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权在握
李泰初的话大胆至极,简直就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不改革盐业,铁道就修不了!要是强行收,前朝就是下场!
这话,让本来兴致不高的李隆基顿时严肃起来了。
李隆基蹙眉道:“不改,国库就会被掏空?”
“是!”李泰初严肃的回答道:“不将盐业收归国有,那么这铁路,根本支撑不到盈利的时候!”
李隆基正准备说什么,陈希烈开口了。
陈希烈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不修铁路便是了,或者慢慢修,何必急于求成,前朝炀帝不就是急于求成,所以才导致前朝战乱四起吗?”
“这不是什么急于求成不急于求成的问题,问题是没钱,而且盐业在野蛮生长。”李隆基冷静的开口说道:“如今大唐食盐价格起伏不定,在长安可能感觉不到,可是在偏僻之地,食盐之价比起长安贵十倍恐怕都不止,盐关系着百姓身体,若是不吃盐,就会全身无力,因此,盐业收归国有这件事情,势在必行!从前朝文帝至今,百年已过,盐业是时候该规范起来了!粮有常平仓,盐也当立常平盐,平抑盐价,同时将盐以平价卖到偏远之地!”
李泰初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没话说了,平价卖盐,这是站在了百姓的立场,乃是大义所在,这怎么反对?李泰初手里可是还有影响力巨大的大唐报纸呢,到时候李泰初文章一发,现在反对的人名声非得臭大街不可!
因此,朝堂有时间居然安静了下来,陈希烈朝李泰初打了个眼色后,也默默地坐了下来。
李林甫突然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平南伯可有具体的章程了?”
“自然是有的!”李泰初点点头,道:“此法,我名开中法!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以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同时,盐在离开盐场之时,要课之以税,此开中之法,一可解边关粮食之短缺,二可让商人参与其中,减少贪腐,只要监察到位,不敢说没有丝毫贪腐之事,但是每个官吏想贪腐之前都得好好想一想,我大唐三司的铡刀利不利!而且凭借盐税,大唐岁入百万缗以上绝不是什么问题!”
李林甫点点头,他想了想,又问道:“若有人煮私盐,又当如何?”
“好办。”李泰初开口说道:“可设一机构,名为巡院,打击私盐,另外,煮盐的盘铁,大以丈计,因此可将盘铁随机分割,分到不同盐民的家中,到时候煮盐再拼起来就是了。”
李泰初说罢,道:“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用布匹,马匹来让商人换取盐引,不过,以银钱换盐之先例,却是绝不可开的。”
李隆基疑惑道:“为何不可开?”
李泰初行礼道:“圣人明鉴,一个国家,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粮食,如果没有粮食,哪怕钱财亿万也毫无意义,如果粮食充足,那么就算钱财不足,也可以粮食补全,而且,盐官们经手的银钱越少,贪腐起来就越不容易,我也是为了官吏们着想,以免他们行差踏错,追悔莫及。”
李隆基点点头,沉思道:“看来,所有的情况你都想到了……”
“是!”李泰初开口道:“请圣人下旨,置盐政司与巡院,理天下盐业,收盐税,击私盐,开盐场,煮海为盐,以丰国库!”
众多官员都懵了,这么大一件事情,就一个早朝就要定下来了了吗?这也太草率了吧?
可是,却没有人开口反对,因为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想不到反对的理由,与民争利什么的就不要多说了,李泰初都说搞常平盐了,敢这么说李泰初,是怕自己不会被骂死,还是怕自己不会被弄死……
而且,李泰初说的开中法,正中军方下怀,毕竟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了,一旦粮食充足,他们就可以发起战争,为大唐取得更多的土地,立下军功,封侯拜相,荣华富贵。
而军方的势力,在大唐真的异常巨大,六部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军队出身的人,所谓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官,在大唐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开中法必然得到军方的强力支持,除非李隆基反对,不然文官们想压制军方根本就是在做梦!军方压制文官还差不多。
那些从盐业中获利的官吏更是不值一提,在李泰初,在大唐军队的压迫下,简直就和螳臂当车一样,不自量力。
就算抛去军方的因素,李泰初本人也不是好惹的,身为世袭罔替平南伯和李泰初,身上自然而然就打上了勋贵的标记,大唐勋贵是一些什么人?全部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们在大唐的影响力,就算是李隆基都得掂量一二,更别说李泰初的驸马身份,以及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了。
所以,这件事情,一旦李隆基答应了,那么便再也无法阻挡了。
而李隆基,他自然会答应的,事实上,李泰初之前说,大唐岁入起码会增加百万缗以上的时候,李隆基就想答应了,如今李泰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自然是矜持了一会儿,就马上答应了下来。
李泰初谢恩,同时在李隆基的考虑下,变成了盐政司的司长。
李泰初本来是想推辞的,可是李隆基问了一句,这件事情除了你,还有谁可以办好以后,李泰初便只能答应下来了。
当李泰初走出含元殿以后,他的身边顿时挤满了官吏,甚至其中还有三品以上的紫袍官员,他们谄笑着恭维着李泰初,恭喜着李泰初。
李泰初身边尽是高官恭维让李泰初产生了一瞬间的恍惚,原来,他已经走到这个位置了……原来,他已经可以称得上一个权臣了……
这话,让本来兴致不高的李隆基顿时严肃起来了。
李隆基蹙眉道:“不改,国库就会被掏空?”
