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何曾马革裹尸还
沉默的李泰初,让李光弼叹息道:“去吧,至于战利品,我不会弄丢你们的,另外你们丢弃的马匹装备,我都会完好无损的交到你们手上,你们,是勇士!”
李泰初摇了摇头,道:“他们是,我不是。”
他走到慕容阳朔遗体前,抿嘴道:“若不是慕容兄舍命救我,我已死了。”
“都是好汉子!”李光弼叹了口气。
李光弼并非汉人,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候归唐朝,拜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皇帝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所以,李光弼这个被《新唐书》推为战功中兴第一的将军,其实是契丹人。
身为契丹人,李光弼身上还是有股子胡人之气,不是指野蛮,而是指敬佩英雄这方面。
尤其是李光弼还是武将,因此对于英雄的推崇更甚。
其实,死在冲锋途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是突厥人,还是唐人,或者是其他人,都可称为英雄。
这是最好的时代,天唐包容兼并,万国来朝,不论胡汉,皆为大唐子民,一视同仁,甚至胡人亦可为上将,封侯拜相。
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强盛的唐朝即将送走最后的辉煌,史书之上,对晚唐羞于提及,极少有人清楚晚唐史,因为晚唐比起盛唐来,实在是落魄至极。
李泰初决心改变,可是他的心肠终究还是不够硬,大概以后会越来越硬,可是他现在还是悲痛不已。
对待朋友,亲人,他一直都是抱以全部的感情,现在慕容阳朔死了,九郎都看不到,连尸体都没有,这让他怎么交代。
战争确实结束了,可以说的上是大获全胜,李泰初也明白,自己这次必然是一战成名,甚至会上达天听。
可,在此之前,他要处理好一些事情。
翌日,李泰初面见王忠嗣,一见面,李泰初就跪下了。
李泰初开口道:“义父,九哥走了,我找了一夜,一夜未睡,终于找到了九哥的遗体……不是全尸。”
听到这话,王忠嗣身体晃了晃,然后倒坐在了椅子上。
他捂着眼,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李泰初眼中已有泪光闪烁,他开口道:“九哥死后,铠甲被吐蕃人扒了,身上十几处伤口,双臂更是不知所踪!”
李泰初磕头,痛哭道:“义父,我对不起九哥,对不起你,对不起嫱姐!”
王忠嗣猛烈的咳嗽起来了,他半跪在地,抱着李泰初,泪流满面:“不怪你,生死有命,刀剑无眼,死了那么多人,小九只是运气不好,不怪你……只是苦了小嫱,和他俩个人的孩子,他们两人总以为我不知道,可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咳咳咳……”
王忠嗣咳嗽着,李泰初连忙拍打他后背,帮他顺气。
九郎是十二人里面较小的,从小就调皮,冲动,王忠嗣看着他长大,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要亲密,因为他们是从小跟着王忠嗣东奔西走的,而不是像王忠嗣的亲生子女一样,隔很久才见一面。
如今,九郎就这样死了,连全尸都没有留下,王忠嗣怎能不心痛。
王忠嗣咳了咳,道:“小九的遗体,我准备带回去,葬在王家的祖坟里面。”
李泰初点头道:“好,我相信,九哥应该是愿意的。”
“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日后便改姓王吧。”
“嗯。”李泰初应了一声,然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忠嗣叹了口气,主动说起了战况:“这次,我们大获全胜,杀敌愈十五万,吐蕃军损失惨重,而且拿到了足够我军食用一个月的粮食,战马和驼马近十万匹,牛羊近五十万,吐蕃这次必然国力大弱,甚至会起内乱,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拼死奋战,你放心,你们的功劳,我会上报圣人的,包括那些死去骑士的名字。”
李泰初点点头,心中并没有太多喜意,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并不意外。
李泰初想了想,道:“义父,我想调去安西。”
“为何?”王忠嗣疑惑道:“留在陇右不好吗?如果是因为和哥舒翰和不来的缘故,也可以随我去河西,怎么想着去安西了?”
