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常、整顿骑兵
第二天,邓武又双叒叕神清气爽的起床了。修炼了一会儿燎原百击,打了一套九阴真经上面的拳法和步法。
对着旁边鬼头鬼脑的儿子邓艾说道:“走艾儿,我送你去老师那里。作为一个男子汉,不仅要闻鸡起武,还要学习古人悬梁刺骨的精神。别整天除了练武,就是到处乱跑瞎逛。要是我听到你在外面有什么不好的传言,哼哼……”
邓武说白了也是一个武夫,前世学问也不上不下。本想好好教育教育自己的便宜儿子,没想到三句不对头,又冒出脏话来了。
“爹…爹什么叫,哎呦!”邓艾刚想问什么?邓武就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说道:“给我把话捋直了,好好说。”
“爹……什么叫闻鸡起舞?什么又叫悬梁刺股?”邓艾说完,扬着脑袋看着邓武。
嗯,慢慢来吧!现在以前好多了。看着说完这两句话,就憋的小脸通红的儿子。邓武解释道:“闻鸡起武,就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练武。悬梁刺股嘛,就是:前朝有一个很有名的人,为了学习,为了读书。经常一读,就读到深夜。后来他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梁上,这样防止他读书的时候打瞌睡。后来发现,这样还是不管用。就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顶不住打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疼痛强行让自己打起精神来,这就是悬梁刺股。”
邓艾刚听着,还懵懂地点头。当听到打瞌睡,就是刺大腿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于是说道:“爹……我…我们快点…走吧!别…别让老师等…等急了。”说完,向门外快速的跑去。
看着邓艾怕怕的,向门外跑去。邓武满意的点点头,只是感觉有哪里不对?“嗯!等等!臭小子,又给我说话结巴。你给老子站住,老子这次,绝对不会打断你的腿。”说完,大步向邓艾追去。
……来到太守府,找到正在专注雕刻书籍的蔡邕。邓武朝邓艾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就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架旁边,拿起两本竹简就看了起来。
说实话,这个时代的书籍。因为,大部分都是用竹简刻录上去的。所以,几乎全部都是文言文。邓武也是无聊的时候,拿来当故事看看。文中,所诉说的深意什么的。能理解个大概意思就行,就这样囫囵吞枣的看下去。
看着看着啊!就见旁边的邓艾捅了捅邓武,小声说道:“爹…这是什么意思啊?”
邓武放下手中的书简,朝邓艾那边看过去。只见邓艾手中拿着一本叫‘三十六计’的竹简,并指着上面的第一计‘瞒天过海’说道。
“瞒天过海啊!意思就是: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这不就是瞒天过海的意思吗?”
“可是,爹!孩儿……孩儿还是不懂!”邓艾看着那上面的备注说道。
“唉,真笨啊!说明白点就是。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计谋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敌人给你的假象,让你习以为常,放松警惕,然后偷偷的实行别的计划或者阴谋。”邓武恨恨地解释道。
“太守大人对兵法的见解,真是独树一帜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蔡邕走到旁边,听着邓武对36计之瞒天过海的解释。
“啊!伯喈先生,何时过来的?”邓武站起身来惊讶的问道。开玩笑呢,这后世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理解。
“哈哈,老夫刚过来不久。就在太守大人教子的时候,老夫才刚刚过来。要是早知道太守大人,对兵法的见解这么深刻。老夫绝对不允许错过,太守大人的高见。”蔡邕先是哈哈一笑,随后又认真地对着邓武说道。
“呵呵,让伯喈先生见笑了。一点浅见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倒是犬子,要让先生多费心了!”
“太守大人客气了,小艾很聪慧。字都能认识,老夫平时也是让他自行学习,随便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生僻字,就来问我。”
蔡邕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只是…只是小艾优爱兵书啊!以前过来都是专找兵书看,太守大人也知道,老夫这里基本都是文学书籍。唯有几篇兵书,还是残篇的。就是最近几天,常常随身携带者那部兵书。某前几天也叫琰儿刻录了下来,未经过太守大人的允许,某就私自刻录了。还忘太守大人,莫怪。”
邓武奇怪的望着邓艾说道:“书哪来的?”
邓艾缩了缩脖子说道:“在您书房拿的。”
那是平时邓武闲的无聊,记忆前世的兵法所刻录兵法,准备以后拿来收买人心的。当然也没记全,大概刻录了20条计策左右。
听完邓艾的话,邓武开口对着蔡邕说道:“无妨!无妨。只是,先生刻录并书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传给弟子啊?”
说完邓武狠狠瞪了邓艾一眼,兔崽子。想看,就在我书房里面看啊!带出来干嘛?
