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朝议下南洋
“是。”高力士朝李隆基行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李隆基微微一笑,起身朝一旁的杨玉环走去。
宦官,宫女们识趣的退了出去,并且关上了殿门……
剑南,迎来了四月,李泰初望着长安的方向,心中担忧。
一旁,冉蕤道:“将军可是在担心南诏之事反复?”
“嗯,有点,不过,我更担心的是……”李泰初话说一半,就闭嘴了,冉蕤也不好问,只是看着李泰初望向南诏,挠了挠头。
或许有些人猜到了,可是,李泰初终究还是不能接受,大丈夫立于世,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五月,大唐派出了鸿胪寺少卿为首的谈判队伍,到达了剑南,与李泰初一起,和南诏展开了谈判。
经过并不漫长的谈判后,六月两国便签订了协议,同时立碑,以记今日之事。
这其中,李泰初自然变成了一个孤身入南诏,义劝南诏王的英雄式人物,而南诏王,则是一个被奸人张虔陀所陷害,不得不反出大唐,然后被李泰初的英雄气所动,再次归义的贤王。
而白蛮段氏,张氏,高氏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所有的罪名,都栽到了他们的身上,若无野史为其洗白,他们三家一定会钉在史书上,永远翻不了身。
南诏既平,李泰初觉得自己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不过剑南节度使之职位他暂时还不能辞,毕竟还没有人接下呢,而且剑南兵他练了这么久,总不能被人摘了桃子才是,若是长安有乱剑南可出兵三万,出蜀道,由汉中入关中,最多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此重要的一支兵马,李泰初也不可能轻易的交出去。
所以,这次离开,李泰初只是暂时回长安,而不是放弃剑南。
七月底的时候,李泰初终于回到了长安城,同月,圣人降旨,李泰初封平南伯,赏钱三十万。
赏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无非是那个平南伯位。
李泰初不愿意一直呆在剑南,他想了想,上旨请命,说自己想兼任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绥靖南方的同时,还可以寻到一良港,造海船南下。
至于南下干什么,那就很容易猜到了,总而言之,李泰初满篇奏折上面都透露着赤裸裸的杀气和血腥气。
没办法,李泰初也不想的,可是,东南亚离天堂太远,又离大唐太近……
而且,东南亚拥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锡矿带,它自缅甸中部的掸邦高原起,沿泰缅边界向南进入马来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止,南北延伸了两千多千米!
探明锡矿的储量为六百多万吨,占全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而锡,又是制造合金的材料。
同时,东南亚的土地,至少可以为大唐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大唐现在不是土地兼并严重吗?李泰初相信,那些失去土地,不得已而逃亡的流民,会很乐意跨越大海,去东南亚开拓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当然,现在应该叫南洋。
李泰初想,当炎黄血脉彻底占据南洋后,这笔功绩,完全足以超越卫霍汉武,甚至南洋可以给大唐回一大口血,南洋的粮食,特产,矿藏甚至是原住民……都将成为大唐这个庞大帝国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力。
至于反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对于诸夏来说,只要能种地的地方,那就是可以被征服的地方!
只要海船被普及,那么诸夏停滞许久没有扩张的疆土,将迎来一次巨大的扩张!
“扩土四百万,可越汉武耶?”
李泰初一句话,让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心中也慢慢的激动起来了,诸夏对土地的渴求,永远都是不满足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成了,这天宝年号,将成为诸夏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幕,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是半个大唐了!
因此,哪怕是李林甫,都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面动手脚,恰恰相反,他反而起了和李泰初合作的心思。
李泰初画完大饼,就连李隆基都激动不已,等散朝后,李隆基主动留下了李泰初,问起了南洋之事。
李泰初认真的说道:“圣人放心,这件事情绝对是真的,另外,南洋以南,还有一块土地,被海水包裹着,同时不比现在大唐的疆域小,圣人若是将其征服,那就算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甚至是太宗,他们的光辉,都将变成星火,以衬托圣人如烈日一般的威名!哪怕再过一万年,圣人您也是众多皇帝之中,功绩最伟大的那一个!”
李泰初的话,让李隆基激动不已,李隆基当皇帝当了这么多年,什么他都不缺,只缺两样东西,一是长生不死,二是名流千古。
长生不死太难,李隆基知道,那只是虚无缥缈,根本摸不到的东西,太宗皇帝李世民当年,据说就是服了仙丹死的,李隆基还真不怎么敢乱嗑药。
而名流千古,那就容易多了,现在的他,其实已经实现了,但是李泰初的话,重新激起了李隆基的雄心壮志。
在李隆基自己看来,如今的他,也就是和太宗皇帝差不多一个档次,想超越,那可太难了,可现在,一个超越太宗皇帝的机会来了!
只要征服李泰初口中的南洋,还有更南的那块土地,那他,李隆基的名字将永垂不朽,所有的帝王都要仰视他的光芒,哪怕是死了,他死去的阿爷以及太宗皇帝,都会因他而惊叹!
李隆基想到这里,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他走下帝位,拍了拍李泰初的肩膀,眼睛里满是鼓励:“放手去做吧!到时候,朕给你封公,不,封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是!”李泰初满脸激动的行了一礼,又和李隆基聊了一会儿,便心情轻快的离开了。
这事,成了!
征服南洋以后,李泰初必将封王,到时候,什么李林甫,安禄山,都是弹指可灭!
