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削权 李泰初的后手
李隆基看着王忠嗣,心中阴晴不定,脸上却没有表露分毫。
李隆基开口说道:“王忠嗣!你私自扩军,已经违反了大唐法度,你可知罪?”
王忠嗣脸上略带挣扎之色,然后行礼道:“臣知罪。”
“既然知罪,那便削去相权和河东节度使之职,那些屯田兵依然保留,如此处理,你心中可有怨?”
“臣无怨!”
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便下去吧!”
“是!”
王忠嗣恭敬的回答了李隆基,可是却只觉心中发冷,刚才进殿时,他就察觉到了殿后埋有刀兵,他没想到,李隆基如此不信任他。
如今,相权被削倒是小事,可河东之兵怎么办?
王忠嗣该走了,可是他并不想走:“圣人,临走前臣想问一下,河东节度使之职,该由何人接任?”
李隆基蹙眉道:“怎么,你有人选推荐?”
“回禀圣人,前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自天宝八载以后,就没再出过长安,河东之兵,不如交于他。”
“不可!”李林甫连忙说道:“此事万万不行,李光弼乃是你王忠嗣之旧部,河东之兵,怎能交于他?不如交于郭子仪将军,再将原来的封常清提升为安西节度使。”
“此事……”李隆基蹙眉道:“容朕再想一想,毕竟是两个节度使之位,朕总得仔细思虑一下才是。”
“是。”李林甫恭敬道:“不过,既然说到了节度使的问题,臣有一件事情,往圣人尽快做出决断,去年剑南节度使兵败,如今已经和杨国忠一起被治了罪,不知已经空缺的剑南节度使,该由何人接任?”
李隆基想了想,反问道:“你可有人选?”
李林甫严肃回答道:“臣举荐史思明!不知圣人以为如何?”
“史思明吗……”李隆基陷入了沉思,很明显,是在认真考虑。
王忠嗣顿时就急了,虽然他并不知道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可是他却知道史思明是如何发家的。
史思明是突厥人,乃是安禄山同乡,与之关系亲密,如今还是平卢军的兵马使。
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
奚族人想杀死他,可他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自己是大唐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如果杀了我,会惹下大祸,影响他们的民族。
奚王看史思明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当真了,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百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史思明嫌人少,欺骗奚王说,使其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将领琐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们快走到平卢(今辽宁朝阳)时,史思明先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平卢,你应该做好准备,不等他们动手就先干掉他们。”
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琐高手下的三百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单留下个琐高。
史思明把琐高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
节度使非常高兴,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史思明。
史思明因此官运亨通,后来他与李隆基谈及此事,越发得到赏识,李隆基便赐给他一个汉名——史思明。
一个这样的人,在王忠嗣看来,怎么可以当节度使呢?说不定史思明还不如前任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呢!
于是,王忠嗣连忙行礼道:“圣人,不如将这个职位给李泰初,南诏国乱,如今大唐年轻一辈的将军里面,唯有李泰初最适合当剑南节度使了,虽然他年轻,在一些问题上不如老将靠谱,可他心思聪敏,富有朝气,一定能练好剑南兵,平定南诏之乱!如果圣人下旨,他一定能拿出平乱之策来。”
李隆基听到这话,顿时纠结了起来,李泰初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和王忠嗣的关系实在是太近了,这让他非常纠结。
而且李泰初之前也没有经验啊!
李隆基开口说道:“李泰初,好像没有独掌一地的经验吧?”
王忠嗣连忙说道:“有的,碎叶城时,便是李泰初独掌的,他管得也很好。”
李隆基苦恼的揉了揉太阳穴,道:“这件事情,也容朕再考虑考虑吧,你们暂且退下。”
“是!”李林甫和王忠嗣虽然有点不甘心,可也没有再多说了,而是退下了。
陈玄礼也很快离开了,李隆基伸了个懒腰,然后准备去见杨玉环。
来到杨玉环宫中,杨玉环正在写写画画,不知道在干嘛。
李隆基见了,好奇的凑过去以后,才发现,杨玉环居然在算账。
“这是什么?”李隆基好奇问道。
杨玉环吓了一跳,然后她见是李隆基来了,脸上立刻涌起了笑容:“这是我出钱请梦祈运去边关的粮食账本,边关将士还有百姓经常碰到战事,粮食说不定不够吃,因此我想送些粮食过去,以表寸心。”
“怎么突然想起来干这个了?”
杨玉环愣了愣,然后轻轻的摸着自己的肚子,咬着嘴唇,道:“我与圣人您无子无女,因此,想做些善事,求上天赐我一个子女,以后老了,也不必看着别人膝下子女成群而羡慕。”
李隆基顿时愣住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对杨玉环关心不够?
加上之前杨玉环主动说起剑南兵败这件事情,李隆基轻轻的搂住了杨玉环,有些感动的说道:“不如先认养一个吧?毕竟这种事情也急不来。”
杨玉环想了想,摇了摇头,道:“我深得圣人恩宠,若是认养一个,不知我娘家之人,会不会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到时候……还是算了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倒是委屈你了。”
“不委屈,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不知道圣人愿不愿意?”