“哦,太守大人也知道的,我刻录这部兵书,是为了给文远那孩子的。那孩子也酷爱兵书啊!”蔡邕还在一旁解释道。
尼玛,不说张辽还好。一说为了张辽,邓武心里面就无名火起,突然之间烦躁异常。蔡邕这老头,绝对就是故意的。邓武不相信他看不出自己的意图。
心里烦躁的邓武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下去,于是就对着蔡邕说道:“哦,那我就替文远那孩子,多谢先生的偏爱了。只是昨日我已将他调往军营,先生不如把兵书给我,由我转交给文远那孩子。”说完眼睛定定的看着蔡邕,看的蔡邕都不好意思得说道:“兵书就放在那书架上,我去拿给太守。”
邓武拿到兵书,就起身对蔡邕说道:“如此,某就先告辞了。”
说完又转身交代一句邓艾,说道:“小艾,跟着先生好好学习文学,要想学习兵法,晚上可以来找我。”说完径直朝门外走去。
望着邓武直接走了,蔡邕有点微微的出神。最后化作一声叹惜“唉!老夫又何尝不知道,太守大人的心思啊!只是太守大人,你已是有妻室之人的呀!如果琰儿嫁过去,这让琰儿如何自处啊?老夫可就琰儿这么一个女儿啊!哎……”
邓武走出门一会,深呼吸几次。把心中的那股邪火给压下去,这次去打秋风,一定要把张辽给带着。唉,想来想去还是谋士太少。戏闫的性格,根本不适合阴谋诡计,他还是更擅长大局观和布局。想了想三国中,适合这种比较阴险设计的谋士。想到这儿,邓武无比想念郭嘉,也不知道那一瓶‘虎骨人参酒’喝完了没有?都快两个多月了,应该喝完了吧?对这种事情问戏闫是肯定没有办法,但是问郭嘉那绝对有办法……。
出了太守府,邓武又去了一趟工匠营。工匠营就是上次,准备做出骑兵三宝的时候建立的。以赵德柱为主官,集合了各方面的工匠。邓武跟进了一下,三宝的进度。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肯定了赵德柱和几个副官的功劳,又勉励了几句就走了。
午后又去了奋武营,吩咐将士们多练习骑术。虽然马蹄铁还不能全军装备,双边马蹬也不能做出来。但是邓武还是吩咐众将士,用麻绳在马蹬的另一边系上两个圈。将士们还是做的很好的,甚至还有的将士编织的麻绳马蹬,都快赶上铁质的双边码的了,效果一点也不比铁质的差。
邓武想了想,既然做了出来。也就没去制止,干脆吩咐那个将士,教会全军怎么编制那个马蹬。然后又找裁缝马大娘,缝制出踩脚裤一样的套子,把‘双边马蹬’给隐藏起来。
骑兵三宝这东西,既然做出来了。那肯定会泄密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当然,对邓武而言,泄密的越晚越好。这次北上,这些东西是绝对绝对,不能给泄密给异族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启发。
如此三日之后,邓武集合了全军的骑兵到齐。邓武站在高台上,身后一排将校,当然张辽也在后面。
看着下面的2000余骑,心中又是自豪又是气愤。自豪的是,这些骑士有大半是邓武建立起来的。气愤的是,雁门郡,地处边关。自己太守府原本就有500骑,加上自己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东拼西凑,凑出来的1000骑。也就是说雁门14个县,接到邓武的召集令,一共就给派来500余骑。而这500骑还大部分骑的下等战马,甚至还有骑驽马的,只有几个骑的中等战马。一看就知道是弃子。
邓武这次北上打秋风,这些骑士当然不可能全部带走。把各县召集起来的骑士,派300到雁门关,接受黄忠指派和训练,200骑让高顺带走。
剩下1500骑,就是邓武准备带走的。这些骑兵中有全部的奋武营将士,和原本太守府的骑兵。忠诚度都非常高,最低的都有90以上。
然后邓武开始整队,把全部体力好的将士和战马集合起来。分发全套重甲,包括马铠,武装到牙齿,用作冲阵之用。说白了,就是重骑兵。骑射好的组成一队,配两弓一弩,弓弦5根。其他的就普通骑士,和骑驽马的后勤营。
经过整队之后共得,重骑兵37人,包括典韦,何仪何曼和几个将校在内。弓骑兵162骑,骑驽马的后勤营500骑,其他骑士都为普通骑兵,配备5到10根不等的投矛。斥候队14人,这14人都有三流水平,邓武不满。把这14人拆开,组成7队斥候,两人带一队,共70人。
整队完成,然后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偶尔也问问张辽的意见,毕竟在邓武军中张辽,可以说是对骑兵战术最了解的人了。
对着旁边鬼头鬼脑的儿子邓艾说道:“走艾儿,我送你去老师那里。作为一个男子汉,不仅要闻鸡起武,还要学习古人悬梁刺骨的精神。别整天除了练武,就是到处乱跑瞎逛。要是我听到你在外面有什么不好的传言,哼哼……”
邓武说白了也是一个武夫,前世学问也不上不下。本想好好教育教育自己的便宜儿子,没想到三句不对头,又冒出脏话来了。
“爹…爹什么叫,哎呦!”邓艾刚想问什么?邓武就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说道:“给我把话捋直了,好好说。”
