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3章 真正的目的(上)
沉船的拆解,持续了十多天。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前面三天之外,剩下的时间里,周岩全程都在打捞的现场盯着。
海大的教授们想得倒是挺美,古代的沉船,拆解之后,组装起来,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可在具体的拆解过程中,问题出现了:沉船上的很多木材,因为水中含氧量和微生物稀少的原因,保存比较完好,这就导致拆解的难度比较大。
虽然船只保存完好,可毕竟海大的王牌专业不是造船,一群专家教授在面对一千多年之前的沉船时,就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于是,某位见不得别人蜜里调油的洋妞,向专家们推荐了自家老板……
“周总?他学的不是热能专业吗?”
洋妞微微一笑:“如果我老板不懂航海,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就定位了古代沉船;如果他不懂古代船只构造,怎么可能轻松地找到货仓,将瓷器打捞上来?”
在咱妞暗戳戳的撺掇之下,海大的老师找到了周岩。
“周总,我听汉娜小姐说,你对古代的船只结构很有研究?”
对方把洋妞都抖了出来,周岩哪还有拒绝的余地:“只是略懂而已……”
“那您能不能帮我们制定一下施工计划……”
“我尽力吧!”
古代的船只建造过程,跟现代的钢铁舰船过程差不多,先龙骨、后肋骨,接下来是船板、甲板,最后上桅杆。
而海大的师生们正在拆解的这艘沉船,不知是什么原因,侧舷破了一个大洞,因此导致沉没。
而且,在之后的一千年的时间里,甲板上的部分木材,因为腐烂而散落到了船舱里,跟破损的侧舷船板混在了一起……
“这一块是侧舷,甲板用的一般都是油性大而且比较耐磨的木材,而侧舷因为需要弯制,韧性比较好……”
刚开始,海大的学生们还亲自指导打捞,可到了后面几天,直接将工作扔给了周岩,只是在一旁看着周岩指挥操作员将沉船拆解,放进网兜里。
打捞了将近十天之后,海大联系了一艘小型的货船,将打捞成果运回学校。
当然,在运回去之前,海大的教授们,还没忘了跟周岩要一份“拼装说明书”。
而就在东新号起锚前往下一站的时候,船上的人通过广播听到了一个很让人意外的消息:湖建水下科考队在泉州近海,发现了一艘保存相对完好的元代沉船,上面搭载了一大批精美的青花瓷……
离开泉州外海之后,东新号和飞羽号,在汕头进行了补给,然后直奔下一站。
不过,让船上的船员意外的是,接下来的价几次打捞,东新号开启了“盲盒”模式,虽然抛锚之后,很快就能定位到沉船,可从沉船上打捞到的东西,价值却不尽相同:有时候能打捞到进口的贵金属和出口的铜钱,可有时候能就只能打捞到腐朽的丝帛……
船员们都有点丧气,可无意中登船的海大历史专业的考察队员可就高兴坏了:古代的海外贸易,一直都是优秀论文的温床。
周大少爷的开盲盒活动,一直都在持续,虽然已经打捞出了不少值钱的瓷器和贵金属,可大少爷似乎并不太满意……
直到有一天,水下探测器发现了一艘脚盆商船。
“等一下!”
看到沉船成员舱里的某个红木箱子造型有点眼熟,周岩赶紧叫停了操作员。
“拉进距离,放大……”
红木箱子上的花纹,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箱子的造型精美,而且还镶嵌着银丝,虽然银丝因为氧化,已经开始发黑,可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箱子的评价。
周岩深吸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现在一旁看热闹的二号探测器操作员:“二号探测器下水,把盒子给捞上来!”
半个小时之后,红木箱子被拉上了甲板。
周围的一群人见周岩呆呆的看着箱子,都不敢往前凑,就连秦若舒,也只是好奇地看着周岩……
“吁……”周岩长长地叹了口气,瞥了一眼在汕头刚上船的湖建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陈教授,麻烦你给处理一下箱子里的书籍……”
“这里面装的是书?”陈教授有点意外。
“沉船时明代的,而箱子的花纹风格,是脚盆那边的,对于盛产银子的脚盆来说,能让他们如此重视的,也只有书籍了……”
陈教授点了点头,瞥了一眼身后的学生:“马上准备氩气箱……”
真空箱的作用是防止箱子打开之后,里面的东西被氧化。
眼看着巨型的箱子,被放入了超大号的氩气箱子,通入了氩气,大家大气都不敢喘。
等箱子里的氧气传感器提示箱子里氧气含量为零时,陈教授拿起了箱子里连接的橡胶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箱盖……
“有点紧?”