李隆基开口说道:“王忠嗣!你私自扩军,已经违反了大唐法度,你可知罪?”
王忠嗣脸上略带挣扎之色,然后行礼道:“臣知罪。”
“既然知罪,那便削去相权和河东节度使之职,那些屯田兵依然保留,如此处理,你心中可有怨?”
“臣无怨!”
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便下去吧!”
“是!”
王忠嗣恭敬的回答了李隆基,可是却只觉心中发冷,刚才进殿时,他就察觉到了殿后埋有刀兵,他没想到,李隆基如此不信任他。
如今,相权被削倒是小事,可河东之兵怎么办?
王忠嗣该走了,可是他并不想走:“圣人,临走前臣想问一下,河东节度使之职,该由何人接任?”
李隆基蹙眉道:“怎么,你有人选推荐?”
“回禀圣人,前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自天宝八载以后,就没再出过长安,河东之兵,不如交于他。”
“不可!”李林甫连忙说道:“此事万万不行,李光弼乃是你王忠嗣之旧部,河东之兵,怎能交于他?不如交于郭子仪将军,再将原来的封常清提升为安西节度使。”
“此事……”李隆基蹙眉道:“容朕再想一想,毕竟是两个节度使之位,朕总得仔细思虑一下才是。”
“是。”李林甫恭敬道:“不过,既然说到了节度使的问题,臣有一件事情,往圣人尽快做出决断,去年剑南节度使兵败,如今已经和杨国忠一起被治了罪,不知已经空缺的剑南节度使,该由何人接任?”
李隆基想了想,反问道:“你可有人选?”
李林甫严肃回答道:“臣举荐史思明!不知圣人以为如何?”
“史思明吗……”李隆基陷入了沉思,很明显,是在认真考虑。
王忠嗣顿时就急了,虽然他并不知道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可是他却知道史思明是如何发家的。
史思明是突厥人,乃是安禄山同乡,与之关系亲密,如今还是平卢军的兵马使。
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
奚族人想杀死他,可他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自己是大唐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如果杀了我,会惹下大祸,影响他们的民族。
奚王看史思明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当真了,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百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史思明嫌人少,欺骗奚王说,使其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将领琐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们快走到平卢(今辽宁朝阳)时,史思明先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平卢,你应该做好准备,不等他们动手就先干掉他们。”
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琐高手下的三百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单留下个琐高。
史思明把琐高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
节度使非常高兴,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史思明。
史思明因此官运亨通,后来他与李隆基谈及此事,越发得到赏识,李隆基便赐给他一个汉名——史思明。
一个这样的人,在王忠嗣看来,怎么可以当节度使呢?说不定史思明还不如前任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呢!
于是,王忠嗣连忙行礼道:“圣人,不如将这个职位给李泰初,南诏国乱,如今大唐年轻一辈的将军里面,唯有李泰初最适合当剑南节度使了,虽然他年轻,在一些问题上不如老将靠谱,可他心思聪敏,富有朝气,一定能练好剑南兵,平定南诏之乱!如果圣人下旨,他一定能拿出平乱之策来。”
李隆基听到这话,顿时纠结了起来,李泰初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和王忠嗣的关系实在是太近了,这让他非常纠结。
而且李泰初之前也没有经验啊!
李隆基开口说道:“李泰初,好像没有独掌一地的经验吧?”
王忠嗣连忙说道:“有的,碎叶城时,便是李泰初独掌的,他管得也很好。”
李隆基苦恼的揉了揉太阳穴,道:“这件事情,也容朕再考虑考虑吧,你们暂且退下。”
“是!”李林甫和王忠嗣虽然有点不甘心,可也没有再多说了,而是退下了。
陈玄礼也很快离开了,李隆基伸了个懒腰,然后准备去见杨玉环。
来到杨玉环宫中,杨玉环正在写写画画,不知道在干嘛。
李隆基见了,好奇的凑过去以后,才发现,杨玉环居然在算账。
“这是什么?”李隆基好奇问道。
杨玉环吓了一跳,然后她见是李隆基来了,脸上立刻涌起了笑容:“这是我出钱请梦祈运去边关的粮食账本,边关将士还有百姓经常碰到战事,粮食说不定不够吃,因此我想送些粮食过去,以表寸心。”
“怎么突然想起来干这个了?”
杨玉环愣了愣,然后轻轻的摸着自己的肚子,咬着嘴唇,道:“我与圣人您无子无女,因此,想做些善事,求上天赐我一个子女,以后老了,也不必看着别人膝下子女成群而羡慕。”
李隆基顿时愣住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对杨玉环关心不够?
加上之前杨玉环主动说起剑南兵败这件事情,李隆基轻轻的搂住了杨玉环,有些感动的说道:“不如先认养一个吧?毕竟这种事情也急不来。”
杨玉环想了想,摇了摇头,道:“我深得圣人恩宠,若是认养一个,不知我娘家之人,会不会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到时候……还是算了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倒是委屈你了。”
“不委屈,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不知道圣人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