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庶子贾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宝玉之优 王氏之忧(上)

    梦坡斋,窗外下了好大好久一番烟雨。

    贾环早已练完了贾政布下的大字,倚在窗前,凭栏听雨。

    梦坡斋当属是读书人最为爱惜的书房,烟雨朦胧又是贾环的心头最爱。

    不得不说,贾环平日确实是有些生人勿近、面目清冷。只当此地此景,连贾环也无可奈何的舒展了眉头,嘴角含笑,心神荡漾。

    因奉贾政之命,贾环这四五日来日日都在梦坡斋临摹读写,贾政则每日检阅查看,引有不足之处,或是言语指点,或是手带笔传。

    贾政育有三子两女,贾珠元春自有去处便也不谈,宝玉天资聪颖,早已在读书一道上畅通无阻;自己这个小儿子也是老成持重、资质上等。贾政对于教育子女,心中颇为自得。

    世人常言,宝玉是不学无术的膏粱公子,《红楼梦》第三回有《西江月》两首批贾宝玉,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环自来此之后,愈发对这点不认同。资质品格上确实格外不足,但不学无术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荒谬之言。

    不论是府内亦或是府外,他人眼中读书贾环自然是不能和宝玉相提并论的。即便是贾政,在与宾客介绍自家子弟时,也当是引宝玉出来拜见,不会提贾环。并非是贾环年纪太小,读书时日不多,而是宝玉读书确实读的好。

    细看红楼梦之后,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宝玉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才学。

    与黛玉初次见面聊天,宝玉就小露才情。宝玉问黛玉表字,黛玉说自己无字,宝玉便随口取“颦颦”二字与她。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打趣他:“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贾环看《古今人物通考》这书名越看越像是杜撰来的。

    但即便是宝玉杜撰,书名也很雅致。何况“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确是《说文》释意。而“颦颦”用于黛玉,既贴切可爱又亲昵唯美,日后大家也常以“颦丫头”昵称黛玉。

    书中又有“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元春十几岁便作为女史选入宫中,二十出头加封贤德妃,宫廷采选规格严苛,后宫更是倾轧混乱。能在那种地方安下身来,还加封为妃,可见元春的智慧与城府。有她为宝玉指点调教,自然打下了宝玉入学的基础。

    “如今打算打算,肚中现在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是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子》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湛,还可赛责。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一段则是贾政要考教宝玉学问,宝玉心中惶恐所想。《学》便是指的《大学》,《庸》则是说的《中庸》,《二论》是指《论语》,再加上后面所说的《孟子》,便是贾环近日所读的朱子所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古人读书,自然是要背下的。宝玉说只能背《大学》《中庸》《论语》加上半本《孟子》,可见宝玉之前是将这《四书》从头到尾带注背下来过的。

    贾环此时正读《四书》,连带注释足足有二十七万余字,宝玉既可背的,哪里还谈得上是不学无术。

    盖因大家贵族子弟,长辈淳淳教诲,要读书明志,学而优则仕,济世治国。寒门学子能学熟《四书》可以说是不错,宝玉读了《四书》则只能说是平平了。是以后人皆随着曹公的自认为学问平平而‘平平’

    宝玉于西席教了一年《四书》,自然无需贾政费心,又经由代儒太爷的提点,才叫贾政将教诲后辈的心思放到了贾环的身上。

    只是贾环不知,为何贾政忽然如此看重他,把他带在身边,日日循循教诲。

    府里有的人也不知.....

    雨打芭蕉,窸窸窣窣。

    倚窗而坐一小郎,抚卷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