到来,重新夺回聊城便是。”
听完张郃的意见,刘备也有一些心动了,这些士卒都是自己的根本,如果真全部战死在这里,恐怕平原失守是早晚的事。
“儁乂,你的建议倒不是不可行,不过在离开之前,还需告知城外的子龙等人才行。
否则我军直接弃城而去,他们没有准备的话,很可能会陷入重兵合围,那就罪大莫焉了。”
“大哥,通知城外子龙他们的事情,就交给俺来完成吧,你们组织大军后撤,俺通知完子龙他们后,就去追赶你们!”
要想突闻重兵包围,非熊虎之将不能成功,而且还要和城外大军熟识,张飞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翼德,通知完子龙他们之后,你直接带兵前往平原,到时候我们在那汇合,一起坚守平原城!”
“大哥你就放心吧,城外的军队虽然不少,想要拦住我军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给我一百骑兵,冲破重围轻而易举!”
商议完之后,张飞选了最精锐的一百士卒,连夜打开东门,突出重围来到杨再兴和赵云的大营。
“翼德,你不协助玄德兄守城,怎么跑这里来了,玄德兄不会是准备放弃聊城,退守平原城吧?”
听到赵云的话,张飞哈哈大笑起来,这下子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子龙你和大哥真是心有灵犀,大哥让我来告知你们一声,城内的守城器械已经消耗殆尽,兵力也明显不足,再守下午城破是早晚的事。
而且薛仁贵既然带领先锋部队前来,恐怕曹操的大军随后即到,一旦真被合围,想要撤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赵将军、杨将军,刘将军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也略显不足,粮草转运非常困难,不如退守临西城,等渤海援军到来之后再行反攻,一举攻下阳平郡也不是不可能。”
听完张飞和徐晃的话后,赵云和杨再兴商议了一会,很快就拿出了最后的结论。
“翼德,既然无法坚守,不如早日撤离,将分散的兵力重新聚拢,不给对手分儿击之的机会。
撤退之事迫在眉睫,我们也不挽留翼德了,等援兵到来之后,我们再并肩作战!”
将张飞打发走了之后,赵云和杨再兴连夜拔营,悄悄撤离了聊城,薛仁贵和苏定方虽然有所察觉,但夜晚追击十分危险,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并未追击。
杨再兴和赵云领兵来到清渊城外,将聊城失守的情况告诉在清渊城坚守的岳云和杜预,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子龙、再兴,既然曹操的先锋已至,后续大军恐怕也离得不远,真是奇哉怪也,他们明知道讨不了好,为什么还要和我军硬碰硬,这并不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难道他们还真认为,以他们的兵马,能重新反攻夺回清河郡、平原郡和渤海郡?
不对不对,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袁绍或许会怒而兴师,但曹操绝对不会这样做。
曹操他肯定明白,与我军陷入僵持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益处,作为一方诸侯,他也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之事。
当下他们最好的计划,应该是南下攻击吕布和袁术才对,吕布有那么多粮草辎重,而且和袁术有了嫌隙,兵力也明显不足,才是最好的目标......”
杜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一时半会想不清楚缘由,这样的感觉非常难受,怎么想都觉得哪里不对。
“元凯先生,或许曹操和袁绍的目的就是逼退我军,重新夺回聊城和清渊城,然后据城坚守,再快速分兵南下攻打吕布。”
听到岳云有些不确定的话,杜预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还真是最大的可能。
“应祥,这两年独当一面,你果然成长了,曹操和袁绍的意图应该就是这个,不过就算知道了,目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撤离清渊城是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不过要撤离清渊城,这个决定太过重大,必须派人飞马前往临西城报给主公,由主公来做这个决定。
现在我军仍需坚守,还得时刻查探聊城军队的调动情况,守住我军的粮道,否则粮道一失,这数万兵马必乱!”
“元凯先生所虑极是,还得麻烦您手书一封,我立即派人飞马报往临西!”
商议妥当之后,杜预立即展开竹简,将心中的猜测和应对计划一一写了下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岳云决定派赵云亲自走一遭,同时派辛弃疾统领虎贲军第一军,与杨再兴统领的豹骑合兵一处,时刻提防来自聊城方向的威胁。
苏定方和薛仁贵发现聊城内的守军撤退之后,并没有继续派兵追击,而是进入聊城,张贴安民告示安抚城内百姓。
稳定住城内民心之后,苏定方留高干驻守聊城,接应曹操亲率的后军,自己则领大军,和薛仁贵继续朝清渊城进军。
两军虽然合兵一处,但兵力仍不占优,薛仁贵领骑兵作为先锋,苏定方则带步卒在后方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