“爹……什么叫闻鸡起舞?什么又叫悬梁刺股?”邓艾说完,扬着脑袋看着邓武。
嗯,慢慢来吧!现在以前好多了。看着说完这两句话,就憋的小脸通红的儿子。邓武解释道:“闻鸡起武,就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练武。悬梁刺股嘛,就是:前朝有一个很有名的人,为了学习,为了读书。经常一读,就读到深夜。后来他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梁上,这样防止他读书的时候打瞌睡。后来发现,这样还是不管用。就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顶不住打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疼痛强行让自己打起精神来,这就是悬梁刺股。”
邓艾刚听着,还懵懂地点头。当听到打瞌睡,就是刺大腿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于是说道:“爹……我…我们快点…走吧!别…别让老师等…等急了。”说完,向门外快速的跑去。
看着邓艾怕怕的,向门外跑去。邓武满意的点点头,只是感觉有哪里不对?“嗯!等等!臭小子,又给我说话结巴。你给老子站住,老子这次,绝对不会打断你的腿。”说完,大步向邓艾追去。
……来到太守府,找到正在专注雕刻书籍的蔡邕。邓武朝邓艾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就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架旁边,拿起两本竹简就看了起来。
说实话,这个时代的书籍。因为,大部分都是用竹简刻录上去的。所以,几乎全部都是文言文。邓武也是无聊的时候,拿来当故事看看。文中,所诉说的深意什么的。能理解个大概意思就行,就这样囫囵吞枣的看下去。
看着看着啊!就见旁边的邓艾捅了捅邓武,小声说道:“爹…这是什么意思啊?”
邓武放下手中的书简,朝邓艾那边看过去。只见邓艾手中拿着一本叫‘三十六计’的竹简,并指着上面的第一计‘瞒天过海’说道。
“瞒天过海啊!意思就是: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这不就是瞒天过海的意思吗?”
“可是,爹!孩儿……孩儿还是不懂!”邓艾看着那上面的备注说道。
“唉,真笨啊!说明白点就是。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计谋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敌人给你的假象,让你习以为常,放松警惕,然后偷偷的实行别的计划或者阴谋。”邓武恨恨地解释道。
“太守大人对兵法的见解,真是独树一帜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蔡邕走到旁边,听着邓武对36计之瞒天过海的解释。
“啊!伯喈先生,何时过来的?”邓武站起身来惊讶的问道。开玩笑呢,这后世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理解。
“哈哈,老夫刚过来不久。就在太守大人教子的时候,老夫才刚刚过来。要是早知道太守大人,对兵法的见解这么深刻。老夫绝对不允许错过,太守大人的高见。”蔡邕先是哈哈一笑,随后又认真地对着邓武说道。
“呵呵,让伯喈先生见笑了。一点浅见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倒是犬子,要让先生多费心了!”
“太守大人客气了,小艾很聪慧。字都能认识,老夫平时也是让他自行学习,随便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生僻字,就来问我。”
蔡邕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只是…只是小艾优爱兵书啊!以前过来都是专找兵书看,太守大人也知道,老夫这里基本都是文学书籍。唯有几篇兵书,还是残篇的。就是最近几天,常常随身携带者那部兵书。某前几天也叫琰儿刻录了下来,未经过太守大人的允许,某就私自刻录了。还忘太守大人,莫怪。”
邓武奇怪的望着邓艾说道:“书哪来的?”
邓艾缩了缩脖子说道:“在您书房拿的。”
那是平时邓武闲的无聊,记忆前世的兵法所刻录兵法,准备以后拿来收买人心的。当然也没记全,大概刻录了20条计策左右。
听完邓艾的话,邓武开口对着蔡邕说道:“无妨!无妨。只是,先生刻录并书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传给弟子啊?”
说完邓武狠狠瞪了邓艾一眼,兔崽子。想看,就在我书房里面看啊!带出来干嘛?