“是!”李泰初严肃的回答道:“不将盐业收归国有,那么这铁路,根本支撑不到盈利的时候!”
李隆基正准备说什么,陈希烈开口了。
陈希烈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不修铁路便是了,或者慢慢修,何必急于求成,前朝炀帝不就是急于求成,所以才导致前朝战乱四起吗?”
“这不是什么急于求成不急于求成的问题,问题是没钱,而且盐业在野蛮生长。”李隆基冷静的开口说道:“如今大唐食盐价格起伏不定,在长安可能感觉不到,可是在偏僻之地,食盐之价比起长安贵十倍恐怕都不止,盐关系着百姓身体,若是不吃盐,就会全身无力,因此,盐业收归国有这件事情,势在必行!从前朝文帝至今,百年已过,盐业是时候该规范起来了!粮有常平仓,盐也当立常平盐,平抑盐价,同时将盐以平价卖到偏远之地!”
李泰初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没话说了,平价卖盐,这是站在了百姓的立场,乃是大义所在,这怎么反对?李泰初手里可是还有影响力巨大的大唐报纸呢,到时候李泰初文章一发,现在反对的人名声非得臭大街不可!
因此,朝堂有时间居然安静了下来,陈希烈朝李泰初打了个眼色后,也默默地坐了下来。
李林甫突然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平南伯可有具体的章程了?”
“自然是有的!”李泰初点点头,道:“此法,我名开中法!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以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同时,盐在离开盐场之时,要课之以税,此开中之法,一可解边关粮食之短缺,二可让商人参与其中,减少贪腐,只要监察到位,不敢说没有丝毫贪腐之事,但是每个官吏想贪腐之前都得好好想一想,我大唐三司的铡刀利不利!而且凭借盐税,大唐岁入百万缗以上绝不是什么问题!”
李林甫点点头,他想了想,又问道:“若有人煮私盐,又当如何?”
“好办。”李泰初开口说道:“可设一机构,名为巡院,打击私盐,另外,煮盐的盘铁,大以丈计,因此可将盘铁随机分割,分到不同盐民的家中,到时候煮盐再拼起来就是了。”
李泰初说罢,道:“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用布匹,马匹来让商人换取盐引,不过,以银钱换盐之先例,却是绝不可开的。”
李隆基疑惑道:“为何不可开?”
李泰初行礼道:“圣人明鉴,一个国家,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粮食,如果没有粮食,哪怕钱财亿万也毫无意义,如果粮食充足,那么就算钱财不足,也可以粮食补全,而且,盐官们经手的银钱越少,贪腐起来就越不容易,我也是为了官吏们着想,以免他们行差踏错,追悔莫及。”
李隆基点点头,沉思道:“看来,所有的情况你都想到了……”
“是!”李泰初开口道:“请圣人下旨,置盐政司与巡院,理天下盐业,收盐税,击私盐,开盐场,煮海为盐,以丰国库!”
众多官员都懵了,这么大一件事情,就一个早朝就要定下来了了吗?这也太草率了吧?
可是,却没有人开口反对,因为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想不到反对的理由,与民争利什么的就不要多说了,李泰初都说搞常平盐了,敢这么说李泰初,是怕自己不会被骂死,还是怕自己不会被弄死……
而且,李泰初说的开中法,正中军方下怀,毕竟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了,一旦粮食充足,他们就可以发起战争,为大唐取得更多的土地,立下军功,封侯拜相,荣华富贵。
而军方的势力,在大唐真的异常巨大,六部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军队出身的人,所谓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官,在大唐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开中法必然得到军方的强力支持,除非李隆基反对,不然文官们想压制军方根本就是在做梦!军方压制文官还差不多。
那些从盐业中获利的官吏更是不值一提,在李泰初,在大唐军队的压迫下,简直就和螳臂当车一样,不自量力。
就算抛去军方的因素,李泰初本人也不是好惹的,身为世袭罔替平南伯和李泰初,身上自然而然就打上了勋贵的标记,大唐勋贵是一些什么人?全部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们在大唐的影响力,就算是李隆基都得掂量一二,更别说李泰初的驸马身份,以及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了。
所以,这件事情,一旦李隆基答应了,那么便再也无法阻挡了。
而李隆基,他自然会答应的,事实上,李泰初之前说,大唐岁入起码会增加百万缗以上的时候,李隆基就想答应了,如今李泰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自然是矜持了一会儿,就马上答应了下来。
李泰初谢恩,同时在李隆基的考虑下,变成了盐政司的司长。
李泰初本来是想推辞的,可是李隆基问了一句,这件事情除了你,还有谁可以办好以后,李泰初便只能答应下来了。
当李泰初走出含元殿以后,他的身边顿时挤满了官吏,甚至其中还有三品以上的紫袍官员,他们谄笑着恭维着李泰初,恭喜着李泰初。
李泰初身边尽是高官恭维让李泰初产生了一瞬间的恍惚,原来,他已经走到这个位置了……原来,他已经可以称得上一个权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