周岩见状,微微松了口气:“动用机械臂吧!”
大力出奇迹!
箱子打开之后,原本还有点忐忑不已的陈教授,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里面竟然没有多少水分!”
之后,当陈教授看清楚箱子里的书籍封面之后,系列傻眼了……
“怎么可能是《天工开物》?”
虽然大家都知道《天工开物》是我国最杰出的百科全书,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内的《天工开物》是从脚盆回流回来的。
命途多舛的《天工开物》诞生于明朝末年,书中涉及大浊朝的描述,用上了“北虏”、“东北夷”等字眼,因此在明灭之后,这样的百科巨著,成为了“毒草”,遭到了封禁。
只有一少部分书籍,因为明末流转到了脚盆,而得以保全……
“这怎么可能!”
陈教授打量了好久,确定书籍的封面上印的的确是《天工开物》之后,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回过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周岩:“周总,你是如何确定这本书在沉船上的?”
“大数据筛选,外加排除法……”周岩微微叹了口气,“所幸,效果还不错!”
“真是老喽!”陈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刚想起身,却突然想起一件事,回过头,眼巴巴地盯着周岩,“小周,一个星期之前,你说让我帮你修复打捞上来的书籍,这话还算数吗?”
“当然!”
“那就好!”陈教授乐呵呵地瞅了瞅两个还在发愣的得意门生,“你们两个,还愣着干什么。抓紧时间准备书籍的修复工作……”
陈教授和两个学生,美滋滋地推着氩气保护箱,回到了船舱里,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工作人员。
“老师,《天工开物》是怎么回事?”
“眼下国内刊行的《天工开物》,是从东边传过来的……”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前面三天之外,剩下的时间里,周岩全程都在打捞的现场盯着。
海大的教授们想得倒是挺美,古代的沉船,拆解之后,组装起来,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可在具体的拆解过程中,问题出现了:沉船上的很多木材,因为水中含氧量和微生物稀少的原因,保存比较完好,这就导致拆解的难度比较大。
虽然船只保存完好,可毕竟海大的王牌专业不是造船,一群专家教授在面对一千多年之前的沉船时,就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于是,某位见不得别人蜜里调油的洋妞,向专家们推荐了自家老板……
“周总?他学的不是热能专业吗?”
洋妞微微一笑:“如果我老板不懂航海,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就定位了古代沉船;如果他不懂古代船只构造,怎么可能轻松地找到货仓,将瓷器打捞上来?”
在咱妞暗戳戳的撺掇之下,海大的老师找到了周岩。
“周总,我听汉娜小姐说,你对古代的船只结构很有研究?”
对方把洋妞都抖了出来,周岩哪还有拒绝的余地:“只是略懂而已……”
“那您能不能帮我们制定一下施工计划……”
“我尽力吧!”