“哦,太守大人也知道的,我刻录这部兵书,是为了给文远那孩子的。那孩子也酷爱兵书啊!”蔡邕还在一旁解释道。
尼玛,不说张辽还好。一说为了张辽,邓武心里面就无名火起,突然之间烦躁异常。蔡邕这老头,绝对就是故意的。邓武不相信他看不出自己的意图。
心里烦躁的邓武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下去,于是就对着蔡邕说道:“哦,那我就替文远那孩子,多谢先生的偏爱了。只是昨日我已将他调往军营,先生不如把兵书给我,由我转交给文远那孩子。”说完眼睛定定的看着蔡邕,看的蔡邕都不好意思得说道:“兵书就放在那书架上,我去拿给太守。”
邓武拿到兵书,就起身对蔡邕说道:“如此,某就先告辞了。”
说完又转身交代一句邓艾,说道:“小艾,跟着先生好好学习文学,要想学习兵法,晚上可以来找我。”说完径直朝门外走去。
望着邓武直接走了,蔡邕有点微微的出神。最后化作一声叹惜“唉!老夫又何尝不知道,太守大人的心思啊!只是太守大人,你已是有妻室之人的呀!如果琰儿嫁过去,这让琰儿如何自处啊?老夫可就琰儿这么一个女儿啊!哎……”
邓武走出门一会,深呼吸几次。把心中的那股邪火给压下去,这次去打秋风,一定要把张辽给带着。唉,想来想去还是谋士太少。戏闫的性格,根本不适合阴谋诡计,他还是更擅长大局观和布局。想了想三国中,适合这种比较阴险设计的谋士。想到这儿,邓武无比想念郭嘉,也不知道那一瓶‘虎骨人参酒’喝完了没有?都快两个多月了,应该喝完了吧?对这种事情问戏闫是肯定没有办法,但是问郭嘉那绝对有办法……。
出了太守府,邓武又去了一趟工匠营。工匠营就是上次,准备做出骑兵三宝的时候建立的。以赵德柱为主官,集合了各方面的工匠。邓武跟进了一下,三宝的进度。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肯定了赵德柱和几个副官的功劳,又勉励了几句就走了。
午后又去了奋武营,吩咐将士们多练习骑术。虽然马蹄铁还不能全军装备,双边马蹬也不能做出来。但是邓武还是吩咐众将士,用麻绳在马蹬的另一边系上两个圈。将士们还是做的很好的,甚至还有的将士编织的麻绳马蹬,都快赶上铁质的双边码的了,效果一点也不比铁质的差。
邓武想了想,既然做了出来。也就没去制止,干脆吩咐那个将士,教会全军怎么编制那个马蹬。然后又找裁缝马大娘,缝制出踩脚裤一样的套子,把‘双边马蹬’给隐藏起来。
骑兵三宝这东西,既然做出来了。那肯定会泄密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当然,对邓武而言,泄密的越晚越好。这次北上,这些东西是绝对绝对,不能给泄密给异族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启发。
如此三日之后,邓武集合了全军的骑兵到齐。邓武站在高台上,身后一排将校,当然张辽也在后面。
看着下面的2000余骑,心中又是自豪又是气愤。自豪的是,这些骑士有大半是邓武建立起来的。气愤的是,雁门郡,地处边关。自己太守府原本就有500骑,加上自己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东拼西凑,凑出来的1000骑。也就是说雁门14个县,接到邓武的召集令,一共就给派来500余骑。而这500骑还大部分骑的下等战马,甚至还有骑驽马的,只有几个骑的中等战马。一看就知道是弃子。
邓武这次北上打秋风,这些骑士当然不可能全部带走。把各县召集起来的骑士,派300到雁门关,接受黄忠指派和训练,200骑让高顺带走。
剩下1500骑,就是邓武准备带走的。这些骑兵中有全部的奋武营将士,和原本太守府的骑兵。忠诚度都非常高,最低的都有90以上。
然后邓武开始整队,把全部体力好的将士和战马集合起来。分发全套重甲,包括马铠,武装到牙齿,用作冲阵之用。说白了,就是重骑兵。骑射好的组成一队,配两弓一弩,弓弦5根。其他的就普通骑士,和骑驽马的后勤营。
经过整队之后共得,重骑兵37人,包括典韦,何仪何曼和几个将校在内。弓骑兵162骑,骑驽马的后勤营500骑,其他骑士都为普通骑兵,配备5到10根不等的投矛。斥候队14人,这14人都有三流水平,邓武不满。把这14人拆开,组成7队斥候,两人带一队,共70人。
整队完成,然后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偶尔也问问张辽的意见,毕竟在邓武军中张辽,可以说是对骑兵战术最了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