而且,这件事情的功绩虽然会被李隆基夺走许多,可是,他未来在史书上,民众心中,也未尝不可与诸帝争一争高低了。
李隆基微微一笑,起身朝一旁的杨玉环走去。
宦官,宫女们识趣的退了出去,并且关上了殿门……
剑南,迎来了四月,李泰初望着长安的方向,心中担忧。
一旁,冉蕤道:“将军可是在担心南诏之事反复?”
“嗯,有点,不过,我更担心的是……”李泰初话说一半,就闭嘴了,冉蕤也不好问,只是看着李泰初望向南诏,挠了挠头。
或许有些人猜到了,可是,李泰初终究还是不能接受,大丈夫立于世,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五月,大唐派出了鸿胪寺少卿为首的谈判队伍,到达了剑南,与李泰初一起,和南诏展开了谈判。
经过并不漫长的谈判后,六月两国便签订了协议,同时立碑,以记今日之事。
这其中,李泰初自然变成了一个孤身入南诏,义劝南诏王的英雄式人物,而南诏王,则是一个被奸人张虔陀所陷害,不得不反出大唐,然后被李泰初的英雄气所动,再次归义的贤王。
而白蛮段氏,张氏,高氏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所有的罪名,都栽到了他们的身上,若无野史为其洗白,他们三家一定会钉在史书上,永远翻不了身。
南诏既平,李泰初觉得自己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不过剑南节度使之职位他暂时还不能辞,毕竟还没有人接下呢,而且剑南兵他练了这么久,总不能被人摘了桃子才是,若是长安有乱剑南可出兵三万,出蜀道,由汉中入关中,最多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此重要的一支兵马,李泰初也不可能轻易的交出去。
所以,这次离开,李泰初只是暂时回长安,而不是放弃剑南。
七月底的时候,李泰初终于回到了长安城,同月,圣人降旨,李泰初封平南伯,赏钱三十万。
赏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无非是那个平南伯位。
李泰初不愿意一直呆在剑南,他想了想,上旨请命,说自己想兼任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绥靖南方的同时,还可以寻到一良港,造海船南下。
至于南下干什么,那就很容易猜到了,总而言之,李泰初满篇奏折上面都透露着赤裸裸的杀气和血腥气。
没办法,李泰初也不想的,可是,东南亚离天堂太远,又离大唐太近……
而且,东南亚拥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锡矿带,它自缅甸中部的掸邦高原起,沿泰缅边界向南进入马来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止,南北延伸了两千多千米!
探明锡矿的储量为六百多万吨,占全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而锡,又是制造合金的材料。
同时,东南亚的土地,至少可以为大唐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大唐现在不是土地兼并严重吗?李泰初相信,那些失去土地,不得已而逃亡的流民,会很乐意跨越大海,去东南亚开拓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当然,现在应该叫南洋。
李泰初想,当炎黄血脉彻底占据南洋后,这笔功绩,完全足以超越卫霍汉武,甚至南洋可以给大唐回一大口血,南洋的粮食,特产,矿藏甚至是原住民……都将成为大唐这个庞大帝国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力。
至于反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对于诸夏来说,只要能种地的地方,那就是可以被征服的地方!
只要海船被普及,那么诸夏停滞许久没有扩张的疆土,将迎来一次巨大的扩张!
“扩土四百万,可越汉武耶?”
李泰初一句话,让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心中也慢慢的激动起来了,诸夏对土地的渴求,永远都是不满足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成了,这天宝年号,将成为诸夏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幕,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是半个大唐了!
因此,哪怕是李林甫,都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面动手脚,恰恰相反,他反而起了和李泰初合作的心思。
李泰初画完大饼,就连李隆基都激动不已,等散朝后,李隆基主动留下了李泰初,问起了南洋之事。
李泰初认真的说道:“圣人放心,这件事情绝对是真的,另外,南洋以南,还有一块土地,被海水包裹着,同时不比现在大唐的疆域小,圣人若是将其征服,那就算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甚至是太宗,他们的光辉,都将变成星火,以衬托圣人如烈日一般的威名!哪怕再过一万年,圣人您也是众多皇帝之中,功绩最伟大的那一个!”
李泰初的话,让李隆基激动不已,李隆基当皇帝当了这么多年,什么他都不缺,只缺两样东西,一是长生不死,二是名流千古。
长生不死太难,李隆基知道,那只是虚无缥缈,根本摸不到的东西,太宗皇帝李世民当年,据说就是服了仙丹死的,李隆基还真不怎么敢乱嗑药。
而名流千古,那就容易多了,现在的他,其实已经实现了,但是李泰初的话,重新激起了李隆基的雄心壮志。
在李隆基自己看来,如今的他,也就是和太宗皇帝差不多一个档次,想超越,那可太难了,可现在,一个超越太宗皇帝的机会来了!
只要征服李泰初口中的南洋,还有更南的那块土地,那他,李隆基的名字将永垂不朽,所有的帝王都要仰视他的光芒,哪怕是死了,他死去的阿爷以及太宗皇帝,都会因他而惊叹!
李隆基想到这里,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他走下帝位,拍了拍李泰初的肩膀,眼睛里满是鼓励:“放手去做吧!到时候,朕给你封公,不,封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是!”李泰初满脸激动的行了一礼,又和李隆基聊了一会儿,便心情轻快的离开了。
这事,成了!
征服南洋以后,李泰初必将封王,到时候,什么李林甫,安禄山,都是弹指可灭!
而且,这件事情的功绩虽然会被李隆基夺走许多,可是,他未来在史书上,民众心中,也未尝不可与诸帝争一争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