“安西高仙芝将军这些年来正在上升期,我想,在他麾下必有一番用武之地,至于陇右,吐蕃军已大败,陇右难有战事了,而河西……”
李泰初顿了顿,道:“河西毕竟是义父您的地方,若我去河西,难免会有人诋毁义父,徇私枉法,况且,身为雏鹰的我,终究要自己独立飞行的,而不是一直在您的庇护下成长。”
“也好,你这样想,我很高兴。”王忠嗣看着李泰初,心中叹息,自己这个义子说的不错,自己不可能一直庇护他,未来的路,终究要他一个人走。
“我会向兵部说明的,另外,我会写一封信给高仙芝,让他照顾一下你。”
“是。”李泰初并没有拒绝,身为王忠嗣义子,他的身上早已打上王氏和将门子弟的标签了,试图摆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李泰初接受了,毕竟就算王忠嗣不写信,高仙芝也不可能无视李泰初身上这个王忠嗣义子的标签,还不如写封信,更加礼貌。
李泰初对王忠嗣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他要去继续收敛遗体了,他不能让其他人的尸体暴尸荒野。
虽然不可能将他们的尸骨完整的带回去,可是他们的骨灰,还是得交给他们的家人。
由于都是长征健儿,所以尸体方面倒是比较容易处理,只需带到各个节度使的地盘,他们的家人自然会上门带走骨灰。
若不是长征健儿,家人不在边境,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找一个地方,统一掩埋尸体。
战争残酷,连死人想回家,都办不到……
李泰初收敛着他们的尸体,确认身份的时候,总会想,他们连死都没有回到故土,会很孤独吧……
李泰初摇了摇头,道:“他们是,我不是。”
他走到慕容阳朔遗体前,抿嘴道:“若不是慕容兄舍命救我,我已死了。”
“都是好汉子!”李光弼叹了口气。
李光弼并非汉人,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候归唐朝,拜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皇帝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所以,李光弼这个被《新唐书》推为战功中兴第一的将军,其实是契丹人。
身为契丹人,李光弼身上还是有股子胡人之气,不是指野蛮,而是指敬佩英雄这方面。
尤其是李光弼还是武将,因此对于英雄的推崇更甚。
其实,死在冲锋途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是突厥人,还是唐人,或者是其他人,都可称为英雄。
这是最好的时代,天唐包容兼并,万国来朝,不论胡汉,皆为大唐子民,一视同仁,甚至胡人亦可为上将,封侯拜相。
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强盛的唐朝即将送走最后的辉煌,史书之上,对晚唐羞于提及,极少有人清楚晚唐史,因为晚唐比起盛唐来,实在是落魄至极。
李泰初决心改变,可是他的心肠终究还是不够硬,大概以后会越来越硬,可是他现在还是悲痛不已。
对待朋友,亲人,他一直都是抱以全部的感情,现在慕容阳朔死了,九郎都看不到,连尸体都没有,这让他怎么交代。
战争确实结束了,可以说的上是大获全胜,李泰初也明白,自己这次必然是一战成名,甚至会上达天听。
可,在此之前,他要处理好一些事情。
翌日,李泰初面见王忠嗣,一见面,李泰初就跪下了。
李泰初开口道:“义父,九哥走了,我找了一夜,一夜未睡,终于找到了九哥的遗体……不是全尸。”
听到这话,王忠嗣身体晃了晃,然后倒坐在了椅子上。
他捂着眼,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李泰初眼中已有泪光闪烁,他开口道:“九哥死后,铠甲被吐蕃人扒了,身上十几处伤口,双臂更是不知所踪!”
李泰初磕头,痛哭道:“义父,我对不起九哥,对不起你,对不起嫱姐!”
王忠嗣猛烈的咳嗽起来了,他半跪在地,抱着李泰初,泪流满面:“不怪你,生死有命,刀剑无眼,死了那么多人,小九只是运气不好,不怪你……只是苦了小嫱,和他俩个人的孩子,他们两人总以为我不知道,可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咳咳咳……”
王忠嗣咳嗽着,李泰初连忙拍打他后背,帮他顺气。
九郎是十二人里面较小的,从小就调皮,冲动,王忠嗣看着他长大,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要亲密,因为他们是从小跟着王忠嗣东奔西走的,而不是像王忠嗣的亲生子女一样,隔很久才见一面。
如今,九郎就这样死了,连全尸都没有留下,王忠嗣怎能不心痛。
王忠嗣咳了咳,道:“小九的遗体,我准备带回去,葬在王家的祖坟里面。”
李泰初点头道:“好,我相信,九哥应该是愿意的。”
“至于他们两个的孩子,日后便改姓王吧。”
“嗯。”李泰初应了一声,然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忠嗣叹了口气,主动说起了战况:“这次,我们大获全胜,杀敌愈十五万,吐蕃军损失惨重,而且拿到了足够我军食用一个月的粮食,战马和驼马近十万匹,牛羊近五十万,吐蕃这次必然国力大弱,甚至会起内乱,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拼死奋战,你放心,你们的功劳,我会上报圣人的,包括那些死去骑士的名字。”
李泰初点点头,心中并没有太多喜意,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并不意外。
李泰初想了想,道:“义父,我想调去安西。”
“为何?”王忠嗣疑惑道:“留在陇右不好吗?如果是因为和哥舒翰和不来的缘故,也可以随我去河西,怎么想着去安西了?”
“安西高仙芝将军这些年来正在上升期,我想,在他麾下必有一番用武之地,至于陇右,吐蕃军已大败,陇右难有战事了,而河西……”
李泰初顿了顿,道:“河西毕竟是义父您的地方,若我去河西,难免会有人诋毁义父,徇私枉法,况且,身为雏鹰的我,终究要自己独立飞行的,而不是一直在您的庇护下成长。”
“也好,你这样想,我很高兴。”王忠嗣看着李泰初,心中叹息,自己这个义子说的不错,自己不可能一直庇护他,未来的路,终究要他一个人走。
“我会向兵部说明的,另外,我会写一封信给高仙芝,让他照顾一下你。”
“是。”李泰初并没有拒绝,身为王忠嗣义子,他的身上早已打上王氏和将门子弟的标签了,试图摆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李泰初接受了,毕竟就算王忠嗣不写信,高仙芝也不可能无视李泰初身上这个王忠嗣义子的标签,还不如写封信,更加礼貌。
李泰初对王忠嗣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他要去继续收敛遗体了,他不能让其他人的尸体暴尸荒野。
虽然不可能将他们的尸骨完整的带回去,可是他们的骨灰,还是得交给他们的家人。
由于都是长征健儿,所以尸体方面倒是比较容易处理,只需带到各个节度使的地盘,他们的家人自然会上门带走骨灰。
若不是长征健儿,家人不在边境,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找一个地方,统一掩埋尸体。
战争残酷,连死人想回家,都办不到……
李泰初收敛着他们的尸体,确认身份的时候,总会想,他们连死都没有回到故土,会很孤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