古代的船只建造过程,跟现代的钢铁舰船过程差不多,先龙骨、后肋骨,接下来是船板、甲板,最后上桅杆。
而海大的师生们正在拆解的这艘沉船,不知是什么原因,侧舷破了一个大洞,因此导致沉没。
而且,在之后的一千年的时间里,甲板上的部分木材,因为腐烂而散落到了船舱里,跟破损的侧舷船板混在了一起……
“这一块是侧舷,甲板用的一般都是油性大而且比较耐磨的木材,而侧舷因为需要弯制,韧性比较好……”
刚开始,海大的学生们还亲自指导打捞,可到了后面几天,直接将工作扔给了周岩,只是在一旁看着周岩指挥操作员将沉船拆解,放进网兜里。
打捞了将近十天之后,海大联系了一艘小型的货船,将打捞成果运回学校。
当然,在运回去之前,海大的教授们,还没忘了跟周岩要一份“拼装说明书”。
而就在东新号起锚前往下一站的时候,船上的人通过广播听到了一个很让人意外的消息:湖建水下科考队在泉州近海,发现了一艘保存相对完好的元代沉船,上面搭载了一大批精美的青花瓷……
离开泉州外海之后,东新号和飞羽号,在汕头进行了补给,然后直奔下一站。
不过,让船上的船员意外的是,接下来的价几次打捞,东新号开启了“盲盒”模式,虽然抛锚之后,很快就能定位到沉船,可从沉船上打捞到的东西,价值却不尽相同:有时候能打捞到进口的贵金属和出口的铜钱,可有时候能就只能打捞到腐朽的丝帛……
船员们都有点丧气,可无意中登船的海大历史专业的考察队员可就高兴坏了:古代的海外贸易,一直都是优秀论文的温床。
周大少爷的开盲盒活动,一直都在持续,虽然已经打捞出了不少值钱的瓷器和贵金属,可大少爷似乎并不太满意……
直到有一天,水下探测器发现了一艘脚盆商船。
“等一下!”
看到沉船成员舱里的某个红木箱子造型有点眼熟,周岩赶紧叫停了操作员。
“拉进距离,放大……”
红木箱子上的花纹,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箱子的造型精美,而且还镶嵌着银丝,虽然银丝因为氧化,已经开始发黑,可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箱子的评价。
周岩深吸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现在一旁看热闹的二号探测器操作员:“二号探测器下水,把盒子给捞上来!”
半个小时之后,红木箱子被拉上了甲板。
周围的一群人见周岩呆呆的看着箱子,都不敢往前凑,就连秦若舒,也只是好奇地看着周岩……
“吁……”周岩长长地叹了口气,瞥了一眼在汕头刚上船的湖建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陈教授,麻烦你给处理一下箱子里的书籍……”
“这里面装的是书?”陈教授有点意外。
“沉船时明代的,而箱子的花纹风格,是脚盆那边的,对于盛产银子的脚盆来说,能让他们如此重视的,也只有书籍了……”
陈教授点了点头,瞥了一眼身后的学生:“马上准备氩气箱……”
真空箱的作用是防止箱子打开之后,里面的东西被氧化。
眼看着巨型的箱子,被放入了超大号的氩气箱子,通入了氩气,大家大气都不敢喘。
等箱子里的氧气传感器提示箱子里氧气含量为零时,陈教授拿起了箱子里连接的橡胶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箱盖……
“有点紧?”
周岩见状,微微松了口气:“动用机械臂吧!”
大力出奇迹!
箱子打开之后,原本还有点忐忑不已的陈教授,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里面竟然没有多少水分!”
之后,当陈教授看清楚箱子里的书籍封面之后,系列傻眼了……
“怎么可能是《天工开物》?”
虽然大家都知道《天工开物》是我国最杰出的百科全书,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内的《天工开物》是从脚盆回流回来的。
命途多舛的《天工开物》诞生于明朝末年,书中涉及大浊朝的描述,用上了“北虏”、“东北夷”等字眼,因此在明灭之后,这样的百科巨著,成为了“毒草”,遭到了封禁。
只有一少部分书籍,因为明末流转到了脚盆,而得以保全……
“这怎么可能!”
陈教授打量了好久,确定书籍的封面上印的的确是《天工开物》之后,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回过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周岩:“周总,你是如何确定这本书在沉船上的?”
“大数据筛选,外加排除法……”周岩微微叹了口气,“所幸,效果还不错!”
“真是老喽!”陈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刚想起身,却突然想起一件事,回过头,眼巴巴地盯着周岩,“小周,一个星期之前,你说让我帮你修复打捞上来的书籍,这话还算数吗?”
“当然!”
“那就好!”陈教授乐呵呵地瞅了瞅两个还在发愣的得意门生,“你们两个,还愣着干什么。抓紧时间准备书籍的修复工作……”
陈教授和两个学生,美滋滋地推着氩气保护箱,回到了船舱里,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工作人员。
“老师,《天工开物》是怎么回事?”
“眼下国内刊行的《天工开物》,是从东边传过来的……”