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抢救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风雪载途

    哥舒翰微微眯眼,问道:“何问题?”

    “安禄山欲反!”

    哥舒翰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他沉声问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推断而来,将军您应该也明白,大唐现在的情况吧?外重内轻,边将大都十多年不动,节度使手握重权,而且限制极小,圣人的奢靡,更不必我多说了。”

    李泰初压低声音,道:“将军该早作打算,我希望将军帮我,等日后若是有变……”

    哥舒翰眉头微皱:“如何帮你?”

    李泰初自然不可能说出帮他掌权这种屁话,唯名与器,不可假与人,就算是王忠嗣在这里,想让哥舒翰帮他掌权,也不是一件易事。

    因此,李泰初只是行礼道:“敢问将军,哪里军功最多?”

    “想要军功?那你得去最危险的地方了。”

    “小子不怕危险,将军但说无妨。”

    哥舒翰想了想,道:“军功来得最快的,不过是敌酋,你可去守卫烽火台,你们四人,可单独立一个烽火台,你为烽帅,就立在石堡城外三十里。”

    烽燧亦称烽火,为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早在商周时期即已有之。据唐人李贤《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注云:“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置其中,命低之,有寇即燃之,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日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烽用于夜间放火报警,燧用于白昼施烟报警。

    由于烽燧一般均设在用土筑成的高台之上,故又称烽火台。

    “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故唐代的燧烟亦有燃烧狼粪者,比喻战争发生的“狼烟”一词即由此而来。

    故薛逢《狼烟》诗云:“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当指此。

    唐烽隧制度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更趋完善。

    大凡每三十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

    临近边境的烽隧要在附近筑城,严加保护。

    唐代设在全国的烽燧究竟有多少数目,史书阙载。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以边隅无事,寰宇义安,内地置烽,诚为非要”,下敕“量停近甸烽二百六十所,计烽帅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

    以此推算,唐朝设在边境和内地的烽燧当在一万以上。

    唐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

    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

    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

    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

    另外,设在关内的烽燧,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杨国忠始首倡幸蜀之策。

    守烽火台,自然是会计算军功的,若是吐蕃寇边,能及时通知,更是大功,只是,这事情风险至极,若吐蕃真的大举寇边,烽火台必是首当其冲!

    石堡城之战,吐蕃大败,李泰初的印象中,直到安史之乱,吐蕃应该是没有大规模寇边的情况了,因此李泰初考虑了片刻,干脆答应了下来。

    哥舒翰欣赏的看着李泰初,道:“很好,有将军风范,你在鄯州先住几天,我会传令石堡城的神武军,让他们修筑烽火台。”

    “是!”李泰初行了个军礼,然后说道:“那泰初这就告退了。”

    “等一等。”哥舒翰没让李泰初走,而是先写了个便条,盖好将印,递给李泰初道:“拿上这个,不然出行不便。”

    “是!”李泰初行礼,然后退了出去,一旁的左车,见四人离开,低声道:“主人,他说的真的会发生吗?”

    “有可能。”哥舒翰沉吟片刻,道:“安禄山这人,表面憨厚,但却是狼子野心,虽我二人同为胡人,但我早已放弃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当成了大唐的一份子,可安禄山,他身为圣人义子,非但未曾改姓李,还在藩镇中自称拜火教光明之神的化身,收买人心,若说反意,恐怕他真的有。”

    左车听了哥舒翰的话,愤怒道:“此人狼子野心,真是该杀!枉圣人对他那般好。”

    “大概正是因为太好。”哥舒翰回了一句,然后走到窗旁,打开窗户,看着窗外的飞雪,道:“风雪欲来,不知该何去何从……左车,拿点酒来。”

    左车抱怨道:“女主人可嘱咐我了,不让你喝酒。”

    不过虽然抱怨,左车还是拿来了酒壶,哥舒翰接过酒壶,淡淡的道:“记得保密,别告诉她。”

    “嗯。”

    哥舒翰喝着酒,看着飞雪,心飘到了千里之外……

    风雪夜归人,天色渐黑,一处属于陇右军方,尘封已久的独立军院,被人打开了,风夹杂着飞雪,与人一同进入了军院中。

    九郎抱怨道:“这地方不知道荒废多久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分配到其他地方去,这地方不好好打扫一下,都不能睡。”

    “好了,少说两句。”八郎开口道:“忙了这么久,我们终于重回陇右,能有独立军院不错了,起码不用和其他人挤一起,而且这里还有马厩,我们的几匹马终于有着落了。”

    “没错,八哥,九哥,快点把马牵进去,别冻坏了。”李泰初提着大批东西,气喘吁吁的喊道。

    两人连忙把马牵进了马厩,七郎也开始将马身上的行礼等物拿下来,李泰初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继续将东西拿入房中。

    等安顿好后,众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喂马。

    拿着发下来的干苜蓿草,几人心疼的喂着马,一向沉默寡言的七郎心疼道:“天气太冷,马都冻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